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貴人不頂重發,是什麼意思?為何貴人大多頭髮稀少?

貴人不頂重發的字面意思很淺顯,就是說身份尊貴的人頭髮不是很多,因為頭髮多了才會重,這是有一些社會歷史原因的。

俗語:貴人不頂重發,是什麼意思?為何貴人大多頭髮稀少?


人類進入文明階段以後,社會對人的要求就開始從單純的體力,向腦力和體力並重的方向發展,而且腦力勞動的比例,在人類的勞動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所以人類的大腦得到了極大地開發,這也就造成很多人,由於用腦過度出現脫髮的現象。

大家可以看一看當今社會但凡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不論是搞科研,還是從政,或是經商,有幾個人的頭髮是又黑又密的?幾乎沒有,大部人在獲得一定的成功以後,多少都會出現髮際線後退的現象,顯得頭上的頭髮比較稀少。

這是他們努力的結果——用心思、動腦力經營積極的事業所造成的,所以為了表示對這些人的恭維,人們就想出了一句話——貴人不頂重發。這其實是對那些成功的人的一句恭維,也是對頭髮比較稀少的人的一種安慰。

事實上很多人的頭髮很稀少,但是身份並不尊貴,比如說和尚、古代的囚徒——受了髡刑的囚徒。他們都沒有頭髮,在不頂重發方面他們是沒有對手可比的,但是他們中身份尊貴的不多。

俗語:貴人不頂重發,是什麼意思?為何貴人大多頭髮稀少?


清軍入關以後下了殘酷的剃髮令,要求漢族人剃髮易服,當時清朝規定的政策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不剃髮易服就殺頭,要想活命就要剃髮易服。於是乎,清朝女真族的金錢鼠尾辮就成了官定髮型。

這種髮型是把頭上的頭髮幾乎剃光,只留下頭頂一塊銅錢大小的頭髮,然後紮成一個老鼠尾巴一樣的辮子。在這樣的情況下,所有的大清子民——男人都成了不頂重發的人了,但是他們尊貴了嗎?沒有,絕大部分人是不尊也不貴的。可見這樣的老人言並不一定就是真理。

這句話對於安慰那些因為頭髮稀少而煩惱的人是有作用的,在中國歷史上很多時代,都是堅持留著長頭髮的。為什麼要這樣?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所以大家的頭髮都要蓄起來,人人都頂著重發,那個時候誰也沒說這樣頂著重發成不了貴人,號召大家剪頭髮的。

人生在世重要的是努力奮鬥,不能把自己的人生完全交給命運,古人認為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明朝的袁黃袁了凡先生用自己的親身實踐證明了命運是可以改變的,還專門寫了一部書——《了凡四訓》教育自己的子孫,要多行善事,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是一種非常積極的思想,更是一種非常積極的人生態度,命運一部分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只要我們努力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自己的命運的,至於能改變多少和在多大程度上改變命運,那要看每個人的自身努力和客觀條件了。

俗語:貴人不頂重發,是什麼意思?為何貴人大多頭髮稀少?


那是無論客觀條件如何,自身的努力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可靠的。有首歌唱得好“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這也是不屈從命運安排的抗爭思想的體現。所以要想成為尊貴的人,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與其關心頭髮重不重,不如關心自己的言行好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