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你認同麼,為何?慈禧呢?

徐巖松


歷史上有且不止一位女主,比如漢朝的呂雉、宋朝的劉娥等等,但是她們都沒有稱帝改元,歷史上第一位自稱皇帝的女人也在唐朝,不過不是武則天,而是永徽年間的浙東農民起義軍首領陳碩真,但是得到後世史書承認的女皇帝只有武則天一人。

說武則天是正統婦皇帝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武則天的武周是大一統王朝,當然大家都知道這只是唐朝的一件外套而已,武周的核心仍然是唐朝宗室,雖然許多非李治後裔的宗室子弟都被武則天干掉了。

還有一個就是繼任的皇帝對武則天的承認,畢竟那是中宗與睿宗的老孃啊,所以唐朝史官對這一段歷史也捏著鼻子認了,還在歷史上編造了個“女武主天下”的讖言來遮一下羞。

然後就是武則天的改元了,改元年號也是一個皇帝改朝換代的標誌,武則天用了許多有個性的年號,比如萬歲登封、萬歲通天、大足、神龍等等,而呂雉、劉娥、慈禧等人則沒有年號,所以她們最多隻是臨朝稱制或者垂簾聽政,再厲害也要被史官稱做後宮干政。

慈禧雖然權傾朝野,那是她居於皇太后的位置上,有大義名份,若是她想當皇帝,那麼八旗子弟和列強們都不會同意的,而八旗的支持是慈禧的基本盤,所以慈禧只能在皇太后的位置上呼風喚雨,反正皇帝能擁有的權力都有,慈禧也是個務實的人,也不怕後世史書上的罵名,所以就垂簾聽政一條路走到黑了。


飛凡看歷史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並不是個人認同不認同就能改變的事實。

武則天於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是正式稱帝國的,慈禧只是手握皇權,垂簾聽政。

武則天在67歲時登上帝位之前,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神龍元年(公元705),武則天退位。自此,武則天稱帝國的周武王朝落下帷幕。

武則天登上皇位這一天是重陽節。九月初九傳統的重陽佳節,在古老的《易經》中,將“六”定位陰數,而“九”則為陽數,九九相重,故叫做重陽節。武則天登基的這一天是不是也如歷代帝王一樣經過推算的,不得而知。



慈禧自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

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

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

慈禧掌控清政府大權期間,一直是站在皇帝身後的。慈禧只有實權,沒有實名。


悠然閱讀


史書記載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則天自立為帝,並宣佈將國號由唐改為周,定都洛陽,建立武周王朝。武周王朝建於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於公元705年(神龍元年)由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擁立唐中宗復辟,武則天的周武王朝歷經15年,並記錄於史書之上。武則天在位期間,重視人才,首創科舉制(殿試)制度,主政期間政策穩當,文化復興,百姓富裕,國力強盛,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育。參考文獻《資治通鑑》。

再說一說慈禧。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葉赫那拉氏。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記載懿貴人),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遵,稱聖母皇太后,後慈禧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發動政變,誅顧命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聽政,親王議政”的格局。1875年同治帝駕崩,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位,年號光緒,兩宮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暴斃,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攬大權;1889年在受到輿論壓力歸政於光緒,暗中實權緊握,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頤和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皇帝,斬殺六君子,再度訓政,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十月二十日(陽曆11月15日)未時(下午2時左右),在儀鸞殿去世。慈禧是完全不能稱作皇帝,只能說垂簾聽政,獨攬大權。

綜上所述,武則天屬於中國封建社會第一任女皇帝,也是唯一的女皇帝,並被史學家和學者承認。慈禧只能說獨攬大權,不屬於皇帝。


雨夜中的星空


認同啊,武則天的確是第一位當皇帝的女性,也是唯一一位。而且,連自己的國號都有!甚至,她還給兒子唐睿宗李旦賜姓武氏。武家的很多人也被封了王。。

而慈禧這樣掌權的“皇太后”,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

例如:《羋月傳》中所講的秦宣太后。她比慈禧還霸道,不僅在秦惠文王死後執政秦國。後來,還跟義渠王私通,還生了兩個孩子。據說,這兩個孩子,還被秦昭襄王封了爵位。不過,缺少史料記載。

戰國時期趙國的趙太后,課本《觸龍說趙太后》中的主人公就是她。

漢朝的呂后,也是很有手段的“皇太后”。她是中國實現皇帝制度以後,第一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她因此還被司馬遷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在史書上享受皇帝級別的待遇。她執政手段很厲害,上來就把死敵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差點把親兒子惠帝給嚇暈過去!

總之,在主少國疑的時候,皇太后臨朝聽政的例子很多。

(慈禧被“綁架”圖)

慈禧這個老孃們掌權四十多年,確實厲害。她的政治手段確實可以,能把皇族、滿清貴族、漢族大臣、洋人的矛盾調節好,讓這些利益集團都信任她。只是,作為一個統治者,她的政治追求太低,沒有“扶大廈之將傾”的氣概和魄力。她在位期間,日子屬於得過且過。

不過,光緒皇帝還不如慈禧。光緒皇帝也親政過,還主持了甲午戰爭,搞了維新變法。可是,手段很幼稚,太極操,不知輕重皇帝,不能安撫各利益集團,最後還是被慈禧軟禁了。否則,清朝滅亡的更快。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這是正史上承認的。 武則天繼唐高宗後,在中宗和睿宗分別即位後又廢黜了兒子,在自己60多歲時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在 男權的封建社會,利用自己的權威和手段統治中國這個龐大帝國20幾年,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唯一女皇帝。

而慈禧一直尊稱“太后”,並沒有稱帝,是清末實際掌權者,還是不同的


希望之帆5


武則天一代女皇,也是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其歷史功績後人自有公論,譭譽參半吧,其執政能力還是非凡的,而慈禧身處大清衰落之際,列強欺凌,垂簾聽政,囚禁光緒,揮霍無度,更是加劇了大清亡國的厄運,慈禧只能算是幕後操持朝政的統治者,和一代女皇不可同日而語。


秋水長天125801895


認同。

但不是中國歷史第一個女皇帝。

第一個女皇帝是隋末文佳皇帝陳碩真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終年74歲,輔佐過咸豐,同治,光緒三個皇帝。她並不是皇帝,不過是垂簾聽政把持皇權罷了。


洎水藍


武則天,自名武曌,山西文水人,唐朝至武周時期政治家,武周開國君主,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

武則天手腕強硬,使用酷吏,殺害李唐宗室,但也識人善用,魏元忠,狄仁傑,許敬宗皆是一代名臣,改革吏治,獎勵農桑,薄賦役,政治經濟繁榮穩定,為日後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

歷史上對武則天是褒貶不一,其實她自己也清楚,在男人專權的封建時代,女人當皇帝可謂是驚世駭俗,所以,她留下了無字碑任後人評說。

慈禧垂簾聽政數年,昏庸奢侈,禍國殃民,政治經濟一塌糊塗,對外懦弱,喪權辱國簽署簽署了各種條約,可以說在政治經濟上跟武則天是天上地下的差別。

之所以很多時候拿她們兩人進行對比,只是她們曾經的身份地位有相似的地方,都很美麗,都曾為皇帝后妃,都曾輔政幼帝,為生存都有狠毒殘忍的歷史事件發生,但治國謀略,胸懷格局上,二人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她們統治下的國家命運也就天差地別了。

私以為,慈禧只能算為維護個人生計,生存,專權而展開各種手段的小女人。

無字碑卻是很讓人嚮往的。







鹿兒原野


  •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武則天秘史(624年-705年),幷州文水人,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詩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繼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
  • 為唐朝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媚娘,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655年-683年),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後自立為皇帝,建立武周王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
  • 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諡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載(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
  • 武則天是中華帝國唯一的女皇帝。傑出的女人,有絕頂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間任用酷吏以強硬的手段統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她的王朝號(周)。武則天,本名武照,稱帝后改為武曌。祖籍初唐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四川省廣元市人(在廣元皇澤寺有1955年出土的後蜀主孟昶“廣政碑”(公元959年),它是考證武則天出生於廣元的重要依據。)。
  • 她誕生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卒於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生母是武士的續妻,隴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寧公楊達之女。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則天與所有嬪妃,發送長安感業寺削髮為尼。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後,因早先與則天暗通款曲,對她極有興趣,遂經常往來於感業寺,並於兩三年後重召則天入官,晉封為“昭儀”,進號宸妃,與王皇后、蕭淑妃爭寵,互相讒毀。
  • 永徽六年(655年),極受高宗寵幸的武則天,在內宮的鬥爭中穩操勝券,並日促高宗立己為後。然而,在封建社會中,皇后的廢立乃國之大事,須與重臣們商定。當高宗把廢皇后王氏,立則天為皇后的打算向諸遂良、長孫無忌等元老重臣說明後,立即遭到強烈的反對。他們認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為後。但是,高宗的主張也得到武則天的同謀許敬忠以及李義府、徐世等一些朝中要員的支持。在他們的幫助下,高宗終於在這年的十月斷然頒詔,廢皇后王氏,正式冊立則天為皇后。
  • 自此,皇家內宮大權,全部落人武氏之手。則天登上皇后寶座後,機智精明,“通文史,多權謀”的長處,得到長足的發揮和發展,使高宗對她寵愛之餘,另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對己的寵愛,積極參與朝政,“百司奏事,時時令後決之”。從永徽六年(655年)到顯慶四年(659年)的五年時間裡,她設法清除政敵,貶尚書右僕射諸遂良,使其鬱悶而死;黜同中書門下長孫無忌,逼其自縊;罷免朝中諸遂良、長孫元忌的支持者,鞏固和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和權力,掃除了她參政道路上的障礙。
  • 顯慶五年(66O年),高宗李治因患鳳眩,目不能視,遂下詔委託武后協理政事。自此,則天從參政步人執政,“黜陟生殺,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人雖在幕後,卻遙控了朝廷實權。後來,高宗後悔,圖謀收回大權,並密令中書侍郎上官儀草詔廢后。豈知機事不密,“謀洩不果”,武后手辣心狠,先下手為強,立將上官儀處死。高宗之舉,功虧一簣,反使武后更為警覺。由於則天武后處理政務有章有法,不似高宗久諉不決,甚為群臣敬服。高宗雖厭其獨行獨斷,許多國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這樣,就使武后逐漸從幕後走向前臺,竟與高宗同臨紫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
  • 上元元年(674年),高宗號天皇,皇后號天后,天下人謂之“二聖”。自此,高宗形同虛設,[唐代]權柄,盡在武后則天掌握之中。
  • 慈禧沒有登基稱帝是不算皇帝的

老杜肚裡能撐船


武則天,生卒於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出生于山西文水縣東,父親為唐開國功臣武士彠。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獲得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和壽命最長的皇帝,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武則天登基後廢唐,改國號為周,武則天的武周王朝是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稱“貞觀遺風”歷史功績,昭昭於世。在接上來就由小編來探討下武則天是怎樣死的。

  武則天晚年,一批男寵慢慢走進她的生活。高宗去世後不久,武則天便有了第一個男寵馮小寶,當時武則天還比較注意約束男寵,後來馮小寶因為任性使氣,得罪了武則天最後被秘密殺死。武則天生命中的第一個男寵銷聲匿跡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迅速崛起,成為武則天的新寵。

  當時武則天已經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暮年,老病纏身的她長時間不能上朝,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將二張兄弟當作耳目,二張兄弟逐漸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僅跟大臣結怨,也使得武則天迴歸李唐、傳位太子的形勢發生逆轉,引起了政局的複雜化,武則天母子、君臣關係也因此空前緊張起來。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張柬之、桓彥範、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殺死二張兄弟,逼武則天退位,迎中宗復位。同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無字碑位於武則天和高宗和葬於乾陵(今陝西乾縣),整個陵園規制仿照唐京長安城。墓前有兩塊碑,一塊是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則天的題詞:另一塊是武則天的無字墓碑。一個迷信文字的女皇石碑卻沒有刻一個字。

其說法有幾種:第一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用以誇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第二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為好;

  第三種說法認為,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論,這是最好的辦法;還有一種說法,武則天的兒子恨透了自己的母親,她本寫好碑文,卻被她的兒子藏在了墓室之中,留下一塊無字碑。也有學者認為,石碑原本計劃刻字,但武則天死後政局動盪,各派政治勢力,始終不能對武則天作出適當的評價,因而便不了了之。還有一種說法,因為武則天既是皇帝又是皇后,別人不知如何寫碑文,所以沒有文字。對於武則天曆來褒貶不一,李白把武則天列為唐朝“七聖”之一。

慈禧不是,慈禧太后是大清晚期的實際統治者,統治中國長達半個世紀,但沒有登基沒有稱帝雖然權利非常大,但和皇帝的權利比起來終究要小一點,所有慈禧不能算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