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典”到“新冠肺炎”電動車境遇是否殊途同歸?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不禁讓人聯想起時隔17年前的非典疫情,如果非要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與非典疫情做個對比的話,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力度更大,波及更廣,持續時間更長。

當然還不止這些,對於經濟方面的影響更是不可估量的,今天筆者就與大家探討一下“非典”&“新冠肺炎”對電動車行業的影響。

從“非典”到“新冠肺炎”電動車境遇是否殊途同歸?

有人認為,非典疫情當年就推動了電動車行業的發展,而今年爆發的新冠肺炎,處於同樣的疫情背景,所以今年電動車行業也必將迎來第二次大爆發。難道真如這樣嗎?

01 行業需求抑制和釋放曲線不同

在2003年非典疫情與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時間點不同,而此次新冠肺炎爆發,政府採用的防控措施也是不同的,相比非典更為嚴格,封城、封路、封小區,在2003年時,是沒有這種措施的。

在2003年,電動車行業屬於起步時期,因為非典疫情的出現,考慮減少病毒感染,人們紛紛把目光投向電動車,也致使電動車行業開始出現井噴式發展。

從“非典”到“新冠肺炎”電動車境遇是否殊途同歸?

還有一點就是,在2003年電動車還屬於一個新興的產品,人們對此瞭解尚淺,經過非典疫情,人們對電動車有了全新的正確認知,所以在那個時候,電動車需求量攀升,消費者人群大幅增長,最後呈現出一個緩慢的回落過程,直至高危險。

而今年電動車行業的情況卻大不相同,本來行業有一個過需求水準,通過之前的管控,這個需求瞬間歸零,降到冰點,隨後隨著復工復產,需求會隨之上升,經過逐步釋放上升,最後達到一個需求點,再到平穩回落。

從“非典”到“新冠肺炎”電動車境遇是否殊途同歸?

02 時隔17年,如今新增需求有限

2003年年中,非典疫情解除後,電動車銷量同比2002年實現翻倍增長,僅僅下半年的銷量就已經超越往年的總銷量。

難道2003年電動車銷量的翻倍增長都要歸功於非典疫情嗎?

事實上,2003年正處於電動車行業的快速增長期,哪怕沒有非典疫情,電動車的產銷量也會穩步增長。但毋庸置疑的是,非典疫情就像是一劑強效催化劑,極大地推動了電動車出行的全國性普及,否則電動車產業要形成當下的規模,還要延後幾年。

經過17年的發展,中國的基礎設施發生了巨大變化,居民出行工具和出行方式開始多元化,可以看到公共交通(包含公交車和地鐵)就可以佔到56.1%,私家車佔到32.5%,步行可以佔到20.1%,而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佔到16.5%,而出租車、摩托車各佔14.7%、5.8%。

從“非典”到“新冠肺炎”電動車境遇是否殊途同歸?

因此,當下的疫情對電動車行業的需求同樣有催化作用,但並沒有根本性的顛覆。與此同時,企業和經銷商面臨的挑戰也不少,比如復工延後、成本提高,產業鏈受到極大影響,而銷售渠道在揹負巨大經營壓力的基礎上,還要熬過漫長的“淡季”,最後要想收穫“市場爆發”的成熟果實,還需經歷重重考驗。

從“非典”到“新冠肺炎”電動車境遇是否殊途同歸?

03 寫在最後

基於電動車早已完成了行業內的消費普及,而且新增需求轉換有限,所以2020年整年消費規模基本不會呈現出2003年的直線爆炸態勢。

目前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疫情對電動車行業進行了催熟,一個更健全、更規範的行業新常態離我們更近一步,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738625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