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将:前期猛如虎的秦末大将章邯,为何楚汉战争时被各种虐?

谭孝生



一般而言,两军对战的胜败存亡,大致取决于四个因素,一是将领指挥水平,二是军队实力(包括数量、装备、训练、士气、后勤等),三是天时地利等环境因素包括攻守态势,四是运气。而对单个将领而言,就算他本人的才能相对稳定,其他因素变化也足以使得胜败无常。

章邯在秦末农民战争前期确实大杀四方,但是仔细分析下这几次大获全胜,我们可以发现,章邯实力是有的,但也并没到出神入化的时候。相反,如果遇上更强的对手,他也可能吃瘪。

章邯之前担任秦国的少府,负责建筑。他的首战是在陈胜手下的周文大军逼近咸阳时,率领由数十万骊山刑徒临时组成的部队迎战,大破周文,将其袭杀。

这一战,双方的部队都是乌合之众。章邯的骊山刑徒毕竟有秦王朝武库的支持,装备应该比起义军要好。但刑徒的士气和忠诚度可能不如起义军。不过,章邯的军队中虽然是数十万刑徒为主力,但应该有少量秦军正规军作为尖刀和骨干。数十万人之间的大战,这少数骨干和尖刀有时候至关重要。所以,章邯的军队实力上应该略胜周文。至于将领指挥力,周文虽然作为陈胜部下最有军事经验的人,但之前只是楚国元帅项燕部下的一个算命先生(占星官),其指挥能力相当一般。所以章邯实际上是完成了一场虐菜的壮举。

之后,章邯接连获胜,消灭陈胜集团大量人马,直接灭掉了陈胜。这个就更不用说了。这时候章邯已经得到了秦王朝大批精兵支持,实力大幅度扩充。而对手来说,吴广、陈胜等人的军队质量和周文军差不多,数量还不如周文军,指挥能力大部分也都不如周文,章邯虐了更菜的菜。

接下来章邯的对手变成了旧魏国的魏咎魏豹,旧赵国的陈余张耳等人,这些人属于旧六国贵族势力。他们的军队从质量上可能比陈胜吴广的军队要强一些,但比起秦军还是大大不如;他们军队的数量则远远少于周文;他们的指挥才能应该比周文要强一些,但比章邯还是有差距。换言之,这些六国旧势力的整体力量也就是和周文差不多,被章邯打得落花流水也很正常。

实际上,一旦遇到唯一的硬点子——楚军,章邯便不再百战百胜。

楚国地大人多,对秦国仇恨最深。秦末的楚国义军,从数量上远远超过魏国、赵国等,比秦军少,但差距没那么大。从质量上,彪悍的楚人也胜过中原国家,尤其还有江东八千子弟这样的精锐,综合起来足以和秦军掰掰腕子。而在指挥能力上,拥有项梁、刘邦、项羽等人的楚军,不但远远胜过赵魏等国,也胜过秦军——实际上从秦末五六年的战绩来看,论军事指挥能力,大致是项羽>>刘邦>=章邯>项梁。

所以章邯最初遭遇楚军,在项梁、项羽、刘邦联手围殴下,吃了败仗。后来他虽然战胜并杀死项梁,但那是因为刘邦项羽分别带着一支军队去了别处,才给章邯捡了个漏子。而且捡漏之后,楚军也没有被消灭,只是向东撤退了一段。

而最说明问题的是巨鹿之战。这一战是章邯率领的秦军,对战项羽率领的楚国与诸侯联军。双方在总数量上大致相当(而不是如一些YY文章,说什么楚军七万胜秦军40万,甚至楚军3万胜秦军40万)。在军队综合质量上,参合了部分刑徒余部的秦军,比起楚军+诸侯联军可能占优势,但他们转战千里,已经颇为疲惫,与其连战连胜取得的士气高昂大约正好抵消。而当对手是战神项羽,且采用破釜沉舟的鸡血战术时,秦军完败,章邯被迫投降。

这很好诠释了:秦军不是神,章邯也不是神。主要看遇见怎样的对手。

至于楚汉战争中章邯被虐,是来看看双方的实力对比。

大秦王国的精兵一部分在巨鹿之战丧失了,剩下的被项羽给坑杀了。章邯带领秦军出关,结果部下被坑杀,自己回到关中当王。他新纠集的军队就算数量上有几万人,这些大部分都是临时征发或者从之前战乱中幸存的,战力本身就不强;何况章邯被关中军民视为叛徒、扫把星,得不到士兵的拥戴,军力进一步打了折扣。

对手的汉军,从军队规模上与章邯军一个档次,但都是跟随刘邦征战数年的部下,在整体战力方面已经优于章邯军。从指挥水平来看,对面有一个与项羽并列楚汉双神,碾压章邯的韩信,还有刘邦、周勃、曹参等一票与章邯相当的人,整体指挥力远胜章邯团队。再加上章邯虽是旧秦将,却遭到秦地民众憎恨;刘邦虽然远道而来,但先前“约法三章”已经收服关中民心,这种主客易位,进一步增加了双方的整体实力差距。

章邯能在关中坚持一年,已经挺不错了。项羽的其他部下和盟友,什么曹咎、司马欣、龙且、魏豹、陈余,基本上没人比章邯强多少。

由此我们可知,章邯在秦汉之际,作为将领水平基本保持稳定。至于战绩上的起伏波动,是和他本身军队实力及对手实力相关。


巴山夜雨涮锅


发表一下个人意见,欢迎讨论。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一是章邯的对手,二是大环境,三是章邯自己。

对手不同

我们都知道打怪升级,越到后期遇到大boss的能力强大的居多。这个打怪升级的过程就跟章邯的战斗过程差不多。刚开始出关灭起义军的时候,遇到的敌人多是乌合之众,就跟顺风而起的浮尘一样,什么周文、田臧、魏咎、周市、田儋了,挥挥手就给灭了。等遇到项梁,确实是个厉害对手,章邯动了心思,诈败收缩阵线,其实当时秦军屡次增加援军,势力比以前还强。果然项梁被连胜迷惑了头脑,不小心一个打盹,冒然突进,被章邯就给偷袭打败,项梁被杀了。这一仗可以说奠定了章邯的威名。于是他觉得楚军已经没啥威胁,把目光盯在赵国。章邯围而不打,想把主要的反抗力量都吸引过来一举歼灭。很不幸,被吸引过来的有个大boss,名叫项羽。让章邯吃尽了苦头,本来局势大好,不想被翻盘,队友被灭,他孤立无援。非常痛苦。

而后呢,章邯面对的是刘邦,刘邦的手下谋有韩信。武有曹参、周勃、樊哙、灌婴,这些人都是在反秦斗争中逐渐磨炼出来的个个作战勇猛,士卒也是经过考验的留下来一心想与刘邦拿下关中往东回家的勇士,后来,张良也回来了。士气不比当年的楚军差。而章邯呢,手里的牌却大不如前了。

大环境不同

当年带兵灭反秦的起义军,秦军也是觉得必须为国家出力了,不然,关中家园要被这些土匪占据那还了得。那些匪徒呢,秦朝通过厚利收买,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朝廷里面就是坏蛋赵高也得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力安排供应粮草,否则再败,他去哪儿作威作福呢。


在到后来,赵高控制的朝廷与章邯不一条心了,章邯内外受困,那不是也不得已投降了项羽吗。

等到章邯与刘邦打的时候,那就更糟糕了。秦地的百姓曾经因为刘邦占据关中时的约法三章感恩戴德,供给粮草慰劳士兵,都被刘邦推辞了,于是齐地百姓高兴的是不要不要的,从来没遇到这么好的领导,就是秦始皇,那不也征粮征人吗,你看着刘邦真是好,嘛都不要。嗯,官府的粮草就够了,是不用刘邦去做恶人。

而章邯呢,跟秦人的大仇人站一条战线。你说说,章邯你投降,本来就蛮不光彩,简直丢脸到家了。项羽坑杀秦降兵的时候,章邯又干嘛去了,这些兄弟可都是被你忽悠着投降的啊。秦人认为章邯拿着秦人的人头换取了自己的平安,忒不是东西,直接由英雄变狗熊。再到项羽进了咸阳,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章邯倒好,自己受了项羽的封赏,当了秦人的王了。哪个秦人会认章邯为王啊,都恨死他了。所以,刘邦进关中的时候,秦人有不少带路党,加入了刘邦的军队。原来是没有不对秦派人给他,现在呢,部队得靠他自己朝暮,就这名声,恐怕难招到厉害人。另外,项羽也防着他章邯呢,把关中一分为三,令两个王与项家有过交情。他章邯,是要人没人,要地地不大啊。

章邯已经不是那个章邯

本来章邯也是一个热血男儿,敢在关键时刻独立支撑将倾之大秦。怎奈国有奸佞外有强敌,无心杀贼,降了。又怎奈,项羽这天杀的,偏偏就把降兵杀了,留了他。又烧杀秦人国都,却封他为王。章邯这是被架在火上烤啊。封他为王不说,又防备着他。是啊,项羽虽然欣赏章邯的才能,但是毕竟项梁死在他手上啊,项羽想想都恨得牙痒痒。章邯的心那是一遍一遍的被践踏啊。听说那个刘邦好取笑人,要投了他,也不一定有好果子吃。又梗着脖子,誓死不再次受辱。但是,他也只有力量守城了,无心厮杀了。他章邯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

所以说,无论从内还是从外,章邯都无能为力了。


夜航船水手


章邯最为秦最后的名将,自身的能力毋庸置疑,多次平定所谓义军,章邯一举破了荥阳,又接连攻破邓说、大败伍徐、斩杀蔡赐、招降宋留,逼得陈胜跑到城父。

更难对付的是打着复国旗号的六国遗老们。章邯包围了魏王魏咎,攻破了齐楚联军,魏相周市和齐王田儋都被章邯杀死,就连魏王魏咎被逼无奈自杀了。

后遇楚军项梁部,章邯在遇接连败退,仍与项梁决战于定陶,切全歼楚军项梁部,斩杀楚军大将项梁。

这些足以证明章邯非庸才。他为秦争取了宝贵时间,更是频频立功,但是恰恰是因为等等大功让当时的赵高不满,更何况当时的秦就是赵高的一言堂,此人心胸狭隘,眼里怎么容得下一个战功卓越的章邯,一旦有机会章邯绝对必死无疑。

期间章邯用大将试探于赵高,果然被其追杀。此时的章邯又遇项羽部,尝了一次大败仗,内忧外患使章邯心力交瘁,只得投降了项羽,后封雍王,但是章邯的二十万秦军袍泽被项羽坑杀。也让章邯沦为了秦地子民的罪人。

主要的原因,内忧,国不当国,民亦不存。


大桥不挡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了一些制度改革,废分封、置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了度量衡,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大秦帝国!

公元前210年十月初四,秦始皇率领五万精锐秦军,随行文武官员约八百余人从咸阳出发,出武关、过南阳郡,下行至南郡,行至会稽山,祭奠尧舜。然后北上,中途转至海上,秦始皇亲自射杀大鱼,而后到达琅琊郡,等待徐福求见仙丹,三个月不见音信,秦始皇只好下令西归,至平原津染病,其后病益发严重,在沙丘行宫病亡。秦二世胡亥谋权篡位,杀公子扶苏!秦二世登台后,诛杀兄弟姐妹、功臣良将、公室宗亲!倒行逆施,滥用民力,让老百姓苦不堪言,以致民怨沸腾,终于激起民变。陈胜率先于大泽乡起义!

秦二世整日亨乐,不到三个月,起义军就攻破函谷关,打到离咸阳不足百里的戏。这下秦二世怕了,赶紧询问臣下对策。这时少府章邯建议,现贼兵众多,情况危急,征伐附近军队已经来不及,不如赦免骊山刑徒,把他们组成军队去平叛,面对如此状况,没办法,秦二世只好同意了!

章邯在骊山刑徒里面抽调了三十万人,组成平叛大军,跟周文一交战便击溃了周文的几十万起义军,旋即出关,平定六国故地的叛乱势力,率先攻克了荥阳,让陈胜四处逃命,后被车夫庄贾所杀。然后平定魏地,迫使魏王咎自杀,又击杀了齐王田瞻,而后与楚军项梁交战。被打败,后得到朝庭增援后,于定陶一举击败楚军,杀死项梁。便认为楚地叛乱已定,便率军北上,包围赵军于巨鹿。

此时,王离带领二十万秦军也已经到达巨鹿。两军四十余万,按理说平定叛乱指日可待,然而诡异的是,巨鹿之战,王离带领的二十万军队全军覆没,连主将王离也被俘获。章邯被迫退守棘原。由于受到赵高猜忌,又因巨鹿大败,受到秦二世指责,怕被诛杀,便投降项羽,没过多久,章邯部下的二十万秦军在新安城南被项羽一夜之间全部坑杀!章邯成了一个光杆司令!

秦灭亡后,章邯被封为雍王,由于章邯此前投降楚军,直接加速了秦王朝的覆灭,又因为项羽坑杀了二十万秦军将士,且项羽入关后,在咸阳大肆屠杀,然后一把火把咸阳宫烧成废墟。这让秦地人民对项羽恨之入骨,更加痛恨章邯这个“秦奸”,所以章邯在秦地根本不得人心。再加之章邯因为二十万秦军将士因为他而亡,心中有愧疚,无法释怀,在如此重压之下,章邯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雄心壮志了。

后来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击败并包围了章邯,于公元前205年7月水淹废丘,章邯自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西有大秦


秦朝最后一任大将 章邯。 其实是有一定统帅能力的,陈胜吴广几十万起义军被他用牢囚苦力镇压下去了,连楚霸王的叔叔项梁也是被章邯所围剿,至于为什么后期被各种暴虐 最大原因就是秦帝国的内忧,胡亥只管玩乐,赵高一手遮天 秦朝忠勇能臣被赵高赶尽杀绝,幸免如此的人 人人自危,秦军实力自然大打折扣。

第二个重要因素就是遇上开挂的楚霸王,巨鹿之战前夕 6国其中一路诸侯军被困,楚军统帅宋义和其他诸侯军围而不救 一是怕秦军的强大 二是想保存自己的实力 赔本的买卖让别人去做,这样下去有可能再现秦扫6和,所谓时世造英雄,楚霸王项羽拉开了自己战神的帷幕,找个投敌的借口先杀宋义,随后破釜沉舟 置死地而后生 战时项羽身先士卒 所向披靡,而手下将士逼到了绝路 看到了榜样 无不以一当十,各路诸侯绝对是看到了项羽绝对的战况才出兵相援。

至于秦军为什么会被大翻盘 是因为秦军将领章邯与王离根本不可能想到这个时候会有一支数万人的暴走队伍来援 自然没有加强外围戒备 而是全力围攻瓮中之鳖,当时就连诸侯联军看来 楚军这是白送人头罢了,而项羽打仗 厉害就在快狠准,这时的章邯军和王离军并不是在一起的 项羽领军直冲王离所部 诸侯军看到了希望 合围秦军,当章邯反应过来之时 王离已经全军覆没了,这时候的秦朝已经名存实亡了,赵高把罪名给了章邯 章邯虽然还有20万军队,但是起义军越打越凶,反观自己 补给越来越不足 随时还有赵高陷害,所以就投降了。 之后20万秦军还是没能幸免,一夜被项羽坑杀了。



我是男的哈哈


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是主帅的军事素养,而是这场战争的目的性。

前期章邯之所以能镇压起义军,主要是起义军还没有形成气候,得不到主流社会的认可,老百姓对秦的统治还抱有幻想。而秦二世政治团体对起义军采取暴力式的镇压反而激起更多的民愤,从而导致起义军井喷式的发展,老百姓的天平逐渐向起义军倾斜。章邯部队的战斗力逐渐衰落,而起义军的战斗力却越来越彪悍!

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冷月无声胜有声


遇见了项羽,耸了


愛在地球毁灭时


那个时代的悲剧,一个的力量难以扭转乾坤


用户70110736859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打仗打的是后勤,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支持,神仙也不行


精彩历史片段鉴赏


首先前期和章邯作战的农民起义军基本上都是乌合之众,后来起义军不断的磨合,形成以项羽和刘邦为首的两支,战斗力大增,秦军很多将士大部分都是以前的六国人,到后面军心肯定稳的,所以章邯的失败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