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會把孩子逼成優秀的人嗎?還是尊重他的愛好?

採蘑菇的小姑娘772


優秀是逼出來的嗎?

我覺得不太現實,人生的路是自己走的,沒有人可以代替。這個“逼迫”也有著不同的含義,按照您的觀點是父母逼迫孩子從而達到孩子的優秀。但是仔細想想父母給孩子施加再多的壓力對孩子來說一定很好嗎?多數的時候都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讓他做什麼他不喜歡自然就會覺得煩躁。作為父母想讓自己的兒女變得優秀這個想法本沒有錯,也沒有什麼問題。關鍵是怎麼讓孩子變得優秀?多數家長想法都是逼著孩子學習,逼著孩子學這學那,完全不考慮孩子的感受。無論他喜歡不喜歡只要作為父母的喜歡那肯定就逼著孩子去做,這種情況下是個人都會逆反吧。

都聽說一句話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事怎麼能做好?就算是“逼迫”也不應該是家長去逼迫孩子,而是應該孩子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事情自己努力去做,“逼迫”自己去做好,這種主觀的逼迫才是最好的,而被動被父母的想法逼迫著這個絕對是不可取的。作為父母應該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經驗作為參考,切記!你的建議僅僅只能是用來作為參考給孩子,不能命令的方式強加在他的身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你的選擇不能代表孩子的興趣。作為家長要及時瞭解和發現自己孩子的興趣,然後給他們提供足夠的幫助做他們堅實的後盾這個關係才是最好的。

絕對不要打著都是為他們好愛他們的旗號卻反而做出傷害他們的事,尊重孩子的心願,尊重孩子的選擇,這同時也是教會他們人生道理:尊重他人!家長最好要做到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試問一下家長們,你們在給孩子們選擇道路的時候尊重過自己孩子的選擇嗎?什麼都是你們覺得好覺得對,其實你們忽略了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們覺得好的才是最好的。尊重孩子的愛好和選擇才是讓孩子變優秀的前提,當孩子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的路他自己就會“逼迫”自己去努力的,而不需要家長們來逼迫。因為做父母的不能陪孩子一生,人都有自己的路要去走要去面對。

所以優秀不是逼出來的,而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有了內心的選擇,才有努力的動力,才有最真實最優秀的自己。


Miasion科學空間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頭些年看到一個被孩子家長逼著練琴的小男孩,如今已經長大了。

小時候為了逃避練琴,想出了無數的法子糊弄父母,可最終還是被父母坐到鋼琴面前去,一坐就是整個童年與半個青春。

可是等到自己上了大學後,就明白了練琴與不練琴之間的差別。

他說,當其他同學忙著找端盤子,發傳單,當家教的兼職時,自己卻已經開始教小孩子學鋼琴了;當其他同學拿著一個小時十幾二十幾塊的收入時,自己卻已經能夠做到每小時上百元的收入了,而同學們的兼職大多又累又苦,自己卻可以待在學校,讓孩子自己上門來學。

他說,他從中收穫的,不僅僅是金錢,更是一種尊重。

而這樣的人生,都是因為兒時的那架鋼琴。也許他小時候會為了學琴苦惱逃避,甚至恨上父母的固執與強迫,但當他長大後,他所擁有的經歷與無限可能的未來,會告訴他,小時候吃過的那些苦,無數個春夏秋冬的堅持,終將化作人生路上取之不盡的財富。

這些年,社會競爭愈發激烈,很多父母也開始意識到,除了讓孩子讀書,培養孩子其他的興趣或技能也格外重要。

但在為孩子選擇興趣的落實上,我發現,很多父母都會陷入一個誤區:孩子的興趣,是選擇興趣班的依據。

在多數家長的潛意識裡,存在一個默認順序,首先要有興趣,然後才能做好。

所以,當孩子說沒興趣時,家長也就不去堅持了,在篩選興趣班時,首先考慮就是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卻很少有人去思考,孩子嘴裡的興趣真的靠譜嗎?

我們需要知道的一個事實是,小孩子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清楚自己的興趣與特長,而又因為孩子做事總會“三分鐘熱度”,於是“不感興趣”往往就會成為孩子不願堅持與努力的最好藉口。

因此,那些孩子曾經接觸過的興趣,終將以“半瓶水”的姿態消逝在他們身後,孩子急待發展的特長與興趣也就在父母的無數次妥協中擱淺,最終當孩子泯然眾人後,父母才會驚覺他們的孩子錯過了什麼。

適當的時候,我們得逼一逼我們的孩子。

這裡的逼迫,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既然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那麼也不要讓最後想要達到的目的變得扭曲。

李笑來老師曾說:“發掘孩子興趣的正確做法,就是根據孩子的情況,選出他最可能做得比別人好的事情,然後絞盡腦汁讓他學得會,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誰都好,興趣自然就出現了。”

但對孩子來說,興趣只是聽起來很美,一旦開始正事學習,就難免遇到困難,一遇到困難,就難免會想退卻,而這個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要有一顆比孩子更加堅定的心,教會孩子不要輕言放棄。

也許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因為興趣和特長成為世界名家,但至少,他們可以因為擁有這些,使得今後的人生裡,做到優於他人或擁有更多選擇的空間,過上更為舒適的生活。

再退一步講,就算不為生計,他們也能因為掌握一些別人不懂的知識與技能,有更為廣闊的視野與高雅的情操,擁有獨特而有趣的靈魂。

培養孩子的興趣很重要,但值得指出的是,堅持同樣重要。

因此,當孩子對某些事情感興趣想要學習的時候,記得要告訴孩子:

做了決定就要學會堅持,無論過程多苦多累,也不要輕言放棄。

————因為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的某一天,孩子你會不會為當初的放棄感到無以復加的後悔。


國老師數學課堂


求非常常聽到一句至理名言在教育廣大家長:“你不逼自己一把,從來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這句話用在大人身上正確,那麼用在孩子身上就要商榷一下。

著名央視主持人董卿在談到父親對自己的逼迫式教育時,都泣不成聲了,一再表示:在教育的道路上,別指望孩子能夠自覺。那麼回到問題上來,家長努力去逼迫孩子,這樣做到底好不好。接下來求非就來說下自己的真知灼見。

1 對於孩子的教育,每個父母都會非常的上心。哪個父母不希望兒女成為優秀的人才呢?孩子的成功也是他們畢生的追求。

2 求非十分贊同一位海淀家長提出的教育分層論: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學習的佼佼者,幾乎不用家長和老師費心,頭上一直籠罩著別人家孩子的光環。這些孩子被稱為“天牛”,就是天生特別牛。而佔很大比重的孩子被稱為“人工牛”,就是需要家長和老師一起付出很大精力和心血才能有所收穫的牛。當然還有一些蝸牛的存在,人家雖然很慢,但是自帶屬性,也是一種資源上的優勢。

3 我們家長其實要學習的是董卿父親的教育方式,為什麼?因為人家成功了。成功了的例子不就是最好的榜樣嗎?這裡我們要探究的是人家為什麼成功。其中最顯著的一點就是天分和興趣。這位父親對董卿很瞭解,知道她在語言上很有天分,而且也很熱愛文學,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後來父親對董卿再嚴厲她也默默堅持了下來,這就是最大的力量來源。

4 愛好教育可不是放手一切,讓孩子隨心所欲。而是通過興趣激發潛能,然後逼迫孩子變得優秀,從而收穫到成功的喜悅。

否則,空有遠大抱負,卻沒有真憑實力,這樣怎麼能成功呢!

5 不要指望孩子能夠自覺,這是不切實際的,當孩子還在成長的過程中時,他對外界的抵抗力是很差勁的,這個時候需要父母嚴格起來,幫助孩子抵抗誘惑。所有嚴格的父母都是善意的,只有現在忍下心來對孩子無情,孩子才能更堅強地面對外界未知的困難,才能享受更高、更美麗的風景。

正所謂道是無情最有情,有遠見的父母,肯定會對孩子無情。

以上就是求非對於這個問題的一些淺見,如果認為對於您有幫助就伸出友誼和幸運之手點個贊吧,這可是求非堅持下去的不二動力呀!

關注求非,帶給你全新的教育視角





求非


看似兩個矛盾的問題,但如果合在一起,就能體現出教育的真諦!

逼孩子優秀是一定的,就像我國著名教育家龍應臺說的“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但是僅有優秀還不夠,因為一個人如果想要活的幸福就一定要堅持自己喜歡的事。可能很多人覺得堅持愛好,就要同等的放棄優秀,就好像一個天平,選擇了一方,另一方就要無限妥協直到失去重量!

那我想問,貝多芬雙耳失聰,堅持了自己的音樂,他不優秀麼?喬丹小時候個子很小,經常被人欺負,堅持了籃球夢想,成為籃球之神,他不優秀麼?齊白石從小家境貧寒,但是熱愛自然,熱愛藝術,成為一代繪畫大師,他不優秀麼?

無數人因為堅持愛好而優秀,可是大多數人仍然把優秀狹義的理解為學習成績。根據美國教育學家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人的8種智能分別是: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自然智能。而真正影響學習成績的只是語言智能和邏輯數學智能!難道說擁有其他智能的孩子就不能優秀了麼?

所以如果家長們看到這篇文章,請反省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擁有其他智能,或許我們可以努力培養孩子的愛好,並讓你的孩子因為這個愛好而優秀!

他或許不能成為音樂家,可能他會是樂隊不可或缺的吉他手!他或許不能成為繪畫大師,可能是三尺講臺的美術教師!他或許不會成為籃球之神🏀,可能會是學校的體育之星!但是他依然優秀,依然快樂!

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受到優質的教育,關注我帶你瞭解教育小竅門!


小六老師數學


這個問題對於不同的父母來說,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與認知但我相信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逼著孩子優秀。因為人生就是一場比賽,沒有哪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競賽中輸掉比賽。

出現尊重孩子想法與愛好的父母,我覺得應該有三種可能:

一、可能是因為孩子太過優秀。孩子在人生競賽的比賽中跑的比父母快,父母的推扶已經變成了拉拽,反而是對孩子的拖累,聰明優秀的父母所以決定放手。此時尊重孩子的想法是一種智慧與大愛。

二、可能是父母根本推不動。孩子不但不往前走,而且還用力阻礙前進,父母徹底失望了,深感無力,最後鬆手任由他去。這種尊重孩子的想法,只會讓孩子距離優秀是越來越遠。作為父母不應該......你生了他,就有義務去用心培養他。

三、第三種可能最讓人憤憤不平,那就是他的父母太過出類拔萃。

孩子趴在父母的身上就能躺贏,不需要孩子動一下手、用一步力就被帶著勝利衝過了終點,成為冠軍(這種可能最讓人羨慕嫉妒恨)。此時在父母看來,孩子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就是他們最大的心願。當然了,這種可能不用去比,也不值得推崇、效仿。

其實,孩子的很多好習慣、好行為、好想法,正確努力學習發展的方向都是從小養成,都是由父母指引、塑造的。孩子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父母畫什麼,孩子就變成什麼。因為每個父母畫畫的水平有高有低,能力大小不同,孩子之間的差異由此顯現。隨著孩子年齡越來越大,差距差異就越大、越明顯。這個結果值得所有父母們去深思熟慮。

最後的真誠勸說:

孩子的人生無論是上面的哪一種的可能,我都希望父母們能積極的對待孩子的人生,不要做孩子人生的負能者,不要把自己個人的情緒帶入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賦予孩子積極的正能量,助力孩子自己去努力、自己能優秀的成長,讓孩子能積極的對待自己的人生,也不枉來人世間走這一程。


虛學理教


釋放孩子天性,讓孩子所謂的“快樂成長”,從某種意義上說,可能是廢掉一個孩子的最快方式。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所以,適當尊重孩子的愛好,在一定的年齡、一定的時期,“逼”一“逼”孩子,就可以使孩子變得優秀。具體分析如下:

1、人生就是一個不斷付出和收穫的過程。

有的人,因努力付出而獲得成功,有的人因過於散漫而失敗。教育孩子最大的騙局,就是“孩子,你只要快樂就好”。不知何時開始,父母在教育中越來越尊重孩子,越來越崇尚“快樂教育”,覺得不應該強迫孩子去做不喜歡的事情。

2、你不“逼”他,他怎麼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你不逼孩子,咱們怎知道他以後會不會因當初自己不曾努力而後悔?孩子處於一個頑皮的年齡,本來就無法控制自己的內心,只能由父母來把控。孩子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良莠不齊,其辨別能力也十分有限。如果對孩子從小沒什麼要求----學習成績不好沒關係,學不會畫畫,彈不了琴也沒關係,最後考不上大學只好盲目出來工作也沒關係…… 那麼,孩子的潛能因為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導致與他潛在能力條件不相適應並最終飽嘗到生活的艱辛(可伶天下父母心!),後悔也晚了。



3、其實,你“逼”孩子一把,他可能就很好或更優秀。

有天賦的孩子,還是可以“推”一把,別讓孩子長大以後後悔。學習,本身就是一個枯燥繁重的知識積累過程,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會想過退縮放棄,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能力為人生把握方向,。這時,父母給予適當的引導、建議和鼓勵,就顯得至關重要。

總之,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就不能放任孩,“”逼”孩子一下,他會比你想象中的更加優秀。

(關注教育,陪伴有我;法律維權,平安人生。我是圩鑫,法律執業人。歡迎👏您的關注、評論點贊、收藏和轉發)


圩鑫法務


我覺得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更好而不是把孩子逼成優秀。以下是我的理由:

第一,從一歲左右開始,孩子就有了自我意識的萌芽,他開始發現他是個單獨存在的個體。從兩歲左右開始,孩子就有了獨立意識,他們想要獨立做一些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滿足孩子自身發展的需要,給他創造機會,讓他獨立。有孩子的人可能會發現兩歲多的孩子會經常說,“寶寶自己做”之類的話,你要是不讓他自己來他還哭,不高興。如果這個時候孩子想要獨立完成一些事,而家長卻總是用“愛”的理由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那麼漸漸地,孩子就不想再獨立了,就會什麼事都依賴家長,也就成了大人眼中的“懶”。其實孩子天生就不是懶的,都是家長慣的。

第二,我們大人認為“優秀”的並不一定是孩子認為是好的,他想要的。如果我們給孩子一切都安排好了,他的一生就在按部就班地進行大人設計好的活動,到了成年以後,他會覺得他的人生毫無意義,太平淡,這不是他想要的。到了這個時候容易出現兩種極端,一種就是人格完全不獨立,成為一個媽寶,你跟他說個啥,他都會說“我媽說”“我爸說”,或者“我問問我媽”…可怕不?要麼孩子突然想獨立了,不想再受控於家長了,突然想要乾點“驚天動地”的事,怕父母們會接受不了哦。

第三,每個人生下來就是個獨立的人,不是誰的附屬品,我們要給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讓他學會為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責任。我們可以引導他,告訴他做不同的選擇可能產生的後果是什麼,讓他自己權衡然後作出自己的選擇,而不是一個勁讓孩子朝著我們認為“優秀”的方向走。

我的回覆先到這裡,有問題可以再跟我聊哦,我再一起討論。


開心就好昕夕媽咪


對於優秀這個詞,家長可能沒有理解的很透徹,你的意思是說把孩子逼成你眼中的優秀,而不是讓孩子成為優秀的自己,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是帶著自己的天賦和才華來的,我們不可能改變任何一個人,我們也不可能改變我們孩子,讓孩子成為我們眼中優秀的那個人,我們只能夠幫助孩子,支持孩子,鼓勵孩子成為最優秀自己。舉個例子,如果你的孩子是蘋果,但是你覺得香蕉才是優秀,你想把孩子逼成香蕉,那是不可能的,你只能把孩子變成這世界上最好吃的蘋果,這才是真正的優秀。父母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孩子的天賦才華所在,那麼建議父父母去千聊APP聽九道親子教育系列課程,父母覺醒了以後就會知道孩子改變不了,改變自己去成就最優秀的孩子,才是父母真正要做的事情。


我叫都不是


我是一個211大學生的家長,孩子在武漢理工大學讀書,我很滿足!

說到教育,我想說的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逼是一定要的,沒有一個孩子會主動學習,我們當家長的就應該做好鼓勵、監督和陪伴,要扶上馬,再送一程!

當然,也要注意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使其朝積極方向努力和發展!

總之,干預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


翰墨鴻儒練字


孩子的發展要培養,不要把家長的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引導孩子對事物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天性和創造力,繁重的輔導班和作業量是培養不出優秀人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