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小妇人》:从服装到爱情的解读


「女人有想法有灵魂,不只由情绪主宰,而且她们有远见有才华,不只空有美貌。我受够了别人说,女人只用来谈情说爱」----------Jo March这样说。

这段说话正好涵盖了《小妇人》故事本身的精髓。这部改编自十九世纪末同名文学的电影出自《伯德小姐》女导演格蕾塔·葛韦格手笔。她在《小妇人》之中投射了不少她本人对女性如何自主的看法,这也与她的前作互相辉映。

《小妇人》在早前的奥斯卡中仅夺得「最佳服装设计」,并没有获得骄人成绩。可是获得此奖项可谓众望所归,整套电影的服装做足资料搜集,配合历史背景,同时为每个角色的人物性格细心设计,优雅之余充满故事。

「影评」《小妇人》:从服装到爱情的解读

《小妇人》剧照

每个角色都有个衣橱

女人在19 世纪的社会角色没有很多选择,女性不是在工厂工作、做佣工,就是留于家中做主妇。想要自由的话,可能要像电影中的Aunt March 的教诲,除非你家财万贯,不然就依靠一个男人,依靠一个家庭。在女权主义刚刚兴起,女性慢慢开始争取选举权的世界,女人在社会和法律上都是弱势,面对的不平等对待应不是我们现在能想像,别说要将女主角Jo 一样拥抱自由,追求理想。

1840 年代起,裙撑于西方女性中流行,在对比下它能令腰部看起来更纤细。事实上裙撑又重又不便,实在不利于女性日常生活,加上19 世纪同时流行穿着马甲,将肋骨和腰部索到最紧,应该连透大气也不容许。这两件潮流产物实在是攞了女人的命(真的有流传发生意外的故事)。

裙撑的正名为“Crinoline”,一说法是指词语源于法文单词“crin” 和“lin”组合而成,意思是马尾毛和麻,即是裙撑的制作材料,制造了一个像鸟笼一样的支撑托着又重又长的裙。这个鸟笼上至贵族,下至农村妇人都为之着迷,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服装,困住女人的身体,同时困住女人的自由,而她们不自知。《小妇人》能成为经典故事,大概是对当时社会的一个冲击,为当时的女性提供了想象,原来除了住在笼中,我也有走出去的选择。

「影评」《小妇人》:从服装到爱情的解读

Crinoline

《小妇人》是在美国内战背景下发生,大部分像主角的家庭都只能过着简朴的生活。电影的服装设计师Jacqueline Durran 因此没有把裙撑的特征放大,来突显朴素感配合故事背景,亦根据角色性格加入马甲。像Jo 大大咧咧的角色,显然是不适合穿马甲裙撑,但Amy 爱好奢华的个性,设计师便将这些特征放大塑造她攀附上流的形象。

Durran曾在访问中表示没有为角色Marmee(四姐妹的妈妈)和Jo的服装加上束缚,在配合维多利亚式的标准下创作了最适合角色的服装。「我们推断作者Louisa May Alcott,在Jo的世界内永远不会有紧身衣。」而为何Marmee同样没有束衣,这样便能透露,她同样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女性。较为传统的角色像渴望婚姻爱情的Meg和爱好奢华的Amy,Durran便为她们穿起裙撑和束衣。这不在乎对与错,只是关乎每个人的追求和个性,设计师为角色穿上最合适的衣着。Durran为每个角色都准备十多套衣服,就像每个角色都有个衣橱一样。

「影评」《小妇人》:从服装到爱情的解读

Jacqueline Durran 为电影设计的服装图稿,图为Meg 和Amy 的服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颜色偏好、喜欢的花纹、衣服的配搭,打开衣橱像窥探一个人的个性。《小妇人》的确能做到这点,看着角色的服装,大概猜度到她的性格,观众更容易代入,更容易了解角色的故事,看着一个老朋友似的。对照Durran 过往的服装设计,即使是同一个时代背景的电影《傲慢与偏见》亦与《小妇人》有非常大的差异,她真的下了不少心思为每个角色度身订造。

四姐妹都有不同的梦想,Meg 想要爱情、Jo 想要自由、Beth 追求技艺、Amy 追求华贵,她们就像每一个女孩子。身边的朋友A 说可以做创作最满足,朋友B 说久不久买手袋最开心,朋友C 说有男朋友什么都可以,朋友D 说武汉好才是正事。每个女孩子都有自己的追求,对与错也不由别人定夺。

或者每个人也应有属于自己的衣橱,穿起最适合的衣服做最称心的自己。

「影评」《小妇人》:从服装到爱情的解读

Amy 的服装相对上比较多花纹,造型上比较华丽。

女人才不是你的女神

在《小妇人》这个故事翻拍多次以后,格蕾塔·葛韦格版本尝试为主角Jo令读者震惊不己的人生选择提供解释——为什么她拒绝Laurie?大概没有人能拒绝自己青梅竹马的贵公子,尤其这位公子是Timathée Chalamet。但Jo还是拒绝了,因为她拒绝的是婚姻这回事。她的问题从来不是嫁不嫁有钱人,而是如何不结婚。

Jane Austin告诉我们没有爱情宁愿单身,《小妇人》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同样终身未婚,她笔下带有自传色彩的Jo,同样比起爱情更渴望自我实现。在她那个年代,女人不过是男人成就清单的其中一项,当某人的妻子就注定埋葬自己的梦想。假如一个女人打算选择不结婚,就要像Aunt March一样身家丰厚,还要先天有兄弟,不然父亲的财产就只能让某个不熟的堂兄弟继承,像《傲慢与偏见》Bennet一家。同样终身不嫁的Aunt March对女孩们毒舌批评其实出自关心:她们没有钱也没有兄弟,没有她当年的选择,认命嫁人是唯一的出路。所以Amy对婚姻的觉悟其实准确,对那时代的女性来说,婚姻本质就是经济活动,用来保障头上的一片瓦。

「影评」《小妇人》:从服装到爱情的解读

《小妇人》剧照

没有富爸爸,就要有打破性别藩篱的才华,让你能担当一家之主。但才华这回事是残忍的,虽然March家四个女孩各有天份:Meg喜欢演戏,Jo写作,Beth弹琴,小妹Amy画画,但只有Jo的才华足够把心爱之事实践为职业。与过往集中在Jo身上的改编不同,电影把重心放在Jo与Amy两个女孩人生轨迹的并列上,正如导演格蕾塔·葛韦格所言:「我发现小说显然把Amy当成与Jo对等的角色,但我从未见过有人从这个方向探讨她(I found evidence in the book that Amy was Jo's equal, but I had never seen her explored in that way)」

Amy与Jo是硬币的一体两面,同样脾气急躁,同样才华洋溢,但Jo走进了Amy走不进的创作门槛,Amy走上了Jo放弃的婚姻之路。她们是对方的what-if:假如Jo答应了Laurie的求婚,她就会变成今天满足于家庭生活的Amy﹔假如Amy拥有引领时代的天份,她会变成后来以创作维生的Jo,又或者说成为在现实中成为经典的Louisa May Alcott。(Amy觉悟自己才华有限这一段拍得很细致——当她还在追求形似的时候,她的同学已经破旧立新开创印象主义,进入的现代主义时代了。她的艺术比人抛离一个时代,是技巧难以弥补的鸿沟,也正是她口中genius和talent的分别。)

「影评」《小妇人》:从服装到爱情的解读

《小妇人》剧照

导演把原作者被出版社迫逼修改结局让笔下女主角嫁人的经历,变成Jo的亲身经历,这段被搬上大银幕的小插曲让Jo拒绝Laurie求婚显得更加合理——她拒绝的不是Laurie,而是婚姻。Louisa May Alcott是个100%的独身主义者,她为自己一人摇着笔杆养活全家感到自豪,也为读者们热切询问Jo最终情归何处感到无奈。因为Jo或Louisa May Alcott的感情从来不是其生活重心,写作才是,自我实践才是。

《小妇人》毕竟写于那个女性还被视为男人财产的19世纪,当时女性敢于追求独立生活已划时代。纵使今天有某些人的想法仍停留在百多年前,但假如我们相信时代会进步,今天对女性主义的定义当然不能同日而语,尤其何谓「女性主义」的讨论一直发展中:认为从男性喜好与角度呈现女性的「男性凝视」是一种剥削,同时也认为把女性身体与性视为禁忌是一种压迫﹔认为把女性人生局限于成为贤妻良母是一种剥削,同时也认为把贤妻良母视为次等也是一种压迫。这样是否自相矛盾?当然不是。随着社会发展,每个人在社会结构的角色、定型与压迫也在不断变化。归根究柢,尊重每个人的差异,比追求某种特定形象更能体现女性作为独立个体、作为人的存在。

「影评」《小妇人》:从服装到爱情的解读

《小妇人》剧照

而很多时,电影呈现着无数缺乏深度的女性形像而不自知,就像Saturday Night Live的喜剧角色Heather「男性主导喜剧里的一次元女角色」(One-Dimensional Female Character from a Male-Driven Comedy),就讽刺了这些荒谬的样板女性印象。即使在罐头式喜剧以外,许多影视创作对女性的刻画仍然非常肤浅。正如Janet Staiger指出,在经典荷里活电影中,女人不是等待被拯救的受害者,就是加害者,例如蛇蝎美人(femme fatale)。

在这些作品里,女人不是纯真而无能力控制局面,便是太有能力控制一切以致堕落。这种对女性的描绘到今天仍然比比皆是,女性的想法、性格与故事被拉扁平为一个个样板角色。当女人出现在萤幕上,她不是被喜爱与膜拜的圣母,就是被渴望与鄙视的尤物。然而现实中的女人并不是谁的女神,她们平凡、复杂而不完美,每个人也不一样,而这种不一样理应被尊重。

「影评」《小妇人》:从服装到爱情的解读

《小妇人》剧照

格蕾塔·葛韦格对《小妇人》的演绎是一种当代的女性主义——人生是一种个人选择,当个传统主妇或独立女性都值得尊重和认同。纵使故事依旧以Jo为中心,但同时亦小心翼翼不去比较四姐妹的人生——Meg选择为爱情走入婚姻,Beth甘心为别人奉献所有,Amy从现实角度去权衡梦想与婚姻,但这不代表她们的人生比追求独立的Jo「失败」。亲历家道中落的Meg渴望穿上华衣美服,想当穿着泡泡袖大篷裙的Daisy也是人之常情,最后她为了爱情当个平凡妇人亦可敬。Amy自小就看穿女性在传统社会的生存之道,并尝试在这个游戏中获得最理想的结局,谁又可以批评她?虽然内向害羞的Beth不如她的姐妹耀眼,却为他人付出与牺牲的善良却无人能及。四个女人选择了四段不一样的人生,没有谁比谁高尚。

最后,让我们以《公园与游憩》中主角Leslie Knope的金石良言作结:如果你想在家烤批,非常好。如果你想有自己的事业,也非常好。两者皆做或皆不做,无所谓。只要不对其他人的决定指手画脚就好。

爱情从来不是谁人生的答案,不是Meg的,不是Amy的,不是Beth的,不是Jo的,也当然不是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