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里的留白真的不是画家懒吗?

MICHELLE-LIN


中国画审美受道家思想影响深远。老子讲:计白当黑,有无相生。这为中国画的内涵打下了哲学基础。留白的地方,才能更衬托墨之黑。给人想象的空间,让画面透气。而气韵生动,是中国画里的最重要的一个审美原则。

当然留白也得讲技巧,所谓的构图是也。愉到好处的留白,不仅会美化画面,还能让意境变得深远。

近代潘天寿大师,齐白石,清代八大山人,渐江和尚,元代倪云林等大师都是留白高手,惜墨如今。他们的画一直影响到现在,可见留白之魅力了。


微水墨


中国画画家表达很多场景均是由留白技法来实现构图布局的完整性,中国画作品中几乎所有白色物象均以留白来取代西洋画中的白色色调,如:山水画中的白云,雾气,流水,江河湖泊,天空,大海,瀑布等等;人物画中的白色服饰,白发,发间光面的飞白,以及白色器具,还有配景中如山水画的各种留白处理;花鸟画中的白色羽毛,白色花瓣;动物画中的绒毛及受光面飞白;所有动物及人物眼睛光点留白。

而且,不仅仅是画白色物象才表现为白色 ,更多的留白技法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儒学,佛学,禅宗禅意及道家思想而写意,抒情,用于处理画面的虚实动静关系,使画面更灵动,使画面意境深远。

中国画中的留白绝非用白色色调所能表达的意境,留白是空白,空的幽远飘渺是中国画特有的感观感受,空是空间,空是空灵, 空是无穷,空是遐想的无极……

下面分享一组金陵禅意画家周修镇的禅意画(此岸 彼岸)这组大量留白处理的禅意画能令观者顿时宁静,心灵感应的宁静产生无穷无尽的空间。

早在一千多年前,炎黄先祖就在敦煌壁画上绘制了仙童端坐于莲花宝座中。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是表示纯净和断灭的一个主要佛教象征,佛菩萨端坐或站立的莲花宝座象征着他们的神圣本源。佛菩萨被想象成是洁白无瑕、极尽善美的,其身、语、意是绝对清净的。

佛脚踏莲花象征着佛虽身处物欲横流的世界,但却能够保持佛心,不被六欲所左右,绝没有受到不洁之物、意障和心障的污染。

谢谢关注和分享!谢谢你分享!周修镇njzxz1微信号,希望能与您成为朋友。











周修镇金陵水墨画


中国画是虚、淡、静的艺术,留白是中国画的重要法则。计白当黑,白在中国画里是一种颜色,与黑并行。

中国画又名水墨画,我到现在也不认可这种称呼,水墨画应当是黑白之间的作品,是写意画,墨色既黑,宣纸既白,黑白是中国水墨画的气韵,是中国水墨画的基本元素。


留白,是中国水墨的独特技法,白不需要涂抹,白反衬出黑,如太极八卦,黑白之间,气象万千。


留白是虚,留白是淡,白是安静的画面,白无火气。老见些中国画作品涂抹满纸的墨气,不清、不净,让人躁动。

留白是每个中国画家坚守的美德,继承好中国画的优良品性,发扬光大!


陈庄水墨画家


说画家懒是外行人对艺术无知的表现。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纸为白,墨为黑,留白是计“白”当“黑”,以一当十,以少胜少,画面简约而不简单。


许多古代文人画都是逸笔草草,以境去取胜,画面或一枝莲蓬,一只鸣蝉,或一棵红荷,几尾小鱼,或一只柳枝,两只翠鸟,或一块丑石,两只兰草,一只茶壶,两盏茶杯,只粒红果等等,画面简远清逸,大量留白,笔简意亥,平中见奇,以小见大,有不少妙笔神品显现。


留白在中国画里能表现烟云氤氲之气,能表现长空远天,能使画面产生纵深感,能更好表现山水的虚实关系,藏露关系,使画面产生灵动的诗和禅境。恰到好处的运用好留白,是一个画家的基本功的充分体现,这绝对不是偷懒,这是一种妙造。

中国美术史上有好几位留白高手,八大山人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画面常常是三言两语,笔意极简,却意境宏大,小画面体现大境界,留白是他的绝活,又有谁说他的画简单呢。


笔墨瞬间


国画的留白是一种最难的艺术表达。曾有人对我的画作留白问:这些白条条是什么东西?我背诵陆俨少前辈的作画语,答:是云气,是雾霾,是流泉,是阳光,是朝霞,是夕照,你认为它的白是什么就是什么。景由心生,国画的留白是由上下左右的实境映托而生成。留白可以是白云断崖,可以是浓雾锁峰峦,可以是云遮雾蔚迷失浩浩荡荡的江流,可以是夕照朝霰迷人眼,可以是赤橙黄绿当空舞,中间那一道隔开凡世与天堂的那一道白光。留白,是中国画留给观众的心画,是观众直接进入画作,进入画家心境的幽径。留白,高手是最着意之作,曲折有形,顺笔造势,气息贯通…,是国画不可缺的:以白计黑。





林庆逢358


留白,是中国画构图里,对虚实关系的智慧处理。并不是懒画家的“虚伪托辞”。留白,并不是在画面中,简单留出纸面的空白,而是以虚处即为白。当然,若笔墨技法与思想境界达到一定高度时,即使提笔寥寥,也能随手构出微妙禅意。



国画构图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虚实”关系,即留白处理。通常根据思想主题来确立构图形式,具体涉及到笔墨繁简、粗细、浓淡等细节元素。至于怎么留白,应作二元关系对比后,再来具体确定,一般来说,是以画面“主次关系”为基本出发点。



画面中的主体形象,通常都是作重点刻画的部分,其它一切辅助元素,都要做弱化处理,也就是以“虚”来衬“实”,突出“画眼”的重要性。

被弱化的部分,其实就是在处理留白问题,或作简笔法,或作减淡效果,又或者直接空出白纸部分,这些须根据画面需要而定。



留白,以“气韵生动”为最高标准,留白是否留的高妙,还应以画面中的气韵流动为主要参考点,但依“气流通畅”为上品,避免跑气、断气以及气滞不畅等弊病产生。

总之,留白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但无论如何,它都以“回归简朴”为宗旨。简,是经过淬炼和沉淀的,而简中更是蕴涵着无穷的深意。


of一画


中国画中的留白,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决定的,中国的文明是一个农耕文明占绝大多数时间的文明,在这一背景下的文学、戏剧、书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是“尚意”的,具有模糊性,艺术表达不在乎准确的写实,而是留有余地的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并且给欣赏者留下一个自己思索的空间。比如诗歌“西风古道瘦马”就简单的三个名词叠加,没有任何修饰和说明的词组,然而读者展开自己的联想,就能产生意味幽远的无穷意境;又比如京剧舞台上的道具也不是还原真实,而是具有指代性的,像马鞭可以代表骑马;绘画也是如此,画一条鱼,鱼以外的画面空间就可以是水。

其次还有工具材料的原因,中国画的主要材料就是纸本、水墨,这一类的材料也不适合面面俱到、反复刻画。

其实“懒”也是一个原因的,中国画发展到“士大夫画”以后,绘画成为士大夫文人阶层寄兴遣怀的情感表达方式,所以“逸笔草草”的方式也更适合他们。一天画个十几个小时,一幅画画个几个月,是当时的文人们所不喜的,其实就是懒,因为那不是他们的职业。


画微言


有的画家是懒。

有的画家是装叉。

有的画家是懂得留白的妙处。

可以打一个浅显的比方,我们在电影中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一辆豪华轿车停了下来,车门一开,露出一截修长粉嫩的大腿。好不容易女人下了车,脸上还偏偏挂了一道薄纱。

问题来了,导演或摄像师有病吧?直接拍脸蛋子不就可以了么!

直接拍脸哪里会有那种让人产生联想,产生暇想,产生余味的效果?

比如我们在街上看到一个曼妙无双的背景,那么正确的方式不是跑到对方前面去然后回头看看这女子长得如何不负想象。而是站在那里静静地欣赏一会儿,掉头离去。让这一份美好的余味永远留在想象空间里。

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没有看到她的正脸,这个女人可以是任何人!

绘画也是如此!

在空白之处,可以是你想像中的任何事物。比如云,比如鹤,比如舟,比如月光,比如伊人。不同的人来看都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构思,色鬼能看到美女,贪官能看到银子,儿童能看到变型金刚,街头乞丐能看到面包,购房者能看到还完贷款的画面。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白,就是空余,空余就是余地。留白就是把这一块想象的空间完全交给观赏者。

文学之所以美,是因为可以让人产生代入感,从而想象出具体的画面来。而绘画本身就是一种画面,所以为了营造出这个想像,自然要留白。

如果硬要装做高人,这和中国古代哲学密不可分,可以追溯到《周易》,剥极而复,亢龙有悔,或者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画家只画出三就可以了,万物由赏者自己脑补。

当然,现在不少画家为了彰显自己的牛叉和浅薄的美学,故意留白,逢画必白,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亦有所思


精妙留白,含蓄蒙眬表现天空、海洋、云霞、雾气、风雨和泉流等等甚至万物,能给人有无限想象空间,能使画面虚实相生、气韵生动、变化万千,更使意境玄远空灵,或飘缈虚无,或超然物象却还实实在在,你如果是哲学理论家也可认为是中国画特有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给合的体现,而我们只是每日忘我地、随心所欲地画画和写诗而已,没想得那么多…但我们所做的一切正符合上述的理论 。满嘴西画理论的人是不认可"留白"手法的,西画也做不出中国画里的"咫尺千里"的独特效果……

一叶舟,一渔翁《寒江独钓图》,大师马远就是留白大师,齐白石也精通留白之理,方寸之地尽显天地开阔,无墨胜有墨的留白手段所创造的艺术效果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画家常用诗人的情怀以物寄情,又擅用精妙留白使作品气韵贯通,代代相传,造就中国画与别不同的特点之一,也是今天中西融合而不能丢掉的重要的中式元素之一。当然,留白也不是死搬硬套、一成不变和千篇一律的,我们不应简单机械地重复前人、别人的"留白"形式,如何与众不同,创造新的留白方式?正是当今中国画界的重任之一。留白之后对相邻物象对比关系的处理能力和黑白灰亮度变化的把握才见画家的真正功底,才体现出画家思想感情的纯洁度和水墨功夫的成熟度……总之,留白不是画家贪懒不作为,反而是画家用脑用心最多的点位,高超的留白能使作品超凡脱俗、独树一帜……以上只是我个人观点,如有不当敬请大家指正,顺祝愿大家共同进步!多谢大家!


陈展鸣


艺术上讲是意境,画家们寥寥几笔就是一幅画,留白处是无尽的想象,意到了,境也到了。国画里小写意讲的是唯美,大写意讲的是意境,所以大写意可以任意留白。画画者用心去画,赏析者用心去感应,一幅画有了共鸣,就有了灵魂。



国画大多是以水墨来表现画面的美感,墨色的运用来描述这幅画的意境。小写意多以花鸟画为主,讲的是精致美感,留白处很少,即使留白也没有那个水墨意境。大写意的花鸟,山水,点点墨色就是韵味,留白处就是意境。



国画中,画了小写意就不想画工笔画,因为繁琐,一遍遍白描,一幅画下来要一天时间。画了大写意就不想画小写意,因为简约,简单,习惯了几笔下去就是一幅画,不用条条框框的约束自己。所以国画留白更多的是表达的一种意境,每一幅作品只有用心去画才是一幅好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