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黨員教師李俊:“我在家門口防控疫情”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华中农业大学党员教师李俊:“我在家门口防控疫情”

“報告,華中農業大學黨員教師李俊已經到達A區門崗!”

2月21日一大早,理學院青年教師李俊準時到達居住的梅林都匯社區幹部志願服務點。

這已是他參與家門口社區疫情防控志願者服務工作的“下沉第四天”。

华中农业大学党员教师李俊:“我在家门口防控疫情”

李俊

“大疫當前,黨員不上,誰上?”李俊在讀完武漢市委組織部發布的《致全武漢市黨員的一封信》和學校發出的黨員主動參與所在地疫情防控服務工作的通知後,第一時間前往漢陽的梅林都匯社區主動亮明身份、主動報到、主動“請戰”。

2月18日,李俊來到服務點,那時的志願者工作還未全面鋪開,社區工作人員叫他先站一下門崗,李俊一站就是一上午。這就是他的第一份“工作”。

門崗的工作並不複雜但是特別消耗體力。從上午10點到12點30,他和志願者們要幫助居民從團購提貨點將食物及生活用品搬運到社區門口。從居民那裡拿二維碼或者電話號碼,到掃碼提貨,再送貨到居民取貨點,不到100米的路,他們要來回50多趟,整箱整袋的大米、水果、食用油、大白菜、土豆、牛奶,沉甸甸的,李俊和同事們扛著就走。李俊說,看著居民焦急地等著菜,他們其實一直在奔跑。

“有時居民的菜遺漏了或者拿少了洋蔥大蒜,我們要反覆清點,這過程特別耗時,還要反覆溝通”,李俊說,居民不知道他們是志願者,更多時候把他們當成物業工作人員,但他們還是任勞任怨、不辭辛苦。兩個半小時搬運下來,早已汗流浹背,為了防護需要,他們再悶也不能脫掉防護服、口罩和帽子。

李俊說,辛苦但是覺得很有意義。當聽到“小夥子不錯!”“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注意身體”的話語時,他們會覺得特別有幹勁。

华中农业大学党员教师李俊:“我在家门口防控疫情”

在門崗負責出入管控與體溫檢測

华中农业大学党员教师李俊:“我在家门口防控疫情”

登門排查體溫

华中农业大学党员教师李俊:“我在家门口防控疫情”

為居民提供購物幫助

华中农业大学党员教师李俊:“我在家门口防控疫情”

在團購點為居民提取生活物資

华中农业大学党员教师李俊:“我在家门口防控疫情”

為居民運送併發放生活物資

李俊所在的梅林都匯社區,已經有感染和隔離人員。因為電話詢問體溫會有較大誤差,社區決定登門排查體溫。

李俊被分在B區12棟,因為感染,這棟樓早已封閉。作為志願者,李俊和另外一位同事兩人一組全副武裝進入樓棟。要知道,這棟樓高達31層,兩個單元,一梯四戶,他們要挨家挨戶詢問。

敲門時,李俊不免緊張。因為特殊時期,很多居民在家做飯或者睡覺,吃“閉門羹”的情況不在少數。不得已,他們只能反覆敲門、大聲呼喊,嗓子啞了輪流叫,左手疼了右手敲。“您家幾口人?體溫情況?注意防護!”簡單幾問,責任卻十分重大。全程下來,中途不能喝水,他們只能癱坐在室外凳子上喘喘氣。

回到社區工作點,李俊和同事還要對排查遺漏的居民進行電話再確認。一開始,很多居民並不太理解,總是掛電話或者不配合。後來李俊也有了經驗,打電話便亮明身份:“我是梅林都匯社區志願者”,這樣開展工作就順利了許多。手機號不對或者長時間不接電話最讓李俊他們頭疼,只能反覆聯繫或者通過鄰居和物業聯絡。

李俊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來自武漢市公路局、稅務局、銀行、郵政局和高校的44名黨員們組成了志願服務隊,這批“逆行者”通過微信接龍開展工作,他們說,微信群就是臨時“黨支部”。

李俊說,相互鼓勵和加油總能讓大家熱情高漲,年輕人在一起就能感覺到力量。2月19日,一位年輕女同事去“站崗”,清晨6點去工作,一直到12點,不進一滴水、不吃一粒米,還幫助老人下載團購APP,連簽到都忘了。李俊說,“拼命三郎,其道不孤”,這件事一直激勵著自己。這批年輕黨員們都是行業骨幹,充滿才華和朝氣,但在大疫面前,人人都樂意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李俊說,家人和學院領導很關心自己,愛人有5個月的身孕,母親已經中風一次,他自己一方面要投入工作,另一方面還要呵護家人,但實際上,工作投入的時候會“忘我”,也會忘掉病毒。

夜晚,當一天的疲勞漸漸消退,李俊便拿起筆記本,準備網課《化學研究與進展》的教學設計,他說,特別期待回學校上課的那一天。

社區的居民對李俊說,原來不知道社區有這麼多年輕黨員, “戴著口罩,我不知道你們是誰,但我知道你們都是共產黨員!”

2006年大學入黨、2017年參加工作,作為年輕的共產黨員和人民教師,李俊說,在志願工作中收穫很多,只有真真切切去體悟,一點一滴做、一遍一遍做,才能通感“為人民服務”的偉力。

問及這位年輕教工黨員的心得,他只說了一句:奮鬥的共產黨人永遠最年輕!

全國產經平臺在疫情期間緊急設立全國疫情信息平臺,如有發佈需求,請聯繫霍老師,電話:18511001888;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