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二王书法先选什么帖好?

磨豆子的猫


众所周知

学好书法的不二法门是临帖

临帖

首先掌握笔法

然后是字法

最后是章法

学习二王笔法

最好是从二王的墨迹本

学小草的话

书谱是最得王羲之神韵的

然后我们可以用书谱的笔法学十七帖等

当然

这是从草书的角度来说

如果从行书角度说

我们要学好王羲之的用笔

最好从二王的手札入手

虽然是摹本

但是毕竟是墨迹本

可以清晰看到起行收等细节

从圣教序我们可以得到字法

圣教序是碑刻本

但是很多字都是取自兰亭序等经典

其实

行草是可以互通的

在学行书的时候

也可以兼顾学点草书

今天

我们主要说圣教序的临帖和创作

评判书法作品

我们远看章法

远看我们就知道这个作品大体上好还是不好

书展中评委几秒钟就可以判定这个作品的好坏

这都是从章法的角度来看的

所以我们欣赏作品

看完章法后再近看字法

看每一个字或者几个字

如果字法过关

我们就看笔法

看精微之处

看他的用笔怎么样

所以我们看一个作品

就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评判

所以说学书法要投机取消是不太可能的

当然了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我们今天在临帖之前

说说工具

主要是我个人对于工具运用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工具主要是笔墨纸砚

首先是笔

毛笔

写好二王等精致书风要非常讲究

首先是尖

就是毛笔的笔头一定要齐

就是毛笔的笔头铺开的时候要整齐

笔头聚合起来时笔肚子比较圆

就是毛笔的弹性

写二王

毛笔的弹性非常重要

很多人写二王用羊毫或者比较软的毛笔

所以很难写出二王那种很爽利的感觉

对于毛笔大小

一般选用出锋3厘米左右

锋径在0.9-1厘米左右

我个人喜欢用兼毫

启明按:推荐大家试试启明定制的清悦大号或者中号。

然后说纸

一般来说很生的纸

我们写不了二王这种很精到的字

建议用半生熟

比如说煮锤(宣纸)

或者接近八九分熟的也很好

然后是墨

墨也是要选的

我们用不同的纸来书写的时候

对墨汁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比如写泥金纸

我们就要用那种玄宗墨汁

或者很高级的墨汁

不然写出来会发灰

好的墨一般比较粘稠

需要用水勾兑

二王的字都是小字

如果是手工磨的墨

层次感会好一点

因为磨墨胶少一点

写出来墨色叠加的效果和墨色的变化是很好的

董其昌对笔墨纸很讲究的

为什么现在的人很难写出那种神韵

其实在工具上可能就差了他一大截

古代有个故事

褚遂良问虞世南

“我和欧阳询谁的字好”

虞世南说欧阳询的好

虞世南问他为何这么说

虞世南说

欧阳询是不择纸笔

但你是非好笔好墨好纸不写

砚台

现在用墨汁多

所以砚台也讲究得少

但是如果用好墨

就一定要用好砚台

这样磨出来的墨颗粒会更细一点

我们在博物馆看古代人的墨迹

会看到他们的作品并不是像我们这样的一片死黑

浓、淡、干、湿、焦

都很自然

我们看到真迹的话

你会看到那种墨色是很通透的

墨韵是有想象空间的

书谱中说

五乖五合

其中纸墨相发就是一合

纸墨不称是一乖

启明按:“五乖五合”见于孙过庭的《书谱》,说的是适合书写和不适合书写的五种情形。

原文: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遗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

译文:精神怡悦自在悠闲,是一合。感人恩惠酬答知己,是二合。时令温和气候湿润,是三合。纸佳墨优利于发挥,是四合。突发灵感欲尽其兴,是五合。心神不安事务缠身,是一不合。违背心意委屈情势,是二不合。风干气燥烈日炎炎,是三不合。纸次墨劣两不称手,是四不合。情呆志怠身疲手懒,是五不合。

好的东西就是一分钱一分货

好的和差的就是不一样

有人说临帖和创作是怎样过度的

然而很多人平时练习用很差的纸

写作品自然就搞不定

用差一点的纸笔写北碑可能还可以

但是写二王这样精到的可能就做不到

先说一下二王的基本用笔

然后再来进行圣教序的临帖

圣教序毕竟是碑刻本

所以用笔方面并不是看的很清楚

因为也有很多误刻的东西

关于笔法

总共有三种

一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的一拓直下

侧锋切笔入纸

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

就是说以王羲之的为宗

侧中并用

即侧即中

二是以颜真卿为代表的篆籀笔法

所谓的屋漏痕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雨水顺着墙壁往下漏的时候

会有一个特点

速度是比较慢的

这种笔法绵长发力

所以线条是比较厚实的

而一拓直下的线条中断就会比较空

再就是清朝兴盛起来的北碑用笔

今天我们主要讲王羲之一拓直下的笔法

主要讲基本笔画

点横竖撇捺

先写横吧

王羲之是露锋起笔

切笔入纸

在王羲之之前

基本都是藏锋

所以王羲之的露锋起笔当时就被称为新法

切笔入纸之后就发力

这是一个发力点

就像雨点打在窗户上

打点发力

书写过程中切忌描画

而是要干净爽利

竖画也是这样表达的

起笔的阶段

先打点

撇和捺也是一样

侧锋

切笔入纸

然后看折

通过提按来调锋

一定是要调锋的

还有就是断切

断开了再切

提按的笔画粗细是一样的

通过断切写出来的笔画

折的粗细笔线条要粗

还有一种折是翻笔

翻笔的时候也有外翻和内翻

草书里边还有转笔

提着笔是顺转

笔按下去是绞转

总结一下

起笔阶段

露锋起笔是王羲之的特点

起笔是打点发力 一拓直下 即侧即中

折的地方通过提按 断切

转的时候可以顺转 也可以绞转

基本用笔就是横竖撇捺

三种折法

两种转法


王阳cium


我来很严肃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二王的书法是帖学的巅峰,二王以后的帖学大师们基本都是继承二王的法统。了解这点非常关键,因为这对于评估自己的书法水平和学习方法都有直接的影响。

按照道理,要登上山顶,不论速度快慢,得从山脚下经过山腰最后到达山顶。一个人要登顶,就表示他早就远离山脚,已经过了半山腰,而且是到了接近山顶的位置。就书法的帖学来说,练习者如果已经准备攀登帖学的顶峰--二王的书法,那么就表示他已经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登山入门。也就是帖学的楷、行、草等各体的笔法都入了门(学习隶书和篆书对于掌握行、草二体也会有很大帮助。何况还有一种草书叫“章草”,是由隶书演变而来);

二,过半山腰。对各体的笔法都熟悉且得心应手;

三,接近山顶。各体能融汇贯通(楷、行、草、隶、篆各体互相促进),确确实实准备好登顶了。

也就是说,要练习帖学中水平最高的书法,就意味着练习者至少到达了帖学书法的中高级的水平。换句话说,练习者对于帖学的各体(楷、行、草)都不仅早就入门,而且已经得心应手、甚至融汇贯通,临赵孟頫、董其昌等古代书法大家(都是继承的二王的帖学的法统)的帖已经毫无障碍,接近甚至达到了他们的书法水平。

有人可能会问了:如果我楷书没有入门(也就是楷书的笔法没入门),直接就学二王行书会怎么样?答:这样搞一段时间的(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话,练习者的字的结构会变得漂亮,但是笔法上正确的可能性接近于零。等于练习者只是学到了二王书法的字的结构,而对于二王的毛笔书法中的最关键的部分--笔法,则会一直是门外汉。请参考:成年之后才学书法会太迟了吗?

有人可能还会问:如果我只是楷书入门,然后直接就学二王行书会怎么样?答:还是会有欲速则不达的问题。笔法细节的地方处理起来会很吃力。比如兰亭序的丰富和变化的笔法,没有扎实的行书基础的话,很难下手。如果能先临赵孟頫的行书帖,会好很多。如果行书基础扎实了,没练过草书,想直接学二王行书呢?或许可以吧。毛笔书法不是速成的,只要打好了基础,后面的登顶会少了很多弯路。

以上说的是毛笔书法,毛笔书法里的字的结构算是容易的,真正难的是各体的笔法。如果是硬笔书法,那么笔法上的挑战就基本不存在,只剩下练习字的结构。如果是硬笔的话,那么楷书基础打好后,可以尝试练习智永禅师和赵孟頫的行楷,然后练习二王的行书。

其实,有关书法的回答我都是严肃认真回答的 :D 这里说很严肃其实只是为了强调学二王的毛笔书法急不得,不是好看就可以立刻学的,需要很打扎实的基础。




吉祥君Jey


个人观点:我认为《圣教序》是学习行书极好的范本,《圣教序》在行书当中,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名帖,他是二王行书的字库,也是二王集字帖当中最好的一个贴。学二王笔法,临《圣教序》为最佳。

如果说还没有二王行书的一些基础,一开始可以把重心放在这个圣教序单字结构上。掌握这个字形结构的一些基本规律,比如说从一些字形的空间处理方法下手,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这些都是有很多的规律可循的。

但要记住在学习这个圣教序的时候,千万不要单纯的为临帖而临帖。最好还是能够对圣教序本身文本内容有一定的掌握,比如说我们要把圣教序通篇内容分句分段。不仅要学他的字还要学习它的内容,因为他既是一篇代表二王最高水准的一个行书最高典范,还是一个非常美的美文。如果说我们能把圣教序通篇文章能够学习下来,我们的形文用句也会变得很美。



艺统华夏


智永,王羲之七世孙,家学渊源,为二王书法正脉。据传,智永曾书千字文八百本,分发诸寺。可惜,时至今日,真迹今一册传世,另有拓本(关中本)传世。智永真书千字文,虽为楷书,但灵动俊逸,多出行书笔意。无论是初学,还是中途改学千字文,都是学习二王书法的最佳范本。

每天临习千字文成为我的日课,下面是我的临作,望方家指教。




杨明光书画欣赏


学二王书法选什么帖好?

个人练书法多年,也从中总结些方法可参考,

如先入门学基础,建议先练楷书,从唐初的禇遂良行楷书笔法入手,推荐《隂符经》,切勿从唐后期颜,柳,欧入手,因为唐后期个人风格己是楷书高峰,学致深无法跳出。也可推从赵孟頫行入手,如行楷《胆巴碑》,赵孟頫是历代对二王法度研究最深的人,从他的行楷可以总结很多笔法,结体。

如个人书法学习基本功比较扎实,就可以从王義之的法帖入手,从手扎墨本入手,如巜平安帖》《二谢帖》《姨母帖》等,《聖教序》是唐代集字帖,不是王羲之墨迹,但对研究二王书法体系,基本功练习也是很好的范本。最后你的临摹功力到达一定水准时,可以从二王当中所有名帖去研究,《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当其有很高书法研究的价值,除了笔法结体,章法布局,文章也是写得非常的好。所以学二王要顺着二王的体系去学,去学二王后期的如何学二王,更要去正宗学二王墨宝。不建议没书法功底直接去临摹二王法帖,这样很难理解其中奥妙,书法也难上高度。


兰亭逐梦


二王书法的成就,主要在行书方面,先从碑刻《集字圣教序》入手,这是唐朝怀仁和尚集王羲之字帖的字,刻在石碑上的,刻的效果很好!先从碑刻入手,熟悉王字的姿态、大小、用笔等,有了这一步的基础,再入手二王的墨迹如《频有哀祸帖》、《丧乱帖》、《鸭头丸帖》、《二王手札》等这些墨迹来加深用笔的技巧,最终可以上手王羲之最经典的书法名作《兰亭序》!这样一步步深入的学习,相信对二王书法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王欣歌


建议从王羲之《圣教序》入手。

王羲之留下的书法艺术品中,除了其代表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等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由后人“集字”而成的书法作品——《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简称《圣教序》)。

《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精凿,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用明人王世贞的话来说,是“备尽八法之妙”,此碑于宋以后中断,传世以未断宋拓本为佳,字迹稍肥,笔锋使转处莹丝可见。

《圣教序》虽然是一篇“百衲”书法作品,但拼贴巧妙自然,行气贯通,连字中晶破锋、牵丝也都忠实地表现出来,实属匠心独运、难能可贵的“集字”佳作。《圣教序》不仅是汇集王羲之字迹的宝库,也是历代研习王氏行书书法的范本。





书法快报


学二王书法选什么贴好?

学书法的朋友都知道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中国书法史上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二王书法。王羲之,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被后人尊为“书圣”。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贴》,行书《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其中《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倍受历代书法家敬仰。还有一本《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不是王羲之亲书,而是唐代和尚怀仁从王羲之行草墨迹中编集而成。有“逸少剧迹,咸萃其中”之说,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

王献之为王羲之第七子,幼时跟随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书法兼精隶、楷、行、草各体,尤以行草擅名,创上下相连的草书。代表作品有:楷书《洛神赋十三行》,被人誉为“小楷极则”。行书,《鸭头丸贴》、《东山松帖》,草书《中秋帖》,被列为清内府“三希帖”之一。

学二王书法选贴建议:楷书《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草书《十七贴》。





草根爱书法


学二王书法首选应当是王羲之的《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但是集王圣教序又是刻帖,笔画和笔画之间的起收关系不是很清楚,这样对于初学者对王羲之笔法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很容易把行书写成楷书一样的,也就是说行书楷化的情况,所以在学王羲之圣教序的同时应该参照王羲之手札进行学习更好,这样能更好的掌握王羲之的笔法,又因为王羲之圣教序字数多,结构精美,对于学习行书是一本非常好的范本,当然,对于学习王羲之圣教序,也可以参考赵孟頫行书去学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因为赵孟頫行书笔法继承了二王的笔法,属于一个体系,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王羲之圣教序的笔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b5b00027c43b716a579\

弄墨堂书法


“我认为初学书法,宜用内狱法,内状法能运用了,然后放手去习外拓方法。要用内状法,先须凝神静气,一心一意地注意到纸上的笔毫,在每一点画的中线上,不断地起伏顿挫着往来行动,使毫摄墨,不令溢出画外,务求骨气十足,刚劲不挠.前人曾说右军书 '一拓直下',用形象化的说法,就是 如锥画沙'。 我们晓得右军是最反对笔毫在画中 “直过',直过就是毫无起伏地平拖着过去......

知道这个拓法,不是一滑即过,而是取涩势的。”

“外拓用笔,多半是在情驰神怡之际,兴象万端,奔赴笔下,翰墨淋漓,便成此趣, 尤于行草为宜 如此便明白大令之法,传播久远之故。建议:兰亭序

(1)冯承素摹本。

(2)褚遂良摹本。

姨母帖 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