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疫情散去,跨越山水來“湘”見

鄒晨瑩

疫情襲來,湖南旅遊產業頓時陷入“低迷”:酒店“速凍”,因資產規模大、在崗員工多,導致財務負擔沉重。旅行社在大規模退團後,一邊是遊客要求全額退款,另一邊資金卻擠壓在酒店、航空和地接旅行社等處難以收回,一時間“入不敷出”。而對於更多普通人而言,期盼已久的出遊計劃被打亂了。

旅遊產業人員密集、流動性大,在一級響應沒有解除前,估計無法像其他產業那樣完全復工。為此,湖南旅遊行業發表《致海外的公開信》,倡議推動合作伙伴互為目的地營銷,擴大雙方遊客互訪規模;2月18日,張家界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清零後的第一天,發佈支持旅遊企業紓困“十項政策”、旅遊行業苦練內功“十項要求”、啟動旅遊市場“十項措施”,滿滿政策紅利,促推旅遊市場全面復甦……可以說,我省旅遊業雖沒“解禁”,但不坐等,從政府到企業都不為眼前的問題所困,已經行動起來、蓄勢待發。

放在時間的座標中來觀察,或許此刻我們更能看清文旅產業的前景。2003年旅遊業受SARS暴發影響及其之後的“強勢反彈”,可為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遊業發展提供參考。據當時國家旅遊局(現為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發佈的《2004年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顯示,2004年國內旅遊人數比上年上漲26.6%,旅遊業總收入比上年增長40.1%。因此,既要看到“危”,也要看到“機”,更要看到“克服了危就是機”。把握規律、增強信心,一季度的損失,後面三個季度依然有望補回。

旅遊市場的長期利好並沒有改變,旅遊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仍然存在,不妨將這段時間看作產業的“修煉期”,在對過去不規範做法進行整頓的同時,加大硬件設施和服務品質的提升。日前,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全省文旅行業幹部職工開展為期3個月的大規模在線學習培訓,正是為疫後復工和文旅行業大發展作能力儲備的主動之舉。疫情暴發後,人們對康養的需求或將大大提升,湖南“綠色”旅遊產品豐富、品質較高,在“治癒”身心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旅遊產品創新也可考慮主打健康、療養等特色。

“今年一定要去長沙,到時候約一杯茶顏可好?”微信群裡,不少省外朋友得知茶顏悅色復工的消息,傳來脆生生的喊話。一場疫情,一度擋住了“跨越山水來相見”的腳步,但也萌生了更多念想。待到疫情散去,練好內功的湖南必將更加值得期待。遠方的旅人,春暖花開等你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