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平常很能說,可一到寫作文就不行,這是為什麼呢?

哈你一米陽光


你好!孩子平時很能說,口才很好,為什麼寫作文時似乎就不行了呢?這不是很矛盾嗎?其實這並不矛盾!口語表達好和書面寫作是兩件事兒,它們之間可能有一定的交叉,需要的都是表達能力,但內在的差別其實很大。


首先,好口才是一個人敏捷應對生活場景的表現,往往是性格和模仿的結果

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個人有意識地模仿別人的敏捷反應,加上性格的外向樂天,是容易形成所謂的好口才的。畢竟我們每天生活在一個需要“說話”的環境當中,隨時隨地進行各種說話的“訓練”。而對孩子來說,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不缺少談話的素材,以及談話訓練的人,所以內在地其看,口語才能的訓練是隨時隨地進行著的,那些看起來沒有練就好口才的人,常常在性格上向內生長,形成了所謂的內向性格——未必不善於表達,常常首先是不喜歡與人表達。

其次,寫作需要一個系統的訓練,不是單純模仿就可以,訓練也不是隨時隨地

和口才相比,書面表達的才能更需要一個系統的訓練,它有規格、有形式、有特殊的素材和結構要求,甚至在中小學階段有固定的字數限制——限字作文的字數限制常常隨著年紀增長而增長,但另一個角度去看,在固定字數內完成一篇文章,且“五臟六腑”齊全,體現出積極的主題意義等,也是一種嚴格的高要求。


同時,各種學科的學習,讓孩子把更少的時間放在寫作上,每次練習常常都是被動應對去完成,所以只有一部分孩子能真正高質量完成,這也是一件再過正常不過的事情。

第三、寫作方面有嚴格的審定標準,而對孩子口才好的要求卻未必高,常常是能說就可以。


一個孩子日常生活中能說,便給人以口才好的印象,大人常常不會去分析在這份好的口才中,有多少內容是有價值和準確的表達——只要孩子能說,即使答非所問,也容易給人以健談的印象。而在寫作當中,有著非常嚴格的審核標準,如果一個孩子寫作文時像日常吐露口才一樣去寫,常常會成為流水賬,而流水賬則是典型的問題作文,需要經過語言上、結構上和素材上的多次調整,才能改變這種狀況。所以某種意義上,家長產生孩子口才好就應該有很強的寫作能力,也是一種心理上的“倖存者偏差”,其實兩者之間不足以構成一種必然的因果關係。

綜上所述,孩子的寫作需要更多的練習和修改的過程,需要指導教師屢次意見和建議的介入,才能逐步引領孩子進入文字寫作的世界,享受寫作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