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舒服,是与人相处的最佳状态

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有句名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意思是说,君子以义相交,他们之间的交情常常像水一样平淡;小人以利相交,他们之间的交情常常像美酒一样甘甜。君子之间的交情虽平淡,却能保持长时间的亲近;小人之间的交情虽然甘甜,却一点也不牢固,容易断绝。


让人舒服,是与人相处的最佳状态


君子之交,互相之间不苛求、不强迫、不嫉妒、不黏人,在常人看来,就像白水一样的淡。淡淡相交,才会长久。淡淡相交,浅浅欢喜,聊得来、说得开、不掩饰、不累心,这是一种舒服的状态。人与人相处,相互感到舒服是最重要的。人生在世,钱财名利都是虚的,说到底,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活出幸福感,活得舒服,活得自在。

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是一种幸福。生活本不易,不要在与你拧巴的人那里丢掉了自己的快乐,然后又在喜欢自己的人那里忘记了快乐。

做人,要随缘;交友,看眼缘。有些人一见如故,有些人久处却如陌生人。但是,人与人相处的是否舒服,主要还是要靠双方的共同努力!学会相处,要比学会赚钱有用得多、重要得多。要想人际交往如沐春风,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让人舒服,是与人相处的最佳状态


一是不要对他人评头论足。不干涉、不打扰、不紧盯对方的世界,不强求、不扭转、不揣测对方的思想,不窥探、不指划、不评判对方的生活。生活中,有太多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去评论别人。每个人都是在负重前行,不深入了解对方,就不要轻易下结论。不随便评论别人,是一种修养;而不活在别人的评论里,是一种修行。

诺贝尔文学将获得者、作家莫言有一篇文章,说了自己记深刻的一件事:

有一次,莫言请人去吃烤鸭。大家都酒足饭饱之后,桌子上还剩下许多。农民出身的莫言心想,多可惜啊,于是就继续吃。

这时,有人开口了:“瞧瞧莫言吧,非把他那点钱吃回去不可。”

莫言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好像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那人又说:“你们说他饭量怎么会这么大?他为什么能吃那么多?要是中国人都像他一样能吃,中国早就被他吃成水深火热的旧社会了。”

莫言回老家后,委屈地将这件事说给母亲听。母亲让他以后再去吃宴席前,先喝上两碗稀饭,再吃上两个馒头。

回到北京后,莫言就按母亲所说,去吃宴席前先垫饱了肚子。

在宴席上,他吃得非常斯文。

结果一人却说:“看看莫言那假模假样的劲儿,好像他只用门牙吃饭就能吃成贾宝玉似的。”还讽刺他做人不够本色。

生活中永远有这样的一些人,总是莫名其妙地评论你、伤害你。对于这样的人,可以回应一句话:“我们是人类,但不是一类人。”


让人舒服,是与人相处的最佳状态


二是对他人不必刻意迎合。庄子说:“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意思是:相互交往在不刻意交往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人际交往要达到无心,不刻意;人与人之间的相助要出于无为,没有目的。我们不可能取悦所有人,所以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应当适当地放弃迎合,不去刻意奉承,做自己就好。

北宋真宗时,有一个人叫丁谓,官任副宰相。当时的宰相是寇准,丁谓对上司寇准是毕恭毕敬,迎合奉承。

有一天,朝廷举行办公会议。会后,宰相、副宰相等在一起用工作餐。

寇准的胡须上沾上了汤水,丁谓起来给他擦胡子,当时的说法叫“溜须”。

寇准严肃地说:“你的好意实在难得,但是作为国家大臣,在公众场合为长官溜须,是有失身份的事。”

丁谓听后,非常惭愧。

“溜须拍马”中的“溜须”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让人舒服,是与人相处的最佳状态


三是不要让对方尴尬。与人相处比较惬意的状态,就是无论怎样都不会感到尴尬,无论怎样都不会感到难为情。一旦出现了尴尬场面,要懂得及时解围。

清朝时,有一个大盐商,一次在自己家里宴客。客人中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

喝了半天酒后,众人决定行酒令,要求每个人说一句古人的诗句,其中必须有“飞”“红”二字,说不出来就罚酒。

从主人开始,结果盐商竟然冒出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

众所周知,柳絮都是白色的,除金农外,众人都捧腹大笑。盐商顿时羞得满脸通红。

这时金农开口说道:“大家为什么发笑,这可是元代无名诗人的佳句。”

众人听了半信半疑,金农微微一笑,当场背出了那首诗: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众人听了,连声喝彩。

其实,这哪里是什么元代诗人的诗,实在是金农急中生智,自己杜撰出来为盐商解围的。

第二天,盐商到金农家致谢,并送上一千两银子。

在与他人相处之时,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不对他人评头论足、不刻意迎合、不让对方尴尬,那么这个人肯定是个人缘极好的人,一个人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