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平常很能说,可一到写作文就不行,这是为什么呢?

哈你一米阳光


你好!孩子平时很能说,口才很好,为什么写作文时似乎就不行了呢?这不是很矛盾吗?其实这并不矛盾!口语表达好和书面写作是两件事儿,它们之间可能有一定的交叉,需要的都是表达能力,但内在的差别其实很大。


首先,好口才是一个人敏捷应对生活场景的表现,往往是性格和模仿的结果

在日常的生活中,一个人有意识地模仿别人的敏捷反应,加上性格的外向乐天,是容易形成所谓的好口才的。毕竟我们每天生活在一个需要“说话”的环境当中,随时随地进行各种说话的“训练”。而对孩子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不缺少谈话的素材,以及谈话训练的人,所以内在地其看,口语才能的训练是随时随地进行着的,那些看起来没有练就好口才的人,常常在性格上向内生长,形成了所谓的内向性格——未必不善于表达,常常首先是不喜欢与人表达。

其次,写作需要一个系统的训练,不是单纯模仿就可以,训练也不是随时随地

和口才相比,书面表达的才能更需要一个系统的训练,它有规格、有形式、有特殊的素材和结构要求,甚至在中小学阶段有固定的字数限制——限字作文的字数限制常常随着年纪增长而增长,但另一个角度去看,在固定字数内完成一篇文章,且“五脏六腑”齐全,体现出积极的主题意义等,也是一种严格的高要求。


同时,各种学科的学习,让孩子把更少的时间放在写作上,每次练习常常都是被动应对去完成,所以只有一部分孩子能真正高质量完成,这也是一件再过正常不过的事情。

第三、写作方面有严格的审定标准,而对孩子口才好的要求却未必高,常常是能说就可以。


一个孩子日常生活中能说,便给人以口才好的印象,大人常常不会去分析在这份好的口才中,有多少内容是有价值和准确的表达——只要孩子能说,即使答非所问,也容易给人以健谈的印象。而在写作当中,有着非常严格的审核标准,如果一个孩子写作文时像日常吐露口才一样去写,常常会成为流水账,而流水账则是典型的问题作文,需要经过语言上、结构上和素材上的多次调整,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所以某种意义上,家长产生孩子口才好就应该有很强的写作能力,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幸存者偏差”,其实两者之间不足以构成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

综上所述,孩子的写作需要更多的练习和修改的过程,需要指导教师屡次意见和建议的介入,才能逐步引领孩子进入文字写作的世界,享受写作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