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呼“春天来了”的我们,准备好迎接这份大自然的“礼物”了吗?

我们高呼着: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春天总算在我们的期盼中如约而至,算是给我们仍因“疫情”而哆哆嗦嗦的心打了一针强心剂。

窗外频频露头的太阳、徐徐的微风、歌唱的鸟儿们还有那日渐茁壮的大树等等,他们不约而同地向我们宣告着:春天来啦!

高呼“春天来了”的我们,准备好迎接这份大自然的“礼物”了吗?


可是,春天来了,我们真的准备好迎接这份来自大自然的礼物了吗?

疫情带来的这堂“自然大课”,我们真的上明白了吗?

网络铺天盖地的“科普”,让我们第一次对“病毒”有了如此深切的了解,我们知道它长什么样子,它有什么样的性质,如何传播,如何防护等等。


高呼“春天来了”的我们,准备好迎接这份大自然的“礼物”了吗?

可是对于:如蝙蝠这样的野生动物身上寄居着大量种类的“病毒”,他们自己却不会致病甚至达成了神奇的平衡的原因,我们无从知晓。

难道“病毒”只跟人类过不去?亦或是我们人类做错了什么触碰了“潘多拉盒子”的开关,触发了“病毒溢出”?

或许一些动物学家的研究带给了我们答案:带给那些栖息地和生活习性稳定的野生动物种群的灭顶之灾的“病毒”往往来自于人类!

高呼“春天来了”的我们,准备好迎接这份大自然的“礼物”了吗?


钟南山院士等科学家早在“非典”之后的思考与研究中,就已经清楚地找到了这个灾难的源:

“思维方式的审视: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时代后,以人的欲望无限扩张为内核的物质主义和以人的意志过度放大为内核的‘征服主义’,使人在永不停顿获取更多物质的对客观外界的征服和索取中,不知不觉地滑到了与自然为敌、从而反过来受到自然报复或惩罚的可怕渊薮的边缘。”

高呼“春天来了”的我们,准备好迎接这份大自然的“礼物”了吗?


高呼“春天来了”的我们,准备好迎接这份大自然的“礼物”了吗?


高呼“春天来了”的我们,准备好迎接这份大自然的“礼物”了吗?


17年前,经历非典的我们没有学会的知识,17年后,大自然再一次把这堂课——希望我们学会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课程,提上了日程。

当我们看到报道中说很多疫情死亡病例并非是“病毒”所致,而是“免疫系统”的过度战斗导致失衡所致时,我们就应该想到如同在自然界中的诸多事物一样,除了敌对的“竞争”关系,还有“依生”、“共生”的关系。

在“大自然”中并非只有“你死我活”的敌对状态。若我们只想着“对抗”、分出“输赢”这种过于单一的思维角度,往往局限了我们。

高呼“春天来了”的我们,准备好迎接这份大自然的“礼物”了吗?

面对这次危机,如果我们还是一味地认为“病毒”是万恶之源,树立起打败病毒就是打赢这场战争的旗帜,那当它们变换面孔再一次出现时,我们将付出远大于今天的代价。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这个星球不是只属于我们人类!

高呼“春天来了”的我们,准备好迎接这份大自然的“礼物”了吗?


《抗击SARS实践与新人文精神的思考》这篇文章还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了我们,仅仅是因为一时的“恐惧”,是很难彻底改变“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

文章写道:“人们对自己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的重新思考。首先受到质疑的,是人自身的生活方式。”事实证明该文章中所写的很多改变都没有成为后来实质意义上“生活方式”的改变。

高呼“春天来了”的我们,准备好迎接这份大自然的“礼物”了吗?


是啊,我们常说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所以当下我们要思考不能仅仅是反省我们的那些生活方式不恰当。还应该思考哪些方法可以把一个完整的、健康的、平衡的生态系统和我们的生活方式结合。

如果说不仅仅是不吃野味就可以了,还有不过度开采、不污染一条河流、不使用农药化肥、不多用一个垃圾袋、不浪费一张纸等等,你愿意为此而改变自己点滴的生活方式吗?

高呼“春天来了”的我们,准备好迎接这份大自然的“礼物”了吗?

你相信我们任何一个微小的举动都可能给万物紧密相连的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是破坏它的平衡吗?

你是不是忘了:那只南美洲亚马孙河边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它偶尔扇几下翅膀,就有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我相信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可以做那只改善我们生活环境的蝴蝶。

高呼“春天来了”的我们,准备好迎接这份大自然的“礼物”了吗?


我们不能逃避,也没法逃避,倘若只想着把责任全推给“冠状病毒”,不承认其中的“人祸”,还想着“一切恢复如常,一如既往地挥霍式生活”的话,那这次自然大课的考试我们又只能交上白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