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后,会不会有大量的新外来人口涌入上海?

谦但不卑


这种现象应当没有什么可能发生。因为疫情变化跟上海外来人口之间,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

跟北京一样,作为中国特大城市的上海也在控制人口规模,刻意解决人口众多的“大都市病”,把现有的一些城市功能,舒解到周边地区。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市未来的常住人口限定为2500万。查了下,目前上海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2400多万,离15年后的目标只有不到一百万余量。

所以,有人想象疫情结束后会有大量的新外来人口涌入上海,是一种没有了解上海城市趋势的猜想。

上海是一个外向型特色很鲜明的城市。2月22日,上海介绍了近期该市外资复工复产的情况。共有697家重点外资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复工率达90%以上,重点制造业企业复工率约为70%,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支柱行业的企业复工率超过80%。很受关注的是,世界500强投资的企业复工率近90%。

其实,在这次外资重点企业复工情况介绍之前的2月10日,有2000多名员工的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便开始全面复产。

再从整体看,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全市工商企业复工率超过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72%,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复工率达到了93%。这些数据表示,上海的复工复产还是进展非常顺利的,全市工商企业复工率超过了七成。

不用等到疫情结束,上海就有可能步入正轨,用人市场的平衡也会逐步达到。


波士财经


有人进来才是一件好事呢!希望政府继续再出台更多的扶持措施,吸引外地人口赶快返回上海,让上海恢复往日繁荣的气象。

人越多一个城市才有生气,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城市,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富裕的城市。千万要克制自己狭隘的思想,欢迎人进来,人来的越多越好。

前两年,有人喊出了逃离北上广,上海政府还做了反复了研讨,怎么能把人留住,不要逃离,后来还出了不少吸引人才的政策,包括积分入户政策。让不论是高知识结构的人才还是普通居民,都能在上海安心生活,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位置。现在好不容易疫情危险降低了,我国各个城市都在出台各类扶持政策,吸引外地人返回城市,恢复生产,恢复正常经营。上海也不例外,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措施也出台了,针对免房租的措施也出台了。

现在户籍制度逐步在放开,全国各个城市从去年开始就掀起了抢人落户大战。上海受制于城市规模,不能大规模抢人落户,但是仍然可以将人抢在上海生活工作和经营啊。看看那些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是多么的惨哪,鹤岗满街空荡荡的,房子是几万论套卖。所以不论是从本地人的利益角度还是从城市发展角度,都需要欢迎外来人口多多来。

在前端疫情严重时,严格管理入沪的关口是非常正确的,在形势不明了之前不去管控,可能就会出现病毒大肆蔓延的情况,看看最近某些地区的特定区域,稍微放松下,马上群体性确诊病例就出来了。这不是不欢迎外地人,其实是我们一起共同防疫的最正确做法。

外地人口来了,能不能管理的好,那看城市管理者的水平,千万不能去质疑外地人的素质好坏。所有人的素质都是一样的,没有好的法治基础,没有好的管理机制,好人都会做变成坏人,变成违规违法的人。只要有这一套成熟有效的管理机制,那么每个人都会遵纪守法,坏人在这里最少是好人。

上海是德先生见到的国内管理的最好的城市之一,所以即使来更多的人,上海也会安排的非常好。此次上海人民共同抗击疫情,所展现出来的自律精神,顾全大局的态度,以及有序的社会秩序,已经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扬。

上海的未来就是靠着本地人新上海人以及外来人共同建设成功的。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点点下面广告,让德先生再赚点钱!


匀枫财技大兜底


外来人口会来多少,还是要先看就业。上海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劳动密集型和低端产业都迁出去了,或正在往外迁出,此次疫情会加速这种产业升级和转型。

比如原来一个100人规模的中型企业,假设原来的产值是每月一千万元,疫情期间产值降低50%,企业会最大限度的压缩人员规模,可能只会保留30%~50%的人员上班,而且是保留本地或距离比较近的人员。然后根据业务量的压缩而裁掉一部分人员以节省开支。疫情过后,业务量和人员也是逐步恢复的,即使恢复到疫情前的规模和产值,人员可能只恢复到原来的70%。疫情对企业起到压缩开支、缩减人员的作用。所以疫情过后企业对外来用工的需求是逐渐恢复的,而且即使是经济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就业量却达不到原来的水平。

另外,此次疫情还会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或向低成本城市转移,使很多在家等待复工的人最后等来的是公司或企业没了的消息,工作没了,很多人也就没法再回来或不回来了。

综上所述,此次疫情对一二线大城市是人员瘦身、对更行各业是重新洗牌的过程。激化了很多问题和矛盾,加速了很多重组和变革,甚至对很多夫妻和家庭,也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变化。


君上若木


上海最近几年人口在稳步上升,说明并不排外

北京这几年人口在不断下滑,上海也有过下滑,但是这几年稳住了。

2016年2415万,2017年2418万,2018年2423万,总体还是上升的。

上海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开放的,从车牌政策就能看出来。外地车牌能进市区,这在北京是不可想象的。

这次疫情,让上海再次出名,据传很多外地人在封城前拼命逃到上海,希望被上海救治,这说明了一些问题。

我相信武汉正常之后,会有一些有钱人会移民上海,因为武汉这次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是不少的,虽然去了一个上海的市长,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变不会那么快的。

上海的医疗水平在这次疫情也得到了明显的关注,给城市加分不少,尤其是华山感染的张宏文,圈粉无数。

当然,是因为专业知识哦,而不是上面这个图才出名的。

笔者在上海生活多年,对上海的治安以及治理水平还是有很深感触的,因为我也在北京待过。在北京感觉,就是有点压抑,因为会议太多,一有会,到处都是严管,感觉不自在。在上海就很少有这种印象。

上海国际化水平也很高,新天地基本上就是国外人的活动场所,静安,卢湾,黄埔,徐汇,浦西以前租界的地方,都有很多以前英国法国租界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总之,上海预计要接受不少慕名而来的外来人口。


赵冰峰财经


打工的不会增多,还会回流一些到二三线,但是有能力在上海买得起房的各地富人,会认真考虑全家老小搬到上海,因为这次他们会彻底看清城市的质量区别,你平时待在小地方可能感觉小日子挺滋润,但是灾难面前,还是要看城市管理水平,医疗水平,你再有钱在当地也无计可施,你以为湖北是全国管理最差的吗?那你太幼稚了,比他差的地方太多了,只不过这次他赶倒霉了而已。


荷兰小狮子


上海疫情结束后,会不会很多人来上海就业,应该可能性有,但是不会很多,因为现在出来打工成本较大,要租房子现在好多农村房孑动迁了,便宜房子不多了,如果借公房2~4千,一般打工也租不起,只有白领高学历,在上海可能性有,再讲上海没有大规模建设,应该说还是保持着平稳状态,不会过渡涌入上海,只有一批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可能性比较大,大上海也不怕大批人来上海,因为他们来了没有工作,也要自谋出路,因为到上海,不是坐着可以哪钱的,毕竟也要找工作,在上海只要努力工作,还是有一定经济收入,如果不工作哪么,生存也许挺困难的,因为物价比较高,上海打工一般没有技术,攒钱相对少一些,有的打工者已经离开上海,到无锡,常州,苏州等诚市去打工了,有的回老家发展,建设自己家乡去了,总之靠勤劳致富,不管什么地方都有生存空间,不怕苦,不怕累,到处有钱攒。


昆伦山燕子


目前来说的话,上海的人流量可能会大一点,因为通过往常的推算来说上海是十大城市之一。疫情结束后的话可能还会有一部分人流入到上海,因为他们有的是在家里进行上班没有去公司上班,所以这样的话有避免于交通拥挤。

2020年的时候,春节空城指数高的城市分别为深圳,上海,北京,东莞,广州,苏州,成都,佛山,杭州。通过这个数据来看的话,回到上海的他们的几率还会更大一些。

因为上海毕竟是位于珠三角洲。目前新兴产业的带动也会有一部分人流入到上海等周边地区。

疫情结束后因为三上海的外来人口,主要来源于长三角洲以及周边地区,以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河南为主。

所以大家还是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工作规划和工作地点,详细的了解,这样的话为更好的发展作出努力和规划。


好客山东潘先生


疫情结束后,会不会有大量的新外来人口涌入上海?目前疫情还有结束,但有一部分企业,特别是服务业和餐饮业有部分因疫情影响,所以倒闭了。这些失业的人员会在疫情结束后会尽快另外找工作,因为大部分人都有房贷,车贷和生活的压力。找工作的人都会找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就业机会多,福利也会好点。所以我觉得疫情结束后会有一大部分的新外来人口涌入上海。

但目前疫情还没结束,但现在新增病例已减少,我想信很快就能复工,失业的人也会找到新的工作,开始平稳的生活。


生活调查员


问这问题的你决定不是上海本地人!上海本就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我们尊重每一位努力工作,为这城市发展添砖加瓦的人!疫情期间我们都没封城,何况是疫情结束了!但请你们以后也不要再说,外地人都离开上海后会怎样!上海永远都是那个上海!而我们都是这个城市的一粒细沙!


西林禅主


肯定会啊!就看疫情发展与控制的节奏了,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人口组成中外来人口占了相当比例,除了已落户的外来常住人口,流动外来人口也不少,都需要一定节奏与安排逐步回到上海啊!另一方面没有这些外来人口,上海各行各业如何运转?同时它的人流的新陈代谢如何维持?

以上供分享参考,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