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奇《倚天屠龙记》里各大门派明明就一直待在自己的地盘不动,朝廷为什么一直没有派兵去讨伐他们呢?

付宇慧


其实蒙元朝廷是有派兵去扑灭江湖上的教派帮会,以固政权统治的。只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武林之中的各门各派就像野草一样,生命力顽强,哪怕是将他们的山门抹掉,他们同样能在别的地方再建一个山门。更何况当时的中土武林,黑白两道,都与明教有摩擦,而明教却是江湖中最公然、最庞大的一股反动势力,因此蒙元朝廷采取的策略是一面打击,一面怀柔,还有就是背后挑动各派与明教的间隙,让他们自相残杀。



蒙元政权一统中土之后,实际上一直在加大对江湖上教派帮会的扑灭,但始终动摇不了中土武林的根基。

在金庸武侠中的设定里,蒙元时期的中土武林,江湖上的教派帮会有多繁荣,我们可以从连载版《倚天屠龙记》中的一段话,看出其中的盛况。

元代中土沦于异族,百姓呻吟于蒙古的铁蹄之下,陷身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抵抗官吏残暴,勉力自保,是以文事凋零,武学一道,反而更加光大。江湖间奇人异士,所在都有,比之宋末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之世,武功固更见精进,而惊心动魄,可歌可泣之事,也是书之不尽。其中西域奇士,大都出于昆仑,而中土豪侠,非少林、武当即属峨嵋。但这是指其卓荦大者,其余较小的门派山寨,又何下千百。连载版《倚天屠龙记•第四回》

由此可见,当时武林的各门各派、各帮各教,称得上是遍地开花,百家争鸣。蒙元朝廷一统中土之后,为了巩固政权,不断残暴的奴化汉人百姓,对汉人的武事残酷的加以镇压,所谓物极必反,却更加激起汉人百姓的民愤,致使中土武林的教派帮会不断涌现,武学一道更为昌盛。这也让蒙元朝廷深受其扰,只能不断的去企图扑灭这些教派帮会,然而此消彼长,无论朝廷是怎样的镇压,都难有成效。这一点,小说中相关情节,也是说得很清楚。

那汝阳王察罕特穆尔实有经国用兵的大才,虽握兵权,朝政却受奸相把持,加之当今皇帝昏庸无道,更兼连年南北天灾,弄得天下大乱,民心沸腾,全仗汝阳王征讨攻伐,击溃义军无数。可是此灭彼起,岁无宁日,汝阳王忙于调兵遣将,只得将扑灭江湖上教派帮会之事,暂且搁置不理。 数年之后,他一子一女长大,世子库库特穆尔随父带兵,女儿敏敏特穆尔统率蒙汉西域的武士番僧,向门派帮会大举进击。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六章》


在汉人百姓的起义全面爆发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便是汝阳王察罕特穆尔,一直在总领着蒙元政权对江湖上教派帮会的扑灭之事。但为何朝廷一直在镇压,却始终还是收效甚微呢?原因很简单,武林中的各门各派都是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命力太顽强了。

无论是中土武林中的老牌,中原武庭的少林,亦或是像武当峨嵋等那样,是在“倚天时期”响彻江湖的新生门派,还是那些许多说不出名来帮会。这些门派之所以能够开宗立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自都有一派武学做支撑,让他们去宣扬武侠道义。武学就是他们立派的保障。因此,即便将他们的山门剿灭,但只要他们的武学不灭,他们同样能够重新复门或者衍生出新的门派出来。

各门各派的门下弟子,多则成千,少则成百,而且有些传派都已经有很多代,这些人不一定都会驻留师门。一旦学有所成,就会拜别师门,行走江湖,有些甚至还会自己再开分支,形成山门支派。只有在师门特定的日子,或者师门有召,可能才会返回山门。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蒙元朝廷如何扑灭,都定然会有漏网之鱼,又如何能将一个门派彻底的剿灭干净呢?后来的赵敏不是已经代表,血洗了少林,书末的少林照样还是能够举办“屠狮大会”,就是这样的道理。


汝阳王镇压多年,虽然的确杀了各派不少义士,但却根本动摇不了中土武林的根基。此消彼长,表面上剿灭了一些门派,但不久又再复派,不止有复立的,新的门派更是不断地涌现。隐患和反抗的势力依旧存在,而且还越来越大。因为最让蒙元朝廷担心的是,假如让明教与中土武林其他各派,两股势力合而为一,建立统一战线一同反对朝廷,那么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随着经验教训的总结,蒙元朝廷改变了对中土武林各派的策略。

所以当赵敏继承父业,代表朝廷统率蒙汉西域的武士番僧,向门派帮会大举进击一段时间之后,总结了过去他父亲和自己接手的经验教训,她毅然改变了策略。她不再一味的去攻击各门各派,而是一面打击,一面怀柔,还有就是背后挑动各派与明教的间隙,让他们自相残杀。

赵敏这么做,第一是她看清了朝廷不可能根除中土各派,倒不如加以怀柔,为己所用。这也是她手握武当四侠,还重伤了张三丰,却一上武当还想归化张三丰的原因。第二点是她摸清了中原武林各派,黑白两道与明教的间隙。明教在江湖上是最公然反元,而实力庞大的一股反动势力,但是历来行事诡秘和偏激,与各道皆有摩擦,也是各派口中的邪魔。这一点,小说中说得清楚,赵敏也是看的很准。

常遇春道:“张真人,你于我有救命大恩,何况你也早知晓我的来历,自也不用相瞒。小人是事奉明尊的明教中人,朝廷官府当我们是十恶不赦之徒,名门正派的侠义道瞧我们不起,甚至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黑道中人,也说我们是妖魔鬼怪。你老人家明知我的身份来历,却仍出手相救,这番恩德,当真不知如何报答。”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十一章》

与其一味着去打压他们,倒不如暗中挑拨,加大明教与各派的间隙和仇恨,将各派反抗朝廷的注意力转到明教身上,让他们去自相残杀。这一点,为了颠覆明教的成昆,为赵敏出谋献策不少,称得上是赵敏做此决策的引路人,而后来代表中土武林正道的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就是这个政策的代表作。


这样一来,朝廷不仅是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还避免了让明教有联合各派一同抗元的机会。只是赵敏千算万算,也绝对算不到身负盖世神功的张无忌会横空出世,一再扭转乾坤,不断消除了明教与各派的积怨。而她在绿柳庄见到张无忌之后,却像着了魔咒一样,自此对张无忌念念不忘,后来竟不惜背叛自己的民族也要跟张无忌在一起。因而一再成全了张无忌的伟业,最终连自己的民族政权也是在她的帮助下拱手让给了明教。

爱是盲目的,爱注定会失去理性。实际上假如没有赵敏的明里的暗里的帮助,以张无忌醇厚的性格,纵使他有多少盖世神功,他也很难能轻易化解明教与各派的积怨和仇恨。单是莫声谷之死的冤屈,他就很难有洗清的机会,连武当都过不了,就更不要说其他门派了。若是以赵敏的谋略,略加暗中挑动,张无忌的明教想与各派相安无事的机会也没有,也就更不要谈联合各派一同抗元了。

所以说,赵敏对付中土武林各派的策略,是极有政治远见和战略性的。只是她败给了爱情,败给了天意!而中土武林的长盛不衰,则得益于中华武学的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流派众多,根源之上却是殊途同归。这样的武学土壤,不但是给了各门各派的立派保障,也给了中土武学一道极为顽强的生命力,历经千年,虽曾有沉寂,传承和发展却从未间断。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在看《倚天屠龙记》时,一直有这么一个疑问,就是中原的各大门派一直都是反元的主力,为何朝廷不派兵讨伐他们呢?

说实话这些门派一直待在自家的地盘当中,从未挪动过老窝,相当的好找。

听起来好像是这么回事,可实际上我们把问题想简单了。

在武侠小说当中,这些六大派看起来很是威武,可实际上在朝廷看来,只是一些地方上面的小混混而已。

就拿峨嵋派来说吧,从灭绝师太开始到下面的几个女徒弟,再加上一些外门弟子,听起来人数不少,可实际上也就几十号人而已。

哪怕一些大型的门派,最多几百号人顶天了,毕竟门派当中的人也要吃喝拉撒吧,养几千几万的人,有这么多粮食吗?

也就是说这些门派看似很强大,实际上还不如中原一些普通家族的人口来的多。

朝廷放着几千人口的大家族不去管,反而派兵要把一些偏远山区当中的某个门派给灭绝,他们有这么闲吗?

这就跟高射炮打蚊子是一个道理,除非你的钱财已经多到一个不用计算的上限,不然的话这个威风还是不要装的好,因为装不起,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除此之外,这些所谓的武林门派,其实都属于见风使舵的明白人,谁的势力大,他们就会巴结谁,谁的实力强,他们就会服从谁。

当时的元朝这么强大,这些所谓的名门正派当然要顺从了,看似在江湖上的武林人士跟元朝不对路。

可实际上我们仔细看看就明白,这些跟元朝对抗的都是一些散兵游勇,而真正的六大派几乎很少参与这样的活动。

也就是说在所谓的大义面前,大家只是喊喊口号,却从来没有付出过实际行动。

非但如此,哪些在江湖上跟朝廷对抗的势力,还会被冠上邪门歪道的标签,比如说明教就是如此。

要知道当时的明教才是真正对抗元朝的主力,可是却被中原的六大派直接定为魔教,并且还大张旗鼓的围攻光明顶。

假如在明教强盛的时候,这些门派出手也就算了,可当时的明教几乎已经四分五裂的局面下,这些所谓的名门正派却直接派出自己的精锐。

从这一点上,六大派把所谓的欺软怕硬发挥的淋漓尽致,为何灭绝一个口号,这些门派就会群起而攻之。

只能说明当时的明教有点虚弱了,但是多年的积蓄依然还在,大家一起来明教就是为了打秋风。

毕竟哪个门派也要养活一大帮子人,而钱财又不是大风刮过来的,再加上当时的元朝各种的大小问题,也没有太多人的给这些门派捐钱了,所以这六大派的时光也不好过。

于是大家才会同意灭绝围攻光明顶的要求,说白了就是大家都没钱了,一起来光明顶打一下土豪,然后把对方的家低分一分而已。

但是这样的事情又不能说的太明,只能说我们也是为了除魔卫道,为了天下太平,所以才会一起围攻魔教,彻底铲除这个邪恶的势力。

从这里面我们可以就看出来,所谓的六大派其实只是朝廷扔在外面的烟雾弹而已。

平时喊喊口号,把这些跟朝廷作对的势力钓出来,然后再扣上邪门歪道的名号,大家再群起攻之。

说白了这些所谓的名门正派其实都是在帮朝廷干活而已,这些都是自己忠实的小弟,所以朝廷怎么可能派出大军将他们给讨伐掉呢。

归根结底就是这六大派很识实务,懂分寸、知进退,不会给当时有朝廷造成什么麻烦,反而可以在朝廷力不从心的时候,贡献一下自己的光和热,对于这样的友好门派,朝廷当然不会派兵去讨伐了。


虎头山小妖


得不偿失啊,用一百万美金的导弹去轰炸一顶价值十美元的帐篷,这种“壕无人性”的事,全世界也就美军能干出来。

别看小说里把江湖门派写的精彩纷呈,其实也就是“地方黑社会”程度的规模,人数一般在数百到数千不等,也可能真的就是“黑社会”,否则吃穿用度都哪来的?

金大侠不细致谈这个问题,黄易的小说中,就谈到了门派也是要做生意的,许多的门派争斗都是跟利益有关的,“黑社会”的味道浓厚。

在朝廷眼中,用正规军去攻击“地方黑恶势力”,明显是大炮打蚊子,哪怕现在也不会这么干,警察部队足矣。

具体的原因具体分析。

第一,不涉及政事,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水泊梁山在竖起“替天行道”大旗之前,朝廷定位其为“山贼”,立起口号之后,定义为“反贼”,一字之变,性质就变了,涉及“谋反”才是朝廷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除了明教,各大派都没有明确的反元行为。所谓的抗元,大多都停留在口号上,这样就不会引起朝廷的重视。

换个角度说,他们要是真的抗元,又怎么会“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呢?他们不知道明教是抗元主力吗?当然知道,所以他们的抗元只是说说罢了,灭绝口口声声纪晓芙丢了她的面子,抗元大业抵不过她的面子,你就知道他们的抗元有几分可信了。

第二,剿灭难度大。

各大门派都有自己的地盘不假,同时也说明他们的“地头蛇”性质。熟悉周边环境,且大部分都在山上,就算朝廷派兵剿灭,深山老林随便一藏,摇身一变,高手立马成山贼。再加上身手高强,风里来,雨里去,抓人你也找不到,一顿“躲猫猫”下来,相信官军死伤惨重,只是抚恤金就够朝廷头疼的。

第三,野火烧不尽。

各大门派下边还有各小门派,各小门派下边还有各种“村霸”“地痞”“无业游民”,“地头蛇”的特点就是,一茬接一茬,可压制难根除。

你消灭了大的那一拨,过一段时间,再长出来一波,慢慢再变成大的一波,且正逢乱世,朝廷哪有精神余力来整治涉嫌“民事”的案件。

第四,总结。

假如我是当时朝廷的一员,我也是真头疼。且不说之前说的各种难度,退一步说,就算朝廷上下统一,牺牲一批军士,哪怕像小说里的赵敏一样用计谋,抓住了各大派的头头们,你们怎么办呢?杀了?用什么理由?“反贼”?各大派除了口号(其实也都不怎么明确,也就私下里说说),你拿得出证据?

我也怀疑这些门派的节操:“我们只是打架斗殴,凭什么抓着就杀?”

而且他们真的就只是和明教打群架,明教还是抗元的,是朝廷的对手,这个角度说是不是该给门派们点奖励呢?

好吧,就算你不管证据,抓着就杀,结果呢?问题就解决了?未必吧。

激起民变是肯定的,扩大范围的动乱也有很大可能,明面上不行,就转入地下,给你来几次“袭击”,同样浑身难受。

徒子徒孙也有了报复的名义,获得更大的民间及敌对势力的支持。

反元组织也会拿这个名头说事,来例证元廷残暴,以此凝聚人心。

赵敏抓了人却不杀,抛开剧情来说,也是符合实际因素的考虑,杀人简单,解决问题却很难。


书僮聊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各大门派没有公然反元。

大家注意,真正公开反元的是明教。

明教的教徒直接拉杆子起兵,四处反对蒙古朝廷。

但是,六大门派没有公开反对朝廷,只是不愿意作为朝廷爪牙而已。

这种情况下,朝廷直接把六大门派干掉就没有道理,要干也要先干明教。

第二,共同敌人是明教

即便赵敏捉住了武当5侠,暗算张三丰打的吐血,完全可以一举将武当派歼灭。

但是,赵敏仍然还是先诱降,试图让张三丰为朝廷服务。

对于朝廷来说,消灭当然不如利用。

尤其,现在明教是主要敌人,明教又和各大门派为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在各大门派没有公开反朝廷时,要尽量拉拢他们一同对付明教,不应该胡乱树敌。

第三,打垮各大门派只能便宜明教

因为武林是客观存在的,就像黑社会一样。

日本三口组的掌门曾经说,我们这些传统帮派的存在,有着我们的意义。

我们这些传统帮派,有自己的传统,对帮众有管理的方法,会尽量和政府合作,不去骚扰普通民众。

如果政府消灭了我们,我们的几万帮众不可能离开黑道,他们又要吃饭,只能投身或者自行组织新的帮派。

这些新帮派,不会尊崇传统日本黑帮的很多原则,他们会肆无忌惮,无所不为,会导致社会混乱。

道理也是这样。

如果朝廷将几大门派打垮,这些子弟之内为了生存,肯定会组成新的门派甚至投靠明教。

此时他们和朝廷是死敌,为了报仇一定会和朝廷拼命。

这样,朝廷不但多了很多敌人,还壮大了明教的力量。


萨沙


俗话说得好,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然而,这对江湖人士不太适用,甚至如果失败了,还会给朝廷重要人物带来被刺杀的遭难性后果。

首先,朝廷派兵围攻江湖门派真的那么容易吗?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

比如容易的,《倚天屠龙记》里,赵敏能在光明顶下一举擒住六大门派,一是靠自己足智多谋,二是靠手下的武林人士武功高强,玄冥二老,阿大阿二阿三,苦头陀,这可都是一等一的武林高手,每个人都不逊色上光明顶的那些高手。

比如容易的,屠狮大会后,元兵来攻少林,如果不是徐达常遇春及时来救,恐怕包括少林上千僧人在内的大部分江湖人士,都会被屠戮。

比如难的,江湖人士可以跑,由于他们身具高深武功,跑的比骑着马的军队还快。《笑傲江湖》里,少林寺一听说令狐冲带着两三千旁门左道迎接圣姑任盈盈,立刻坚壁清野,全寺僧人撤退下来,让令狐冲扑了个空。不要忘了,令狐冲带的可是数千武林高手,虽然军纪不如正规军,可是灵活性远胜之。

江湖人士最大的特点就是跑的快,而且可以分散着跑,反正都有轻功,只要不是被包了饺子,一哄而散三五个月以后,又可以重聚,又没啥损失,遇到小队的朝廷军队,还可以大杀一场。

大不了我换个地方重新开业。

比如我是武当派的,被围剿,大家分头跑,三个月以后在终南山重新建立武当派。比如我是长江巨鲸帮的,太湖不让我待,我就去洞庭湖,去鄱阳湖,实在不行,我沿着长江往上走,或者往下走,你能奈我何?

对朝廷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不能去围剿江湖人士,而是万一围剿不彻底,得罪了江湖人士,危险就大了。

《倚天屠龙记》里,元朝朝廷曾经派兵围剿参加屠狮大会的武林人士,面对这次伏击,江湖人士都有一个信念,要保护好自己的下属,特别是一些本门本派的掌门人教主。像张无忌杨逍五散人这种明教的高手,要脱身,很容易,他们之所以留下来,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手下和门徒。

朝廷想把那些小鱼小虾弄死,不要太容易,难的是这些大鳄。如果朝廷不能将之全部剿灭,那么这些掌门人教主之类的高手,报复起来,十个一百个侍卫也挡不住。

《射雕英雄传》里面提到的黄裳,为什么搞出来了《九阴真经》啊?

因为朝廷要他带兵去剿灭明教,而明教教徒里面,沾亲带故的,跟武林高手瓜瓜连连的为数不少,他们被黄裳弄死了,他们的江湖亲友要给他们报仇,就去干黄裳,黄裳干不过,就躲到深山老林研究对付仇家的武功,才搞出了《九阴真经》。

可以说,江湖的仇杀和报复,一点也不逊色于战场上千军万马的混战,甚至惊险犹有过之。

《射雕英雄传》,欧阳锋灵智上人沙通天等人,进入皇宫以后,如入无人之境,想刺杀皇帝,易如反掌,如履平地。

《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要去被赵敏关押的六大门派的人,为了分散赵敏哥哥王保保的兵力,青翼蝠王韦一笑跑到汝阳王府去放火,跟苦头陀把汝阳王的爱姬顺手牵羊给偷来了,他如果想刺杀汝阳王,岂不是手到擒来。

所以,朝廷轻易不敢得罪武功高强的江湖人士,只要他们不干涉朝廷的事,不造成社会大范围的不稳定,江湖的打打杀杀,朝廷和官府也就懒得管。

《笑傲江湖》里,刘正风捐了个小官,要金盆洗手,左冷禅反对,派人阻止,嵩山派的人接连杀死刘家好多口人,官府就不管。

青城派的余沧海,为了得到林家的《辟邪剑谱》,杀了林家和福威镖局上上下下几十口人,官府也没管。

《神雕侠侣》里,李莫愁为了报复陆展元,杀了陆家庄近十口人,官府也没管。

这些事例说明,朝廷面对江湖仇杀,根本管不了,更重要的是,不敢管。面对江湖上这些武林高手,江洋大盗,丢官事小,丢命事大。

万一他们报复起来,谁挡得住?衙门里的衙役和皇宫里的侍卫,根本挡不了武林高手几招。

我觉得还有一点,一般江湖小门派,朝廷不看在眼里,他们那点小矛盾,范不着动用朝廷的大军。只有像明教这种,成了大气候,给朝廷的稳固带来威胁了,才需要剿灭,而这已经超出了江湖的范围,成了压制叛乱,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比如,《倚天屠龙记》里,武当少林这种平常不会惹是生非的门派,朝廷范不着动用军队,消耗国帑去镇压。

你想啊,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么一次围剿行动,得花多少银子?得需要多少粮食?得死多少人?得到的效果呢?武当派的臭道士全跑了,扑了个空。朝廷吃饱撑得做这种无用功?


西堤君


朝廷和武林一直井水不犯河水。对于武林人士,朝廷通常采用三种方式:招安、围剿和按兵不动。在倚天中,朝廷为什么没有派兵去讨伐各大门派呢?

对于有着良好声誉的武林门派,朝廷一般会采用招安的方式。倚天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元末明初,那个时候天下大乱。各地起义的军队很多,明教只是其中一个。各大门派只参与武林上的事情,不参与政治。

  • 各大门派人数较少,六大派加在一起的人数都没有明教多。一个单独的门派根本形不成气候。即使中原第一大派少林派,人数也不过数千人。在这数千人中,还有一部分人不习武。所以朝廷不担心他们会造反。

  • 各大门派大部分来自佛道两教,道教和佛教的带头人都会受到皇帝的册封。一方面告诉天下,朝廷不会滥杀无辜。另一方面各大门派需要朝廷提供的钱粮。比如丘处机远赴大漠,劝成吉思汗不要大肆屠杀。成吉思汗对丘处机大加赞赏。后来成吉思汗让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并赐予“金虎牌”。赵敏对六大派也是劝降,希望六大派为朝廷效力。如果赵敏直接灭了六大派,只会让成武林人士同仇敌忾共同抗元。

朝廷和六大派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明教

  • 明教源自波斯,从北宋时期传入中原。明教追求的目标是和平、光明、善美、秩序和洁净,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随着明教队伍的壮大,明教有了自己的管理体系。既有武林高手,又有军事人才。北宋时期还好,毕竟皇帝是汉人。到了元朝,皇帝变成了内古人。这就给了明教造反的机会。所以朝廷必须要剿灭明教,要不然皇权难保。

  • 明教的崛起必然会使武林重新洗牌。除了少林和武当,剩下的门派都害怕明教。因为明教教主阳顶天的武功略高于三渡之一的渡厄,左右光明使加上四大法王的武功不低于武当七侠。再加上五散人、五行旗和天地风雷四门,哪个门派都干不过明教。反过来明教想灭哪个门派都是轻而易举的。

  • 各大门派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成昆,是成昆让明教变得四分五裂。这也是为什么六大派一直想剿灭明教的原因,因为他们害怕明教再次崛起。

总结:各大门派追求的目标和朝廷不冲突,比如争夺武林第一大门派,争夺武林第一高手,争夺武林盟主等等。这些目标都不能撼动皇权,所以朝廷只会招安不会派兵围剿。


雨缘竹读书


六大派,一百年里,完全没有任何的反元计划和行动,赵敏的掌控武林计划,也只是想把这帮门派威逼利诱为我所用,而不是连窝端,事实上,真正和官军时不时产生些对抗的只有明教,张三丰在汉水救了常遇春,知道其身份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此人是魔教,第二是惹怒了官兵不好办,所以顿时产生避开心里。

至于郭襄留给峨眉的反元思想,那更纯粹是没影的事情,武当一直走野路子,俞老三下山除恶,也不过是追赶几个毛贼,武当那哥几个为了抵消老五夫妇的事情,商量着事情过去后,每人下山做几十件善事,一切行为跟反元都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事,至于崆峒华山戏份太少,少林从射雕时候就被遗忘,只有在倚天开篇郭襄的内心独白里简单说了说为什么近百年少林都没什么像样的人物,昆仑,那更是不堪,电视剧从来没拍,小说里张无忌在寻找杨逍的途中和昆仑派发生不少故事,其中何太冲和他的妻妾,一张张卑鄙的嘴脸更是可恶。


当兵都是吃粮人


为什么要讨伐他们?

在《笑傲江湖》中,伏击恒山派的不知名人士(后来证明,他们是嵩山派门下)遇到假扮将军的令狐冲。虽然这伙人凶狠歹毒,杀人如麻,但也顾忌到“那使枪汉子不愿戕杀朝廷命官,惹下麻烦”。

这是一般江湖中人的禁忌:如非必须,不愿招惹官府中人。

也许有人会说,武林中人打架斗殴,杀人是常事,官府怎么也不过问?

还是《笑傲江湖》给出了答案:

“福威镖局三代走镖,江湖上斗殴杀人,事所难免,但所杀伤的没一个不是黑道人物,而且这等斗杀总是在山高林密之处,杀了人后就地一埋,就此了事,总不见劫镖的盗贼会向官府告福威镖局一状?”

一般的人命案,是“民不靠官不究”,马马虎虎就过去了。

正所谓“麻杆打狼两头害怕”,朝廷和绿林,正是这样的关系。各大门派如果不惹事,官府一般不会过问。当然,如果是举旗造反(梁羽生的小说里,这样的情况比较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还有的绿林好汉,会反过来投靠官府,替官府做事。《三侠五义》应该是最早的发源。但是这类人物,往往会受到绿林中人的鄙视。“五鼠”、“小五义”,都屡次受到江湖中人的敌意,甚至仅仅是因为他们投靠官府,就反目成仇。


栖鸿看红楼


金庸武侠是一个逻辑自洽的武侠世界,小说里描写各门派已经是武林最高层次,这层次首先不屑于参合政治,不参与就没利害关系,没利害关系朝廷就没理由管。如果出现朝廷硬要管的情况,这帮门派是有能力进行斩首式的打击的,所以朝廷有忌惮。还有就是这帮世外高人徒子徒孙、旁支弟子多如牛毛,其实很多都为朝廷办事,这就更打不起来了。

还有就是要强调一下,金庸武侠世界的各门派高手真不是吃素的,几次著名的武侠高手从政,乔峰,一个人匡扶完颜氏,郭靖,抵挡蒙古几十年。尤其是张无忌的时代,蒙古政府打中原各大门派的主意是小说里他灭亡的重要推动因素。


生命费纸


那些江湖人士在武侠小说里都牛逼的不行,一个个似乎可以翻云覆雨,其实在朝廷眼里都是一些渣渣,只要大军一到就会灰飞烟灭,只要他们不造反,不乱搞,不去扰乱国家的正常秩序,朝廷睁只眼闭只眼才懒得管他们。

还有,这些江湖人士都是一些流窜分子,今天一个地方,明天一个地方,去剿灭不划算。

再则,许多的江湖人士都是被一些大家族大商人招为护院或者私底下的打手,不然,他们天天窜来窜去的吃风喝屁吗?朝廷只要统治好那些家族和商人,这些江湖人士就翻不起什么浪花。

江湖人士都是寄生虫,他们不劳作,不耕耘,朝廷也管他们收不上税,就让其自生自灭好了。

也有许多义侠,国家被侵略的时候,国家就会征召他们上前线当炮灰,一茬茬的收割,既让他们扬了名,又为国家挡住敌人的攻击,事后稍微给予一些名誉,就够江湖人士乐呵了。

江湖人士和现在的黑帮派也差不多,或者一些独来独往惯偷,对于朝廷来说就是鸡肋,吃着没有味道,看着有些隔应,还不如不看,就让他们自由自在的活在他们的武侠世界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