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家里挑水上山砍柴,你还做过什么苦差事?

墨染万城


大家好,题主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小的时候干了好多苦活,找柴火,煮饭,割草,还没的饭吃,我是6.0后的,我们那时候很穷的


隆昌大娘


这些对出生在七十年代前,对农村长大的人来说根本不是事,我小时候何止挑水上山砍柴,还有插秧割禾放牛呢,生活条件很差有时连饭都吃不上,吃不饱就去地上挖还没长大的红薯来吃。

我出生在广东河源偏远山区农村,那时的生活条件远远比不上现在,身上穿的衣服没有一件是完整,都是补了又补从来没穿过新衣服穿,捡哥哥穿过的旧衣服,鞋子也是缝补的,那时兄弟姐多,我最小就专捡哥哥们的旧衣旧鞋来穿,穿不了也好过没有,到了冬天更是缺衣少鞋的冷得身上全身发抖,上下牙齿直打架。

我们农村孩子没有像城市孩子那样,在家可以快乐的玩耍,我们农村孩子不管多大都要帮家里干多干少家务事。

我读五六年级开始就要跟着妈妈姐姐去赚钱交学费了,那时学费要七八块钱,可别看小七八块钱,当时赚钱比不上现在容易啊,我家附近就是一个铁矿石场,是国营企业那时还没管那么严,谁都可以去捡的,就算是捡一天下来也卖不了多少角,一到礼拜六日放署假寒假,天还没亮就要去捡铁矿石,不管刮风下雨都去,有时还要冒着生命去捡矿,下大雨后会发洪水的,洪水把河里面的铁矿石会冲上河边,如果不去捡就给别人捡了,整条河都是捡矿石的,全身都被雨水河水弄湿了,捡一吨铁矿石才卖十元,一吨就要捡半个月之久还不一定有来捡,卖了铁矿石有了钱就去把学费交了,有时还欠着学费呢。

以前的艰辛历历在目,看看现的小孩子是多么的幸福,要什么有什么,可又有多少孩子珍惜现在的好日子。



宝山大叔


我小时候什么事都没做过,从我妈,把我生下来,才二个月我妈就离我而去,后来都是我哥和姐,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带的,那个时候我才三四斤,哥和姐都以为带不活了,后来带到了一岁我爸又走了,我爸走了,我们兄弟姐妹就相依为命,我兄弟姐妹七个,我最小,我最大的姐比我大二十一岁,短短几十年一眨眼就老了,我还觉得这几十年没白活,没干过农活,还是过很幸福,有哥和姐关心,还有很多朋友关心,[捂脸][捂脸][捂脸][耶][耶][耶][耶]



明天会更好as


因历史的原因,童年时,父母就分手了,亲母虽离开,但二娘还在,隔层肚皮隔层肉,二娘为人刻薄,我就不招二娘待见了,不招待见的我变相成了家务活的承包者,早上起床,捅火烧水,扫地抹桌,那时哪有早餐吃哟,一翻家务活忙下来,饥腸渴饿,虚汗淋淋,我早早的就落下了低血糖病,中午一碗豆渣包谷酸菜湯饭匆匆落肚,就开始了洗全家衣被,挑全家生活用水,小小身躯,稚嫩肩头,永远穿梭在无穷无尽的家务事中,唯一放松的喘息就在学校了,人家盼早放学回家,我盼敲钟时间慢转,我希望在学校多呆会,免得回去早了看脸色,遭白眼,中学了,寒暑假做小工,自筹学费,自制衣鞋,那时棉线一分钱一个,替隔壁老神心挑几挑水一角钱可买十个线,可手工织两双袜子,几年下来,除了有青春,无如花貌美,比农家女还土到家了,暮年了,回忆我的童年,青少年,无童贞欢乐,与青春无缘,早早的就成了一个干核桃小老太婆似的,和现在的小年青是天壤之别,往事是太不堪回首,太不堪回首了,😓😓😓😓😓😓😓


金武珍


我的记忆中那是1995年的暑假,家里面盖房子,要把以前建的土坯房全部拆除,因为80年代建的房子没有钢筋水泥,没有砖头建房子的材料,全部都是用泥土和麦秆和成泥,然后打成砖型,每一块都有六七十斤重,我们家乡话叫糊基,然后用糊基建房子,所以那时候拆房子后全部都是泥土,因为打糊基里面加有麦秆,所以大人说那是最好的肥料,要全部拉到庄稼地理里。

房子建好后,因为我爸爸那时候还在收割机厂上班,妈妈在家给别人代加工挂面都很忙,这下完了全部都要让我和我弟弟用架子车拉,那时候我读五年级,弟弟上学前班,当我看到那么大一堆土我都哭了,没办法在哭也得拉,要不然就得挨揍,弟弟太小了装车只能我一个人装,其实装车我都不怕,毕竟一锨一锨的装,可是没装几下两只手都磨出水泡了,然后回家找一块烂布头往手心上一缠就继续干,装好后拉车是最苦的,上路要随车携带两块石头,因为那时候路况不好还有好多上坡,路上遇到小土坑上不去就采取左舵打满,右边轮子挡石块,右舵打满车左边轮子当挡石块,要不然就以我们兄弟两的小身板根本就拉不出来,遇到上坡还是要以同样的方法来回打舵挡石块才能上去,拉到庄稼地里要卸车,还要全部撒开,就这样拉一趟下来两条腿都发软,我记得第一天也没拉多少趟,父母也没说什么,因为实在是没力气了,等到第二天,我滴个天啊,就这个手,两条大腿疼的站都站不稳,我爸说没事慢慢活动活动就好了,就这样漫长一天又开始了,继续拉土,连续拉了四天后这腿慢慢的也就不疼了,等到拉完拆房土暑假也快结束了。


lv河之南


小时候在家里挑水上砍菜,你还做个什么苦差事?

很高兴来分亨童年往事,我的童年里生活在农材,那时农村条件还是很差,我们那个年代小伙伴,除了帮家里挑水,上山砍材,割猪草,洗衣做饭等一些轻巧家务事,也会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农活,那时发生的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那是挖红苕的一个季节,当时我十二岁的样子,看到父母为了抢天气害怕下雨,忙得早饭都顾不及吃,当时,我号召我弟(比我小二岁)一起去帮他们背红苕,两兄弟争先恐后一趟又一趟,最后有些苕腾,我作为兄长,我就说我来背,父母有点不放心,因为滕很长,在我的再三要求下,父母还是同意让我来背,并叮嘱要小心慢点,可是,不幸的还是发生,我一脚踩滑人,背筐及苕腾一起跌下到八九米深的一个深渊,弟弟吓得哇哇哇大哭。幸运的事跌下去是背筐及苕腾先落地,人无大碍。

回忆的童年,日月如梭,永不复返,故乡充满记忆的小河,回荡笑声的山峦,总也挥之不去......





唐哥创业史


我是78年生人,提起小时候受得苦与累,可以说是一言难尽。

我十岁那年,家里买了几只羊,只要不是上学时间,我基本就是跟它们绑在一块。赶上假期,出去很远的地方去放。有好几回赶上了下大雨,也没有避雨的地方,脱掉鞋子,卷起裤腿,只有风风火火往家赶。那种悲情很少人能够体会。

到了麦熟和秋收时节,早晨不等太阳出来就下地干活,忙活一天,晚上还要搭半宿。不是庄稼人永远不会了解辛苦两字的含义。

天气再热也阻拦不住人们下地干活的激情,因为都明白,庄稼熟了不等人,你不抢收,就会被土地爷吃掉。

现在的生活在当年,那时想都不敢想的。

但是,那时虽然过的是苦日子,但回头一想,感觉是那样的温馨与惬意。如果有选择可以回到从前,我会义无反顾。


津津影视


大家好,我是一名80后,小时候我觉得挑水砍柴都不算苦。

在我的记忆中那是1995年的暑假,家里面盖房子,要把以前建的土坯房全部拆除,因为80年代建的房子没有钢筋水泥,没有砖头建房子的材料,全部都是用泥土和麦秆和成泥,然后打成砖型,每一块都有六七十斤重,我们家乡话叫糊基,然后用糊基建房子,所以那时候拆房子后全部都是泥土,因为打糊基里面加有麦秆,所以大人说那是最好的肥料,要全部拉到庄稼地理里。

房子建好后,因为我爸爸那时候还在收割机厂上班,妈妈在家给别人代加工挂面都很忙,这下完了全部都要让我和我弟弟用架子车拉,那时候我读五年级,弟弟上学前班,当我看到那么大一堆土我都哭了,没办法在哭也得拉,要不然就得挨揍,弟弟太小了装车只能我一个人装,其实装车我都不怕,毕竟一锨一锨的装,可是没装几下两只手都磨出水泡了,然后回家找一块烂布头往手心上一缠就继续干,装好后拉车是最苦的,上路要随车携带两块石头,因为那时候路况不好还有好多上坡,路上遇到小土坑上不去就采取左舵打满,右边轮子挡石块,右舵打满车左边轮子当挡石块,要不然就以我们兄弟两的小身板根本就拉不出来,遇到上坡还是要以同样的方法来回打舵挡石块才能上去,拉到庄稼地里要卸车,还要全部撒开,就这样拉一趟下来两条腿都发软,我记得第一天也没拉多少趟,父母也没说什么,因为实在是没力气了,等到第二天,我滴个天啊,就这个手,两条大腿疼的站都站不稳,我爸说没事慢慢活动活动就好了,就这样漫长一天又开始了,继续拉土,连续拉了四天后这腿慢慢的也就不疼了,等到拉完拆房土暑假也快结束了。

唉,回想起来真的挺佩服自己的,而现在的孩子从小什么活都不用干,什么也干不了,只知道看电视,玩电脑,特别是我儿子,我一让他干活他奶奶就不愿意了,我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唉,80后的童年真的是充满了酸甜苦辣。




探索家阿峰


小时候在家里挑水上山砍柴,你还做过什么苦差事?

我是个六零后,小时候农村田地分了以后要自己种,我父亲是民办老师,妈妈有病,苦难就是一本教科书。我们家喂了三头牛,两大一小,割草,喂牛草,挑洗草水,不是农忙的时候,牛基本都是我在喂,父亲要为学生批改作业。白天上学割草,晚上喂牛,夜里睡在牛棚的小屋里,小牛仔就卧在我脚头。别人都说我是个能吃苦的孩子,想想那时间,没有手机电视和微信微博头条,有一个收音机,可以听广播。然后就是与三头牛为伴。当时的生活也没有感觉到苦,现在想想也都是快乐的回忆。苦难真的是一笔财富,没有经历苦难的人是无法理解苦中作乐的感觉的。感谢信任,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方方梦语


小时候的苦差事


我是63年出生的,那时家家都不富裕,要想吃饱穿暖,还真得挑水砍柴,做苦差事。


小时候家里生活很困难,我家兄弟姐妹5个,父亲一个人上班。


不到十岁的时候也挑过水,我家右边前两趟房有个人家,在墙外伸出个粗粗的大水管子,每天定点放水,也没有水龙头,去接水常常溅得湿了衣裳。

我和姐姐、弟弟都去挑过水,年龄太小挑不了满桶,就半桶半桶的挑或者是两个人抬一桶。


夏天接水还挺方便,到了冬天,水管子的下面就是一座冰山,上也不好上,下也不好下,洒了水,冰山会越来越大。


砍柴的活我没干过,倒是常常挎个筐出去捡木头块、木头棍、柴火,能点火、烧火的东西。


姐姐考上大学后,家里生活更加拮据,母亲去学校烧炉子。

那一大排灰色的平房,是学生上课的教室,每个教室前后各有一个砖砌的炉子,炉筒子拐个直角从窗户的最上面伸到窗外。

母亲每天晚上都要把炉子压上潮湿的煤,早晨天还没放亮,就要起来到学校,把每个炉子透好灰,等到炉火旺了,把炉灰再挎出去扔到挺远的灰堆上,返回来再添点煤,这种重复的工作上午中午和下午都要各做一次。

我在晚上时,常常帮着母亲去撮煤倒灰,在心里敬佩母亲的吃苦耐劳,那可是十多个教室,二十多个炉子啊。


父亲和母亲领着我们在离家很远的地方种过地,还在四间房种了好大的两片地,去四间房要坐火车的,好在我父亲是铁路职工,坐车不需要买票。

秋收的时候,我和弟弟去过一次,那年我七岁,刨的土豆,挖的胡萝卜,麻袋装,布袋扛的运到了道轨旁,天都黑了。

火车在四间房只停一分钟,没有站台,上车的那个台阶我的脚都踩不到,父亲在上面拽我,弟弟在下面㨄我,好不容易才上了车,心里吓得直“呯呯呯呯”的跳,害怕上不来车把我落下了。


削好成盆的洗干净土豆,煮好大碴粥,帮母亲做针线活,洗干净晾满院子的衣服,那都不是苦差事了……


现在想想,父母为了我们成长,做了多少重活累活,做了多少别人承担不了的苦差事。

可是做儿女的我们又为父母付出过多少?为父母做过几件“苦差事”?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只是要牢记于心,更要付诸于行动。

父母健在时,多为父母做点“苦差事”,别给自己留悔恨,别给自己留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