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月薪6000就可以战胜中国80%的人群,你觉得可信吗,为什么?

琅琊榜首张大仙


不可信!

低于6000月薪的人确实不少,但是超过6000月薪的人也大有人在。所以这个比例没有统计依据,不可信。

现在的三四线城市,随着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薪资也已经水涨船高。生产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不管是计件计时,每天干个两三百块钱也不在话下。在物流业服务业贸易企业,没有6000元月薪也很难招到人。即使是6000元月薪也算不上高薪了。

月薪两三千的也不少,大多集中在没有技术含量,不需要文化知识的岗位。比如打扫卫生,看门守院,打杂打替的行当。基本上年龄大点,体力差点也能胜任。刚刚出校门,还在学习期的年轻人,可能初始工资不会太高。一旦能力被认可,薪资待遇提高也是分分钟的事。

每年经济都在增长,物价也在上涨,薪资的上涨还略低它们的水平。6000的月薪已经慢慢成为中等水平了。

经济正在发生变革,草根创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准备好自己,随时准备抓住它!


红姐非红


说“月薪6000就可以战胜中国80%人群”的,属于信口开河,请问有何根据?更重要的是,说出这种观点的目的何在?

还是老规矩,对这个问题,我们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一、“月薪6000可以战胜中国80%的人群”说法靠不靠谱?

据统计局相关数据,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

注意,这里说的可支配收入,啥叫可支配收入?通俗来说就是拿到手的收入。

如果你是拿工资的,那要扣除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剩下的那部分,可以随意支配的收入。

由此可见,月薪6000,扣除掉五险一金的话,最后到手的也就5000左右,全年算起来有60000元左右。这样一看,似乎月薪6000不仅打败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还打败了城镇居民收入,实在应该欢欣鼓舞呀!

不过,不要高兴的太早,你是被这个“人均”给骗了!道理很简单,我跟马云两个一平均,我立马成了千亿富豪,反之,我跟低收入者一平均,恐怕月薪还不到6000呢。但这两种情况都是假象对不对?真实的情况是我的收入水平位于中间的大多数!

因此,用“平均”的概念来解释多少人数,这属于偷换概念,是说不通的,真正有用的是“中位数”,千万不要把平均数当做中位数!

2019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6523元,比当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数(30733元)还低,说明年可支配收入有6万元的话,远远超过50%的人群。

那么按照中位数排序看,超过80%的人群的收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目前我没有找到相关统计数据,不过根据二八原理推断,大概率情况是那20%的人群年可支配收入是高于6万元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月薪6000可以战胜80%的中国人群是不靠谱的。

二、说出这种话的目的何在?有什么意义?

退一步来说,月薪6000真的多过中国80%的人群,又能说明什么呢?拿出这个观点说事的,无非是想告诉你,要知足、满足,沉醉在自己“高收入”的假象里。如果让你开心一下倒也罢了,就怕是因此飘飘然不再努力工作获取更高收益了,可这样的话起到的就是反作用。

实际上,不仅要看收入,也要看支出,每个人、每个家庭情况都不一样,需求也是千差万别,月薪10000的人月光光多得是,月薪3000还有结余的也不乏少数,这些方面确实取决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和消费观念。

还有就是各地区差异很大,老家县城月收入6000与北京深圳月收入6000,可以同日而语吗?看上去你月薪6000的收入确实战胜了老家绝大部分人群,但其含金量和购买力、用途差别却非常大,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即便你月薪6000真的多过80%的人群,又能说明什么?因为这80%的人群里面,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没有收入的老人、学生和孩童,完全没有可比性!

因此,综合来说,这样的话既不可信,也说明不了什么,该努力奋斗的还是一样不能少,你说对吗?

我是作者@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有料有趣有态度! 以上内容均为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和抄袭。

喻派职言


我觉得可信。虽然说,我们身边的人都在说月薪10,000或是月薪20,000元。其实,在中国所有的工薪阶层中,甚至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中,月薪能够达到一到20,000元的其实人很少,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所以,我个人觉得在中国的所有工资薪酬中,月薪10,000元的,如果能够达到中国的10%的人的话,那么月薪6000元以上的人,可能也只在仅仅的20%左右。所以说,我们永远不要把身边的人想得那么有钱。

由于社会的浮躁,大多数人可能在彼此询问对方的工资时,彼此的回答都有所浮夸,那么,这种浮夸是社会造成的。正是由于社会的浮躁引起了人们内心的浮躁,所以,大家都在讲,月薪过万月薪,过¥6000元其实这样的人是很少的。

我个人觉得在中国工资能够达到¥5000每月以上的人群占的比例,也可能是所有工薪阶层中以及包括所有其体制内外所有人群的25%左右,所以,好好工作才是正事,只有拥有稳定的个人能力和职业能力才是我们拿高薪的重中之重,相互比来比去,没有任何的意思,所以,当别人工资比我们高时,肯定有比我们高的原因。

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各行各业的基本工资都是相差不多的,所以,就是奖励工资比较多,那么奖励工资就是除了基本工资以外,别人比你多付出的辛勤、勤劳所换来的,所以,我们在工资中,也应该看到别人辛勤的汗水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们向往的是他们工资背后的那份艰辛以及荣耀。

但是,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样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和职业能力呢?

根据我的社会经验和职业经验,我觉得一个人的工资之所以高,工资高的背后往往代表着他辛勤的劳动以及日日夜别人看不见的奋斗,那么,这种奋斗或者说辛勤的劳动,长此以往就转换成了一种比较务实的工作能力和个人能力,所以,我们一个人要想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在职位上有所晋升,在工资上有所突破。

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那种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和职业能力。

正所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个人能力,能力有了,其实,我个人觉得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从理论上,我们可以多读书,多读一些与自己相关领域类的书籍以弥补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空白。

我们每一个人从幼儿园开始接受教育到大学研究生博士生,甚至更高的学历,我们其实无非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不断巩固自己的某一方面的或者说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

所以,当到我们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假如说,我们从事的是房地产行业从事的,是销售行业从事的,是金融行业。

那么,相关知识类的理论知识,我们一定不能留空白,我们有时间就要多读书,多读书带来的结果就是能够不断弥补我们比别人缺少的理论知识,那么这种理论知识仅仅只是一种理论而已,那么它要转化为实际的个人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话,还必须要通过切切实实的工作实践。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之后,就要付诸于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比其他人的个人能力和职业能力强,那么,你毕竟对应着高薪和高的福利待遇。这是无可厚非的。

所以,有时候我们要静下心来多读一些书籍尽量的多读一些与自己本领域或者说行业有关的书籍,才能让我们的个人能力和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第二,把理论书本中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运用自己的项目实践中。

一个人理论学得再好,头脑在聪明,如果不付诸于行动。

那么领导怎么考核你呢?企业怎么考核,你呢?

你只有把自己实实在在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践。

也就是说,企业交给你的每一份工作任务,你都有至善至美的完成了,这至善至美地完成过程中,是否必要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那么,这种社会实践的运用正是对理论知识的实践,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反应。

所以,当我们走向工作职位时,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精神的践行,长此以往,我们就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或者说本行业或者说本领域形成了一种扎实的工作基础。也就是说,个人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那么,当这种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当企业快发给我们的每一件工作任务,我们都能更认认真真地完成,那么,这时候,企业才认为你的个人能力才算得到了真正的提升,才算得到了真正的践么了。

你的工作能力和个人能力以及职业能力得到了提升之后,你觉得你的工资还会比别人差吗?

所以,我们关心工资的本质问题并不是说别人挣了多少钱,我们挣了多少钱,从一份工资中,我们就可以对比图别人在日常的工作中,别人不光比我们付出了更多的汗水。

我们还可以看出,他在工作期间或者说在本领域或者说在本产业中,不仅拥有比我们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有比我们更多的企业实践,而正是这种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才让我们的个人能力和职业能力得到了不断地提升。

所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因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所谓的高薪工作,高薪工作的人的知识应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认认真真的实践活动才有了自己的高薪工作。

所以说,羡慕别人的同时,我们还是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精神,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

那么,这个唯一标准在工作中,也就是今天干了多少活挣多少钱,很公平。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在下国华


你说的完全正确。(下面我们用是事实说话)

话说回来,你也许也不太相信自己已经超越80%的人啦。

国家统计局在2019年把全国居民收入分成五等分:

低收入组平均每人每月可支配收入:7380÷12=615元

中间偏下组平均每人每月可支配收入:15777÷12=1315元

中间收入组平均每人每月可支配收入:25035÷12=2086元

中间偏上组平均每人每月可支配收入:39230÷12=3269元

高收入组平均每人每月可支配收入:76401÷12=6367元

分析一下:也就是说,如果我的收入大于6367,就已经排进了全国居民收入的前20%,对吧。

但,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平均数,如果你高于6367元,应该在前20%的人里面,排名一半以上,也就是说排进了前10%(况且高收入人少,低收入人多)

如果我的收入是6368元,数据事实表明,我就是前10%的收入人群了。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月薪6000块,你就超越了全国80%的人,而如果你月薪是6368,你就超越了全国90%的人。

以上只是通过月薪这一项数据考虑,不考虑其他因素。

但是,虽然数据很好看,但是比你强的人也很多,还是要不停的进阶。

要想实现阶层跨越,你必须实现思维跨越,最块的方法就是靠近比你强的人。

而靠近牛人的简单办法就是:花钱买服务。

如果你没钱,但是温饱尚能解决,你就更需要花钱提升自己了,因为你攒个三百五百也没有什么用,对吧。

希望上述回答对你有用,如果觉得我说的有道理,请小伙伴给我点个赞。笔芯


清茶sjj


可信,因为大多数高工资都集中在大城市,集中在中青年阶段,又集中在那一小部分,中国十四亿人口呢。现在很多青年人被暂时的高工资蒙蔽了双眼,自认为工资上几万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挣几千的人都是因为懒,目光短浅。熟不知你的高工资仅仅是这几年房地产硬生生吹起来的,所有热钱都是从银行里透支出来的懂不懂?


我家有条小肥龙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我觉得这句话是不可信的,更多的应该只是对自我状态不满意,而寻求的一种自我安慰,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先来说说我周边人的一个收入情况,基本上很少有低于6000的,大多数都是在七八千左右,而我们公司呢,也只是二线城市一家中小型的企业而已,客观来说,还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可能有很多人会说,还有很多的农民工,或者是路边摊煎饼的卖早餐的等等,觉得他们收入是很低的。那你就错了,如果你真的有去了解的话,发现很多农民工每年的收入能够达到十万以上,比一些所谓的办公室白领挣得都要多,再看这些路边什么摆摊的,卖早餐的,等等,好多的夫妻店,一年能挣到二三十万以上的,所以说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在公司里坐到办公室里面,一个月挣个6000块左右,就算是收入高的了,其实完全不是。

那么,收入相对较低的群体在哪里呢?有一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通常来说第一年拿到的工资都不算高,基本上也就三四千块钱,但是这些人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可能第二年一下子就到个七八千,甚至上万了,而且对于些名牌大学或者说硕士,博士之类的大学生,他们有的一毕业就能拿到很高的工资了。

还有一部分就是那些工厂里的操作工等等,这部分人通常来说工资是不算高的,而且相对涨工资的幅度也没有那么大,但是呢,就一家工厂来说,能够达到6000块以上工资的人群,也能够占到一半左右。

你再来说说现在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已经提到了5000块钱,为什么呢?不就是因为大家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嘛!起征点就已经打到了这个数额,那么你想想6000块能够超过80%的人吗?不可能的!

我们算上在农村务农的,算上老人,算上家庭妇女等等这些没有收入的,这个群体加起来最多也就30%左右,所以总的来说,6000块超过80%的人还是不可信的,应该是在50%左右。

其实作为一个个体的话,讨论这些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努力去提高自己的收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我是吴公子,每天分享情商思维,解答职场和沟通中的一些困扰,欢迎点赞和关注!


桃花岛吴公子


看到题主的问题:有人说月薪6000就可以战胜中国80%的人群,你觉得可信吗,为什么?

其实对我来说,我肯定是不信的。

尽管很多人月薪不足6000,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和行业,有些应届生6000月薪已经是起跑线了。

月薪6000,对于很多小县城小城市来说,已经是很高的薪资了,但是放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城市,其实是很低的,所以说,有什么样的圈子,身边的人就会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对身边普遍都是流水线的人,薪资也都是在3k-5k之间,那么6000那就算高薪资了。

01 想要获得更高薪资,不是为了和身边的人作对比,而是比之前的自己更加优秀更好。

如果你对圈子没有什么牛人,而你已经月薪6000,请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很牛了,因为你只是在一个比较低层次的圈子里面做比较罢了,还有很多你还没有接触到的人,他们不仅优秀,而且比你更努力。

02 想要提升高工资,其实最主要的因素还是靠自己提升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

一个人在职场会有几十年的时间,要好好综合考虑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规划,多学习努力积累和快速地成长。只有当自己拥有主动权的时候,才是有资格去谈工资的时候。

职场很多时候都是不断优胜劣汰出来的,只有自己不放弃学习和成长,才能有真正的主动权。

职场不易,加油,欢迎关注我【职场琉璃】专注写职场,不断分享各种成长干货。

职场琉璃


我认为月入6000(税后)可以战胜80%的人可信。


01 来,做道简单数学题

不可信的人无非是看多了年薪50、30万的帖子,看多了有房有车的年轻人,觉得中国高收入人群很多。

但你知道么?

中国连本科生比例都不超过4%。

Ok,,就算学历和收入无直接关系,但是在这很多人以为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的时代,本科生依然占比很小,就很能说明问题。

现实与我们的直观感觉,有很大的出入。

月薪超过6000(税后)的人真的不多,我们不能因为看不到,就能忽略那部分人的存在。

我曾一度认为月入6000的人是彻底的穷人,因为网络上太多帖子渲染了我焦虑的情绪,类似:

30岁没有存100万,是不是就得打一辈子光棍?

35岁,年薪没有50万,是不是很失败?

40岁没有财务自由,是不是loser?

诸如此类。

知乎上,甚至一个浏览量超过千万的热门问题:

“女友认为毕业以后年薪五十万是正常水平,但我个人对此怀疑,认为钱不是这么好赚。发生矛盾,该如何解决?”

我扳着手指一算,月薪6000,一年才10W不到,跟年薪50万、100万差距是有多大,按照这个标准处对象,我恐怕一辈子都没戏。

后来看多了统计数据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有数据统计,应届毕业生平均年龄23岁,工作0-5年平均收入8000左右,除去占比4%的大学生,剩下年轻人有多少能突破6000?

再来做道数学题。

2109年个人所得税改革之前,起征点是3500元,每年全国达到征税最低点的人有1.87亿左右。

个人所得税改革之后,起征点上调至5000元,每年全国达到征税最低点的人大概在6700万左右。

如果按全国人口13亿来计算, 6700万的人口占比5%。

这就说明,如果每月收入达5000元,其实你就已经超过了全国95%的人,保守估计超过90%的人完全没问题。

所以,税后月入6000已经远超80%了,就算是税前6000(五险一金及个税扣除后大概在5100左右)其实都已经超过80%了。


02 事实是,常见的未必是普遍的

为什么结果与常识不太符合?

统计学上有个说法,叫“选择偏倚”。

指的是,我们在统计时容易用局部样本代替总体的随机样本,导致对总体描述出现偏倚。

随着自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高收入的人群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他们之间彼此之间的宣传和竞争,在无形之中给人留下一种印象,高收入的人越来越多。

比如,在全民开写作训练营的时代,各种宣传文案都在说自己的品牌创始人年薪50万、甚至100万等等。

以至于吃瓜群众以为靠写作为生的自媒体人,都能够实现年薪30万以上,实际上呢,太多做自媒体的人饱一顿饿一顿,拼尽全力月薪4000多的也都是常态。

同样的道理。

有人看到朋友圈几张国外旅游照片一传,以为大家都这么轻松,大家都貌似离财务自由不远了,大家貌似都不用工作了。

实际上呢?

有多少人是假精致,有多少人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有人看到几个毕业才1、2年的年轻人买房,以为买房买车很简单。

实际上呢?

有统计数据显示毕业一两年靠自己买房的年轻人不足3%,而在我身边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人,大多数是父母给首付,自己还房贷。

我大学的时候,某专业课的老师在第一次上课时自我介绍,当她说到自己是某某名校的博士生时,我们纷纷表示震惊。

她却说,你们这么惊讶干嘛?博士现在很常见啊。我周围的基本上都是博士。

你看,当我们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接受什么样的信息,就会觉得某样东西它就是常识,是普遍现象。

高工资如此,刚毕业就买房如此,博士学历亦如此。

而事实上,这是选择偏倚在作祟,我们犯了用局部数据描述整体的错误。

我相信看过太多事实之后,你一定会发现,能成为分子的那部分人真的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一直在挣扎的分母。


03 真相是,甲乙丙丁多过超级英雄

逻辑学上有个陷阱叫:幸存者偏差。

指的是,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吃瓜群众们渴求成功,找不到方法论就跟成功者学,找不到门路就跟成功者走。

成功的人说的话成了金科玉律,失败的人说的话一文不值。

成王败寇,是这个世界最真实的写照。

由于成王败寇的过滤,成功者得到更多的曝光,越来越多的事迹得到更多的关注,时间一长吃瓜群众们以为成功的人很多,年薪30、50万的人很多,创业成功的人很多。

多么?不多。

不过是幸存者偏差罢了,人们不自觉的把有限注意力聚焦到成功者的事迹,“有色眼镜”的筛选机制,让大家都忽略了那部分失败的人。

他们是真实世界样本数据的提供者,在统计时却未被考量入内。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有人看到几位朋友创业成功,每年赚几十万,以为创业能挣到大钱是大概率的事。

实际上呢?坚持住一年不死的创业者不足20%,坚持住两年不死的不足10%,最后成功的不足5%。

更扎心的是,有人以为的创业根本不是创业,而是做生意养家糊口。

有个学姐创业做电商,不太熟的人闲聊时羡慕的说,“那谁谁月入30多万啊,真有本事,有能力”。

事实是怎样的呢? 她公司养了10个人的团队,每月要发工资、垫付货款、还有不少五花八门的支出。

“月入30万”有几分钱在自己手里?

说来你可能不信,除掉收成很好的几个月份,刨掉开支她只能算勉强维持生活。

人们都喜欢英雄,人们也都想成为英雄。

电影电视中,英雄出场时,聚光灯也只会打在他身上,群众的目光也只会聚焦在他身上,有谁会注意到身边的普通人呢?

英雄到底是少数,电影散场回归现实时,身边一抓一大把,行色匆忙的甲乙丙丁才是生活的真实底色。

综上,我认为月薪6000就可以战胜中国80%的人群,完全可信。

至于为什么大多数人会觉得这与常识不符合,不过是“选择偏倚”和“幸存者偏差”在作祟罢了。


文山


看到题主的这个观点,我首先想到的一句话是:“圈层决定一个人的认知。”也就说如果你身边基本上都是月薪3K-4K左右的人,那么你就会认为全国有很多地方都是拿3000左右的工资。

很显然这样看待问题是不客观和不全面的,能够说出这样的观点的人,恐怕是没有用全局观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客观来说,在国内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有不少员工的薪资都是在3000-4000左右,月薪6000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至少也是一个主管以上级别的待遇。

但在一线和准一线城市,可能也就是应届毕业生的基本工资。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按照目前的收入水平,月薪6000不可能超得过中国80%的人群。

我身边就有很多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90后新人,他们的收入也早就超过了这个水准。倘若说“月薪6000就可以战胜中国80%的人群”,基于现在的生活压力,恐怕很多年轻人都得回老家呆着了。

那么,很多人会说,究竟一个月要赚多少钱才能超过这个80%的人群呢?

公子觉得我们不要太过于在意这些具体的数字,因为这的确很难说出一个准确的数字。你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真正成为那前面的20%的人。

具体应该怎么做?公子可以给你几个小建议供你参考。

一、打造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区别于其他能力而言的,它指的是在这个领域你成为了“稀缺资源”,有着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具体来说它不仅仅指那些高大上的商业洞察力、敏感的信息感知能力、优秀的决策力等等,一些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运用的普通技能也算。

举个简单的例子,公司里面的小胡在全公司PPT是做的最好的,好到什么程度?全公司的人几乎都找过他来做PPT,也包括老板。这就是在这个领域做到了独树一帜的成绩。

所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不在于能力的高低之分,而是你能否把你的工作做到极致。这不仅需要你在工作之余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同时还要会不断思考如何进步,同自己死磕,同别人死磕,这样你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力量。

二、不断跳出舒适区,敢于迎接挑战

如果老板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担任你所熟悉领域的高管,年薪50万起;另外一个则是让你去负责牵头一个全新的项目,收益和这个项目挂钩,上不登顶。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我想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会选择拿到稳定的50万年薪,但这也就是优秀和普通的差别。优秀的职场人从不会被稳定给限制,他们永远保持一颗敢于创新和突破自己的心态。

我自己原来也是华为的一名管理者,有着稳定的高收入,但最终还是从沉浮了十年的通信圈跳了出来,虽然中途有过惨痛的经历,但最终还是收获了自己的新角色:写手、自媒体人、写作教练和内容商业顾问。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如果你想成为那前面的20%,你就要去承受其他80%的人所没有经历的东西。职场亦是如此,与其纠结于自己的收入在全国的高低,不如踏踏实实打磨自己,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后不断破局,才会看见更好的风景。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焱公子


人生有如井底之蛙,随着能力的提高,不断的往上爬,看到的天也会越来越大,等爬上井口一看,哇塞,世界竟然这么大!等飞出地球一看,地球竟然是宇宙的一粒尘埃。因此,月薪6000元就可战胜80%的人群,这个人群是指广大的偏远农村的人群,不但要加上广大,还需要加上偏远,而且是越偏远这个比例越高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