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從小對我語言暴力,我該恨他們嗎?

西瓜一個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代溝,尤其是現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這個問題就更為突出了。

現在的 社會進步速度和科技更新速度都已經遠遠超過了人們的適應速度,換句話講就是一個不注意就跟不上節奏了。

以前的人們哪怕是隔了幾代人都不會有認知上的巨大差異,因為以前的社會進步緩慢,相隔了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人們都是讀同樣的書、說同樣的話、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飯菜、做同樣的事、連喜歡的人和物都是一成不變的。

所以 以前的人們在認知上的差異是很小的,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哪怕是有一些差異,也僅限於幾代人喜歡的詩詞不一樣,但他們的愛好是一致的啊!

以前的人大家喜歡的都是詩詞歌賦或者刀槍棍棒,即使是隔了幾代人也跳不出這個範疇,他們不同年代的人在一起不但不會沒話講,相反他們還會有一種相談勝歡的感覺,討論起來可謂是不亦樂乎。

而現在的人,不要說幾代人了,哪怕是同一代人都會存在認知上的巨大沖突,更遑論幾代人。

舉個例子,同樣是80後,80年到85年的人喜歡的人或事物,和85年至89年出生的人喜歡的人或事物就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雖然都是80後,坐在一起卻很難有什麼共同語言。

比如 同樣是喜歡聽歌,一個喜歡張學友,一個則喜歡周杰倫,這可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風格,同樣喜歡玩遊戲,一個喜歡的街機,另一個喜歡的卻是網遊,這兩個人坐在一起聊天,那隻能是互相嫌棄,最後不歡而散,甚至是大打出手,你能相信這兩個人只相差了不到十歲嗎?

造成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就是社會進步太快,新事物更新太過頻繁,只需短短几年,就會讓兩個年齡相差不大的人,無論是認知還是喜好都產生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需要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也越來越久,這就直接導致了現代人的適婚年齡的直線升高。

現在的人到大學畢業就已經20多歲了,在等工作穩定,有一定的積蓄,心智得到一定程度的磨礪,成長到能夠擔得起責任、擋得住風雨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已經是30幾歲了,在等到他們為人父母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已經逼近40歲甚至超過了40歲。

也就是說現在有很多人和孩子的年齡相差已經高達30至40年,天哪 這樣的年齡差距,對現在這個同齡人都會有代溝的時代來講,可以說是災難性的了。

這就導致了現在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普遍都是矛盾重重,更有甚者簡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其實說到底,造成這種情況的更本原因就是溝通不暢,父母和孩子說話,就好像雞同鴨講一樣,完全就是牛頭不對馬嘴,根本就無法溝通。

所以提問者你不應該去恨你的父母,而是應該試著去理解你的父母,他們之所以會罵你,只是因為他們和你溝通不了,其實他們並不是不愛你,他們只是不懂你而已。

他們和你就像兩個世界的人,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你作為他們的孩子,更要學會主動的去了解他們的世界,試著和他們成為朋友,和他們建立起溝通的橋樑,這樣你才能體會到他們對你的愛。


其實很簡單168888888


說說我個人的看法。

中國有句老話“百善孝為先”。

從我們年輕人一代來說,文化水平普遍比上一代高,其實在生活中我常常會發現我的父母有些事情做的是不對的,

我舉幾個我自己父母身上的例子:

1.最近疫情比較嚴重,國家、政府特別強調出門戴口罩這件事,在1月底剛開始宣傳的時候,我家兩位就不是非常重視,都是被我逼著才帶的,當然現在全民戴口罩,他們也習慣了出門買菜自覺戴好口罩了。這個問題我就認為就是社會責任感不強,難道我就該去討厭我的父母嗎?

2.我女兒現在8歲了,平時上班主要還是我媽媽帶孩子。老人帶孩子有個比較普遍的特點就是,儘量把孩子照顧的妥妥帖帖。而我們這代人的觀念可能是,儘量所有事情讓孩子親力親為,這就是觀念上的不同。我不能說老人這種做法是錯的,哪怕我自己內心不認同媽媽的做法,我也只會是拐彎抹角的提點一下我的母親大人。

最後引用一個血的教訓:

3.2018年2月15日張KK殺人為母報仇的事相信大家都歷歷在目,結局也讓人唏噓。這個事件難道沒有更加好的處理方式了嗎?顯然不是這樣的。所以對於你父母對你語言暴力這件事,還是建議你想想辦法怎麼去改變父母的這種做法,而不是去恨他們。

4.總結一下:“百善孝為先”,“以德報怨”,這些都是古人給我們當代人留下的大智慧。做人實事求是,與人為善,這是不變的真理。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和啟發。


日日無常


特別討厭暴力,我老公因為從小受到他媽媽的語言暴力,性格古怪,喜怒無常,他非常恨他媽媽。

而他現在對家裡人也會使用語言暴力,我們一家人都怕他,我經常想跟他離婚。對孩子和家人的傷害是很大的。

正因為這些傷害我們有刻骨銘心的感受,我們才要及時止損,停止這種傷害,從我們做起,從現在做起。

父母那個年代他們生活壓力大,受教育程度低,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也相對低一些。那時候的人教育孩子基本上都是非打即罵的,那是一個時代的傷。

我們要學會原諒,何況他們是你的父母呢!人總是向前看的,不要讓過去的不愉快束縛了你獲得快樂的能力。

原諒別人也放過了自己,還能給你的孩子做一個榜樣,不然他們看到你對爺爺奶奶不好,還以為都是這樣對老人的。以後他們就照樣對你。中國有句老話叫“屋簷水滴現窩窩”你願意看到這樣的後果嗎?

祝你家庭幸福,尊老愛幼,母慈子孝。


講述身邊人的真實故事


樓主 我和你一樣 而且我不光光是語言暴力 被打被罵都是家常便飯 雖然長大以後父母不打我了。只有罵 但是你知道他們罵我多難聽的話麼?我怕說出來我的評論就被禁了 。小時候我最大的願望就是不要再打我了 我爸爸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打我罵我 我感覺最丟臉的時候就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罵我打我了。 特別是在班上 開了家長會的時候 我成績不好 於是打我頭 開始罵我 之後班主任和我媽媽說再也別讓我爸來開家長會了,我媽媽和爸爸的感情不幸福 於是我媽媽從小對我控制慾特別強 自己想扎什麼樣的辮子 穿什麼樣的衣服她都要管,小學時我不想扎雙馬尾,我媽非要我扎,為這件事情還告了班主任,班主任嚴厲的批評我,我小時候不喜歡剪頭髮,我爸爸就在夜裡給我一剪刀剪了。我覺得自己活的很痛苦,從小時候開始就這麼覺得了。我媽媽雖然不經常打我罵我,但是生起氣來拿電飯煲插頭打我,對我非常強的控制慾,到現在都是這樣,而且隨意的動我的東西,我家裡條件也不好,媽媽從小告訴我社會黑暗。不要追尋夢想,要現實,高中聽了她的話放棄我愛的表演播音,天天畫我不想畫的東西,當了美術生,於是浪費了我六年時光,對我現在工作都是很大影響。並且從小開始我就處處節約,因為知道自己家裡窮,也很自卑。我活的非常痛苦真的。但是我告訴你.我依然愛他們。恨是有。但愛大於恨。這是我現在的真實感受 並且我希望你 不要恨他們。因為他們很愛你。


愛火鍋的鈴音櫻醬


我父母生活的那個時代,家裡兄弟姐妹多,缺吃少穿,包括住的土瓦房晚上都能看到天上的星星閃爍。他們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無一技之長,生活壓力大,所以說話總是冷言冷語,況且我上面有一個姐姐,到我時又是個女孩,他們遭到別人的說三道四和恥笑,更是覺得臉上無光。我上學後,天吹風下雨,從沒見我父母給我送過一次傘或衣服呢!

父母的作法,讓耳濡目染的我多少受了些影響!但我不恨他們,我的命是父母給的。做為女兒,我儘自己的力量孝敬他們!


花字眉


你能發提問那就代表最起碼你是成年人了,但是肯定不是當父母的人,我是剛當父親沒幾年,說實話有時候被孩子氣的我也是有點語言暴力,不過我是真說完就後悔,講真的沒有哪個父母是真生自己孩子的氣,也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好的,只不過每個人的脾氣性格不一樣而已。理解天下父母心❤️


迷路與否


我家3個孩子,我從小被寄養在姥姥家,9歲才來到父母身邊,在之前,只有過年能見上父母一面!小的時候,不懂恨,只知道,爸爸媽媽好像不要我了,後來,回到父母身邊才發現,在他們身邊,還不如在姥姥身邊!在老家很少吃到肉,到父母身邊後,他們看我吃肉不順眼,說沒家教,總是大口吃,為這,沒少捱打,媽媽打的多些!媽媽不是很喜歡我,我記憶中,每天都在數落我,沒有看好妹妹,沒有給妹妹洗衣服,沒有給妹妹收拾屋子……,從小,媽媽就說我傻實在,傻老大!用她的話說,從小不是她養的,看著好多習慣都不順眼!現在,我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媽媽也知道,我是最懂事的,週末總帶老公和孩子回去看她們!我對她有過恨,可是,親生母親,誰又真恨的起來!


生活家樂事


您好網友:現在你應該是成年人了,我感覺你應該用逆反思維,來看待父母對你認為的,語言暴力是對你愛的表達方式。

這樣來講,可能因為父母文化水平或者性格,說話方式可能就是這樣,但是反過來想,他們為什麼不去對別的孩子,你認為的語言暴力呢?還有那就是你學習或者做事都有逆反態度。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可能你沒有達到父母的預期,用語言刺激出你得爆發力。

再說父母給了你生命,從小培養成人,也不應該恨他們,弟子規講的,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句話就教導我們,大庭廣眾都要愛護更要親近自己的親人,再就是有多餘的時間還是要多學習,我是這麼理解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謝謝!



飛波揚帆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幾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

而語言暴力,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傷痛。

被語言暴力傷害過的孩子,出現過激行為的概率也是非常大的。

王朔在自傳中也談到自己從小到大就是在恐嚇於暴力中度過的。

後來王朔的母親在自傳中表達了對兒子的愛“媽媽永遠愛你”,也沒有收到任何的回應。

或許,不是所有的傷害,最終的收尾都是原諒與放下。

但是父母給予養育之恩,父母給了你生命,這就是對你最大的饋贈。

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站在父母的立場想想:當時的環境、當時的條件,能把你捧在手裡,含在嘴裡嗎?父母為生計而奔波,哪有時間去按照你的想法去滿足你的需求?

可憐天下父母心。許多看似幸福美滿的家庭,兒女被視為掌上明珠,子女成了小祖宗。這樣的溫室環境下成長的人,不一定就能挑大樑、成大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8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2473bc3ecda4882b33559a5c66e9093\

鏡頭裡的童年


對於現代的年輕來說都希望父母對待自己不要太嚴厲,給自己更多的自由,想做什麼都隨著自己的性子來。甚至有的年輕人覺得父母為自己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在很多年輕的成長過程中,也面對同樣的問題:父母都是為你好,父母是愛你才會這樣的……但我不認可這些答案,一般這樣對待子女的父母內心完全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而且一旦認定,很難扭轉念。你可以試著理解他們,避免與你的父母正面衝突,隨便他說出何等惡劣的語言,堅決不動氣,拿他當“病人”看待。經過一段時間的冷處理,你再開誠佈公地跟你父母談談,說一下你的感受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可和鼓勵。天下沒有不疼子女的父母,只是他們認為你還小需要保護。我的意見是如果改變不了你的父母,那就努力改變自己的心態,做什麼事情都往好的方面去想,讓自己好過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