想要學習些國學、哲學方面的內容,有合適推薦的書嗎?

用戶64325649


根據我的經驗,推薦三本國學方面的書。

一、《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說創始人孔子其弟子的言行,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著的儒家學派經典,其儒家思想對我們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其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該書有二十篇,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反應了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就是“仁”、“禮”、“義”。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是有重大影響的。

二、《大學》、《中庸》

《大學》是一部以“德治”為指導思想的政治哲學。其分為“經”和“傳”共十一章。“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就是說,“經”是孔子的話,曾子記錄下來;“傳”是曾子解釋“經”的話,由曾子的學生記錄下來。《大學》以人的修身為核心,強調人的修身養性不只是內省的過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過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為“內修”。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修身的目的,為“外治”。而中間的修身一環,則是連結“內修”和“外治”兩方面的樞紐,向內,就是獨善其身,向外,便是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便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的生命歷程。

《中庸》是高層次的理論色彩濃厚的著作。讀通、讀懂很不容易。“中庸”的定義為:“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三、《道德經》

《道德經》,它一經問世,就以其豐富的內涵引起世人關注。兩千多年以來,《道德經》不斷地被人們閱讀、研究、流傳,從而產生巨大的影響。它深刻地影響了我國的傳統文化,歷史上的諸多學派,都深受其影響。其中玄德觀,為儒家始祖孔子所用,成為中國幾千年德治的宗旨;其中用兵之道,為兵家的孫武所用,形成中國變化莫測的兵家思想;其中的天地觀,經過莊子的闡發,為魏晉玄學所用,形成自然曠達的人生觀,進而發展為宋明時“存天理,減人慾”的宋明理學……所有這些,都得益於老子的《道德經》,所以說它是“萬經之王”一點不為過。 不只在中國,《道德經》在世界上,也產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瑞華春風


學國學,就要讀遍諸子百家,經史子集。學哲學,就要啃透古今中外哲學經典。這只是學,是"資本積累“。此為第一義;而後就是思,是研究,是增加長度,挖掘深度,拓展寬度,是“資本增值"。學而不思則罔是也。此為第二義;至此還要再學,與時俱進,新陳代謝。思而不學則殆是也。此乃第三境界;凡學問皆是為了人。將知識學問運用於實踐,服務人類,改造世界,是一切學科的終極目標!這才是最高境界,最後要義!


慕容紅俠


1.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看完你會了解國人的哲學,也有了比較高的視角看所謂國學,不容易暈。

2.羅素《西方哲學史》。瞭解西方的哲學。

兩本看完,進一步學習哲學就會有大概念和方向了。


jack老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