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黑龙江的经经济更好了,你会来黑龙江定居、工作或者经商吗?为什么?

天一阁农业


国际资本都涌向东南亚了。昔日的世界工厂东莞的外资企业基本跑光了。借助外资发展东北几乎完全不可能了。国内房地产热及大规模基础建设所带动起来的钢铁建材工程机械几个行业的爆发式发展。可惜东北没有抓住这个机遇。石油煤炭也采挖的差不多了,基本枯竭了。发展劳动密集产业那里又没有廉价劳动力。唯一的资源只有那里的黑土地。所以说维持住产粮基地这一称号就不算失败。发展粮食产业不需要太多人口。可能还需要减少人口。

黑龙江吉林应该学习北欧的发展模式,人少但人均收入高,企业不多但效益好。北欧的产业结构值得东北借鉴,北欧的农业也很发达。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模式不适合东北。


无藏南即951W


说起黑龙江都是眼泪!因为这里是生我养我的黑土地,这里有梦想起飞的脚步,这里有从小到大的闺密、同学,这里更有父母长眠的墓地......这里是不舍得故乡,这里是记忆难忘的故土!

小时候天那么冷,从来没有抱怨过,现在气候暖多了,却不知道为什么,人越来越少了......闺蜜走了,同学走了,自己的儿女也走了......剩下的就是我们不得不走的灵魂!!

老了老了,却变成了漂泊的一族!曾经北漂的年轻人,现在变成了北漂的老年人!做饭、收拾屋子,洗衣服带孩子......不漂行吗!!

纠结的心,难分的身,苦涩酸楚,又能如何?

恨,没有早漂,50多岁,却过起了漂泊的日子

在家咱住大屋主卧,儿女回家住小屋次卧;在外,咱住小屋次卧,儿女住大屋主卧。高昂的房价,已无力再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屋,家在哪儿?不知道!落叶到哪归根,不知道......

漂吧……





梅一姨


首先我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曾经离开过哈尔滨去外地工作生活几年,但最终还是回来了,原因那很简单,黑龙江这片土地当你真正的离开它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很想念它,很想再回来,因为这里有其他省市无法给你的踏实。黑龙江是一直被黑的省份,总说这里上高皇帝远,经济较为落后,确实现在很多一线大城市发展的好,城市年龄趋于年轻化,好多大学生或者是技术型人才的人被这种现代都市大城市带走了,但是现在国家也在大力发展黑龙江了,我想不远的将来黑龙江一定会发展的如同现在的一线城市。可是大家都知道当现在的一线城市发展好了就会出现人口饱和、就业困难、居住困难等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如果你现在选择留在黑龙江和它共同成长、发展,你还用担心不远的将来在这里没有你的一席之地嘛?所以,留下吧。留在黑龙江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吧……


东北网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哦

其实一开始和你们的想法都一样,黑龙江真的没什么工作机会,所以大学毕业就没有回家。

前年十月一放假,就觉得家里的米饭怎么这么好吃呢,玉米也香糯的不行,外面根本吃不到的。家里小园子里,那些没有农药、化肥的蔬菜,吃起来本身的菜味特别好。这几天经常在田地边走走,突然觉得这个小县城真的很好,天蓝蓝的,空气也清新,竟然还看到了野鸭子。

在家的那几天就想,本地的蔬菜真的很好,根本都不上化肥、农药,即使有的人上农药、化肥也是少量的,比南方的菜少的多。

七天后我没有走,决定在家里做农业,跟父母一起种“天然的蔬菜”,不上农药和化肥的那种。

我在家给父母愁坏了,还是经常叫我去考公务员,在父母那辈人眼里,即使你一个月赚一万块,也比不上公务员。但是我已经决定要做农业了,就要坚持做下去,而且打算做一辈子,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的决定正不正确,在外面的老乡,你们会支持我吗?





东北小杨


说实话,作为东北人,作为龙江人,我并不想离开那里,但那里真的太贫瘠了。父母就是农民,在他们的固化思维里认为“一辈子就这样”了,但我不可以,现在上有老,未来下有小,我必须赚更多的钱,才能让“身边的人过好的生活”,如果有别的选择谁会愿意背井离乡?

这是我外出工作的第6和年头,也是我在北京飘泊的第三个年头。有时候自己也在思考,是什么原因促使我离开老家,来到举目无亲的大城市拼搏,答案只有一个“穷”。这几年东北经济发展低迷是公认的,在老家倒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工作也仅仅够生存,想要好一点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出路,尤其是对一些农民子弟来讲,在现有资源被固化的前提下,想要有所作为,远行就成了唯一的出路。

正所谓“穷则变”,在金钱面前我也就成了奴隶,在老家工作半年攒下的钱都不如在北京工作一个月赚的多,同样的时间有限的生命,不得不背井离乡的来大城市打拼。有人说一线城市折磨灵魂,三线城市折磨肉体,其实在我看来并不是那么回事。一线城市也好,三线城市也罢,它们都不是我的家,它们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驿站,我终究还是要回到东北老家的。

外出工作这5年,我去过苏州、去过上海、去过河南、去过山东,但我的东北口意依然如此,我能听懂我工作所在地群众的方言,但我依然坚持开口东北话。因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的外貌大同小异,能证明我身份的就只剩乡音了,所以不想改掉。

如果真的有一天,东北的经济开始好转了, 我自己也有实力照顾一家老小了,那我肯定会选择回老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肥水不流外人田,烂也要烂在黑土地上。


实体店老王


我是黑龙江人。在那里我生活了22年小时候村里人很善良很和睦。在那里有个快乐的童年。中学毕业,爸爸辞去村书记去哈尔滨打工,后来我也去了。那是一个寒冬的清晨,走6里路到公路等第一班车。到哈尔滨已经快下午了。这是我第一次到大城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神秘。我们背着很大的行李卷,挤上公交车,我站在车中间扶着地上的行李,摇摇晃晃几乎站不稳。这时上来个年轻人,大概30岁左右,拿一个工作证一样的东西给司机晃了一下,司机点点头,车子启动。我心想这人应该是个便衣警察👮,跟电视里📺一样。拿证件一晃。在心里盘算着也不敢正眼看他。到站下车我问我爸,我跟他一说我爸笑了,说那是月票。

走在大街上公交车后面有各种广告,999胃态还有护舒宝。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广告,害羞的不敢看。那时我16岁,到了打工的工厂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涯。

由于我年龄小只能给我爸当助手没有工资,我爸工资260元,为了多挣钱打了三份工。我要帮着干其中两样。一个是烤石英砂另一个是清地沟传送带掉下的沙子。昏暗窄小的地沟里就像另一个世界。传送带要比我高半米,我又小又矮,费力的一锹一锹的向上扬着沙子。有时累的偷偷的哭。因为没钱我们吃饭也是很简单。我负责做饭,闷饭我很拿手,水放到第一个手指节的位置就可以了,还是小时候姐姐教我的。菜就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发工资我们会去市场买几斤最肥的肉,把油熬出来,拌米饭吃,我一顿能吃两大碗。有时连这个也吃不上,就烧点开水放点盐和酱油,做汤喝就米饭。冬天睡在炼钢炉下面的屋子里,电炉的噪音丝毫不影响我们的睡眠。夏天到破房子里睡,要命的是蚊子太多了,我和爸爸盖着纱窗,用风管对着吹。蚊子像疯了似的往纱窗里钻,打死一个放到窗台,早上一看得有几十只。这样的日子我们过了两年,虽然辛苦但是快乐。后来父亲经过努力让我读了厂子的技校,毕业后分配到一个不错的车间上班。终于成了一个正式国家工人👷。忽然觉得比爸爸他们高级了。因为别人看他们都是另眼看待。俗称农民工。

在技校的日子下次写


仗剑天涯路岁月任蹉跎


那是我生活了20年的故乡..小时候的左邻右舍.相处的非常友好..每天吃完饭就会聚在家门口聊天...我们一起生活的一共有6-7个小伙伴.都是女孩子..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包布娃娃.一起补蜻蜓.蝌蚪.一起玩爬犁.溜冰.我们还在家里后面的松树林许下愿望.一起攀爬火车站的炮楼..童年美好的记忆..真好.可惜我回不去了..父母离婚了.家也散了..搬离我生活十几年的地方..一切都变了..父母都有了各自的家庭..而我当初也想远离纷争..考大学一口气报考了海南..远走它乡..那也是我第一次出我们那个地方..第一次坐飞机..走的那天小雨纷飞.爸爸把我送到大巴上放好行李就走了..结果我绕过车准备上车的时候看见妈妈一个人撑着伞在那等我.当时就止不住的泪水抱头痛哭..这个场景以至于我10年后想起还历历在目..如今一转眼已经30多岁的人了..浮浮沉沉的人生里.如今怀念家乡的亲人.也思念家乡的菜.只是再也回不去了……



滚78832311


我是17岁离开家乡哈尔滨,说实话,真是不舍的,!一个小姑娘,背景离乡,寻求出路,是很多人在九十年代各个地区都有的事,大批人员外出务工,想找出适合自己生存法则,多挣点钱。然而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打工,结婚,生子,就这样在南京扎根了!可是内心深处还是想念老家,儿时的记忆有些模糊,去年回去,城市发展很大,不在是记忆力里,矮小土平房,脏乱差的街道,那时的社会治安也不好。如今,大有改变,每次回来,只是游客身份了……


我是胖妞妈


故土难离,如果家乡变得更好,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呢?

黑龙江很冷,冬日里零下二十几度的时候,我们都觉得特别向往。在我看来,寒冬腊月的哈尔滨都是异常暖和。最冷的时候冬天出门,全身武装,可是眼皮冻得针扎一样的疼。即使如此,我们屋里温暖如春,虽然每年一平米37元的供暖费占据了我们一整月工资,但是只要在暖和的家中,一家几口人一起看电视不也是很幸福吗?

说起经济环境,我不是很了解,但是近日我一朋友也举家迁入珠海那边了。他们在本地经营的项目是很出名的,很多年前他们就在三亚珠海买了房子,我以为他们不会彻底离开家乡,可是他们回来说,南方做生意很容易,从政府部门的管理以及工作效率要比东北好太多了。所以,有钱的黑龙江人走了很多。

未来等老人年纪大了,照顾完老人,我们也会跟着孩子发展的脚步,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是我们牵挂孩子。我曾经想过,很多南方人不欢迎北方人,也许是我们自身原因,所以,我以后打算去吉林或者辽宁。因为东北,特别是黑龙江,特别是黑龙江的西北的我们,这里真的太冷了。

如果让孩子离开黑龙江,我也会努力教育孩子,让他不能出门给东北给黑龙江丢人,因为黑龙江永远都是我们的家,那是我们的根啊!


耿耿星河815


没有如果!黑龙江也不可能变好!90年代黑龙江还有几座排名在前20的城市。可是到了2000年以后,黑龙江进入前20的城市有几个?直到现在,黑龙江的GDP已经和青海,西藏,甘肃,贵州等省份基本接近。除去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本和别的省份相比,处于垫底。大部分的年轻人都选择了离开这里去发达地区谋求生路,只剩下大部分的老年人,还有一些想走暂时还走不了的人了。家乡如果发展的好,谁会背井离乡选择北漂?黑龙江虽然是地处内陆,地理位置没有沿海城市有优势,但是也没有像青海西藏远离海岸线。人家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还知道给一些优惠政策。黑龙江却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成为了这些年发展经济的牺牲品,为别人提供大量的资源,石油,煤炭,木材等等。我们只能选择离开这片土地,离开这个让我们心寒的黑龙江!告诉自己的孩子,考学也都往外面考,别再回到这个没有发展前途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