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一面镜子,验证了多少平时有积蓄与有欠款的人

有网友说:疫情半个多月,验证了多少平时有积蓄与有欠款的人,你还要虚荣吗?

疫情的确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你真实的面目。

我有个老同学,以前总是在朋友圈晒各种吃喝玩乐,感觉挺有钱的样子。可我知道,他的工作收入并不高,家境也一般,去年还贷款买了个房子,应该说压力绝对不小。

这段时间发生疫情,我再也没有看到他晒朋友圈了。前几天,他还给我打来电话,问我能不能借他个几千块应应急,我说是什么用途?他支支吾吾,最后说就是为了还房贷。

他还告诉我,公司老板2月份就发不出工资了,拖到3月份还不知道企业是否生存得下去,平时自己也没啥积蓄,到了快还贷款时候,真没办法了。

所以,虚荣心,有时候真的会害人,疫情这种时候一点都遮掩不住。

下面,就这个话题,我个人说自己一些想法,仅供大家参考。

疫情就是一面镜子,验证了多少平时有积蓄与有欠款的人


一、疫情对一二线城市人群影响可能更大

我有个认识的朋友,在上海工作,1月份刚从单位裸辞出来。

他原本是打算过个年就重新换一个工作,毕竟上海这么多就业机会,不愁短期内找不到。

可谁知道1月份刚辞职就来了这么一场疫情,并且覆盖了全国,上海自然不例外。

这下,我朋友可焦虑坏了,因为他在上海好不容易买了期房还没交付,目前还租着房子。

每个月光是固定的房子支付就上万,虽然他手头还有一些存款,但毕竟有限,支撑不了多久。

这次疫情,真的会让一些大城市的职场人抓狂,毕竟生活的压力那么大,一时间没了收入那不是开玩笑的!

相对而言,三四线城市的职场人会好一些,毕竟房价和物价水平低一些。

所以有人曾说,在大城市生活有利有弊,赚钱多的时候是挺风光,然而一旦失业没钱了,恐怕生存都成了困难。

疫情就是一面镜子,验证了多少平时有积蓄与有欠款的人


二、这次疫情告诉我们,储蓄与合理的家庭财富配置有多么重要

我以前曾经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过,老板原来是搞房地产出身,企业做上市以后他把很多现金都去投资固定资产项目,比如建学校、买写字楼等等。

后来因为遭遇黑天鹅,公司的股价一路下滑,很多银行都来催债,股东也有要退出的,账面的现金流根本支撑不了,很快就资金链断裂,只好低价变卖了资产还债,最终企业还是打包出售给了一家大型国企。这样的事情真让人很心酸,毕竟老板曾经也是个风云人物,就因为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动性,导致企业都灭失。

企业如此,个人亦然。

这次疫情,对一些平时没有理睬和储蓄习惯的人就打击很大。

比如年轻人有些平时做月光族,疫情下没有收入来源,又不愿意降低生活质量的,只有啃老或者继续负债了。

啃老且不说,负债可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要是向银行或者其他机构还不出钱来,影响的不止是个人信誉,可能还有法律责任。

疫情就是一面镜子,验证了多少平时有积蓄与有欠款的人


三、一次疫情,也许可以改变人的价值观

疫情照出了很多人的虚荣心,我觉得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什么坏事。

因为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逆境下,也许会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就像我那老同学,这次还贷危机让他突然醒悟,认识到开源节流的重要性了。

那天借完钱,他还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理睬增值渠道,他希望疫情以后逐步搞点投资理睬,不再乱花钱过日子了。

我给他做了一些推荐,但更重要的是我建议他需要在赚钱上下功夫,如果工作这份收入还不足以稳定,那么尝试做做副业也是个很好的办法。

我同样有贷款压力的其他同学中,有人平时就是一边工作一边搞微商的,这次疫情哪怕没了主业这份收入,靠着在家微商这份副业的收入也可以养活自己。

那么副业具体有哪些途径呢?

第一,体力劳动类

比如跑滴滴、做外卖等,这些门槛比较低,拿时间和劳动去换取收入,但技术含量较低,可替代性强。

第二,资源变现类

比如有些人老家产水果,有品质、口碑和成本等优势,完全可以将这些资源去拓展渠道销售,会有不小的回报。

第三,特殊技能类

比如你有较好的文字能力,可以去搞自媒体写作;你有讲授的能力,可以去兼职做讲师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