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實施嫡系繼承製,朱允炆並不是嫡皇孫,朱元璋為何傳位給他

很多人存在一個誤解,即什麼是“嫡”?廣義的“嫡”指正妻所生的所有孩子,而狹義的“嫡”僅指嫡長子。以皇帝為例,娶妻生子,正妻必然是家族勢力龐大的集團,只有強強聯合,才能維持中央的強勢。因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富貴之家與帝王之族,就要選擇對家族本身有利的另一方了。

所以在繼承法中才會存在“嫡子同母弟”這個概念,在狹義指代下,“嫡子同母弟”不是嫡長子,但也不是庶子。實際上在嫡長子健在的情況下,其餘諸子都可籠統稱為“次子”,不必嚴格區分嫡庶,只有嫡長子死亡需要重新排繼承順序的情況下,才會區分“是否與嫡子同母”。

​古代實施嫡系繼承製,朱允炆並不是嫡皇孫,朱元璋為何傳位給他

我國古代貴族(注意是貴族,不涉及平民)是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法理上,嫡長子全得。其餘嫡次子也好、庶子也好都是作為兄長的助手存在,需要服從兄長的命令,一定要分家的話可以分出去一部分家產,但絕對不是平分,不可能讓你把大家拆了。

嫡次子的作用是嫡長子的替補,他的繼承順序在庶子之前(有可能在嫡長孫之後,也可能在嫡孫之前,視情況而定)。但替補就是替補,嫡長子不死,次子就永遠沒有繼承家業的資格,而如果父親先於嫡長子死了,那麼次子就連替補的資格基本也沒有了,繼承順序會排到所有侄子後面去。

​古代實施嫡系繼承製,朱允炆並不是嫡皇孫,朱元璋為何傳位給他

在封建宗法制中,兄權是父權的延伸,“悌”是僅次於“孝”的存在,在貴族大家庭中,成年的“嫡長子”才是遠超所有弟妹的存在,其地位絕對不可動搖,其他所有兒子,都不過是嫡長子的替補和助手罷了,最多不過是替補先後次序的問題。而所有女兒,無論嫡庶,則連替補的資格都沒有。

那朱允炆並不是嫡皇孫,朱元璋為何傳位給他?

朱允炆的母親是呂氏,在他出生時是他父親太子朱標的側妃,也就是小妾。此時朱標的正妻常氏已經生有長子虞王朱允煐,並且在朱允炆出生的時候懷著身孕。常氏在生完第二個兒子朱允熥的時候因為出血過多去世。

​古代實施嫡系繼承製,朱允炆並不是嫡皇孫,朱元璋為何傳位給他

呂氏在常氏去世之前就因為姿色美麗被朱標所寵愛,而常氏則是朱元璋為朱標所擇的親事,常氏的長相和受寵程度絕對是遠不如呂氏的。呂氏為朱標生了三子三女,夫妻二人恩愛有加。於是,朱標在常氏死後第一時間,將貌美且受寵的側室呂氏扶為正妻,而此時太子的世子是朱允煐。

幾年後,朱允煐不幸夭折,朱標的正妻也從常氏變成了呂氏,朱允炆也成了繼配正妻所生的嫡長子,於是,他理所當然的當上了太子的世子,也在朱標去世之後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

​古代實施嫡系繼承製,朱允炆並不是嫡皇孫,朱元璋為何傳位給他

朱允熥的母親常氏雖然是嫡妻,但生前並不受朱標寵愛並且已經去世多年。之後朱標又立呂氏為正妻,在常氏沒去世的時候,呂氏就因為貌美而受到寵愛。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朱標不立朱允熥為世子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