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一生,当世豪杰,人中龙凤

如果说三国谁的研究热度最高,第一名肯定是曹操,因为有关曹操的资料相比同时期的其他人实在是太多,在政治、军事、思想、文学、制度等各方面都值得深入研究。现代史学界几十年来有关三国的研究,曹操一个人至少撑起了半边天,曹操无疑是当世豪杰,人中龙凤的存在。

曹操的一生,当世豪杰,人中龙凤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反复问曹操如何如何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这些不都已经是有答案的定论了吗?但真的是这样吗?我个人看过的有关论述曹操的名家书籍不多但也不算少,大多都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下面仅就目前在中国学术界比较流行的由陈寅恪提出的关于曹操及曹魏政权“儒法之争”的框架简单做个评述。

曹操的一生,当世豪杰,人中龙凤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史学最早的中古史名家之一,他根据曹操父亲曹嵩是宦官的养子,就把曹操定义为寒门出身,把曹魏政权定义为法家寒门政治,与曹操对立的汉朝、袁绍、晋朝等政权都算作儒家豪族政治。这个定义魏晋政权性格的理论框架影响真的非常大,时至今日都还能看见余论,很多研究曹操政治事件的学者都会拿这个框架去套。

曹操的一生,当世豪杰,人中龙凤

但是这个框架其实是有很大漏洞的:东汉豪族与寒门的界限该如何判定?寒门是否一定对应法家?曹操身上的寒门色彩到底有多少?陈寅恪的这个理论框架有非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果宦官就一定是寒门的话,连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也有当宦官的,那么汝南袁氏又该怎么算呢?与宦官联姻的颍川荀氏又算不算背离了士大夫豪族的立场呢?

曹操的一生,当世豪杰,人中龙凤

其实在多数情况下出身并不好的寒门小吏因为在吏职上勤勉能干,所以在文法上展现出不错的水平,确实容易沾染法家思想,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也有许多寒门靠游学、拜师能够钻研经术,寒门并不是就一定是法家。另外,关于儒法矛盾与合流其实只要看过阎步克的《士大夫政治演生稿》就能明白,这是秦汉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在汉末因为统治者的出身等级差异才出现的。

曹操的一生,当世豪杰,人中龙凤

所以陈寅恪先生的这个理论框架是在七十多年前产生提出,有着时代的局限性,在当时能有这么深层的研究确实不容易,不过继陈寅恪之后的名家如何兹全、周一良还有台湾的毛汉光等大多都承袭了这个理论框架,都没能弥补漏洞。那么,陈寅恪的理论框架是否就只是个过时无用的烂架子?当然不是。

曹操的一生,当世豪杰,人中龙凤

尽管现在不能认同老前辈们的观点看法,但他们的优良治学习惯是要好好学习的。陈寅恪注意到了社会文化上儒学豪族与法家寒门两个势力的力量升降,在他的眼中,曹操也好、袁绍也好、司马懿也好,都只是被这些力量推动出来的代表。纵观陈寅恪治史,尤其注重社会文化阶层的力量,不会轻易谈个人的能力与影响,这是超脱了古代英雄主义历史观的思想,非常值得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