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999可樂


如果就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答案毫無疑問是先有蛋(難道恐龍蛋不是蛋嗎?手動滑稽)但如果問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的話,那得取決於什麼叫雞蛋,是雞生的蛋叫雞蛋,還是孵出雞的蛋叫雞蛋?

生物學判據

  • 鳥類的誕生是這樣的:細胞——簡單生命——低等動物——高等動物——高級卵生動物——鳥類。也就是說第一隻鳥應該是從某高級卵生動物的蛋中變異而來的。
  • 進化基因專家約翰·布魯克菲爾德認為:“在第一隻雞出現之前必定有一顆能夠孵出它的蛋。”
  • 那麼問題再進一步,這個問題就變成先有某類物種還是先有卵細胞?對此,中科院發現了一種叫籠脊球的“蛋”,它有可能是單細胞生物向多細胞生物演化的中間蛋。

個人意見

我個人更傾向於先有蛋,但是我也只是將一些證據列在這裡,“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哲學思考、蛋和雞的定義,還是留給自己思考答案的好。


曉得something


母雞自己可以下蛋,但是沒有公雞,母雞下蛋敷不出小雞,小時候家裡10只母雞都會放一隻或兩隻公里公雞混養,這樣雞蛋才能敷出小雞,如果只有母雞,雞蛋只是雞蛋,因此斷定先有的雞,後來母雞經過進化可以自己下蛋!


0531大勇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一個困擾了人類幾千年的問題。如果是先有雞,那麼雞從哪來?如果是先有蛋,那麼蛋是從哪來的?好像這兩種結論都說的很有道理,就是因為兩種答案都有道理,因此這個問題也就沒有了答案。因此“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成為一個科學難題,同時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釋生命是怎麼了來的這樣深奧的問題,因此這個問題的答案成為很多科學家關注的焦點,而科學家也為了尋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斷的努力著。

這不是一個哲學問題,而是一個科學問題,並且具有唯一解。


不過好在這個問題終於有了確鑿答案:先有蛋 !

這個答案是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發現的,經過多方探索,科研人員在我國貴州甕安生物群找到了距離現在6.1億年的籠脊球化石。

什麼是籠脊球?

我們以雞和雞蛋為例,小雞是從蛋內孵化然後破殼而出。“籠脊球”就相當於正在孵化的雞蛋,複雜的胚胎髮育過程此時此刻就在籠脊球內進行著。

科研人員發現的“籠脊球”整體呈球形,直徑不到1毫米,保存了精美的多細胞結構。

利用超高分辨率同步輻射三維無損成像技術,就和醫院裡給患者做的CT掃描類似,重新塑建了數百個“籠脊球”標本的立體結構。

研究發現它們在一個較厚的壁囊包中發育,囊內少不了來自母源的營養物質,不同標本代表了不同的發育階段。

那籠脊球發現的意義是什麼呢?

4000萬年前直至今日,動物大量出現在地球上,那麼更早之前呢?再往前推算,動物的祖先是誰?

現代動物界的動物門類有30多種,已有一些研究表明動物們起源於一個距現在約7億多年的共同祖先。這一共同祖先是由多細胞組成,並且細胞具有功能分化。

而一枚類似動物胚胎的“蛋”化石年齡約為6.1億年,恰恰好說明了以上觀點,以後人家再你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時候,你可以拍著胸脯大聲告訴他:先有蛋!


木易ai生活


我們很多人在小的時候,可能都有過這樣一個疑問,就是“自己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這個問題,既是科學問題,也是哲學問題,涉及生物起源、生物繁殖等問題,並涉及人類哲思終極問題之一“我從哪裡來”。

就這個問題,去問爸爸媽媽,每個人得到的答案可謂是千差萬別,爸爸媽媽盡情發揮他們的想象力,編各種神之又神、玄之又玄的故事來回(hu)答(you)我們。

小編總結自己親身經歷的幾條回答,供大家賞閱,並博君一笑:

每當稚嫩好奇的我問道:媽媽\\爸爸,我是從哪裡來的呀?

媽媽心情好幽默型的回答:你呀,是孫悟空打妖精的時候,妖精被打的放了個屁,就把你給崩出來了!你不知道,唉喲,那個時候你可臭了!

媽媽正得閒神幻故事的回答:你呀,那時候連續下了三年的大雨,到處發洪水,淹了莊稼、淹了房子,後來,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降臨,將洪水引到大海,為了防止洪水再來,就留下了你,因為你是“避水童子”,有你在,方圓百里,水高不過膝,水漫不成災。

爸爸手頭有事不耐煩的回答:去,你是垃圾堆裡撿來的,問啥呀問!

爸爸得空悠閒喝茶時的回答:你呀,是跟豬八戒一起被貶下凡的,豬八戒掉進了豬的肚子裡就變成了豬的樣子,你掉進了你媽媽的肚子裡,所以變成了人的樣子。你將來要多多愛媽媽,要不是她的話,你也會變成豬的樣子。

父母接受的教育和知識的攝入可能沒有我們多,但是他們生活在一個生動的年代,各種傳聞故事、奇趣傳說,繪畫出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所以他們編撰的關於我們“來處”的故事,讓人覺得既有趣,又有想象力空間。

我小的時候,可是經常以“避水童子”自居,那個小夥伴不認我做大哥,我就嚇唬他要調來洪水淹了他們家房子和田野,然後他就立刻屈從,認我做大哥,我就教他自己瞎編的“避水咒”。當然,我與豬八戒一同被貶下凡的事情,肯定是沒有說的。

關於這個童年時代的謎題,如同爸爸媽媽認真回答的那樣,等我們大了,果然就明白了。可是有一個困惑人類已久的終極謎題,自公元前幾百年,就有人開始提出並試圖解釋,但是幾千年來,這個迷題一直未被論證也未得出最終答案。這個問題就是:

“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柏拉圖曾為這個問題陷入思路困境,亞里士多德由此問題引申出更多哲學思考,史蒂芬·霍金與克里斯托弗·蘭根曾為此而發生爭執。就連發明社會主義的馬克思,都曾專為此問題發表過論述

不過,在近日,這個跨越幾千年的謎題終於被相關領域的權威人士解答,他們通過研究和分析,最終得到的答案是:

“先有蛋”

這個答案發佈於2019年11月28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發佈。

最近,殷宗軍副研究員和朱茂炎研究員,與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及瑞士光源的同行合作,在貴州甕安生物群——一個距今6.1億年的特異埋藏化石庫中,找到了一類名叫“籠脊球”的化石,為回答這一問題提供了重要線索。

籠脊球通體呈球形狀,直徑不到1毫米,其中保存了精美的多細胞結構。

殷宗軍等人,他們像醫生給患者做CT掃描一樣,通過最先進的超高分辨率同步輻射三維無損成像技術,重構了數百個籠脊球標本的立體結構。經過研究發現,它們在一個充滿母源營養物質的厚壁囊包中發育,不同標本代表了不同的發育階段。

重建的發育序列顯示,其發育過程非常類似動物的單細胞近親(比如中生黏菌蟲ichthyosporeans),但比動物的單細胞近親更為複雜的是,在胚胎髮育過程中,它們出現了有規律的細胞遷移和重組,這些細胞行為和動物原腸胚的細胞遷移重組行為非常類似,表明動物胚胎特有的發育機制在動物化石記錄大量出現之前至少4千多萬年就已經準備好了。

“如果我們將動物比喻成一隻雞的話,那麼複雜的胚胎髮育過程就是孵化出小雞的蛋,它橋接了動物的單細胞祖先和動物多細胞祖先之間的鴻溝。”殷宗軍說,籠脊球化石的發現恰恰就表明,孵化出動物這隻小雞的蛋在6.1億年前就已經出現了。

換言之,籠脊球化石記錄了動物從單細胞祖先向多細胞祖先演化的關鍵一步,這一步為真正有細胞和組織分化的動物的出現奠定了生物學基礎。






小鑫80305


第一個觀點是“先有蛋後有雞”。2008年,加拿大阿爾伯塔卡爾加里大學古生物學者達拉-澤冷斯基通過對7700萬年前的恐龍蛋化石的研究後發現:恐龍首先建造了類似鳥窩的巢穴,產下了類似鳥蛋的蛋,然後恐龍再進化成鳥類(雞也屬於鳥類的一種),這很明確,蛋先於雞之間就存在了。雞是由這些產下了類似雞蛋的肉食恐龍進化而成。

第二個觀點是“先有雞後有蛋”。2001年,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叫做“Ovocleidin-17(OC-17)”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會加快蛋殼的成型。如果沒有OC-17,就無法形成雞蛋,而如果沒有雞,就沒有OC-17。

隨後,謝菲爾德大學工程材料系博士科林·弗里曼在2014年對這一言論進行了進一步的驗證,直接指出OC-17蛋白與雞蛋形成的必然關係:沒有這種OC-17蛋白就沒有蛋殼,有了蛋殼、蛋黃和保護小雞的液體才有地方住,要是沒有雞卵巢裡的OC-17蛋白就不可能有雞蛋。因此,一定是先有雞再有蛋。


楓葉愛音樂


這不是一個哲學問題,而是一個科學問題,並且具有唯一解。

解答它,只需要一點進化論知識和邏輯推理能力。

結論:先有雞,後有雞蛋。

證明過程:

查閱了相關化石研究資料得知,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的,而恐龍是卵生動物,再結合各種文獻資料,可得知:①始祖雞也是卵生動物。

而某一地區的始祖雞種群由於自然選擇或人工選擇,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在現代我們稱之為“雞”的性狀不斷出現並累積下來,“雞”的基因不斷增加。

此時的始祖雞雖然在很多性狀都與現代雞類似,但還沒有完整的雞的性狀,因此還不能稱之為“雞”,只能稱之為“類雞”。

重點來了,經過了漫長的進化歷程,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雞出現了。

這隻雞滿足具有所有“我們稱之為雞的性狀”(不管是先有雞蛋後有雞,還是先雞後蛋,也不管雞如何定義,第一隻滿足定義條件的雞是肯定必然存在的。)

定位到史上第一隻雞,這就是破題的關鍵所在 !•̀.̫•́✧

在生物學上,我們稱第一隻雞的父親為“類雞父本♂”,母親為“類雞母本♀”

毫無疑問,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雞是由“類雞母本♀”產下的。

而根據①點,我們可以得知,“類雞母本♀”必然會產下一顆蛋(姑且稱之為A蛋)。

這顆A蛋不一定是雞蛋,但第一隻雞一定是由這顆A蛋孵化而成的。

此時此刻,困擾世界數千年的難題,關鍵之處便在於下面這個問題。

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先有雞蛋還是先有雞?”這一世界難題將迎刃而解。

綜上所述,“先有雞蛋還是先有雞?”這一困擾世界無數人日日月月的難題。

在此時此刻,等價於

“類雞母本下的這顆A蛋的性狀是由母本基因決定的,還是子代基因決定的?”

“先有雞蛋還是先有雞?”==“蛋的性狀是由母本決定的,還是子代決定的?”

只要解決了後一個問題,前面的問題自然得解。

激動人心的時刻已經到來。

這時,只需要在百度上輕輕彈指一揮間,輸入這個問題,即可出現一大堆諸如此類的資料:

“蛋殼的顏色、硬度、大小是由母雞決定的……”

此時此刻,縱使是對待問題理智冷靜如同機器的我,也不禁內心洶湧澎湃。

答案,呼之欲出!

這一問題就是:

類雞母本♀產下的這顆A蛋,究竟是“雞蛋”,還是“類雞蛋”?

如果是“雞蛋”,那麼就是先有雞蛋後有雞。

如果是“類雞蛋”,那麼答案則與之相反。

(“雞蛋”與“類雞蛋”並不等同,只是可能高度相似)

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

上述的假設,用生物學的語言來描述,那麼就是:

如果這顆A蛋的性狀是由母本決定,那麼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隻能叫類雞蛋,而不能叫雞蛋。

如果這顆A蛋的性狀是由子代決定,也就是說是由第一隻雞的基因所決定的,那麼這顆蛋就叫雞蛋。

解決了這個問題,答案自然撥開雲霧見天明。

這個蛋的性狀,是由類雞母本決定的。(可能性狀不是完全由母本決定的,但這並不影響最終結果。)

所以,根據性狀決定論的定義,這顆蛋只能叫“類雞蛋”,而不能稱之為“雞蛋”。

只有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母雞出現,才能產出一顆具備完整“雞蛋性狀”的“雞蛋”

所以,這一世界難題的答案就是——先有的雞,後有的雞蛋。

PS: “能孵出雞的蛋就叫雞蛋”非生物學上的定義,不展開詳細討論。如果按照此定義邏輯,那麼又應該如何定義雞呢?用“能下出雞蛋的‘雞’,就定義為雞”這個定義?

按這種定義邏輯,則會陷入互證的死循環之中。

(這個定義早在答題之初就有提到了,過了一陣子之後覺得沒必要說明就刪了,後來斷斷續續有人指出這種定義,想想還是加上這一段話吧,省得老是有後來人@我(⇀‸↼‵‵))

附註:

明白這個論證過程只需要知道以下這幾點高中生物知識(一些名詞可自行百度)。

  生殖隔離:是指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使親緣關係接近的類群之間在自然條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產生後代或不能產生可育性後代的隔離機制,便稱為生殖隔離。

  生物進化: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新物種形成的標誌:形成生殖隔離。

  始祖雞:也叫原雞,是現代雞的祖先。(注意,始祖雞和雞並不是同一物種,就跟始祖馬和現代馬同一道理)

  類雞:始祖雞由於自然選擇或人工選擇,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不斷出現現代雞的性狀,與現代雞高度類似,但還不是雞,是始祖雞與現代家養雞的過渡階段。



淺憶的Vlog


其實,這是一個很深的哲學課題。這個問題不只是雞還是蛋的問題,可以引申到,是先有了人還是先有了世界。我只能從個人角度來回答。從生物進化方面看,這個一個物種進化的結果。討論這個問題根本沒有意義,想一想雞從何而來,蛋從何而來,這肯定是大自然不斷選擇的結果。第一隻雞不是一下子就出來的,是逐步進化的。從哲學上看,我認為萬物有始有終,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這本來就是一個往復循環。起點即是終點![微笑]


江山說科幻


這不是一個哲學問題,而是一個科學問題,並且具有唯一解。

解答它,只需要一點進化論知識和邏輯推理能力。

結論:先有雞,後有雞蛋。

證明過程:

查閱了相關化石研究資料得知,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的,而恐龍是卵生動物,再結合各種文獻資料,可得知:①始祖雞也是卵生動物。

而某一地區的始祖雞種群由於自然選擇或人工選擇,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在現代我們稱之為“雞”的性狀不斷出現並累積下來,“雞”的基因不斷增加。

此時的始祖雞雖然在很多性狀都與現代雞類似,但還沒有完整的雞的性狀,因此還不能稱之為“雞”,只能稱之為“類雞”。

重點來了,經過了漫長的進化歷程,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雞出現了。

這隻雞滿足具有所有“我們稱之為雞的性狀”(不管是先有雞蛋後有雞,還是先雞後蛋,也不管雞如何定義,第一隻滿足定義條件的雞是肯定必然存在的。)

定位到史上第一隻雞,這就是破題的關鍵所在 !•̀.̫•́✧

在生物學上,我們稱第一隻雞的父親為“類雞父本♂”,母親為“類雞母本♀”

毫無疑問,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雞是由“類雞母本♀”產下的。

而根據①點,我們可以得知,“類雞母本♀”必然會產下一顆蛋(姑且稱之為A蛋)。

這顆A蛋不一定是雞蛋,但第一隻雞一定是由這顆A蛋孵化而成的。

此時此刻,困擾世界數千年的難題,關鍵之處便在於下面這個問題。

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先有雞蛋還是先有雞?”這一世界難題將迎刃而解。

這一問題就是:

類雞母本♀產下的這顆A蛋,究竟是“雞蛋”,還是“類雞蛋”?

如果是“雞蛋”,那麼就是先有雞蛋後有雞。

如果是“類雞蛋”,那麼答案則與之相反。

(“雞蛋”與“類雞蛋”並不等同,只是可能高度相似)

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

上述的假設,用生物學的語言來描述,那麼就是:

如果這顆A蛋的性狀是由母本決定,那麼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隻能叫類雞蛋,而不能叫雞蛋。

如果這顆A蛋的性狀是由子代決定,也就是說是由第一隻雞的基因所決定的,那麼這顆蛋就叫雞蛋。

解決了這個問題,答案自然撥開雲霧見天明。

綜上所述,“先有雞蛋還是先有雞?”這一困擾世界無數人日日月月的難題。

在此時此刻,等價於

“類雞母本下的這顆A蛋的性狀是由母本基因決定的,還是子代基因決定的?”

“先有雞蛋還是先有雞?”==“蛋的性狀是由母本決定的,還是子代決定的?”

只要解決了後一個問題,前面的問題自然得解。

激動人心的時刻已經到來。

這時,只需要在百度上輕輕彈指一揮間,輸入這個問題,即可出現一大堆諸如此類的資料:

“蛋殼的顏色、硬度、大小是由母雞決定的……”

此時此刻,縱使是對待問題理智冷靜如同機器的我,也不禁內心洶湧澎湃。

答案,呼之欲出!

這個蛋的性狀,是由類雞母本決定的。(可能性狀不是完全由母本決定的,但這並不影響最終結果。)

所以,根據性狀決定論的定義,這顆蛋只能叫“類雞蛋”,而不能稱之為“雞蛋”。

只有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母雞出現,才能產出一顆具備完整“雞蛋性狀”的“雞蛋”

所以,這一世界難題的答案就是——先有的雞,後有的雞蛋。

圖解:(見圖1)

PS: “能孵出雞的蛋就叫雞蛋”非生物學上的定義,不展開詳細討論。如果按照此定義邏輯,那麼又應該如何定義雞呢?用“能下出雞蛋的‘雞’,就定義為雞”這個定義?

按這種定義邏輯,則會陷入互證的死循環之中。

附註:

明白這個論證過程只需要知道以下這幾點高中生物知識(一些名詞可自行百度)。

  生殖隔離:是指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使親緣關係接近的類群之間在自然條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產生後代或不能產生可育性後代的隔離機制,便稱為生殖隔離。

  生物進化: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新物種形成的標誌:形成生殖隔離。

  始祖雞:也叫原雞,是現代雞的祖先。(注意,始祖雞和雞並不是同一物種,就跟始祖馬和現代馬同一道理)

  類雞:始祖雞由於自然選擇或人工選擇,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不斷出現現代雞的性狀,與現代雞高度類似,但還不是雞,是始祖雞與現代家養雞的過渡階段。





天企文化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6億年前化石記錄“蛋生雞”過程。科技日報12月5日報道,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發佈一項研究成果,該所副研究員殷宗軍和研究員朱茂炎與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及瑞士光源的同行合作,在我國貴州甕安生物群——一個距今6.1億年的特異埋藏化石庫中找到了一類名叫“籠脊球”的化石。\r

通過對這種生物形態的研究觀察,他們還原了原始“胚胎髮育”的過程。“如果把動物比作一隻雞,那麼這類化石就相當於記錄了‘蛋生雞’的過程。”殷宗軍表示,籠脊球化石為回答這一問題提供了重要線索。該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細胞》子刊《當代生物學》上。


Time田甜心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從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講

進化論表示物種在通過一定時間的突變以及自然選擇後最終可以得到進化。這使得人們相信在歷史上的某一刻,某一種像雞但是不是雞的物種,由於基因突變,產出了第一顆“雞蛋”。因為,雞和雞蛋都是由鳥和不是雞蛋的鳥蛋演化而來的,只不過在很長的時間中二者進化的越來越相似而已。

但是,一個個體發生了某些突變並不能認為它就成為了一個新的物種。單個的個體與母體分離並且使得它們之間再也不能夠交配,這才是新的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這通常也是家養物種同野生祖先們的分離過程。這些完全遭到分離的族群才能夠被稱為是新的物種。現代家養雞往往被認為起源於紅原雞,不過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家養雞是由灰原雞與紅原雞雜交得來的。如果雞蛋正如後者的情況下出現的話,那麼根據前面所提到的新物種的種種定義,可以得出這世上是先有雞蛋再有雞。

受進化論的啟發,可以做一個更宏觀的思考。雞與雞蛋的關係可以推廣到鳥與鳥蛋的關係,如果不斷追根溯源,就可以找到這樣一個進化鏈:細胞→最早的生命→最早最低等的動物→能夠進行有性生殖的動物→最低等的卵生動物→較高級的卵生動物(如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而每一個物種都有一個內部循環,使其一代一代的繁殖,又在繁殖中不斷進化,與此同時這樣的內部循環也在不斷改變。換言之,物種的進化就是一個物種的內部循環衍生出另一物種的內部循環,當這兩個循環無法“融合”時,新物種就產生了。從這個角度理解,就會發現雞與雞蛋無非是一個循環中的兩個不同的元素,少了其中任何一個這個循環都無法繼續存在,因此雞與雞蛋不存在孰先孰後的問題。

另一方面,如果從生物個體的角度分析,就會發現,對於同一個個體來說,雞蛋和雞(孵化後的雞)分別是它生命的兩個不同的階段。這就好比對昆蟲而言,個體會經歷蟲卵、幼蟲、成蟲等階段。因此對單一的雞的個體而言,是先有蛋再有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