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月满西楼表达什么意思?有何依据?

力凯汽车


特别欣赏李清照的诗词,也非常乐意回答这个提问。

      “月满西楼"是作者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首词中的绝句之一。从字义上讲,月满西楼指的是: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西边独倚的亭楼。

      纵观全诗,我认为“月满西楼”表达的是:“月满人未圆”这个意思。

      理由是: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很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氛围,十分美满,可是新婚不久,丈夫即离家外出,此时的李清照人在船上,心里却想着丈夫,想到丈夫的信该到家了,甚至猜到信中会告诉她归来的日期。按顺序,这几句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这儿的月满是一种反衬。从而使我从她的诗中,读到其内心充满“月满而人未圆"的极度伤感、以及对丈夫无限的思念之情。

      再有,古人有很多借月诉情的佳节,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从古人诗词的创作手法及其时代背景,结合词的内容来看,“月满西楼"实际上也是借用月的“阴晴圆缺"来表达诗人此时的“悲欢离合”之情。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一生中留下了许多经典诗词,如:《一剪梅》、《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醉花阴》……等等。《一剪梅》可当之无愧地称之为千古绝唱之一。

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每个人理解不一定相同,这就看我们如何去解读……

人读书,可以把死书读活,书读人,可以把活书读死。

           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肖双柒


一、月满西楼在本词中意思:

1、词人遐想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以示圆满之意。

2、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意在表达相思之苦、闲愁之深。

二、月满西楼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全词如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全词以一幅动态的秋景来表现词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以月满西楼来映衬心中无以排解的惆怅。

风兮兮,看满塘的荷花已凋残,那日的清香已消散。帏帐里冷滑如玉的竹席,已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提起丝罗绸裙,一个人独自上了小舟,以排遣那无尽的思念。看天上白云飘渺,舒卷自如。词人因为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眼前便幻想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本词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

读本词,也会让我想起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


锦绣诗词书画


谢谢楼主,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月满西楼”表达的是月光洒满楼阁,它表达的是一种相思之意。

在古诗中用月亮来传达思念几乎是约定俗成的一种意象了。我们翻看古代诗词,大量的写到月的诗句,几乎都与怀人有关。而这句月满西楼出现在李清照的《一剪梅》,原词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全词翻译如下: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而“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时她与丈夫赵明诚分隔两地,词里流露出的是满满的思念。


魅力诗文鸿姐说


月满西楼一句,出自宋朝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的上阙最后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字面的释义即“天上云卷云舒,也不知是否有人(我那心上人)会不会捎书信回来,岂不知现下正是大雁排成人字南归的时候,相思无计的我已站立在楼上远眺许久,久到月光皎洁洒满了西楼”。(忍不住插一句,这是小编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首词,特别喜欢。)

这阙词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满篇表达的都是别后相思之情。而上半阙最后这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更是浓浓的相思幽怨之意。词人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美好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盼望爱人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相思之人最苦,连李清照这样的大才女也不能例外;但相知之人相思也最甜,正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最后愿世上相知相爱之人都能够安然相守到白头,不受离别相思苦。





七盏先生


要读懂这一句的意思,要联系全词。这首词是李清照的,词牌名为《一剪梅》,全词如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纵观全词,充满相思之情。在一个明月高照的夜晚,一个人泛舟湖上。大雁飞来,疑是书信寄来。大雁飞走,只见月光洒满西楼。此时的楼上本该是两人相依共赏月色,却只有一人孤零零抒发闲愁。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月色”和“西楼”只是景物,用意却是来抒发思念与惆怅。


李啊啊呦耶


“月满西楼”的意思是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的独倚的楼亭。表达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情、闲愁之深。

“月满西楼”,出自李清照《一剪梅》。李清照,婉约派代表人物,宋代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是一个美貌与智慧并存,不过却是一个命运悲苦,一生颠沛流离的诗意女子。

她出生书乡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做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伤感。

我们来赏析一下《一剪梅》。

荷已残,香已消,冷骨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沙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天空,那白云舒卷处,谁会有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落,水,自在的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这相思,这离愁。刚从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无处不边达了作者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情、悠闲之深呐。


sweet国王


意为: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蓦然相逢


应该是上半夜


汝州王国成


这是一种冷清的诗环境描写,古诗总是喜欢这样,无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