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廚房,入得藥方--荊芥

夏天的時候,荊芥是飯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不管是涼拌還是吃麵都少不了荊芥,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荊芥的藥用。

【處方用名】荊芥;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

荊芥:生用,辛散力強;荊芥穗:單用穗,發散力更強,尤其擅長疏散頭面之風 ;荊芥炭、芥穗炭:分別炒炭用,長於收澀止血。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辛。歸肺、肝經。

【基本功效】祛風解表,透疹止癢,消瘡,炒炭止血。


上得廚房,入得藥方--荊芥


【臨床應用】

1,用於外感表證

本品味辛微溫,作用平和,既能散風寒,又能疏風熱,故不論風寒、風熱表證均可應用。用治: ①風寒表證,配伍防風、羌活等,如荊防敗毒散(《攝生眾妙方》); ②風熱表證,可配伍金銀花、連翹等,如銀翹散(《溫病條辨》)。③荊芥體輕升散,上行於頭面空竅而有清頭目利咽喉之功。至於咽喉腫痛用之者,亦取其祛風利竅之功也,如清咽利膈湯

2,用於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本品輕揚透散,能祛風止癢,宣散疹毒。用治:①表邪外束,麻疹不透,可配伍蟬蛻、薄荷等; ②風疹瘙癢,配伍防風、蒼朮、蟬蛻等,如消風散 《外科正宗》 。

3,用於瘡瘍初起兼有表證

本品既能解表,又能消瘡,故可治療瘡瘍初起兼有表證者。用治瘡瘍初起,偏於風寒者,配伍川芎、獨活等;偏於風熱者,多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如銀翹敗毒散(《醫方集解》)。

上得廚房,入得藥方--荊芥


4. 用於出血證

本品炒炭長於收澀止血,可用於多種出血證。用治 ①血熱吐、衄,常與地黃、白茅根等同用;②便血、痔血,常與地榆、槐花等同用;③崩漏下血,則配伍棕櫚.、血餘炭等收澀之品。

此外還有散風勝溼以治痺痛之功。古云:風以勝溼為至理。凡風邪阻於脈絡,溼邪困阻氣機,證見周身痛楚,項背強直,四肢關節疼痛,肌膚麻木不仁等,至於某些風溼性關節炎,關節紅腫疼痛,已成熱痺者,則當於涼血活淤配入本品,庶免其寒涼凝澀之弊,又無溫散助熱之虞。決不可為了“消炎”而純用苦寒之藥。

【藥理作用】:本品煎劑能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增加汗腺分泌,有微弱的解熱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炒炭後,能使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縮短。

【現代運用】 現代臨床以本品配伍他藥,可治療扁平疣、感冒、 咳嗽、鼻竇炎、偏頭痛、糜爛性口腔潰瘍等。


上得廚房,入得藥方--荊芥


本草摘要:

荊芥

一名假蘇。輕、宣,發表、祛風、理血辛、苦而溫,芳香而散。入肝經氣分,兼行血分。

其性升浮能發汗,又云止冷汗、虛汗。散風溼,清頭目,利咽喉。治傷寒頭痛,中風口噤,身強項直,口面喝斜,目中黑花。

其氣溫散,能助脾消食,氣香入脾。

通利血脈。治吐郵腸風,崩中血痢,產風血運,產後去血過多,腹內空虛,則自生風,故常有崩運之患,不待外風襲之也。荊芥最能散血中之風。華佗愈風散,荊芥三錢,微焙為末,豆淋酒調服,或童便服,諸家雲甚效。凜癧瘡腫。清熱散瘀,破結解毒,結散熱清,則血涼而毒解。

為風病、血病、瘡家聖藥。

荊芥功本治風,又兼治血者,以其入風木之髒,即是藏血之地也。李士材曰:風在皮裡膜外,荊芥主之,非若防風能入骨肉也。

連穗用, 穗在於巔,故善升發。治血炒黑用。凡血藥用山梔、乾薑、地榆、棕桐、五靈脂等,皆應炒黑者,以黑勝紅也。

反魚蟹、河豚、驢肉。


上得廚房,入得藥方--荊芥

附:荊芥6-10克、防風6-10克、紅棗3-5枚

功效:發汗解表, 祛風止痛 。主要用於風寒初起, 惡寒、無汗、頭痛、身痛等症.

此文僅供參考,大家如有己見,可在評論中分享交流經驗。

持續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