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育中小學生,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大可愛笑


關於孩子的教育,不是一篇、兩篇文章就能回答的。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兩個方面做好了,自然而然就好了:一是自己三觀正。二是言傳身教,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先做到。

就這麼簡單。


老張眼裡的人世間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圖片中是自己的孩子,圖1是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倆父子踢足球,圖2是從哈爾濱座火車到大草原途中兒子不忘記看書。我工作性質出差在外的多,都是他媽媽帶的多,他母親有愛看書習慣,所以影響到兒子,兒子沒上學前就認識很多字和唐詩,父母是孩子的一面很好的鏡子…。兒子今年高三(興義八中)。





愛運動的平頭磊哥


昨天晚上,我讓孩子誇誇我,原因是要準備第二天早飯,有點不想做,想找點動力。

孩子是這樣誇我的:

你是一個會做好吃東東的媽媽,做飯好吃,做蛋糕麵包好吃,做什麼都好吃的媽媽。

你是一個不會逼迫我寫課外作業的媽媽,我有自己的自由時間,可以選擇我自己喜歡的事情。

你會給我買我喜歡看的書,而不是侷限於老師要求或是新課標要求的書。

你還會陪我一起玩,一起做實驗,一起做遊戲,一起運動鍛鍊,一起學習(我們是各自學習自己的內容,有比較有趣的部分,會相互交流。)

孩子的教育沒有辦法一蹴而就,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行動比說更有效,而且在教育的方法上,需要學習,也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做一些調整,找到適合自己的路,並且堅持下去,孩子一定可以健康成長,家長也一樣會得到成長。

這會兒,孩子的語文網課剛學習完,又開始與我分享了……

拿著書給我講,周瑜怎麼給諸葛亮下套……這是也讓我漲知識的節奏。[呲牙]







萌兔英語


就我個人的理解讓中小學生健康,不僅僅是身體上還有心理上的健康,我們能做的就是陪伴,孩子屬於我們的時間並不多,在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儘可能陪伴,我家住小學對面,看了太多留守兒童的案例,因為長久的缺失父母的愛,所以儘量滿足孩子一些無理的要求,造成一些孩子心裡身體不健康,尤其是一些女孩子,所以最健康的教育方式就是陪伴她默默長大!



567的媽媽加油吖


這個問題就要根據中小學生不同的情況來決定吧,個人覺得就是特別聽話的學生就省心了,對於那些淘氣的學生來說,就需要老師和家長一起溝通交流,針對性的解決,發現這些學生的優點加以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轉變學習態度。有的學生不愛學習,控制自己的能力差,貪玩,家長和老師們就需要耐心的幫助他們,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DS的日常生活


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生,此時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發育、自我意識提升的階段,他們不在以為自己是一個孩子,而已經長大了。所以家長再溝通時要注意語氣語調,儘量不用命令口氣,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要保持住溝通渠道。然後切記長篇大論的和孩子講道理,因為你講了他也不會聽,可以用舉例子的方式,比如,咱們小區的某某某做了什麼錯事,受到了什麼樣的懲罰,大是大非一定要講清楚。學習上,孩子此時大多數厭學,逆反心理很強,但仍要逼著他們學,不要孩子不想學就抱有再等等的心態,因為孩子現在的判斷能力不如家長,再者他們認不清進入社會的壓力如何之大,學習知識家長可能沒辦法輔導,但是學習態度我們是可以做工作。教育中學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硬了不行,軟了也不行,其中的度只能自己把握。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學而時習


具體方法還是需要因材施教,對於性格不同或年齡不同的孩子,採取的教育方法也不宜相同。就小學生而言,他們處在天真爛漫的年齡階段,思想單純幼稚,對老師和父母的懼怕感相對較為強烈,教師和父母不宜時時刻刻過於嚴厲。為了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宜用過激的語言或行為教育孩子,以免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中學的孩子處在青春叛逆時期,他們希望父母和老師少管自己,卻又希望他們關心自己,並在自己需要的時候給予自己幫助。老師和父母應該儘量和他們成為朋友,但又應與他們保持一定距離,讓他們多少保留一些敬畏感,這樣有助於在他們犯錯時講道理教育他們。我覺得棍棒底下真的不一定出孝子,講求方法很重要。而且,言傳身教,父母和老師要在孩子面前做榜樣,教師和學生之間還是保留些距離感比較好,不然學生沒有敬畏感,教學無法正常進行。其實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父母也好,教師也好,從小就要給孩子培養好習慣,不能慣孩子。過於溺愛孩子是在害孩子,但一定要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給予孩子幫助和關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和老師的愛,感到自己是有堅強後盾的。


我要努力學英語


現如今全民重視教育,中小學生這個階段是樹身心的關鍵期,要想孩子能健康成長:

一、立心,以現在的環境多讀書,讀好書,家長跟孩子一起讀書並求解。

二、立德,多給孩子講解名人名言,家國情懷。

三、立言,以身作則從身邊小事做起,從言談舉止開始。

四、立志,有能力的家庭多帶孩子出外走走,去看看清華北大,感受一下學習的殿堂,去看看名人古蹟,感受一下先賢智慧。

五、立友,廣交朋友,學會分享,擴格局,開心胸。


睡前一支玫瑰香


首先明確教育的目標是什麼,什麼樣的人能夠在這個未來不確定的社會擁有競爭力。

在這個人工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社會,人類的很多工作都將被電腦取代。能讓孩子贏在未來的,是他的求知慾、自由探索精神、主動思考能力和創造力。

成年人不能以自己的有限所知去限制孩子的無限可能。而是允許孩子自由探索,並儘量拓寬自己的視野以提供更廣闊的視角和機會給孩子去盡情探索。

每個人都希望成為他自己。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成為自己的人發展完善,具有高道德水平和高能力表現。

父母好好愛孩子,為他打造溫暖的生命底色;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做良好的表率,引領孩子社會性發展;最終實現孩子獨立自主自律的品質。


青藤Ivy3721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自己樹立一個榜樣:

1.以身作則,每天想想自己學到了什麼,並把自己的收穫和孩子分享,那麼孩子也會逐漸形成這種思考,這種潛意識的引導會逐漸成為顯意識去引領孩子成長。

2.自己平時不能隨便發火,因為發火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會給人不好的印像。

3.每天和孩子聊聊自己為公司為企業做了什麼貢獻,或者每天有什麼創新的產出,孩子也會受到影響,變得有責任心,將提升自己的價值放在第一位。

4.說話語氣要正常,不要天天沒事看手機,將”手機作為一種創造價值的工具“這一理念灌輸給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