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順其自然的人,很難真正認清現實的殘酷,對此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是的,天有不則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只有順其自然,接受命運的安排。

但人生下來,就為自身利益而抗爭。拼命討賺,碌碌無為,無所事事,家財萬貫,都是命運!

所以,拼命讀書,成才者還是有限。沒讀過書,作大老闆,也是有的。

總的來說,有讀書的,做什麼事比較有條理,精工心細,受用的比較多,沒有讀書的老闆對有書質高的優先。

沒有讀書的,粗心大意的多,但精工心細也是有的,但必竟還是少數,一切皆是自然的,高書碌碌無為也是有的。


用戶67479858大難不死苦難出真工


順其自然、清靜無為,一般認為是老莊(老子和莊子)思想,但事實上莊子思想是從老子思想發展而來,他把老子的道發展成主觀唯心主義,把樸素的辯證法發展成為相對主義。莊子崇尚的更多體現是思想和身體的自由:

1、自由觀——逍遙遊。就是絕對自由,這種絕對自由是莊周幻想出來的,是不依賴外界任何事物的絕對自由。不僅如此,還必須擺脫自己身心的牽制,做到無已,只有做到無已,才是天地間的至人、神人、聖人。無憂無慮、無為無能,無禍無患。

2、人生觀——主張養生,做到無過無不及,注重於善與惡之間,使自己的精力和身體不受損害。——為人處世,不把名利放在眼裡,無所作為且做到不留痕跡,讓人挑剔不出毛病來。與世無爭,不用技巧,不用權謀。“山中直樹被人砍,人出頭地受攻擊”,“駝揹人,不服役,不徵賦,得施捨”

3、政治觀——順應自然,無為而治。提出“絕聖棄知”的主張,認為,“聖人不死,大盜不起”,“絕聖棄知,大盜乃止”。又說,“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機謀而不求至道,那麼天下就要大亂了。”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社會的弊端,提出了“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名言。

4、認識論——將人的知識分為有為的小知與無為的大知,提倡無為的大知,擯棄有為的小知。認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無窮大的領域,必然會迷亂而無所收穫。


外圍城


這個命題並不成立,要說崇尚和順其自然的人,盧梭可以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伏爾泰就曾嘲笑他說:我還沒見過誰要花這麼大力氣使人退回到四肢爬行的時代。

伏爾泰錯了,很多人對盧梭理解錯了。盧梭正是真正的認清了現實的殘酷,知道人類根本沒有回頭路,也不可能迴歸到原始的自然狀態。所以他才呼籲人們放棄天然的自由,獲取契約的自由,併為此寫下了著名的《社會契約論》。

盧梭認為,人們為了克服自然狀態中各種不利於人類生存的阻力,必須聯合起來,以形成足以克服阻力的合力,於是人們放棄天賦的權利,制定契約,以共同力量來捍衛和保護每一個參加者的人身自由和私有財產。這種聯合的行為所產生的道義上的集合體就是國家,它體現“公共意志”。

在全國人民共同抗擊疫情的今天,如何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公共事件,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的矛盾。重溫一下先哲們的“契約”思想,充分發揮人的契約精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依法治國,顯得比任何時候都重要。


孩子的避風港


祟尚自然的人,應該說他們對現實的殘酷性一樣是清楚的,而且有時比不祟尚自然的人更清楚,在的的確確通過人類科技還不能解問題時,他們會清醒地選擇放棄,這就是祟尚自然的客觀的態度。自然的變遷、運動,有時是無法抗拒的,不然何來鬼斧神工,這是不可否認的實事和現實。自然的力量是偉大的。當然,有些祟尚自然的人,他們並不瞭解自然,他們祟尚自然,只是一種茫然狀態下的祟尚,根本不瞭解自然的規律,自然的力量,在什麼情況下,人類可以戰勝自然,在什麼情況,自然的力量不可抗拒,一段時區內是無法抗拒的殘酷。


老黃8012


當下需要什麼,需要怎麼做,我們就去做什麼,去怎麼做,這才是順其自然,而不是說一天到晚躺著啥也不幹,或者明明可以提高生產力卻懶得去做,這不是順其自然,這是懶,很多人把懶惰和順其自然弄不清楚,順其自然是建立在一切事物規則以內的,最簡單的道理就是開車不逆行,這樣說總能明白了吧,順其自然是要我們不要一天到晚幻想摘天上星星採水中月亮,而是叫我們做可以做的,不去做不能做的,所以順其自然的人生態度,一樣能親證人間殘酷,因為大部分的殘酷現實,來自命運和人心,與是否順其自然無直接聯繫。


印象中的雪


順其自然是天命生死之道,只能是落後的猿始之道。逆自然是改造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惡劣人為的生產生活習慣。是生活生存之道。走哪個極端都不是正確人生。五行學說早有明言,順者為生,逆者為用,逆,制,都是改造自然,改造人自己,以勞苦爭來舒適的生活環境。順其自然,是沒有舒適的衣食住行,好的環境條件的。凡建設什麼都是辛勤勞動利用自然物質改造自然的行為。是積極先進的象徵。


馬振廷1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幫忙複製粘貼,轉發。中華復興有你一份力量


用戶52245638526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俗話說得好相互間的信賴與適用,人,害怕的是:熱情後的生疏,信賴後的矇騙;努力後的寒心,挖心後的叛變;溫柔後的冷淡,守候後的厭煩;情深後的忽視,回身後的涼薄。人,害怕的是,情深意重,換得虛偽;艱辛努力,換得毫不在意;竭盡所能,換得得寸進尺;善心協助,換得以怨報德。因此與人溝通,誠摯最關鍵,真心實意最關鍵。

明白愛惜,學好給予,才可以讓兩人越走越近。
看待情侶都是這般,假如另一方連這點兒信賴也沒有,那麼隨遇而安就好啦,莫過奢求他人。


暮然一笑終成夢


現實的殘酷不也是一種自然嗎?真正崇尚順其自然的人,無論是機械論者還是目的論者,他們認為現實中的一切都是因果關係作用的結果,最終導向宿命論,行為模式傾向於隨遇而安。

面對現實的殘酷,他們也去分析、去思考,但他們習慣把世界做為一個整體考量,大而化之的指出社會存在的弊端,但不會從具體事件出發,去考察人性的惡。

現實中,任一殘酷事件的起始都是一個人,一個有姓名,有著唯一身份號碼的人,這才是唯一的現實,現實的殘酷本質上是特定某個人的殘酷,所以監獄關押的是人,而不是現實的殘酷。監獄根本杜絕不了現實的殘酷,只有壓制人性中的惡才能有所作為,而壓制人性的惡,國家機器是永遠忙不過來的,它需要人性中的善,更需要勇氣。

順其自然的人不僅缺乏辯識殘酷的能力,更缺乏懲惡揚善的勇氣,無論公母,都不是男人。


歐比旺羅克


崇尚順其自然,是在作為的前提條件下,遵循自然法則的同時,既改造客觀世界,又改變自己,而不是以此為逃避責任的藉口,不去有所作為。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往往一些無法預料,突如其來的災難,將自己原有的計劃和夢想擊得粉碎,計劃遠遠無法趕上變化,人生進入低谷時的感受,即使五味雜陳,有時連回味的機會都設有。

嚴酷的現實環境,在倒逼自己重新思索人生,調整自己的時間表。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不我待。是否應該在受到自然法則制裁的時候,應該更加清醒一些呢?

痛定思痛,去主動的接地氣,多考慮為保護和給予大自然什麼回報的問題,而不是總在索取,或者被動的窮於應付、迴避矛盾。

(網絡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