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

Z在下头很硬


其实正确的应该是明清误我中华五百年。

明朝成立于公元1368年,世界格局到了14世纪的时候欧洲开始了大航海时代。从政治和经济方面看,欧洲已经开始对外侵略、掠夺世界资源。明朝的永乐大帝倒是有派出浩浩荡荡的船队出海,然而那时候的明朝航海与欧洲航海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前者是满世界宣扬所谓的国威和赏赐而欧洲的航海却是为了资源和买卖,简单的来说欧洲是出海赚钱的,而我国明朝的航海是出国花钱的。最终的结局大家都清楚了。欧洲掠夺了巨大财富装裱了整个欧洲,同时促进了技术进步,后来工业革命爆发了,再继续对外掠夺和自我发展,最终有了今天的发达程度。我国明朝呢?郑和下西洋之后,竟然开始闭关锁国了。自淫于天朝上国,国内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不对外掠夺也不对外通商,最终白白浪费了欧洲大地经济、科技发展的大好时光。别人已经把烈炮强枪都造出来的时候,我国明朝还在抱着玩具枪睡觉。

好了,明朝覆灭了,清朝替代明朝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政权了,但这个朝代沿用了明朝的闭关锁国,明朝扼杀了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之后,明朝虽然覆灭了,但是资本主义依然没在清朝重新萌芽。相对于明朝来说,清朝更加专政,愚民政策更加变本加厉!以至于后来清朝统治下的人民思想、思维等等各方面都与国际严重脱轨。清朝没有促进我国社会进步却导致严重退步!

如果明清两朝代稍微有欧洲那些开明君主那样的气魄的话哪个朝代都能让我国早早兴旺发达,然而历史是不可能改写的,明清两代错过了让自己千秋万代的机会,这是它们自己的失败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幸。所以说明清两朝代耽误中华的发展,这话是正确的。


升级版大叔


满清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离我们最近,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最大,满清王朝时期,虽开创了“康乾盛世”,但也留下了“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的说法。

为何会有这么一说,我认为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

满清入主中原后,由于其是偏安在东北的少数民族,统治阶级的局限性和长远性远远不如我汉民族,其统治时期所奉行的政策对我中华落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伤。

一、文化压迫——文字狱

文字狱虽然历朝历代都有过,但满清的最为有名,最具有代表性。

满清统治者为了禁锢民众的思想,巩固其统治,疯狂推行文字狱,满清时期的文字狱涉及人数之广骇人听闻。

顺治年间,兴起文字狱七次;康熙年间,兴起文字狱十二次;雍正年间;兴起文字狱17次;乾隆年间,兴起文字狱高达130多次。而每兴起一次文字狱,涉及人员都是三到九族,前前后后、上上下下达几千人之多。

乾隆时期著名的胡中藻诗狱,胡中藻是鄂尔泰的门生。乾隆帝对鄂尔泰、张廷玉两人在朝中结党营私,权势过大极为忌恨,于是兴起胡中藻狱,借题发挥以打击鄂、张朋党。胡中藻着有《坚磨生诗钞》,乾隆指摘诗中“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加浊字于国号之上,是何肺腑?”诗中“与一世争在丑夷”、“斯文欲被蛮”等句,因有“夷”、“蛮”字样,被指责为诋骂满人。又:“虽然北风好,难用可如何?”“南斗送我南,北斗送我北。南北斗中间,不能一黍阔”等诗,则扣以南北分提,别有用心之罪。结果胡中藻被杀,鄂尔泰撤出贤良祠。

有些文字狱都是捕风捉影的,没有实际依据的,但满清统治者宁错杀也不放过的做好,造成了很多的冤假错案。他们不允许民众在言语上、书面上有任何不满,造成了满清时期大多数知识分子为求自保,只好封闭了自己的思想,让人不敢有舆论可言,更不要说什么思想建议了。

根据现有史料显示,满清文字狱持续了二百五十余年,几乎贯穿了整个满清时期。极大的阻碍了文化发展的进程,更是对文人思想的一种极端摧残,使得整个社会思想禁锢、文化扭曲。

二、对外关系——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拒绝交流是满清对外关系的基本政策,此政策是在康熙时期形成,乾隆时期得到全面强化,直到末期被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

其中最为突出表现是实行“海禁”,早期是为了针对南明和郑成功,但到了康熙时期,尤其是台湾归顺以后,则就主要为了制汉防夷。

到了乾隆时期,制定了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指定了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标志着满清彻底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除外,还制定了很多限制外商的禁令,禁止外商在广州自由出入,禁止五谷、金银、丝绸等出洋,禁止华侨归国等等。

闭关锁国,不让国人走出去,也不让别然走进来,完全阻隔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接触,也就完全堵塞了可能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

三、蔑视科技、宫锁西学

明末,“西学东渐”渐成气候,满清前期亦有延续,由于罗马教廷狂妄地传来禁止异端的教皇谕令,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便借此下令禁教,将西方的传教士连带西学一起拒之国门之外,“西学东渐”至此被掐断。

虽然康熙皇帝喜爱西学,也的确下功夫学过,还得到了西洋传教士的赞誉,可康熙皇帝却把西学锁在宫中自己学,禁止在宫外传播。有张成日记为证。

“他(康熙皇帝)告诫我们,不要在我们所去的衙门里翻译任何关于我们科学的东西,而只在我们自己家里去做。”

一代明君,本该倡导国人学习科学技术,却禁止洋教师在宫外翻译西学,这又该对康熙大帝怎么样的评价。

乾隆对西学的态度是盲目蔑视且带有敌意。乾隆帝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


在乾隆主持编撰《四库全书》只收录农、医、天文、算法等少数科技外,对科技著作不收录。在此期间,更是有两部重要的科技著作被毁了。

  • 1、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被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在国内失传两百余年后从国外找回)。

  • 2、明代毕懋康的《军器图说》,此书罗列了各种火器,图文并举;叙说制造、使用以及威力等。

这就是我们的康熙爷、乾隆爷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如此的糊涂、狭隘。

四、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奴化民众

自宋以来,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都推崇程朱理学,到了满清康熙时期,更是把程朱理学推到了无可比拟的至高地位。

1713年,康熙帝命熊赐履、李光地等编辑《朱子全书》,并亲自撰序言,说“非先王之法不可用,非先生(指朱熹)之道不可为。反之身心,求之经史,手不释卷。数十年来,方得宋儒之实据。”

康熙皇帝为什么钟情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使儒学走向了政治哲学化,为封建特权统治提供了精细的理论指导。

程朱理学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民众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程朱理学企图在“理”的名义下,建立起上自朝廷下至百姓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劝诱让民众通过“灭人欲”的自我修养方法,以达到自愿服从统治的目的

这样的理论与康熙所推行满清一族专制和皇帝集权相得益彰,正符合他们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推行奴化教育的需要。

程朱理学在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加上他们腐儒奴化的理论,变成了毒性更强的专属于满清的“程朱理学”,在这种统治下,民众只能愚忠、愚孝。

五、倒行逆施——移植奴隶制且长期保留奴隶制

《中国通史》记载:多尔衮、福临坚持入关前落后的“满洲籍家仆资生”的农奴制,大量的圈占田地,逼迫民众为奴,设立皇庄、王庄、八旗官员庄田,迫使花上百万汉民“离其田园,别其坟墓”,“妇子流离,哭声满路”,生活极端困难,大量死亡·····

从上述资料可看出,满清贵族企图把奴隶制从满清发祥地——东北,移植到已实行封建制两千余年且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态的关内之地。

这种倒行逆施,虽因“逃人”问题(即汉族大量奴隶逃亡)未能得到推广。可已存在了京城周边的皇家田庄、王公贵族田庄、旗人田庄以及满清贵族家内。同时,东北大部分地区长期沿袭奴隶制。

而且,还为奴隶制制定了法律,让其得到了法律的保护。

《中国通史》记载“满清律沿袭明律而‘参以国制’,仍然维护残存的满族奴隶制度,以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家生奴仆及契买奴仆,须世世为奴。奴婢不能与良人通婚。奴婢殴打主人处死。但主人杀奴婢,处杖刑或徒刑·····”

纵览我国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完成了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秦力扫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满清这一倒行逆施的行为,无论从社会形态还是各个方面来看,都是历史的大倒退。

总结,虽然康熙、雍正、乾隆等满清统治者,有着一些历史功绩,但这并不是他们实施这些政策的原因。整体来讲,满清入主中原,可以说是汉民族一次历史劫难,在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所以我认为“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没有一点错。


历史长河缓缓淌


首先来说清朝确实阻碍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脚步。使得中华民族在那个时期完全落后了其它国家的脚步。以下有几个原因让满清无我中华。

1,首先满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其实证纵观历史少数民族不太适合执政掌权,原因很多,我先举几个原因,首先是游牧部落,从历史的角度看,一有天灾,游牧民族便缺衣少吃的,就会造成严重减员,而反观中原民族就可以看出,他们遇到灾时,会吃一切可吃之物,会去找寻有吃的地方,而游牧民族除了吃肉喝奶,灾荒来临时,他们很少能吃别的东西,很难生存下来。

2,还有一个就是他们游牧民族很少或没有领地意识,没有这个意识的民族是不适合执政的,再有就是长达千年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是那么容易化解的。再一个就是清朝建立初期,进行了抹杀一切资本主义萌芽的状态,使得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脚步严重受挫。

3,最后一个就是最重要的教育和文化的作用,闭关锁国缺少交流,八股文严重限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文字狱的兴起让国人畏惧知识,火器不用严重导致军备方面的发展。还有一个我感觉是最主要的,那就是见到皇帝或者官员要下跪和自称奴才,这种奴化教育严重制约了民族的发展。

综上所述,就是满清对中华民族的进步有着严重的阻碍,不足之处,请各位网友指正批评,谢谢各位!


逆生长的向日葵


对这种说法不敢苟同。

轻信这种说法的人要么是容易被人误导,要么是民族主义者,要么就是不懂历史的人。

首先,纵观我国历史,每一个朝代都有兴盛到衰亡的过程,每一个朝代都有值得称赞的事迹,也有不堪回首的败笔。而清朝也是一样,同以前的朝代比并无特殊。

唯一的特殊的只有两点,一个是非汉人统治,另一个就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就是因为这两点,才会被许多人抨击。

我们线来看第一条,清朝统治者非汉人,这个没错,但却同样带表了中华文明。什么叫中华文明?难道是汉民族就代表中华文明了吗?非也。代表中华文明的是我们的文化,是几千年逐渐形成的东方文化,这种文化才叫中华文明。而我们的文化从三代之前就开始慢慢形成,几千年来融入了很多的周边民族的文化,最终才是现在的中华文化。

而清朝虽然是非汉族统治,但其采用的文化还是以汉文化为住,到最后完全融入到汉文化之中,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融合没有区别。所以,有清一带,依然是汉文化,依然是华夏文明。那么,何来说清朝不是中华文明?

就像一个中国人出生在外国,长在外国,虽然他是中国人血统,但他代表的文化却是外国文化。同样,外国人或者非汉人,在中国成长学习,所以他代表的自然也是汉人文化。

再看第二条,如果最后一个朝代是明朝或者另外一个汉人王朝,难道就不会发生清末哪些情况了吗?那可不一定。

中国同西方文明的落后并非始于清代,而是始于明代中后期。明代前期的发展与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可以说各有千秋,但到了中后期,受明初海禁影响,随着朝廷中各种势力之间的争斗,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的腐朽也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而就算明代后不是清朝,而是换另一个汉人朝代,那么根据历史的规律,这个汉人王朝在2,3百年后,依然会变得腐朽不堪。这里有很大的因素是与文明的文化有关,我们历来是重视维护统治阶级,而不重视经济和科技。这个不能让满清来背锅,因为他们实行的也是汉人文化,儒家文化。

最后再看下清朝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最明显的就是今天我们的国土,虽然清末也损失了上百万的面积,但依然要比有明时期面积大很多。因为清朝对蒙,藏等族得政策,使得他们彻底融入了中华文明。

历史无法改变,也没有假设,但说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这完全是不负责任,推脱责任得说法。虽然清朝早期对汉人统治比较残酷,也屠戮过汉人,但事情还是要分开来看,实事求是。如果非要说满清误我三百年,那就请拿出误我三百年的证据吧,不要臆想推测。


寒萧99


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十分准确。满清确实耽误了中华,但是至少在疆域方面还是有很大的贡献的。

那么为什么经常有人说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呢?

一、奴化思想,将所有人都变成了满清贵族的奴隶,他们失去了思考行为能力,活着仅仅只是一具具傀儡。


二、文字狱兴起,形成了超级严重的文化桎梏。纵观历朝历代,基本上没有哪个朝代的文化思想像清朝一样发展那么滞后,究其起因便是满清的文字狱,给国人以严重的桎梏。

三、闭关锁国,这是大家诟病满清政府对根本原因。久居贫瘠之地的满清贵族入关后,见到中原物产之丰富,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们觉得中原物产够丰富了,所以没有必要再与世界沟通。盲目自信之下,便产生了天朝上国之思想,切不知此时国外正在迅速的朝前发展,中国被远远的抛弃在了后方。


四、极不重视科技、商业、教育的发展,使得当时的中国和国际社会严重脱节。


史海钩沉


说起近代中国史,可谓是一把辛酸泪,满腹屈辱苦啊。愚昧、落后的大清王朝,由于闭关锁国的政策,曾经的天朝上国已沦为世界文明的弃儿,抱残守缺的结果就是挨打和凌辱,任由贪婪的列强们环伺瓜分。


最悲催的是,大清亿万子民在腐败朝廷不断的割地赔款求和中,被强加的各种税赋压得喘不过气来,生活苦不堪言,中华民族由此进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以至才有人发出了“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愤世疾呼。

对于这种观点,首先,我们要肯定这种说法儿所具有的爱国情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中华之殇血脉贲张,拍案而起,凛然之势溢于言表。

不过,在深刻批判清王朝腐败统治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的268年间中,客观地说,其是非功过,并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的,因此,我认为“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的观点,多少是有失偏颇的。

01.清王朝对中华民族生存版图的奠定,功不可没。


在清之前的明朝,鼎盛时的国土面积为997万平方公里。疆域囊括汉地,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 ,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

可实际上,真正有控制力的还是以长江黄河流域为主,也即所谓的“两京十三省”。

其中,两京为京师(北直隶)与南京(南直隶),十三省(正式称谓为布政使司)为:山东(辽东都司,在行政上隶属於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可以算一下,即使和现在的版图相比差距也是不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在边远地区只是名义上统治而已,至于蒙古和新疆大部分地区,明朝一直未能将其收复,所以更谈不上有什么控制力了。


因此,我们也可以大致断定,明朝真实的行政区域应该在60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样子。

再看一下清康乾盛世时候的中华版图,南起曾母暗沙,就是现在南沙群岛还往南一点。北跨外兴安岭,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起大海,西到葱岭,东北到库页岛,西北到巴尔喀什湖,面积达到1300万平方公里。

最难得的是,清朝在如此广褒的区域进行了有效地管理和行政,是真正完全控制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尤其是实施的满蒙政策,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内地的北疆边患。

曾经用来抵御外侵的长城,内外皆属华夏;放眼沃野千里的关外,也由此真正纳入了我大中国的版图。

02.清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度,历代难以企及。


问鼎中原后,饱受战乱的华夏大地满目疮痍,人民流离失所,康雍乾三朝积极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人口增殖,土地增垦,物产盈丰,小农经济的社会生活繁荣稳定。

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还出现了密集的商业城市,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兴起,催生了物流、钱庄的空前繁荣,可以说,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综合国力远胜于教科书中的汉唐盛世。

因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物质的丰富积累,人口得到爆发式的增长。据史料记载,道光时期就已经达到了四亿。


通过史书资料的粗略估算,汉朝最盛时五千万,唐朝最盛时七千万,宋朝最盛时一亿,明朝最盛时九千万。毫无疑问,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人口最多的王朝,占当时世界总人口十亿的近一半。

03.清王朝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功在千秋。

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以,更注意多民族的融合共存。

东北地区是清朝的肇兴之地,本身就与那里的达斡尔、锡伯、鄂伦春、鄂温克等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满蒙和亲等政策,北部的蒙古王公贵族与清朝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不论是满蒙骑兵还是八旗军队,都是由大量的各民族的将士组成。


历史上的西域,也就是现在的西藏,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管理,乾隆时制定了意义深远的《钦定西藏章程》。不仅在西藏设驻藏大臣,驻军,还对册封达赖和班禅,活佛转世以及金奔巴瓶制度作了相应规定。

至今,这个《钦定西藏章程》仍在延续并严格遵守,其法理依据作用至关重要。

对于位于西南的云贵川少数民族,则是在明朝“改土归流”的基础上,在雍正时期真正得到大规模的落实和推广,有力地加强了对这些民族地区管理和统一。


还有随着台湾的统一,孤悬海外的宝岛重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高山族同胞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由此可见,清朝时期的多民族融合统一,这在历史上任何朝代也无法匹及的。

04.清王朝吸纳和传承中华文化,意义深远。

清朝的统治阶级,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并没有排斥中华的传统文明,而采用他们自己满文,当然,这其中也有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实用和内涵是满文无法比拟的原因。

但随着满族接受汉文化的程度越来越深,满汉的全面融合逐渐限制了满文的应用。自乾隆时起,满文的应用越来越少,发展出现了转衰的趋势。


同治以后,满文逐渐失去了行政上的重要应用,连公文也被汉文所取代。

同时,为传承历史文化:乾隆年间,由纪晓岚主持编撰修订的《四库全书》,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为后世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依据,避免了中华文化割裂的悲剧发生。

05.清王朝固步自封阻碍时代进步,罪不可赎。

满族的统治是游牧民族打败了农耕民族而实现的,其实就单纯思想进步上来说,满清整体政治体系中显现的更多的是奴隶和奴隶主原则,极大在阻碍了封建社会在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进程。

长期的奴化教育、导致了民智混沌不开,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以致面对列强入侵时,才有了让洋人匪益所思的“带路党”和“扶梯人”。


还有,为了维护专政统治,大兴文字狱,对先进文化无情打压,造成了万马齐喑人人自危的政治环境。因循守旧,压抑发明创造,科学进步得到不到相应的支持。

康熙年间,戴梓发明的28连发的,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康熙弃之不用。还说: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

清朝后期,左宗棠在西北平叛,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

可见,清朝统治时期,中国的崇尚科技文明的意识与汉唐等时期相比,明显是落伍的。


也正是清王朝的愚昧保守,使中华文明远远地被甩在先进梯队的身后,这也是其末期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主要根由所在。

综上所述,“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这种说法儿,虽说有一定道理,但从清王朝留给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来看,也是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清王朝之所以这么让人痛恨,与其封建社会最后一棒的角色也有着莫大关系。纵观世界,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的太久了,这些根深蒂固的封建残余仍需我们不断地消除打击。


大美威海幸福银滩


话说满清入主中原灭掉了明朝,绝对是历史上的一个倒退,让中华民族在与世界的竞争中处于落后的位置,导致最后挨打。因为满清在占领天下之后,一直搞闭关锁国的政策,世界在飞速发展的时候,中国则一直落后。



也许有人说明朝也在闭关锁国,但是明朝的闭关锁国和清朝完全是不一样的,明朝闭关锁国只是为了对付倭寇和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同时明朝对西方的一些技术还是比较推崇的,一旦有了先进的技术都会吸收过来并且加以改良。因此即使西方某些科学技术真的超过了中国,中国也不会落后太多。



而中国可以通过仿造或者其他方式保持同西方的跟进,这样中国在工业化时代也能够跟上西方的步伐,这样就能够在东西方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但是满清不同,满清夺到天下之后,对明朝已久的一些工业采取完全打压的措施。这是因为满清人少,所以对汉人一直采取提防的措施,结果导致整个国家都跟着落后。



记得西方的使者到中国来访问的时候,看到满清的落后状态,简直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在满清最为推崇的乾隆时代,而西方那个时候已经开启了工业革命,飞速发展,而满清则在一步步中走向落后。从这一点上来讲,满清绝对是误了我们国家的发展。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我是北派说书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说一下明末的满清,当时的满清入关,是辽东总兵吴三桂放进来的,吴三桂之所以这么做,是出于一点私心的,首当是自己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当然这个是人的一生当中最大的仇恨,让吴三桂全给贪上了,换做谁,谁也会想要手刃仇人,但是在面对号称百万的闯军的时候,吴三桂自知自己无能为力,便是和多尔衮谈,帮我将闯军赶出北京,辽东就让给你,所以多尔衮就同意了,结果北京打了下来之后,多尔衮不仅仅想要辽东,连北京也想要,但是引狼入室,吴三桂已经没有了办法,也就是说,不是大明没有能力抵抗大清,而是内乱引起。

要知道当时大明帝国已经有了世界上最大的船队,最强的造船业,那时候还将刚强大起来的英国军队击退过,甚至当时的大明帝国一度出现了君主立宪制的苗头。

但是当满清接过管理天下的权限后,它却将一切扼杀在了摇篮里,耽误我中华三百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对通商口岸进行了限制

满清政府是对外来的文化非常抵触的,虽然说它也融入了汉人文化,但是某种程度上还是比较抵触的,谁让当时的后金人口占绝对劣势呢?所以它绝对不允许外来文化再次入侵,但是无形当中,却错过了以英国为车头的工业革命,还限制了造船的吨位,不是越大越好,反而是越小越好,你说这是人干的事儿?

实行全面海禁,对海外的华侨生死不闻不问

我们知道,在明朝的万历时期,明朝的海上贸易已经很强,为了抢夺大明帝国这个庞大市场,英国和西班牙曾经在海上狠狠干了一架,而明帝国还是讲信用的,帮助老客户西班牙打败了英国,英国无奈向大明帝国赔款,然而到了清朝,清朝反倒全面海禁,导致了西方先进技术被阻隔在了国门之外。

最重要是1740年的乾隆时期,印尼爪洼岛上发生了对华人的屠杀事件,造成了数万多华人遇难。那时的驻印尼的总督十分恐慌,毕竟这是强大的大清子民啊,他最后决定派出了代表团,诚惶诚恐的向中国致歉,然而让荷兰人吃惊的是,乾隆说,这些人都是不孝子民,说白了都是前朝遗民,死就死了吧。


北派说书人


如果说是满人误汗,不如说汉人不争气!不如说是儒家文化为了保证“秩序”堕落成了统治工具,磨灭了人民的血性!

汉,这个字哪里来?是饥餐渴饮匈奴血铸就出来的!明朝前期骑兵(徐达等)是可以打的蒙古骑兵到处跑的……真正的原因是盛极必衰,昌平日久。儒家文化为了底层意识是闭塞,保守的,强调秩序。在治世(越发达越安和的盛世,禁锢效应越明显)容易磨灭民族血性。

毛主席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通过运动扫除封建秩序(主要就是儒家传统价值观),当然这也去掉了一些好的传承,但如果不是那样激进的方式怎么能破除封建两千年的固有传统?

中国人今天不信天,不信命,有坏处(金钱至上,物欲横行等等),但不是如此哪有今天盛世景象,哪里来的今天自强自立!


盖爸早知道


这个问题不科学。一个朝代留给后世无非两种东西最重要。土地文化。这是衡量一个王朝成功与否最重要标志。明王朝只留下三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清王朝盛世时达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后清被俄国分裂割让一部分,仍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清代对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也是很大的。特别是清代磁器三代为顶峰。所以讲满清误我中华是没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