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叫李想的男孩,第一次在巴川公学流下了认真的眼泪

“左边是警务人员,中间是医务人员,右边是科研人员,他们都是抗疫工作的坚强力量!”来自巴川公学的校园小明星李想,认真解读着自己的超轻黏土新作。

这个叫李想的男孩,第一次在巴川公学流下了认真的眼泪

一场全国疫情,让他在家“禁足”一个月了。每天在家看新闻,班上很多同学的父母也在抗疫前线。

“他们很辛苦,想给他们加加油!”初衷很简单,李想眼中却泛起光芒。

有了这个想法,他就把自己关在房间,独自构思,独自创作,几个小时后,完成了这个立体手工《加油中国!》。

据巴川公学美术老师罗月介绍,这个作品已经入围了德阳广电布谷鸟艺术中心组织的疫情防控宣传活动,等作品在展会上售卖后,资金会全部捐给疫情灾区!

疫情防控宣传,德阳少年在行动!巴川少年在行动!

“这个作品的构图很好,后面是平面作画,前面是立体人物组合,难度系数比较大。不过,这也是李想作品的特点。”罗月评价说。


这个叫李想的男孩,第一次在巴川公学流下了认真的眼泪

这个叫李想的男孩,第一次在巴川公学流下了认真的眼泪

在巴川,没有人不知道李想,小小人儿名气大。就连小编,还没来到巴川,便已多次听到他的名字。“这个孩子擅长超轻黏土,他捏的小人特别有灵性,还捏了巴川公学的全景校园,放在学校展览呢!”

这个叫李想的男孩,第一次在巴川公学流下了认真的眼泪

一个李想,让小编对巴川公学的孩子刮目相看。早就听闻,2019年巴川公学首届招生,四个初一班全部爆满,每班30人,个个精挑细选。原来一百多个孩子,竟如一百多个小精灵,各个身怀绝技。

五分钟集结完毕,一百多名初一孩子和他们的老师,开始了课间活动。他们一起跑步,一起做广播体操,人虽不多,气势却很蓬勃。

课间操之后,李想还有一节体育课。于是小编在学校招生办公室,先参观了他传说中的“手工巴川”。白色圣洁的罗马门、巴川塔、英伦风的行政楼、实验楼、教学楼、食堂、操场,像童话世界里的城堡,每个细节都完成得很好。连目前还在建设中的西校区也被呈现出来。


这个叫李想的男孩,第一次在巴川公学流下了认真的眼泪

这个叫李想的男孩,第一次在巴川公学流下了认真的眼泪

“我喜欢这里!”心灵手巧的李想终于出现了。初次见面,这个多才多艺的男孩有点腼腆,话不多,尽量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而他手里随时握着的一个小画册却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内心丰盈、天资聪颖的孩子,他对巴川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全都倾注在了这些手工作品和随笔画里。


据班主任彭老师介绍,李想的手工天赋完全来源于家庭教育。

“爸爸妈妈都是做(服饰)设计的,小时候我捏了一个小玩意儿,妈妈夸我做的好。她还说,不管我多忙,都不能放弃自己的爱好。后来我就一直坚持这个了。”李想说。

年龄不大,但作品不少。从小学到现在,各种各样的作品做了上百个。外面没有培训这方面的机构,他就在父母的鼓励和指导下自己尝试,设计出了很多创意作品。现在爸爸妈妈已经指导不了他了。

来到巴川公学,李想的这个特长不但没有被搁浅,反而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我设计的吉祥物是一只龙举着一把火炬,向前奔跑着。为什么是一只龙呢?因为巴川的本部在铜梁,铜梁的舞龙又是享誉世界,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这只龙是绿色的,绿色代表着生机,预示着运动员们都个个生龙活虎,活力四射。它的背心上还有一个‘1’字,代表着运动员们都有力争上游,勇争第一的决心。”

这个叫李想的男孩,第一次在巴川公学流下了认真的眼泪

在巴川公学体育节的颁奖大会上,李想曾拿着自己设计的奖品吉祥物站在台上,侃侃而谈设计构思。这个创意不仅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还被学校制成玩偶发给学生作为奖励。

“他的立体构图能力比别的孩子强很多,可能天生就有这个细胞。2019年参加广汉市学生美术比赛,他拿了一等奖。”彭老师说。

对于李想的特长,老师们给予了他最大的认可和鼓励,学校和班级里都展示着他的作品。不仅李想,连他妈妈的“作品”也在班里挂着呢。

这个叫李想的男孩,第一次在巴川公学流下了认真的眼泪

“他妈妈在家委会里做活动策划,有一次学生设计了班徽,他妈妈还提了一些意见,最后根据她的建议我们制成了班徽。”彭老师说。有个这样的妈妈,李想在班里表现突出也不足为奇了。

“学校艺术节,只要他上去肯定要拿一等奖,老师同学都喊他‘想哥’。”

“我们想哥不仅擅长黏土制作,机器人大赛也获得过亚军呢!”老师们补充道。

小编也顿时好奇起来,如此优秀的小少年为什么舍近求远,从成都来到了巴川公学呢?


这个叫李想的男孩,第一次在巴川公学流下了认真的眼泪

这个叫李想的男孩,第一次在巴川公学流下了认真的眼泪

“这里环境好,教育资源好,老师比较用心,妈妈就让我来了。”去年夏天,经过几番比较,妈妈最终为他选择了巴川公学。

从成都青羊区来到德阳广汉的新鸥鹏小镇,李想很快爱上了这里。大气恢弘的校园,成了他手中的作品,可爱的老师和同学,成了他的画中人。

这个叫李想的男孩,第一次在巴川公学流下了认真的眼泪

“最喜欢英语老师,有不懂的问题,她很耐心,也会主动找我补习。”

“进步最大的也是英语。主要因为老师讲得好!我口语不好,班主任还找了其他班的老师帮我指导…”当初妈妈说的“教育资源好,老师用心”,在李想口中得到了印证。

全面发展的李想,来到学校最大的变化,就是自主生活能力强了,人也自信了很多。

“真诚大方,不会斤斤计较”,喜欢看历史、科学探秘类的书,所以想象力很丰富,知识层面广阔。考试起来成绩也不差,总在年级二十名左右。

这个叫李想的男孩,第一次在巴川公学流下了认真的眼泪

“我们一班31个孩子,学校活动很多,比如升旗仪式需要双语主持,我们每个孩子都可以上台做主持人,这也是小班教学的好处。所以,不仅是李想,其他孩子也越来越自信了。”彭老师说。

每周一节的美术必修课,毫无疑问是李想的优势学科。说起美术,他的话多了,“学剪纸、面具、钢笔画…我画画不是特别好,在班里还行。”嘴上谦虚着,脸上却异常自信。

不过,当小编问到“有什么理想,想考哪个大学?以后想往哪方面发展?”这个男孩沉思了一会,忽然流下眼泪来。几经安慰,男孩慢慢说出了心声,“理想一直都在,来到巴川后,我发现了它。以后我还想捏黏土,美术方向,最大的梦想是央美…”李想有点哽咽。

这个叫李想的男孩,第一次在巴川公学流下了认真的眼泪

班主任彭老师笑着说,“他第一次接受采访,有点紧张,害羞。课堂上,他特别喜欢讨论交流,呈现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还有点啰嗦…哈哈。”

一个“啰嗦”的男孩子谈起理想,也会紧张到流泪吗?小编笑了,看来他真的思考过自己的未来,也发现了自己的未来。给了他理想指引的除了妈妈,还有巴川公学。

虽然,在巴川,大部分初一男孩都和李想一样,懵懂、贪玩,喜欢在宿舍里走来走去,看别人在干嘛,总是无所事事的样子。但他们并不是毫无追求,每个少年心里都装着一个大大的梦想。这个梦想会在巴川公学发芽生根,有一天也会长成参天大树。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巴川公学的教育理念在李想身上完美呈现,也将在更多孩子身上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