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本質是什麼?

共同體78822581


說到哲學就是高大上,一大堆概念和名稱,等你把概念搞懂了,早忘了要哲學幹什麼?



形象的說哲學有個爸爸,再有個媽媽,兩人感情的結晶兒子或女兒出世,長大後又有找群裡的異性產生愛情繁衍後代,就這樣即誕生新生命又週而復始延續下去!
黑格爾圖片


這個能找到異性的群落就好比是“客觀”,它可以代表宇宙萬物。而爸爸就好比是人類社會,它即不只是歷史還有現在,不光只有現在還有可以看到的未來,孫中山說:天下為公!人類社會就是人類的爸爸,還有母親呢?就是唯心主義,外國有黑格爾,中國有孔子,唯心思想是我們人類的媽媽。
孔子圖片

有位哲學家說:“我思故我在”,我在思考說明我存在,這是建立在自我這片小天地的個人看法,在泰山之巔,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在雲端穿越的飛機上,你就會發現自己是多麼渺小,自己包括思想都只是萬物中的一個小螞蟻而已!



那麼兒子或女兒代表什麼呢?代表辨證法,任何事把握住時機就會水到渠成,沒有實事求是看問題,不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那你什麼都做不好。
張良拾履


群落(客觀)、爸爸(人類)、媽媽(唯心)、兒女(辨證),過去總是強調前三項環節所以容易走進死衚衕,比如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日軍也看到了,國民黨也看到了,可是隻有共產黨能很好的學習和應用,難道他們沒頭腦沒眼光?不是,他們忽略了第四個環節,所以死板硬套都搞不好!


黃蜂二師兄


哲學的本質是人類對主客觀世界的理性認識。哲學是人類高級思維的結果,是人類高級智慧的反映。哲學的本質是"理解",追尋一切事物最深層次的理解。






哲學是個大命題。哲學的本質就是探討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

由於世界的複雜性,各個領域內的物質存在和精神思維都不相同。所以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哲學。

比如:政治哲學、自然哲學、認識哲學、人生哲學、道德哲學、藝術哲學、養生哲學等等。

無論什麼哲學,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哲學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反思性、普遍性。

這個特點,使人們對研究哲學的人有了一種神秘感。認為哲學家都是才能見識超越尋常的人。

其實哲學並不神密,就是人們認識世界的方法。所以最普通的人民群眾,只要有點悟性的,都可以稱為哲學家。

因為哲學就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舉一個例子:量變到質變。這個問題請學究給你講解,他可以從偶然性、必然性、特殊性、普遍性、矛盾性、規律性等等方面入手,能把你講的暈頭轉向。

如果你找一位老農民給你講,他會告訴你:一個碗,碰了一個口,還是一個碗。出現了一條細紋,還是一個碗。啪!打碎了,這就不能叫碗了。這就是量變到質變。

老子的政治哲學,講“無為而治”。讓哲學家解釋,可以給你講上三天三夜。讓老農民給你講,很簡單:你不能私意妄為治天下,應該以百姓的意志為意志。

所以說:哲學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蘊藏在諸多低賤、細未的事物之中的。只要你留心,你就可以認識到哲學無處不在。這就是哲學的本質。


閆秀樂


哲學從根本上說,首先是建立什麼樣世界觀的問題;在建立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前提下,還有一個方法論問題。(首)


惠舒旅社老闆


我國著名學者馮友蘭先生說:哲學,就是對於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思想。


英國哲學家羅素對哲學的定義是:哲學,就我對這個詞的理解來說,乃是某種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它和神學一樣,包含著人類對於那些迄今仍為科學知識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

它又像科學一樣是訴之於人類的理性而不是訴之於權威的,不論是傳統的權威還是啟示的權威。一切確切的知識都屬於科學;

一切涉及超乎確切知識之外的教條都屬於神學。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還有一片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這片無人之域就是哲學。

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說: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於驚奇而開始哲學思維的,一開始是對身邊不解的東西感到驚奇,繼而逐步前進,而對更重大的事情發生疑問,例如關於月相的變化,關於太陽和星辰的變化,以及關於萬物的生成。一個感到困惑和驚奇的人,便自覺其無知。


大哲學家黑格爾的《小邏輯》一書中,也提出了自己對於哲學的定義:哲學是一種特殊的思維運動,哲學是對絕對的追求。哲學以絕對為對象,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這樣談論哲學:如果把哲學理解為在最普遍和最廣泛的形式中對知識的追求,那麼,哲學顯然就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


哈佛大學博士,著名的國學大師傅佩榮老師,在《哲學與人生》這本書說:哲學這個詞在英文中被叫做“Philosophy”這個詞起源於古希臘 ,是有希臘文“Philia”和“Sophia”兩個字組詞的,一個是“愛好”一個是“智慧”,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愛好智慧”。

愛好智慧有什麼意義呢?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尋找人生的意義。有人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哲學家說:人生的意義就是在於你可以不斷地詢問“人生有什麼意義?”。當然哲學的意義不僅僅是讓我們提出“為什麼?”,很多動物都可以問“為什麼?”(雖然不是語言表達),但只有人類才會去探尋“為什麼”背後的真相和答案,那如何去思考和探索呢?這時候就需要用到哲學作為工具了,它是給了人類思考的框架、給了人類探索的源動力,也許這就是哲學的意義吧。


哲學就是愛智慧,而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智慧,哲學可以用三句話來描述:

第一:哲學就是培養智慧;

第二:哲學就是發現真理;

第三:哲學就是印證價值。

培養智慧、發現真理、印證價值,其實就是讓我們去反思、去實踐。真正在哲學並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要講自己的知識和智慧應用於實踐,這是一個“知行合一”的過程。愛因斯坦說“專家只是訓練有素的狗”,其實並不是罵人的話,而是告訴我們,不要只做一個專家,還要設法通過自己的知識進一步去實踐,才能真正體會到智慧。


小播讀書


哲學——追求真理的學問

“哲學是什麼?”\t

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哲學家都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他們的有些看法是截然相反、互相沖突的。而對於像我這樣的一般人來說,“哲學”一詞雖然經常掛在嘴邊,經常和朋友同事顯擺,講一些哲學理論,但真當他們偶爾問起“什麼是哲學”的時候,我也是一時語塞,強行解釋幾句,生硬的轉移話題。

那麼哲學什麼是呢?我們來看一下西方哲學的起源,希臘人是如何解釋“哲學”這個詞的。在希臘語中,“Philosophia”表示哲學的意思,這個詞是距今兩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臘人所創造的術語。Philosophia是由philos和sophia兩部分構成的動賓詞組,philein是動詞,是“愛、追求”之意,sophia指“智慧”。Philosophia按其本義而言,乃是指愛智慧、追求智慧、追求真理。

讓我們再結合哲學所研究的問題,哲學一般所探究諸如:我們知道什麼、我們應當怎樣做或應當相信什麼、現象的共同本質這類重大的問題。

結合這兩點,我們是不是可以下一個定義:哲學不是一套主張\t、命題或理論,哲學是一種方法,是對事物尋根究底的過程,一種對那些在大部分時間裡被認為是理所當然、從未有過懷疑或從未表達出來的想法提出根本懷疑的過程。

於是我們可以發現,“哲學是什麼?”這個問題就是哲學式的問題。我的朋友看似是在對我進行調侃,但他同時也進行了對於我思想的反思,而對思想的反思就是對於哲學的思考。因此,哲學經常是兩個哲學家甚至是學習哲學的普通人互相辯論時,憑著意見的不同而有所推進的(不過在辯論的時候要注意氣氛,千萬不要得理不饒人,蘇格拉底就是因為沒事愛問問題,還專挑別人的漏洞,問的別人滿臉羞愧承認自己什麼都不知道,才放過別人而被判死刑的。要注意的是,審判蘇格拉底的人民陪審團有500人,其中360人同意判他死刑,真是招人恨啊)。

蘇格拉底之死

哲學是科學之母

為什麼我說哲學是科學之母?當然會人會覺得不服氣,不過讓我們翻開科學史,我們就會發現:

公元3世紀前,歐幾里得( Euclid)的工作使得幾何學成為一門“空間科學”(sciencof space),從柏拉圖(Plato)學園的哲學分離出來,但學園的哲學家仍然講授幾何學。

伽利略(Galileo)、開普勒(Kepler)以及17世紀牛頓的最終革命,使物理學(physics)作為一門學科與形而上學(metaphysics)分開。到了現在,有些研究物理學的系,名字仍叫做“自然哲學”。

1859年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使生物學與哲學(和神學)相分離;到了20世紀初,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也從哲學中分割出來。哲學對邏輯有長達千年的關注,在最近的50年中,這種關注最終導致了計算機科學的誕生。

我們會發現從古希臘到現在的科學史,就是哲學中的某一部分不斷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歷史。

哲學與科學對於理解對方是不可或缺的

科學與哲學間的關係是如此的緊密,每一門從哲學中分離出來的科學,同時都給哲學留下了一些獨特的問題,一些它們不能解決的東西,卻使得哲學必須永久面對或者至少暫時要面對的間題。

比如:數學處理數字,但它不可能回答數是什麼的間題。注意,這不是指“2”“dos”或者“I”或者“10(以2為底)”是什麼的間題。它們每一個都是一種數字,一種符號,一種書寫,並且都命名同一個東西,即數字2。當我們問數是什麼,我們的問題不是關於(書寫的或者言說的)符號的,而顯然是關於事物的。柏拉圖堅持數是事物,雖然是抽象事物,至少自他以來哲學家對這個問題一直在提供不同的解答。與柏拉圖相對照的是,另外一些哲學家認為數學真理(不是關於抽象構體和它們之間關係的,它之為真是基於關於宇宙間具體事物的事實,並反映了我們對數學表達式的用法。

第二個例子,牛頓第二定律告訴我們F=ma,力等於質量與加速度的乘積。加速度相當於dv/dt,即速度對時間的一階導數。(可是,什麼是時間小這個概念我們都明白,也是物理學所要求的。我們一般人想必知道時間是什麼,時間概念對物理學家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無論是一般人還是物理學家都難以明確地告訴我們時間究竟是什麼,或者如何定義它。注意,用時、分和秒這樣的術語去定義時間,是把時間的單位與我們用這樣的單位所測度的內容混淆了。這好比用或者英來定義空間。另一方面,我們不能說時間就是持續,因為持續恰恰只是某某時間的流逝。這樣做,我們的定義恰恰預設了我們試圖要定義的那個概念。

可以說哲學主要考慮的,就是科學目前不能回到或者永遠也許不能回答的問題,進一步考慮的是科學為什麼不能回答這些問題的問題。

而兩千多年的科學發展已經塑造改變了哲學探究的議程。從17世紀科學革命獲得巨大成功以來,科學確實是哲學最有利的源泉。

牛頓力學的決定論也引出了人類行為中的決定論,牛頓力學的成功使決定論成為一種活躍的哲學選擇。牛頓和達爾文成為了哲學唯物主義的最大源泉,這種思想大大動搖了包括形而上學、心靈哲學在內的傳統哲學理論,進而威脅到了道德哲學。

到了20世紀物理學發展和數學的基礎動搖了哲學唯物主義的信念,量子力學的概率不可能以極高的精度說明物質(以及萬物)的基本構成物的行為。

我們可以看到,哲學家在思考心智與它在自然界的地位、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生命的意義等問題時,所有這一切都深受科學進步的影響。而隨著科學對與實在的描述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不斷變化,於是哲學問題的本性也隨之變化。


吳克思


哲學即明白人的學問,明白人為人中的智者。其特徵是站在聰明人的角度上對我們熟知世界以不同的認知與理解,且這種理解是正確的符合自然規律的,但理解深度又高於眾生智慧與眼光認知的。它的存在只是要豐富人們對事物予以特殊意義的解析,呈現出異樣的靈光,進而昇華出一種暫新的思維文化理念。目的是要引領眾生步入自然某一領域內部,發現探索出規律性的本質存在,實現人生更有意義的生存。為實現這種期許,其間須有著重要的前提來支撐。這個前提就是站在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兩種立場上,對具體事物做出的嚴謹思考。在這過程中全面展示一種方法論,是形而上學,還是實事求是,筆者認為這就是哲學的本質。


祥溫玉祥666


作為智慧之學的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人們對於整個自然界、社會和思誰的根本觀點的體系,是高度抽象的社會意識形態。它的的根本問題是思維對存在、精神對物質的關係問題。圍繞著這個問題產生的根本分歧,使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學流派分成了兩大陣營。凡斷定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肯定精神第一性的,屬於唯心主義陣營;凡承認物質是世界的本原,肯定物質第一性的,屬於唯物主義陣營。唯物主義通常反映先進階級的革命教求,唯心主義往往反映保守或反動的剝削階級利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產生,除了階級根源以外,還有認識論的根源。唯物主義是人們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對客觀世界的實事求是的認識;而唯心主義則是把認識的某一個特證、方面、部分加以誇大和絕對化以至背離了客觀實際的結果。


德範1


哲學的本質就是看問題的方法。換言之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客觀世界的本質及規律,從而更好的指導我們改造世界的思維方式與實踐活動。


貴氣凡夫


本質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質,是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繫。事物的本質決定於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從而構成一事物不同於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使一事物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形成人類可以認識和區別的千差萬別的各類事物。事物的本質為人類意識所反映認識,其思維和邏輯形式就是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的思維形式,人們利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形成原理、定律、規律等結論,進而形成反映不同類、不同領域本質及其產生髮展規律的貝體學科。所以,各種不同學科、學說的本質就是揭示其本質的概念,如數學是研究客觀事物的空間形式及其數量關係及其規律的科學,政治經濟學是研究生產關係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等等。哲學也一樣,其本質就是其概念,哲學是世界觀的學問,是世界觀系統化理論化知識體系,因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和看法,所以它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有本質,就是哲學是研究世界的本質及其產生髮展規律的科學,這就是哲學的本質。

本質是通過現象表現的,哲學的本質通過古今中外的各種哲學學說和流派表現出來的,各種哲學學說和流派無不表現體現著哲學的本質。如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德謨利克、柏拉圖等分別以″數″、″原子″、″理念″等作為世界的本質本原,是第一性決定性的,並在此基礎上揭示世界產生和發展規律;老子把獨立於天地人之外的″道″作為世界的本質,在此基礎揭示適與天地人的關係及規律,從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表達方式的標誌性特點。至於黑格爾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這種體現更加明顯,集中閃耀著人類社會發展進步與哲學探索的優秀成果,並使哲學奠定於人類社會發展和具體科學的基礎之上,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燈塔。

總之,哲學的本質是研究世界本質及其產生髮展規律的科學,甚至極簡表述為是研究世界本質是什麼怎麼樣的學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