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上的曹操是怎樣的一個人?你喜歡他的個性嗎?

芯情0806


梟雄一枚 文韜武略 善權謀 佔天時 挾天子以令諸侯 終成霸業 統一北方 個性豪放 愛才多疑 短歌行殺著名樂師師勖 頭風發作殺神醫華佗 讓人扼腕


啄木鳥CD1234


正史曹操是個典型的官二代,其父曹嵩,官至大鴻臚、大司農,位列九卿,其祖父曹騰(曹嵩乃班騰養子),乃當時權勢熏天的十常侍之一。由此可以推斷,曹操從小一定受到過良好的培養,眼界和手段都是高的,史料記載他雖然也喜歡“飛鷹走犬”,但“少機警、有權謀,而任俠放蕩”,可見他是個很有本事的紈絝,性格估計也好,大度容人,能交到大批的能人死士為他所用,而且書也應該讀得不錯,否則他後來也寫不出《觀滄海》那類流傳百世的詩詞。這樣又會玩又學霸、亦莊亦諧的一個人,應該有很多人喜歡的。

接下來就有了黃巾之亂,中原大地群梟並起,一派兵荒馬亂,在這種情況下,有點本事的人都忍不住會有些想法,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曹嵩雖然失勢,但其眼光還在,人脈也多多少少有些保留,曹操在曹嵩的幫助指導下,從校尉幹起(好像是花錢買的),一點一點積攢勢力,拼張讓、屠伯奢、伐董卓、討陶謙,整個過程中,充分展現了他的雄才大略,天才武功。最終成就了一番偉業,與蜀國、吳國鼎足天下。

歷史對曹操的最終評價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其中任何一個頭銜放在現在,都能吃香喝辣、絕對網紅。曹操歸根到底是個青史留名的傑出領導,要做到這點,一個平庸的人、一個沒有傑出的人格魅力的人是無亂如何做不到的,基於這點,他又是一個令人崇拜的人。


月西立


關於曹操的為人,《三國志•武帝紀》中記載的非常全面了。為此,我再次引用一下:

《魏書》曰:太祖自統御海內,芟夷髃醜,其行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自作兵書十萬餘言,諸將征伐,皆以新書從事。臨事又手為節度,從令者克捷,違教者負敗。與虜對陳,意思安閒,如不欲戰,然及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故每戰必克,軍無幸勝。知人善察,難眩以偽,拔于禁、樂進於行陳之間,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其餘拔出細微,登為牧守者,不可勝數。是以創造大業,文武並施,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及造作宮室,繕治器械,無不為之法則,皆盡其意。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採,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攻城拔邑,得美麗之物,則悉以賜有功,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四方獻御,與髃下共之。常以送終之制,襲稱之數,繁而無益,俗又過之,故預自制終亡衣服,四篋而已。《傅子》曰:太祖愍嫁取之奢僭,公女適人,皆以皂帳,從婢不過十人。張華博物志曰:漢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農張芝、芝弟昶並善草書,而太祖亞之。桓譚、蔡邕善音樂,馮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凱等善圍澙,太祖皆與埒能。

  又好養性法亦解方藥,招引方術之士,廬江左慈、譙郡華佗、甘陵甘始、陽城蜔儉無不畢至,又習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飲鴆酒。傅子曰:漢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為雅,是以袁紹、崔鈞之徒,雖為將帥,皆著縑巾。魏太祖以天下凶荒,資財乏匱,擬古皮弁,裁縑帛以為帢,合於簡易隨時之義,以色別其貴賤,於今施行,可謂軍容,非國容也。曹瞞傳曰:太祖為人佻易無威重,好音樂,倡優在側,常以日達夕。被服輕綃,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細物,時或冠帢帽以見賓客。每與人談論,戲弄言誦,盡無所隱,及歡悅大笑,至以頭沒杯案中,餚膳皆沾汙巾幘,其輕易如此。然持法峻刻,諸將有計畫勝出己者,隨以法誅之,及故人舊怨,亦皆無餘。其所刑殺,輒對之垂涕嗟痛之,終無所活。初,袁忠為沛相,嘗欲以法治太祖,沛國桓邵亦輕之,及在兗州,陳留邊讓言議頗侵太祖,太祖殺讓,族其家,忠、邵俱避難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盡族之。桓邵得出首,拜謝於庭中,太祖謂曰:“跪可解死邪!”遂殺之。常出軍,行經麥中,令“士卒無敗麥,犯者死”。騎士皆下馬,付麥以相持,於是太祖馬騰入麥中,敕主簿議罪;主簿對以春秋之義,罰不加於尊。太祖曰:“製法而自犯之,何以帥下?然孤為軍帥,不可自殺,請自刑。”因援劍割發以置地。又有幸姬常從晝寢,枕之臥,告之曰:“須臾覺我。”姬見太祖臥安,未即寤,及自覺,棒殺之。常討賊,廩谷不足,私謂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後軍中言太祖欺觽,太祖謂主者曰:“特當借君死以厭觽,不然事不解。”乃斬之,取首題徇曰:“行小斛,盜官谷,斬之軍門。”

  其酷虐變詐,皆此類也。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袁紹虎視四州,兵強地廣,無人能敵。太祖運籌帷幄、高瞻遠矚、東征西討,足跡遍及九州。運用申不害、商鞅的治國方法,兼採韓信、白起的奇謀妙策,視才授官,剋制自己的感情,不計私怨,最終能夠總攬朝政大權,完成建國大業,是因為他聰明才智超出常人的緣故,他也真可以稱的上是一個非凡的人物,超絕一世的豪傑吧!


公明淏


曹操從小就出身在一個官僚世家,其家庭在當時也有一定的聲望,所以曹操在一個很好的環境下長大,曹操在很早的時候對武術這一方面的熱愛就展現地十分充分了,再加上平時讀了一些書,對於很多兵法也有所瞭解。這和他後來在軍事上的成就有很大的關係。

曹操對於兵法的造詣非常深,很多軍事家的作品都被曹操翻閱過不止一遍,甚至曹操還自己寫了軍事方面的書,並且曹操在戰爭中使用的策略也十分地靈活,對於敵人可以說是招招致命。

不僅如此,曹操在管理軍隊方面也有著自己的一套,在軍隊裡制定的規矩不準任何人違反。據說有一次在行軍的路上曹操命令手下不可以讓戰馬去踩踏麥地,只要發現有人違反了這一規定,就斬首示眾,所以所以士兵都從馬上下來,牽著馬往前走,生怕一不留神就把麥苗踩壞了,但是不巧的是,曹操的馬恰好就因為受到了外部的驚嚇而踩壞了幾棵麥苗。曹操見自己違反了自己定下的規矩,當即什麼也沒說,就下馬把自己的頭髮割下一撮,以此表示自己犯下的過錯而受到的處罰,在場的士兵們無一不敬佩曹操這樣的做法,可以說曹操對待規矩是一個絕對不含糊的人。

在用人方面曹操也有著自己的一套,他看人的眼光十分地精準,只要是自己的手下,能做什麼、能做好什麼、適合做什麼,曹操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曹操每一次都能讓自己的手下發揮其長處,所以曹操的將領都非常地優秀,征戰沙場的能力也是一流的。

曹操不僅在軍事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在經濟方面也有所建樹,在漢魏時期,由於整個社會的生產體系遭遇了重創,各地的饑荒非常嚴重,一時間軍隊裡的糧食供應不足,於是曹操就開始在北方修起了水利,很快就把糧食短缺的問題給解決了,這對農業上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曹操還是一個非常喜愛文學的人,不僅愛看書,還十分愛惜書,儘管常年都在戰場上奔波,但還是不忘隨身帶著幾本書,並且曹操這個人還非常重視國家在文化方面的發展,所以還在民間廣泛地收集各種藏書,專門設立了藏書館。

儘管曹操一生都非常地強勢,但其實他是一個非常懂得節省的人,在開源的同時,絕對不會忘了節流。在任何事上都能做到廉潔,不僅不喜歡華麗的奢侈品,甚至後宮裡錦繡衣裳以及一些不必要的花瓶都沒有。

曹操自己穿的衣服也十分地簡約,甚至衣服破了洞也不會丟掉,而是選擇用補丁縫上繼續穿,正是在曹操長久以來的以身作則下,整個東漢原本奢侈的風氣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全天下的百姓都開始向曹操學習,連很多官僚世家都不敢鋪張浪費了。

而曹操的節約淳樸的作風在他的遺囑裡也有著淋漓盡致的體現,他在遺囑裡寫道:“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





書生系


曹操這個人在歷史上歷來是反面人物的代表,更為可氣的是就連戲曲作品裡,也是被人們故意畫上了白臉。說白了,白臉代表著奸詐,兇狠,出爾反爾,言而無信,代表著多疑,反覆無常,代表著剛愎自用,陰險狡猾。明說了,白臉就是貶義,就是反面人物。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個很好解釋,因為漢室江山的締造者姓劉,不姓曹。而曹操奪人江山,就是不忠,是的,劉皇叔劉備雖說能耐不大,但畢竟人家姓劉。他打著輔助漢室的旗號,他打著振興漢室的幌子,這就是順理成章的,這就是名正言順的,而曹操作為一個外姓人,挾天子以令諸侯,那就是大逆不道,那就是心存不正,那就是篡權謀位。

雖然說人們對曹操的評價貶褒不一,莫衷一是,但是,我倒覺得曹操這個人還是挺講信用的,畢竟人家沒有稱帝,沒有改朝換代。再者,曹操在用人方面任人唯賢,而不是任人唯親,這就很難得。曹操上馬能戰,下馬能文,真的是文武雙全,英勇蓋世。他自身條件不錯,而且還善於發現人才,使用人才,具有慧眼識珠的本領。

至於說曹操多疑和詭計多端,我倒不這樣認為,我覺得人家是聰明絕頂,智慧超群,我覺得人家是博覽群書,滿腹經綸,我覺得人家是活學活用,有理有據。所以,我喜歡曹操這個人,但老話說得好,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又誰會沒一點不足之處呢!





鄭州梁國彥


古代歷史上的曹操所留給人的印象就是個白麵奸雄,這一點在流傳下來的戲劇作品中不難見得。

而我一直認為曹操是具有正邪兼揉的複雜性格,寬厚又多疑,威重又權詐的一個人。為何這麼說呢,下面我來詳細的談一下。

曹操出身在東漢末年,被一個有錢有勢的宦官人家曹嵩收養,閹人是無後的,所以對這個收養的兒子就當親生的一樣。曹操從小就接觸著這種異化的變態,因此學到了各種權謀狡詐。

曹操有個叔父,看不慣他放蕩的行為,經常會向曹嵩告狀,所以曹操也常受到責罰。於是他就想了一個辦法來整叔父,一天,曹操看到叔父過來,故意裝扮出一幅怪樣,叔父見到驚訝問他是怎麼了,曹操說自己生病中風了,叔父急忙告訴曹嵩。曹嵩一聽急了,趕緊去看,結果曹操很好。曹操說,我好好的,是叔父不喜歡我才這樣說我的。此後,曹嵩不再相信叔父,叔父也沒有機會打小報告,因此,曹操更加放縱了。

發跡後的曹操,把奸詐這一套演繹的更加淋漓盡致。有個叫禰衡的人,一直恃才傲物,誰都不放在眼裡,當眾脫衣擊鼓辱罵曹操。大家都認為曹操一定會把他千刀萬剮,誰也沒想到曹操聽後,卻很高興,滿臉笑容的將他送出境,結果禰衡輾轉達到了黃祖那裡,黃祖可沒曹操那麼有“禮貌”,沒兩句話就怒氣滿滿地殺了禰衡。這就是曹操的“借刀殺人”之策。


小邢說歷史


因為我是許昌人,接觸曹操的文化景點比較多。

曹丞相府、漢魏古城、受禪臺、春秋樓、霸陵橋。

但是我開始瞭解曹操這個人。還是上學時候課本里他的一首詩詞。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首詩基本把曹操所有的性格,和個性全面的表現了出來。

曹操天生多疑,充滿心機,總是不相信別人。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流傳至今。

但是那個年代,假若你不這樣做的話,你根本無法立足。

但很多人又認為曹操為亂臣賊子,是人人要唾棄的“漢賊”。開啟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代。

但是他最後死都沒有稱帝,而且還最後把漢獻帝得以壽終正寢。據史書記載,漢獻帝下葬的時候,曹丕也是最高規格待遇。可比杯酒釋兵權的趙匡胤強太多了。他可是直接把周恭帝柴宗訓直接給軟禁賜死。

我們以現代人的角度評價,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最後還是歷史都是後人寫的,我們沒法設身處地的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我想假若我們某個人是曹操,還不一定有曹操的本事大,決定乾坤,載入史冊。





鈿車寶馬


我眼中的曹操就是夾雜在操行與操蛋兩者之間的一個人物,他一生充滿的矛盾與對立。

曹操是個非常敞亮的人!作為周公的腦殘粉,曹操一生所追求的境界就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如果三國時期有感動中國,曹操絕對可以上榜。曹操進攻徐州時,兗州集體反叛,曹操斷言:只有魏種不會背叛我。當聽說魏種真的背叛自己時,曹操氣得咬牙切齒,發誓一定要殺了他。誰知日後俘獲魏種時,臉被打的腫呼呼的曹操還是因愛才而赦免了他。曹操在處理他與關羽、劉備之間的三角戀關係時,也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肚量。曹操深愛著關羽,但愛來愛去才發現自己是個備胎。當關羽毅然決然的離開自己去尋找劉備時,曹操任由他去。愛情的最高境界其實是放手,因此當我們討論千里走單騎時,值得讚賞的除了劉備的魅力與關羽忠義之外,還不應該忘記曹操的胸襟。

曹操又是一個非常刻薄的人!德才兼備、才貌雙全的崔琰,因為對曹操稱王的事,發表幾句模稜兩可的評論,曹操認為他是在高級黑,便將崔琰下獄處死。而清廉正直的毛階,也因崔琰死後發了幾句牢騷而被下獄,之後鬱鬱而終。連曹操年輕時候的好友兼得力謀士婁圭,因語言不當而慘遭殺害。最讓人無法理解的是曹操對荀彧的冷漠。曹操第一次見荀彧時,高興的說:吾之子房也。作為曹魏集團的首席策劃士,荀彧確實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然而當荀彧反對曹操受魏公時,一個空盒代表兩人正式的決裂。如果兩人活在現代,曹操必然會說:我猜到了開頭,卻沒猜到結尾。荀彧也必定會感嘆:即便回到過去,也不會到當初。

曹操就是這樣一個處於善與惡之間的一個人!他善良起來,能夠寬宏大量,既往不咎。他兇惡起來,又能殺人如麻,不念舊情。這正代表了曹操的兩面,當曹操露出善良一面時,是希望有人能幫他完成自己的霸業。當曹操露出兇惡一面時,那是因為有人阻擋了他的霸業。因此曹操的善與惡,在性格上是矛盾的,但在政治上又是統一的。即便是一根荊棘,只有對曹操有用,他也會強忍著疼痛把它握在手中當柺杖。但曾經的墊腳石變成絆腳石時,他也會毫不猶豫的踢開。所以當曹操對崔琰、婁圭等人痛下殺手時,他的霸業之路越走越順,而他自己也在奸雄之路上越走越遠。

曹操是個正直的人!如果當時有《新聞聯播》,必定一天二十四小時滾動播出曹操為官的事蹟。作為一名初入官場的官二代,他打老虎,抑豪強,不慕權貴。身為首都的區公安局局長,有一天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長輩犯了錯,曹操直接將他秒殺。中央辦公廳主任張讓作惡多端,曹操乾脆潛入他家中準備行刺。而當國務院總理董卓對曹操進行招攬時,曹操厭惡其人,索性辭官歸鄉。可以說年輕時的曹操就是正義與俠義的化身,打個噴嚏都能噴出好幾斤正能量。當曹操日後大權獨攬時,他依然是個好官。他賞罰分明,唯才是舉,發展生產,提倡節儉,“治世之能臣”的評語可謂恰如其分。

曹操又是個邪惡的人!據魏晉第一八卦雜誌《世說新語》記載,還有無數民間狗仔隊的追蹤報道,人們看到了曹操的另一面,他好色,殘忍,生活糜爛,奸詐狡猾。曹操一生有三個汙點,即盜墓、坑降、屠城。為了緩解軍費壓力,曹操設置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如今已經被寫進盜墓小說,成為了盜墓門派。上的項羽、白起都因坑降而受到非議,曹操也不例外。在官渡之戰坑殺了八萬降卒,使曹操的形象進步一妖魔化。而他因私憤而造成的徐州大屠殺,連刻意維護曹操形象的陳壽,在寫《三國志》時都吐槽了一句:所過多所殺戮。“亂世之奸雄”的也是一語中的。

曹操是忠臣!老劉家的房子快塌了,張角踹了一腳,董卓搶一個回,袁紹袁術都在周圍虎視眈眈的盯著,看能不能撿個便宜。唯獨曹操這個包工頭把這棟房子修修補補,裝修一番,雖然沒了昔日的光輝,起碼讓戶主劉協有了安身之地。曹操也搖身一變成了老劉家的大管家,但他並不安心,老劉家的遠房親戚劉備認為自己才有資格當這個家,於是拉了一群忠於老劉家的長工另起樓灶。孫堅是老劉家昔日的保安,他的兒子孫權,也經常在曹操和劉備之間縱橫捭闔,左右逢源,看看不能撿個漏。即便如此,曹操在世時,老劉家的房子依然在,房產證一直是劉協。正如曹操所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曹操又是一位奸臣!他剛開始見到戶主劉協還禮數有加,但隨著自己的權力越來越大,慢慢的進屋不敲門了,踩地毯不換鞋了。劉協的岳父想幫女婿討個公道,結果曹操連他媳婦也一起秒了。曹操的反客為主引起了劉協的反感,他對曹操說:“你若能輔佐我,就對我好點。否則你就廢掉我,算你開恩了。”但這並沒有遏制住曹操的野心,他雖然沒有在名義上霸佔老劉家的房產,但在臨死的時候卻直接過戶給了自己兒子。有人說,朝代更替不是正常嗎,為什麼要罵曹操呢?有一點需要明確,曹操是靠“漢相”這塊招牌起家的,而漢朝最終也是因為他直接或間接滅亡的。所以周瑜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曹操就是這樣一個處於忠與奸之間的一個人。曹操若像劉邦一樣直接挑起起義大旗,從而獲得權力,沒人會罵他。但他沒走革命之路,而是走的保皇之路。曹操若像霍光一樣忠心輔佐皇帝,安心做治世能臣,也沒人會罵他。但他沒走忠臣之路,而是走的權臣之路。曹操若像楊堅、趙匡胤一樣光明正大的逼宮稱帝,然後一統天下,還沒有會罵他。但他沒走皇帝之路,而是走的霸主之路。自己怕擔罵名死活不稱帝,留給兒子給自己追諡皇帝,曹操自以為撿了一個便宜,但當曹家後代剛開始享用曹操留下的政治遺產時,隔壁司馬家族也開始磨刀霍霍,準備見樣學樣。之後的桓溫、高歡、宇文泰也是走的這個路線。由此可見,隔壁老王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呀。

曹操曾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結果他先稱王,他兒子先稱帝。一個女人若淪為妓女是可憐,但當了婊子還想立鎮牌坊那就可恨了。曹操何嘗不想從良呢?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說:“如果自己交權朝廷,又怕被異己勢力所害呀。”孫權勸他稱帝,曹操說:“這小子是想把我架在爐火上烤!”桓階勸曹操正位,夏侯惇認為等到滅蜀服吳之後,再光明正大的稱帝。史書記載:王從之。但曹操沒能等到那一天就去世了,老天給了曹操稱帝的慾望與資本,卻沒有給他稱帝的時間與契機。所以曹操只能在忠與奸的夾縫中,做一名徹徹底底的奸雄。

讓我們再次回到曹操的名字,這種兩面性,不單單是曹操,連劉備孫權、唐宗宋祖、甚至每一個政治家都具有的。只不過在曹操身上體現的更加明顯,更加有代表性而已,因此才形成了中國獨一無二的曹操形象。


陽高快樂


我很喜歡曹操的知人善任,雄才大略。曹操是一個天分極高、權謀極高的人,他好忌、缺乏安全感、容易衝動,所以造就了他生性多疑、狠毒殘忍的性格。曹操唯才是舉、知人善任。曹操對關羽算是找個有加,他知道關羽走了之後勢必成為心腹大患,所以對關羽十分禮讓。這也體現了曹操用才得雄才大略。能稱霸天下,沒有過人的才能是不可能的。至於百姓對他的評價,可能是在戲劇上看到的印象了。



墨爾根阿信


曹操,東漢末年最大的軍閥領袖,手握天子號令天下。可惜沒有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晚年加九錫封魏王,為兒子曹丕登基鋪好道路。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不能單純地從某一個角度來看他。

曹操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

曹操雖然是官二代,可是官二代那麼多偏偏就是他成就了一番偉業。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曹操有足夠的才華。

他從手裡只有幾千人馬,發展成為擁兵數十萬的大軍閥,這期間所需要經歷的戰爭,那是相當殘酷的。

從兗州起家以後,曹操平定呂布從而奪取了徐州,剿滅袁紹從而擁有了天下腹地冀州,平定袁術、張繡,從而佔據了南陽郡,北征烏丸從而奪取了遼東部分地區。

南下荊州雖然沒有完全剿滅劉備孫權,卻也得到了襄陽和樊城,對西北用兵,擊敗了馬超集團,對漢中出擊,收服了張魯。

曹操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

曹操的才華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寫的詩篇我們現在都需要背誦,而且是朗朗上口的那種,根本就不需要多費勁。

這種文學天賦,可不是一天就能造就的,我們發現曹操比較喜歡跟文化人打交道。比如說著名的蔡文姬的父親蔡邕,那可是文學大家,曹操曾經跟蔡邕就是摯友。

誰也想不到,咱們的曹老闆,居然還是混文化圈的人。的確是這樣,曹操的文學造詣在魏晉時期那就是標杆,要不是成天忙著去打仗,曹操的文學作品一定比現在看到的要多得多。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是曹操歲數大了以後,感嘆自己對人生的一種體會。他覺得年紀大了不要緊,只要有雄心壯志在,那麼也就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曹操是一位優秀的父親。

曹操的優秀大家有目共睹,沒有人會否認曹操是一位優秀的人。他在軍事上、政治上甚至在文學上,都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

可是我覺得讓曹操最自豪,並不是在這些方面的成就,而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就。曹操的幾個兒子,實在是太優秀了,幾乎每一個都被他教育成才。

大兒子曹昂,雖然早就去世了,但是能夠在曹操危難之際,為了保護曹操而犧牲,這種精神和能力,可見曹操的教育是非常不錯的。

繼承人曹丕,那就不用說了,大名鼎鼎的魏文帝,大魏王朝的開國之君。雖然壽命比較短,但是無論在軍事、內政還是文化方面,都有不錯的建樹。

最有才華的兒子曹植,曹植的文學造詣,被稱為是魏晉時期最高水準。他的文章至今大家都耳熟能詳。飄搖兮若流風之迴雪,多麼美的畫面啊。

最聰明的兒子曹衝,歷史上對曹衝的記載並不多,因為曹衝在很小的時候就病死了。不過這個九歲不到的孩子,卻能夠留下不少聰明的故事,可見他的聰明在當時是有目共睹的。

最勇敢的兒子曹彰,很難想象,作為一國之主的兒子,曹彰居然可以親自帶兵打仗,成為曹操麾下的著名猛將。曹彰的武力值相當高,不下於劉備的兒子劉封。

這實在是太可怕了,一個人一輩子能夠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兒子,已經是難能可貴,祖上燒高香了。可曹操卻一連串教育出這麼多優秀的兒子,所以他是一名優秀的父親。

曹操也一位是殘忍的屠夫。

曹操喜歡殺人,這是出了名的。當然你可以說偉大的雄主,都喜歡殺人,這沒什麼。我只是從客觀事實上說明這件事。

曹操的父親曹嵩在路過徐州的時候,被徐州牧陶謙的手下給搶劫殺害了。為了給老父親報仇雪恨,曹操一邊攻城略地,一邊下令屠城。

在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徐州地區就被曹操屠殺了彭城、傅陽、取慮、睢陵、夏丘五座城池。這是什麼概念?數十萬百姓全部慘死於曹操之手。鄴城、雍城、柳城、河池等也曾慘遭曹操屠城。

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漢書》

後來劉備為什麼要攜民渡江?就是擔心曹操故技重施,萬一再把這十萬百姓給殺了,那劉備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曹操好殺的性格,不僅僅在屠城這一方面。比如說漢獻帝的皇后妃子也被曹操給殺了,目的就是讓自己的女兒做皇后。

四世三公家族的楊修,也被曹操給殺了,原因很簡單,就是看不慣你們世家大族這些醜陋的嘴臉。

讓梨的孔融,還是被曹操給殺了,理由只有一條,嘴巴太大了。孔融的嘴巴的確大,每次曹操出征,孔融就在朝中製造輿論,說這次曹操肯定敗了。

再比如說華佗、許攸、荀彧這些人,全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地死於曹操之手。當然了一切都是為了政治目的,這是曹操可以逃脫所有罪責的法寶。

現在沒有人會去指控曹操濫殺無辜的罪行,大家只會歌功頌德地宣傳曹操的雄心壯志,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被殺的人,也不是咱的親人,沒有必要較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