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呆!广州空中花廊已超300公里,感谢背后的他们

从 2003 年起,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牵头对全市符合条件的人行天桥、立交桥 分批实施了绿化整饰,使道路绿化从地面向空中进行了延伸,至今已打造了超过 330 公里长的天桥绿化。

美丽的空中绿廊、花廊背后,是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天桥绿化项目组自主研发的的天桥绿化技术体系。

美呆!广州空中花廊已超300公里,感谢背后的他们

自主研发,潜心科研

为营造四季特色景观,市园科院天桥绿化项目组依托天桥绿化项目建成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三角梅 Bougainvillea(目前天桥绿化主要应用的植物)研究中心,收集200多种三角梅,并挑选出抗逆性较强、绿化效果好的 13 个品种进行了推广应用。

项目组还依托绿色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制出天桥绿化专用基质。以枯枝落叶为原料,采用化学——生物联用快速发酵技术,将枯枝落叶进行无害化堆肥处理,实现化废为宝,在减少化肥对环境带来副作用的同时保证了植物所需的养份。

美呆!广州空中花廊已超300公里,感谢背后的他们

研究人员潜心钻研控梢、控芽、促花芽分化、增加花量、调整花色等技术,总结出了一套可使花色更靓丽、延长花期、调整盛花期的技术。

智慧管养,节能高效

项目组自主研发太阳能无线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并引入无人机进行实时监测,提高天桥绿化的巡检效率,降低工人户外作业的安全风险。

太阳能无线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可分为微灌系统和滴灌系统,可实时对不同桥梁的土壤湿度、EC 值(土壤肥力指标值)进行测控,实现了根据土壤干湿度自动调整的精准灌溉和节能灌溉。其中,微喷灌溉系统可节水 30%,节水量达 42 万吨/年;滴灌系统可节水 40-50%,节水量达 62 万吨/年。

技术创新,科学管理

项目组根据天桥养护和科研基础数据的需求,自主研发了天桥绿化管理 APP 系统。该系统可实时查询绿化巡查发现的问题、整改完成情况和养护工人的工作状态等,随时记录养护措施、植物生长势、花期、效果等内容。

系统后台可直接导出数据生成养护档案,简化庞大、复杂的数据收集统计工作和工人管理工作,辅助天桥绿化管理工作。

成果一览:

·项目自实施以来先后开展了 20 多项科学研究,编写了《人行天桥、立交桥绿 化种植养护技术规范》等 4 个行业标准规范,形成一套完善的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技术体系,位居全国天桥绿化建设的领先地位。

·广州天桥绿化为全市增加了 100多万平方米的绿化覆盖面积,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截止 2018 年底,广州的天桥绿化长度超过 330 公里,实现了 “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在全国的城市中打造了最长、最美的空中花廊。

·市园科院的天桥绿化植物资源圃已收集超过 300 个植物品种(含三角梅),占地面积约 100 亩。

·市园科院已把自主研发的天桥绿化技术体系成功推广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珠海、中山、佛山、东莞等城市,完成 207 座天桥绿化,绿化总长度超过167 公里。(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