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的囧系类,你觉得哪部最好看?为什么?

小王子觅电影


我觉得《囧妈》最好看,这部电影围绕陪妈妈的莫斯科之旅展开的。这里不仅仅有夫妻关系,更有母子关系,看完后让我们这些成年的观影者思虑良久!

首先,典型的开篇,袁泉问徐峥多久没有给父母一个拥抱了,这是灵魂的审问吧!

其次,这应该是成年后与母亲相处时间最久的时光,不管儿女多大年龄,在父母的心里总是孩子,母亲总是不厌其烦的对孩子投食,哪怕孩子的心理多么地的不情愿!后来再回想这段时光,总会是最美好的回忆!孩子长大后,几乎不会有时间陪伴父母,不光是年龄的鸿沟,更是生活的压迫,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美好的心情面对父母,总当父母的负情绪的垃圾桶!

再次,徐峥和母亲的矛盾升级,母亲弃车而走,儿子随后的紧追不舍,最后遇到森林中熊的时候,母子的互相关爱之前仿佛要溢出屏幕,这提醒我们父母的爱总是那么深,自己儿女的舐犊情深!

最后是徐峥和袁泉的真实面对,在爱中迷失了自我,有没有停下脚步反思,你给予的爱,对方是否真的需要。

故事的结尾不是那么的完美,似乎是在揭示着成年人的生活总不是那么的完美!



再回首恍然如梦ing


徐峥的囧系列类,你最喜欢哪一部?为什么?

徐峥导演的《人再囧途之泰囧》是徐峥首次自编、自导、自演,并与王宝强、黄渤联袂主演的喜剧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徐朗发明了一项新专利产品——油霸,因而远赴泰国向公司大股东周扬要授权书的故事。

由于同事兼竞争对手高博的一路阻拦,徐朗与在旅行团认识的王宝相伴而行。

我最喜欢的是徐朗和王宝这两个性格、身份迥异的人物之间摩擦出的火花

最经典的桥段是在电梯里,王宝问徐峥,那个是不是人妖。却被人说成,电梯里有俩2B!传神的表演,恰到好处的喜剧节奏,看一次笑一次,这一情节也成了当年的经典。

回顾一下《泰囧》里的爆笑经典台词:

1、我为了得到一个授权书,比他妈西天取经都难。

2、你真是朵奇葩!

3、原来你会功夫啊!就这么一招。快使用绝招!不够高……够不着啊!

4、人在旅途就是要相互帮助,就像一对组合。——泰国传奇!

5、哇,你手机屏幕好大!

6、你不是带错路,就是删我图。你是不是故意的?

7、“你是不是该吃药了?”“嘿,你咋知道啊?”

8、我妈喜欢范冰冰,我妈是冰冰棒。

9、你看到那个人没有,我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知道为什么吗?——为什么?——因为我给他戴了绿帽子。

10、世界上最土的事就是拍照的时候比出剪刀手。

11、这个老周不是我他妈找的那个老周!我他妈怎么知道我要找哪个老周!

12、你是观世音派来折磨我的吧。

13、你到底什么星座啊?人格太分裂了!

14、人在旅途就要相互帮助!

15、 “你牙还疼么?”“你丫才疼呢!”

16、拿笔记一下,我的号码不好记,幺叁拐九拐洞拐六拐洞幺拐。

17、从杂志上剪下来的吧?不…是报纸。

18、你是从哪儿捞出来的奇葩啊?

19、范冰冰是我女朋友!

20、王宝你脑子是不是进水了?王宝答:我脑子是进水了,早上出门我钱包都没带。

21、你是不是一生下来,你妈就直接把你摔地上了啊?

22、你二到无穷大!

23、我为了得到一个授权书,比他妈西天取经都难。

24、人妖是男的?!是人生的吗?

25、别吵了!不就一顶绿帽子吗?我妈说了!退一步,海阔天空!


苏米西西


虽然徐峥后来的《泰囧》和《港囧》票房和影响力远远大于这一部《人在囧途》,但是我依然觉得这一部是囧系列最好看的一部。

两个背景人生际遇完全不相同的人因为想要回家结伴踏上了同一条路。李成功一开始很讨厌牛耿,讨厌他的土,讨厌他的没文化,讨厌他给自己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但是随着两人越来越深的接触,李成功渐渐被牛耿的淳朴善良打动,俩人成为了一对奇特的好朋友。

这部电影的经典情节也很多,牛耿机场灌牛奶,李成功睡错房间被当成小三暴打,两个人中了汽车结果却撞坏了,一幕幕都那么诙谐自然让人忍俊不禁。

但是最打动人的情节是牛耿被一个自称有绝症的女人骗了钱,李成功知道后大骂了他一顿,说他怎么能随便给人钱万一是骗子怎么办,牛耿却说是骗子更好说明没有人得绝症,这句话感动了观众也感动了李成功。

世上有很多这样的小人物,他们可能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辈子就这么在平平淡淡忙忙碌碌中度过,但是他们却有一颗真诚火热的赤子之心。


浩瀚泽月


大家好,我是小王子觅电影。这个问题,由我而出,我也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徐峥的搞笑深入人心,而论搞笑担当,无异于几部囧系类电影。

最经典的囧系类电影就是第一部《人在囧途》,他开启了囧系类的旅程,也让徐峥王宝强二人名声大涨。电影有笑,有料,这就是囧系类第一部,也是我认为最经典的一部囧电影。

原因:

影片以无论何时都成热点的春运为背景,讲述了玩具集团老板李成功(徐峥饰)和讨债的挤奶工牛耿(王宝强饰)前往长沙的旅程故事。当成功的老板,遇到讨债的底层人员,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这个引起了我们对电影的兴趣。


接下来电影把把社会的种种图景,一幕幕鲜活的场面都那么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虽有苦,却也有乐。当我们真切的看到了社会的那些场景之后,我们会觉得在这个社会中,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各种不幸和挫折。但是他们都在积极地寻找解决的途径,对未来依旧充满希望。所以我们要学会微笑面对生活,生活终以微笑面对你。

我觉得这部影片拍得非常细腻,能从很小的方面来反映出人物的形象。在电影中,淳朴厚实善良的王宝强带着正能量,感染者路途中的每个人,和他呆一起,总会感到很快乐。路途虽然遥远,但是一点也不会累。电影中,王宝强带着希望,带着梦想走在路上,所以他才会那么享受旅途。我们也要学会他的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电影中有段,在路上遇上堵车时,徐峥扮演的李成功勿视规定,执意让司机走村里的小路,并不停地说:“走吧走吧,出来事情我负责,我加钱还不行吗?”,他也没有询问车上其他人的意愿。结果在村里不小心撞到两个老人时,他妄图用钱来平息一切,并在村民欲讨说法时躲在车上。这就说明了他自视甚高、以自我为中心,无视规定,以为钱就是万能的,却也在该承担责任时逃避责任。而这个时候,厚实的王宝强出手解决了这个问题,他选择的不是逃避而是解决,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

.......

电影中,还有很多吸引人的片段,值得我们深思,反思。我们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错事?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用一种更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生活,去面对问题,这也是电影中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我个人感觉,这部电影不但搞笑,却也传递社会价值。


小王子觅电影


人在囧途是我最喜欢的

曾经听说过一句话:没有含着眼泪吃过面包的人,无法体会生活的真谛。

《人在囧途》中,徐铮和王宝强所扮演的角色的经历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徐铮扮演的是一个人到中年的生意人李成功,远离了家乡和亲人,在外独自打拼。他过得并不快乐,虽然他是个老板,虽然他除了妻子之外还有个“小三”,但他的下属仿佛一个个都是榆木脑袋,各项大小事务总是需要他自己劳心费神。

终于,要过年了,李成功为了尽到做儿子,父亲和丈夫的责任,告别“小三”选择回老家过年。由此,踏上了“囧”途。很不幸,飞机票的头等舱和商务舱的都卖光了,我们的李成功只能坐上了经济舱。在安检的时候,遇到了我们的另一男主角——王宝强扮演的农民工牛耿。牛耿是去讨债的,因为经济危机,老板发不了工人的工钱,忠厚的牛耿就拿着别人给老板的欠条,千里奔赴湖南讨债。牛耿在安检时的大包小包和狂喝牛奶的海量作派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真的为了他捏了把汗。登机后,李成功没想到坐在他旁边的就是牛耿。

好戏由此开始。

本人窃以为,此后的剧情就是一部探讨中国人春运期间的酸甜苦辣的当代史。从飞机到火车到长途汽车到渡轮到自驾到手扶拖拉机再到徒步行走,这哪是回家过年,简直是长征啊!再历数一路上的奇遇,飞机航班取消,火车前行路段塌方,长途小巴“撞人事件”,遭遇“女骗子”,长途汽车抛锚,睡觉走错房间被人暴打,钱包失而复得,渡轮靠岸后追赶“女骗子”,抽中一等奖的小车,翻车事件,夜篝火煮泡面喝小酒,浑身沾满鸡毛去SHOPING,安排人给牛耿钱,和小三分开回归家庭……真是笑中带泪,囧并真实着。

其中,有一些给我印象深刻的小片段,和大家分享一下。影片刚开始不久,两位主角在飞机上并排坐着,牛耿童鞋因为晕机外加喝了好几升的牛奶想呕吐,李成功童鞋怕他吐了弄脏座位和衣服,把呕吐袋递给他。我们的牛耿童鞋把“粒粒皆辛苦”的思想演绎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硬是把即将呕吐出来的东东生生给咽了回去,此等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的震动了咱的心脏。还有就是在武汉的小招待所住宿的情节。几经折腾,在李成功童鞋睡垮了椅子后,两位主角躺在狭窄的“标准间”的床上,但牛耿同学不停地骚扰着李成功童鞋。磨牙,说梦话,裸睡,放屁,抢被子……真是把我们的李成功同学刺激到抓狂,而牛耿童鞋至始至终睡得香甜无比。更绝的是,在李成功童鞋被另一房间的噪音吵得睡不着后,出去讨说法回来后竟然进错了房间!在一个女人房间里和其“同床共枕”,当李童鞋发现错误想溜走已为时已晚矣。女人的丈夫很快进了房间,李童鞋只能一步步被查“奸夫”的夫妻两人逼到无处可藏,最后,在门背后的衣架上蜷缩着的李童鞋免不了皮肉之苦了,只看见镜头前一只皮鞋飞向了他的脸。另外,追“女骗子”的一段和“小三”主动退出的一段也可圈可点。(看到这两段时,我都不知不觉的流下了眼泪,也有听到其他人的唏嘘声)

最后,李成功回归了家庭,发现了家人和亲情的可贵,发现了自己心中最放不下的东西原来一直存在于平凡而温馨的生活中,至于“小三”,既然给不了别人婚姻就放手,这才是负责任的真男人的正确选择。而和牛耿的再次相遇,仍是在飞机上,牛耿也从挤牛奶的小工变成了西装革履的小老板了。两位主角的生活都活得很精彩,的确符合中国喜剧的大团圆的结局。

纵观全剧,从第一秒到最后一秒,几乎每分钟都有笑料或煽情的桥段出现,可见编剧真是煞费苦心。而围绕春运回家过年的主线,则展示了中国当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那一幕幕鲜活的场面,就是我们每天会在街头遇到或在新闻中读到的埃(看到大家如此坚强而乐观的活着,让我更加热爱这个国家了。)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我们都共同生活于这个纷杂的社会中,有相聚,有分离,有误解,有和解,有心酸,有温暖……无论遭受到怎样的不幸和挫



竹林影视


徐峥说《囧妈》是他最后一部"囧"系列电影了。为什么不继续拍?理由应该是王晶在《囧妈》上映前说的,很少有系列电影能保持同一个水准。

徐峥在2012年凭借《人在囧途之泰囧》,成为第一个票房超10亿的内地导演,很是风光了一段时间。不过,虽然2015年《港囧》票房延续了《泰囧》的高人气,但口碑却差得不是一点。连徐峥自己都说那是部烂片。

"囧"系列的最后一部《囧妈》,原定2020大年初一上映。在经历一番眼花缭乱的人为操作和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下,它成了唯一上映的春节档电影——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免费观看。

上映前三天评价还不错,豆瓣评分能维持在7左右,但20天过去,评分稳定在5.9,只比《港囧》的5.7高一点点,和《泰囧》的7.4就不能比了。

那么,这是不是真应了王晶的话,系列电影很少能维持一贯的高水准?

还真不是!别说《教父》系列的三部神级经典,就是《黑客帝国》《哈利波特》也全系列不掉链子。即便漫威超级英雄电影,观众都知道套路了,还能在影院里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囧"系列口碑一路下滑,对于普通电影观众来说,主要原因还是,故事不好看了。

1、 好看的故事有稳当的地基

"囧"系列电影也可以说是"人在囧途"系列电影。从更早的2010年,由叶伟民导演徐峥王宝强主演的《人在囧途》开始,到徐峥自编自导自演的三部"囧"系列影片,讲述的都是发生在一段旅途中的故事。这种影片人们一般叫它"公路片"。

虽然有"公路"二字,但不代表必须有"公路"。这里泛指一段旅途。电影通过讲述旅程中发生的故事,让主人公在思想情感、生命体验上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完成角色塑造,引发观众共鸣。

1969年好莱坞的《逍遥骑士》是被誉为公路片的开山鼻祖,而早期的公路片大多是像《邦尼与克莱德》《末路狂花》这样的盗匪亡命天涯主题。拿过多项奥斯卡奖的《雨人》和《绿皮书》也都是公路片。

张扬导演的《落叶归根》和宁浩的《无人区》,都是国内口碑很好的公路片。

大多数公路片是两个人结伴而行。这两个人身份地位性格反差越大,产生的戏剧效果就越强烈。《人在囧途》和《泰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徐峥和王宝强在剧中人设的巨大反差。

《人在囧途》中,徐峥是大老板,要过年回家。王宝强是挤奶工,要去讨薪。《泰囧》中徐峥是个更大的老板,去泰国找合伙人授权一单大生意。而王宝强是个卖煎饼的普通游客,到泰国为妈妈祈福。

他们一个是所谓的精英阶层,受过良好教育,但也不免刻板做作。另一个则是底层草根,文化不高,随意甚至有点粗俗,却待人真诚。他们为了不同的目标,到同一个地方去,阴差阳错一路结伴而行。

《人在囧途》

但《港囧》中徐峥和包贝尔饰演的则是豪门中姐夫和小舅子的角色,完全没有阶层文化的反差,也看不出有什么矛盾。非要说有矛盾的话,就是小舅子要跟着姐夫拍家族纪录片,姐夫很烦。即使在跟拍过程,试图阻止姐夫约会初恋情人,力度也不大。因为在这个豪门中,亲情显得很淡。

《囧妈》在人设上比《港囧》稍好些,黄梅莹和徐峥饰演了一对"控制"与"反控制"的母子。但徐峥留在列车上的原因很牵强。如果一颗大白兔奶糖就能让徐峥心甘情愿陪伴妈妈,那为什么他从上车开始就各种不耐烦?

人设差距越大矛盾就越多,不能分开的理由越充分,戏剧效果就越好,故事的根基就越牢。喜剧建立在情理之内和意料之外的反差中。如果本身就在情理之外,那就不好看了。

2、 好看的故事脉络清晰细节精准

虽然豆瓣评分《人在囧途》最高,但个人认为《泰囧》在情节推动,细节精准合理性上,更胜一筹。

在《泰囧》中,为了摆脱竞争对手黄渤的跟踪,徐峥把手机放在王宝强身上。但王宝强却为徐峥"丢"手机而着急,非要找到他;因为当时网络速度慢,图片传输很慢,才会出现凭借局部照片,走错地方的误会。而徐峥对王宝强产生误解,认为他和对手黄渤是一伙的,也做足了前期铺垫,后边的和解也不突兀。

影片中徐峥和王宝强之间的关系,经历陌生、无奈、误会、分开到最后和解成为好友,整个过程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王宝强随身带的笔记本,口头禅"我妈说的",以及他想和范冰冰谈恋爱的想象,也都成为推动情节,感动观众的精彩时刻。

《人在囧途》整体过程很长,细节丰富,但还是有明显瑕疵的。比如王宝强饰演的挤奶工,辛苦一年到年底没拿到工钱,只拿到一张欠条。他要替老板要账当自己的工钱。他会坐飞机去要账?即使影片上映10年后,即使春节足额拿到工钱的农民工兄弟们,他们出门依然首选绿皮车。

只能说导演为了让影片中出现的交通工具更加多样化,抛弃了合理性。还有一种可能是,它的母版里有飞机。至于母版是什么,后边再说。

此外,遇到为给学生治病而乞讨的女老师,买彩票中了面包车大奖,这些情节或细节,和王宝强坐飞机一样,有点拧巴。很容易让人出戏。

在《港囧》和《囧妈》中,这种情节安排就更难受。前者有一场徐峥和包贝尔误入电影拍摄现场的一段。误入片场合理,毕竟弹丸之地每年要出那么多影片,外地人第一次上街误闯片场有可能。可是徐峥最后带上的头套是什么意思?而且由于包贝尔操作不当,还让片场发生很多真实伤亡。可能吗?

徐峥带着头套,就是为了下一步再误闯"青楼"?在那里,徐峥为了挣脱锁链,还把洗手台和水龙头拽了出来——徐峥在剧中只是一个女性内衣设计师,不是成龙施瓦辛格!

看《港囧》就是一路很囧,完全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导演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情节?

《囧妈》的情节主线还是清晰的。母子关系从矛盾不断到相互理解,有起伏转折,还是有说服力的。

但情节安排也经常让人跳戏。比如突然出现又快速消失的俄罗斯美女的作用是什么?狗熊是怎么回事?热气球又怎么来的?

特别是突然出现的俄罗斯一家人。彪悍好客的国际友人打死狗熊,救下母子,请他们参加婚礼,好吃好喝招待他们,可谓无微不至。可在母子俩要赶火车时,却画风突变,不仅没有早点出门,还开着一辆没有防滑链的汽车,最后干脆把母子俩扔在了贝加尔湖上!

更别说,徐峥仅穿着一件呢子大衣,在疾驰于西伯利亚雪原的火车顶上趴了一夜,竟然没事儿?怪不得网友们都想知道,那件呢子大衣什么牌子的,保暖性这么好!而且这一晚上也没见妈妈做什么,只是在早上看到儿子时,问了一句"昨晚上哪儿了?"这还是那个掐着点儿提醒儿子喝水的妈妈吗?

由母子感情换来的高评分,被细节缺陷打败,最终滑入及格分以下。

现在观众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催泪和爆笑会换来一时的好感。但如果不把细节做扎实,观众回头一想,就会觉得怎么这么别扭啊!

3、 永恒主题才能成就经典好故事

同样是公路片,为什么有的能成为经典?经典影片必定有其永恒的主题。

尽管《人在囧途》有一些前面提过的转换生硬的细节,但一些拔高主题的情节,如送钱包的售票员,为学生治病而乞讨的女教师,深明大义的小三,温婉大度的老婆等,还是让它赢得了很多好感。

这也是很多人认为《人在囧途》"借鉴"成功的原因。它的母版是1987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Planes Trains & Automobiles中文译为《落难见真情》。它讲述了一个公司高管和一个普通销售员,偶然碰上并一起回家过感恩节的故事。

这部影片讲述的就是单纯一个温暖的大团圆故事,最后高管放下偏见,和销售员成了朋友。

《落难见真情》

《人在囧途》借鉴了《落难见真情》的故事框架,但细节全部做了本土化处理,并填充了很多内容,在表现主人公之间的个人友谊外,还表现了人间大爱,传递了社会正能量。这就显得高大上起来。

这方面更成功的是《绿皮书》,一个底层白人和黑人精英之间,有阶层和文化的差异,更有种族之间的差异,他们最后的和解就上升到种族平等的层面,所以受众面更广,也更具有普世意义。

《泰囧》的主题重点在"人"上。影片开始,徐峥饰演的角色和当下很多中年男人一样,想要很多钱,想要更大的成功。为此不惜一切。到了最后,他被王宝强饰演的角色感动和影响,彻底放下,回归家庭,回归自己的内心。这样的结局符合大众预期,容易赢得共鸣。

而王宝强饰演的角色到最后,也不是当初留给观众的直憨形象,他勤奋,孝顺,真诚,也是社会期待的正面形象。这样,《泰囧》赢得票房和掌声就很自然了。

《泰囧》

《港囧》真的就很囧了,豪门的入赘女婿对曾经的初恋、现在的著名女艺术家的向往,大众真的很难感同身受。

《囧妈》开始评分不低,因为这是亲情话题,而这种亲子模式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更难得的是,老演员黄梅莹演活了这个母亲形象,很多观众直接说:"这就是我妈!"

那么《囧妈》差在哪儿?可以和《雨人》对比一下。《雨人》一开始,汤姆·克鲁斯饰演的弟弟,生活一塌糊涂,事业面临破产,和未婚妻陷入冷战,唯一的亲人老爸去世了,却把300万遗产全部给了从没听说过的自闭症哥哥。

《雨人》

巨额财产和即将破产、亲兄弟却完全陌生、自闭症难以沟通这三组矛盾,绝对比《囧妈》中徐峥遇到的问题更有戏剧性。它的主题除了亲情和金钱之外,更把关注点放在了自闭症这个社会群体上,以至于此片上映后,"雨人"成了自闭症患者的代名词。当然,剧中饰演"雨人"的达斯汀·霍夫曼,更是贡献了无法超越的教科书级表演。

《雨人》和《囧妈》还有一个相似点是,汤姆·克鲁斯和徐峥饰演的角色,一路都在打电话,他们的事业爱情在这段旅途中,同时在进行。但前者每次打电话,都会对他和哥哥的旅途产生影响。而后者则完全两条线,没有瓜葛。影片反而在电话这个道具上,做足了功夫。

制作一部好电影不容易,仅从叙事来说,把一个故事2小时左右讲好,需要方方面面都照顾到。有稳当的基础,尖锐的冲突,还能合理化解并进一步发展,最后达到人性的发掘和主题升华。当然,更要找优秀的演员让影片锦上添花。

"囧"系列电影已经终结,徐峥的才华也从中得到验证。希望他以后能拍出更好的电影,既卖座又叫好。


孙远远


徐导的电影一直都很喜欢,从第一部《人在囧途》,到《泰囧》,再到《港囧》,最后到今年上映的《囧妈》,他的囧系列电影我看了不下三遍,最喜欢的还是《泰囧》。可能是因为这部影片集结了徐峥、黄渤和王宝强三大喜剧明星,让整部电影的内容丰满了起来,剧情也变得更加有趣,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王宝强给黄渤做马杀鸡那一段,简直笑出眼泪来了。总得来说,《泰囧》这部戏是囧系列里面我最喜欢的一部,也强烈推荐给那些没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看过的朋友也建议再去观看,真的特别有趣。



霸气阿东


《人在囧途》,《人在囧途》我看了不止5遍,每次看完这部影片,让我觉得精彩的不止是那些笑料,还有一些酸楚,也若隐若现地讽刺了社会阴暗现实无奈的一面,徐峥扮演了老板李成功,外号:灰太狼:一个理智、缺少人情味,家有贤妻,外有情人,以为任何事只要有钱就可以化解的老板。李成功打算回家跟妻子办理离婚,却在途中遇到了他的人生导师—牛耿。  王宝强扮演的牛耿:人如其名,一个朴实耿直、憨厚善良,没见过大世面,遇事却沉着乐观、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谨小慎微,助人为乐、倾囊相助的有爱心的人。牛耿的影子似乎折射了无数农民工的身影,虽然他的工厂倒闭,活儿也又累又脏,可他时时刻刻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就如剧中牛耿所说:“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比谁惨”。甚至用他乐观的心态改变了李成功对生活的态度。

每当看这部电影都会让我笑得直不起腰来,但笑过之余,还是能给人以启发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像剧中徐铮和王宝强那样的逆境、窘境人人都有可能遇到,克服并且安全渡过的关键就是要有坚持不放弃的精神、乐观的生活态度,要有抗打击的能力,还有就是要未雨绸缪,有危机意识,要领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回家过年的人们,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祝愿大家早日买到票,回家过个幸福祥和的2012年。



娱乐圈宠文推荐


《人在囧途》,这部电影非常接地气!无论是取材春运还是王宝强讨薪,亦或者是徐峥在电影中出轨。这些剧情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而且电影的拍摄手法相对于另外几部而言,也没有那么浮夸和刻意。

剧中很多情节会情让人笑中带泪。就好像王宝强上火车的时候,一口气喝掉了一整瓶牛奶。这样的剧情刚看到会觉得很好笑。但笑完之后又会觉得心酸。一瓶牛奶就让王宝强饰演的农民工珍惜不已舍不得倒掉,硬生生的喝下去,农民工生活的辛酸,在这一幕表现的格外深刻。个主题通过李成功和牛耿两个人来表现,他们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李成功的焦虑,来自于物质满足后,精神世界的虚无,幻想支撑着他,拥有了更多的欲望,所以,面对现实的牵绊,做不出取舍。

其实,这个本质里是一种心态的失衡。

牛耿的焦虑,来自于他的工作,劳动,付出,与自己的收获不成正比。他渴望得到一种认可,一种理解,尽管他对此非常乐观,然而,现实总是呈现出更为坚辛的一面。

其实,这个是一种心理的缺失。

两人相遇,相处的过程当中,都经历了一次新的重生。

李成功更加看清了自己身上的欲望,不再为其所累,所以,他现在能够放下一切,一身轻松。

牛耿也看到了自己精神上的富足,更加坚信付出必有回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所以,他仍能保持初心,微笑前行。

这也是为什么看完囧系列电影之后,发现还是这部最好看的原因。

囧系列这部剧。它没有绚烂的烟火,也没有夸张的故事,只有一个真实的拥抱,一句真诚的问候,温暖你,感动你。





小吖吖吖吖


徐峥的囧系列电影,我觉得《泰囧》最好看。虽然囧系列的第一部电影是《人在囧途》,但是依稀只记得“王宝强上飞机前喝了一桶牛奶”那块,其他都不太记得了。当时囧系列刚出来的时候大家也是没怎么注意,后来的媒体发酵导致了大家对徐峥的第二部囧系列电影《泰囧》的期待度关注度都特别高。这部电影更是集结了徐峥、黄渤、王宝强,三位可以说是当年喜剧演员方面的翘楚了。看了这张演员表,这注定是一部不平凡的电影。


果然,电影于2012年12月12日上映之后,上映首周票房达到了3.1亿人民币,创造了华语电影首周票房记录。截止2013年2月17日,电影票房共计12.67亿,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部创造了票房奇迹的喜剧电影。

徐峥所扮演的徐康朗是一名致力于新能源开发的科研人员,同时也是位有良心的精明商人,为了不让自己的科研成果被变卖,他远赴泰国寻找有决断权的大股东。途遇极品囧人王宝宝,二人一起滚山坡、被蛇咬、溺水漂流、烈日暴晒,在无数的磨难中,两人也萌生了动人的友谊。

王宝强所扮演的王宝宝外号宝宝,一头金黄头发,背刺猬背包,手捧仙人球,是个月入两万的葱油饼摊儿老板,拥有一手"擀面搓面"的技艺,学得一招 "下劈腿"的武艺,去泰国旅行是为给患病的妈妈种下"健康树",与徐朗结伴路上囧事不断。



黄渤所扮演的高博是徐朗的大学同学、公司同事,想要把徐朗发明的油霸一次性的卖给法国人遭到徐朗的坚决反对,后误听王宝的话怀疑徐朗给自己带了绿帽子。在戏中一身"特务黑",黑衣、黑裤、黑色边框眼镜,脸上总是带着鄙夷欠扁的神情。

这几个人同时出现在一部电影中,如果还有人觉得不好看,那简直是太难伺候了。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