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习艺术的那么多学生,为什么到初中后会断崖式下跌?

大海老师数学课堂


因为现在的艺术生就业方向和口碑并没有给现在的孩子家长们留下好的印象。艺术生大多毕业出来无非是到某个培训机构当老师,或是家境好的学生一毕业家长直接投资开一个培训班,然后动不动倒闭,动不动跑路的新闻遍地都是。所以现在的学生家长会认为这是一个很不稳定就业或创业方向,还不如好好学习考取公务员来的实在。

其次,现在10有八九的培训机构都是幼教,或是半路出家的从业人员所组成,专业能力根本不达标,但各类证书首先达标了,或是简历乱写一通,稍微包装一下,还是可以蒙过大多数家长,做为不懂的家长们是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判断能力,殊不知真正好的对孩子负责任专业机构在一个一线城市里也是屈指可数就那么几家而已。业余机构耗时几年带出来的学生相比专业的机构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所以很多家长也就让孩子放弃艺术这个道路了。

最后,有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艺术兴趣班并不是以后让她们从事艺术,而目的是想让孩子形体气质得到改善,最起码以后站在那里和普通没学过的孩子气场不一样还有一技傍身,考学还有加分这是其一。其二是让孩子多上台表演从小建立自信心。所以说现在每个家长的目的都不同,不像以前八九十年代的家长,孩子既然学了就要学的有结果,风里来雨里去,一学学到底,目的很单纯很单一。往往这种单纯劲造就出了不少艺术人才,包括钢琴,舞蹈等等。

总结,现在人的理想太统一化,一切向房看一切向钱看,所以真正的艺术并不是一个赚钱的专业,糊口可以,但想跟做金融做IT的比就根本不是一档次了。艺术圈有句老话:想赚钱别搞艺术,想搞艺术别赚钱。所以才会出现标题里所说的断崖式下跌,因为时代不同了人的理想也不同了。



艺术家的家


原因很简单,因为到初中后,孩子们的时间会被大大挤压。

我孩子目前初二,我对比一下他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学习节奏。

孩子上的学校还是公立小学,学习任务轻松,节奏舒缓。因为姐姐在国外,一直在跟我们灌输要让孩子有一个真正的童年,让孩子尽情地玩。我们受了姐姐的影响,对孩子的学习采取的基本都是无为而治的方式,小学1年级-5年级,孩子没有上过任何辅导班。

孩子一般晚上7:30左右就可以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完成后,孩子会自己读点书,看看电视。周六周日由于没有辅导班,孩子在家里无所事事,看电视,玩iPad等不一而足,有时候我们也会安排出去看电影。

为了填充孩子周末无所事事的时间,我们给孩子报了一些特长班,比如冰球,街舞,电子琴等。

孩子升入初一后,学习任务量骤然加大。

孩子日常的学习节奏是:早上6点多起床,一直到下午6点多回来,回来后吃饭,短暂放松。晚上7点开始进入写作业状态。作业包括了语文、数学、物理、外语,还有生物、地理、政治和历史。一般孩子作业都要写到晚上10点左右,有的孩子甚至要写到晚上11点-12点。做完作业后就基本到了上床睡觉的时间。

周六周日,孩子除了学校的日常作业,还有辅导班,很多孩子都报着好几科辅导班,一科辅导班一般要占用2个半小时,这样一来,一天几乎又要过去了。

学艺术,如果要学精湛,大量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可是你看一下初中孩子的学习节奏,拥有空闲时间是很奢侈的事。

另外,学习艺术,起步阶段很容易进入,孩子们都能比较容易达到一个水平,但要在一个高度再往上突破超越,就需要更高的天赋,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初中阶段,天赋,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综合作用,会淘汰掉大量的孩子。这就是问题中的现象。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首先这部分学习艺术的小学生没有把艺术当成生存的技能在学习,完全是一个业余爱好,大家都抱着能学好就继续学,学不好也无所谓,长大也不靠它吃饭。

其次由于小学升初中不用考试,按学区直接升学,小学的学习压力不大,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初中升高中就完全不一样,完全要考出好成绩才能进入重点高中。所以小学有时间有精力学习艺术,初中就没有过剩的业余时间学习艺术。

最后就是经济问题。小学有很大一部分是稀里糊涂让艺术老师给弄去学习的,刚开始是群体学习,到后来随难度的增加需要一对一授课,一堂课一般200~500一小时,对于一般的工薪家庭是很难有能力去供给的。

综上原因出现很多小学生学习艺术,而初中生就很少学习艺术。


重庆六哥


这个问题问得好,的确反映了当下不少家长心中的疑惑。其实,真相是家长和孩子小学时自我感觉良好,初中时原形毕露。

小学时,家长让孩子学习艺术可以分两种情形:

有的琴棋诗书画广泛涉猎,最终无疾而终,样样都只是三脚猫功夫,都会一点却都拿不出手。这样的孩子往往目标不专一,精力不专注,学习难坚持,表面上看学习艺术样样都喜欢,实则是样样怕吃苦,难精通。靠这样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其小学成绩也就不好不坏,家长没有在意或者没有引起注意。这样学习艺术的结果是透支了孩子的好奇心,增强了孩子的挫败感。

有的从一而终,考级考证,过关斩将,其中一大部分多靠父母监督坚持,艺术之路耗时费力,孩子顾此失彼,家长对其学业成绩有意无意忽视。部分家长主次部分,把艺术学习当专业,先练弹琴唱歌跳舞,后做作业。孩子的精力总是有限的,练好艺术作业,做文化科作业就往往精力不济,效果不好。部分孩子学习成绩不够好,家长还安慰自己:争取考艺术特长生,走艺术之路。其实,最终大多数孩子都只能将其作为业余爱好。

也就是说大部分孩子在小学学习艺术时,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重视不够,忽略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加之艺术学习投入较多精力,应付小学高年级的学习都只能差强人意。升入初中,本身学习科目增多,内容加深,孩子就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难免捉襟见肘;然而,很多孩子小学阶段基础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欠佳,自主精神不足,父母的监督也受主客观条件制约而效果不佳。这多个主客观因素叠加,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断崖式下跌,就不是偶然的了。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让孩子学习艺术是必要的,但不是主要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智育是占主要位置的。要学习艺术使之成为兴趣特长,应该在孩子学有余力基础上而为之,家长切不可本末倒置。要学习艺术使之成为专业特长,应该在自身志趣与天赋相统一的条件下而为之,家长切不可越俎代庖。

所以,在让孩子培养艺术特长问题上,我劝大部分家长分清主次,不要强求:孩子文化学习为主,兴趣特长为辅;孩子自主选择为主,家长监督为辅。



咬文嚼字的鱼


主要原因是学习太紧,就放弃了一些爱好。

一,小学时,课程少,科目更少,时间充分,所以一般都会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更有甚者,报了四五种班,这个是不提倡的。

二,因为是义务教育,小学没有升学压力,所以家长一般都会让孩子学个特长。

但这一切到初中都变了,科目多,学习紧,升学压力大等等原因,使孩子时间变少,而一些孩子也有了叛逆情绪,所以在这个阶段会锐减。




铉水


小学学习艺术的学生很多,到初中后会大幅减少。

原因如下:

1、家长对孩子未来发展方向日渐明确。

许多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始报辅导班了,再经过小学阶段不间断的学习,已近乎十年的学习经历了。

这时候家长结合孩子的兴趣和学艺水平,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渐渐明确。如果打算让孩子走艺术专业,在初中不会停止辅导班的学习,还会找更专业的老师指导专业方向发展。

认识一个学钢琴的孩子,初中目标就是考艺术学院附中。从五年级的开始每周末都要坐火车到北京老师家里学习。来回的路上写学校作业,功课也学得不错。

有些家长让孩子参加艺术类的辅导班,为的就是培养兴趣,让孩子有一个特长。到中学后不再学习的大多是这类孩子。


2、学生在初中学习压力加大。

初中需要学习七门功课,课程多,作业多,难度大。孩子的课外班即将被文化课占满,很难有时间分给艺术类。更何况艺术类的学习,需要保证每一天的训练时间。功课都要做到深夜的初中生,要坚持每一天的训练难度很大。

三年以后的中招考试被人们成为“小高考”,对将来上什么高中,什么大学都有影响。这也要求家长和孩子都不能松懈,必须全力以赴拼中招。


综上,孩子在进入初中学段要不要继续学习艺术,取决于家长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定位。


春风绿梦田


小学生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最佳时期,自然学习的人会比较多,也可以说是家长在起作用。随着孩子的成长,自主性的提高,学习负担的增加,孩子自然会放弃许多的课外兴趣,到上中学时其实不只是美术,学习其它艺术相关门类的人也会大幅减少,这其中也凸现了艺术培训自身存在的问题:急功近利,不能因材施教![碰拳]


老强水墨艺术空间


大海老师你好!你问的问题说明你对孩子们的观察很细致也很用心。这个问题其实比较有代表性 。

非常巧,我们刚刚也在教育群里讨论了这个问题。所以我可以跟一起再次讨论这个问题 。

四年级,10岁,一个研究表明,很容易出现“大滑坡”。

为什么四年级大滑坡情况会出现呢?

  • 10岁,在越来越多、越来越难的的功课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逐渐放弃曾经热爱的舞蹈、乐器这样很需要大量训练的艺术门类。
  • 但据调研表明,放弃阅读,才是一个最为有影响的“放弃”,放弃阅读将对孩子以后的各门功课的进步,甚至未来的人际关系、情商培养都有重大影响。最容易放弃阅读的时间点就是小学四年级,因此,专家称为需要警惕的“四年级大滑坡”。
  • 10岁是个特别敏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渴望被认同,同时,他们对同学的取笑、或家长的批评非常敏感。他们也会自我批评。
  • 孩子们在10岁开始陆续进入四年级,很多孩子会陆续出现“四年级大滑坡”的现象。这个滑坡现象,同样出现在绘画领域。由于缺乏绘画的训练与技巧,孩子开始对自己的画不断否定,从而逐渐远离绘画。因此,每个家长都要多多关注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成长,对于绘画,晓楠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应对孩子们的四年级的大滑坡呢?

这个阶段特别要鼓励并赞扬孩子的创作

  • 如果现阶段的孩子的画受到过多的批评,或同龄人的嘲笑,那他们对画画会感到非常沮丧,很容易灰心,这就是为什么有“四年级大滑坡”的理论出现。也就是很多孩子就是在10岁这个年龄放弃画画的。

可以开始接受一些技巧训练。

  • 对于喜欢画画的孩子,10岁-12岁开始,可以接受一些技巧训练。当然这不是必须的,但由于孩子们的立体意识形成,他们希望能画出自已想要的画,那么就需要一点技巧辅助。如果孩子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或他们可以不借助立体关系表达自我,或他们对此有些反感,那么可以以后再学习。关键是要坚持热爱,坚持画画。

最后,我觉得我们既是父母,又是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们不要放弃热爱艺术,让艺术成为孩子终身的朋友


晓楠谈美育


1:艺术需要天赋,而天赋的显现需要时间证明。 2:经过时间考验有那么一小波人会拔尖而这些人是具有艺术天赋并且吃得了苦的比较容易成为艺术家,于是就朝着自己的艺术方向前进了,剩下的基本都会偏离艺术培养的方向。艺术是要吃苦的,当感觉所吃的苦和收获不成比例了,或者根本吃不了苦的这波人也很容易从艺术培养的方向分离出来。

3:毕竟艺术家是少数的,大家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我们绝大多数伟大的中国家长们在自己孩子成长的紧要关头摆正了心态调整了方向朝着把自己孩子培养“普通人”的方向前进,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其它类型的人才。我们中国能够参与进入第二次全球工业革命并且现在成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靠的不就是这些人才吗?这样想想,中国的广大家长们是不是很伟大?

4:国家发展大战略决定着国家人才培养的方向,国家人才的需求影响着广大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方向的选择,因此艺术类学生到了初中阶段会有断崖式的下降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人才因需流动

5:结束语:那我们是不是不需要艺术家了?不是的,文前那一小波天赋禀异又能吃苦的孩子们成为了艺术家,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绝大多数孩子只能把艺术当作自己的业余爱好了,这很好,能让生活丰富多彩充满阳光呢![呲牙]


就喜欢欧楷


绘画是儿童天性。 小孩大多喜欢拿着笔写写画画,有的家长就一会以为小孩有绘画天赋,有的家庭条件好家长的就会给小孩报绘画班。加之社会上的美术培训班良莠不齐。有些美术班就是教小孩画儿童画。其实儿童画画多了,对小孩也不是很好。儿童画色彩艳丽,抽象表现。小孩很容易上手,家长以为小孩也画得很好。所以很多家长一学就让小孩学几年的儿童画。一上初中,学习正规的素描练习,就和儿童画完全不同了。素描的执笔方法和观察方法,就和儿童画有很大的区别。还有素描的型体佶抅和透视法则,都相对比儿童画难得多。所以有很多小孩就学不进去了,于是就放弃了学习绘画 。所以建议初学绘画儿童,一定要早点进入素描训练,不要花太多时间画儿童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