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愿意长期和父母一起生活吗?为什么?

用户4353666631350116


当我们的父母步入暮年的时候,身边需要有人给予精神和生活方面的照顾,我们应该从心里愿意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做一只每天回归雀巢的燕子,伴随在父母身边,分担父母的欢乐与忧愁。如果做不到这些,就辜负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也许有人会说,年轻人与父母应该保持距离,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这话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是在父母年迈生活自理有困难的时候,说这样的话是苍白和自私的。我们不能远离自己衰老的父母或丢给保姆或送进养老院,而应该生活在一个环境里,由于工作忙不能全力以赴,可以请保姆但必须在我们的视线里,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我们的情感里。其它一切光满堂惶的理由都不是拒绝与父母同住的推辞。父母在不远游,古训也是真理。


五谷能分


我不愿意长期和父母一起生活,尽管我很爱他们!我更愿意和父母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俗话说,远了亲,近了臭!即使是亲生父母,由于两代人的观念和生活习惯不同,也会产生矛盾!

比如说,我父亲有退休金,冬季还有煤火费。母亲时常去干小工,也不少挣钱,而且弟弟两口子工作生活也都很不错,有自己的住房。可一到冬天,老两口却舍不得买煤,烧暖气。只是用柴禾烧炕。实在太冷,就开开小太阳。弟弟给花钱安的空调也舍不得开,屋里常常冷的像冰窖一样。又不是没钱,非得让自己冻着。我们小时候,生活困难,舍不得生炉子,还可以理解,可现在生活好了,还是如此,就不可理喻了。小时候,我们放学回来,骑车的手都冻成冰棍了,想到家暖和暖和,可家里也像冰窖一样,只好把手伸进被垛底下去捂着。有一回中午回来,我倒了一盆热水来温手,结果冰凉的手一浸入热水里,立刻刺骨的疼!痛得我直哭。妹妹去县一中上学后,冬天放星期天都不愿回来,说家里是冰窖,还是学校里暖和。还有厕所,非得建在一个废弃的猪圈和墙的夹空里,连门都没有,只在前面有一截旧砖摆的小矮墙,外面可以看见半个身子。每次去解手,都怕有人突然也跑来,太尴尬了!直到现在还是这样,一直建议老两口把旧猪圈拆了,建一个正正归归的厕所,可就是不听,非得对付着。这样的家庭环境,我们姐弟三家都犯怵回来。特别是妹妹和弟媳,每次休假回来都是快中午才来,吃了午饭赶紧开车回自己家去午休。

就是因为父母家太冷,还有犯怵上厕所。

老两口这样固执,不用说儿媳妇,就是我和妹妹这两个亲闺女都不愿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观想人世间


当然愿意,我结婚后,父母亲随我生活直到离世咽气后运回老家,由二个兄长负责安葬,和父母住一起,首先出门工作,不用担心家门没锁好,下雨了,不用担心衣被没人收,渴了不用担心壶里没热水,饿了不用担心回家冷锅冷灶等等…太多的好处了,自己只要把一个月一家人生活费给足让父母亲自己去买,做好家里重活和自己该做的事就行。我不理解,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要排异公婆,有公婆难侍候和不讲理,你要相信一点,他们以前你们不在时,决不是这样生活的,即便是吵闹也不是天天这样子的,所以,孩子们要好好想想,学会去理解他们,换位思考一下,走进他们心里,解开他们的心结和纠结,一家人才能好好的生活,过着人人羡慕嫉妒恨的日子,岂不是更好,你们以后也有自己的孩子,也有老的那么一天。祝平安。


英580209


当然愿意了,刚结婚那阵子东屋西屋的住着分家过,村里拆迂时搬一起住了六年,我夫人也性格随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我感觉睡觉都踏实香甜,父母有个头痛脑热的第一时间照料到,蛮好的!回迁时一套房子注不开,为了照顾他们方便,又要了个前后楼的,都五楼,从我家厨窗就能看到父母家客厅和卧室,虽说分开住,但好吃好喝的天天送,一碗汤的距离,父母和儿女的关系本来就应该,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华叔家有儿女


我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了,最近总有要逃跑的感觉。老妈不是个很爱干净的人,总是把灶台或是客厅弄得邋里邋遢的,我又不敢说,只能跟在后面不停的收拾。老爸爱看电视,不管什么场合,什么时间,只要他想看就会打开电视,并且声音还很大。弄得我不能集中精力工作和学习,甚至无法睡觉。


用户4353666631350116


我愿意长期和父母一起生活,因为只有在他们的庇护下才有我真正的幸福。

长大了,我们会时不时想起父母,想起小时候和他们在一起快乐的时光,想起父母对我们含辛茹苦的养育。一想起父母的恩情,禁不住两泪涟涟。

冰心说,妈妈呀,您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

这是我从小看过的冰心散文里的名旬,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时常默默念起,遥想不在身边的老母亲。而我的父亲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因病离开了人世,那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吧,别等到要无奈永远分手的时候才知道他们的可贵,别等到来不及了才知道后悔。



芳径歌者


爱父母不一定非要在一起住。

隔代人之间肯定会有点代购的,剩菜该不该倒,用洗衣液还是洗衣粉,东西太贵了什么的,周末可不可以赖床睡懒觉?这样矛盾会慢慢增加,也会增加冲突,何必呢

我个人感觉距离产生美,最理想的距离就是在半个小时左右(我的意思是有交通工具的时间)因为太近的话依旧容易走了磕碰,太远的话父母有事赶不回来也不好。我跟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记得有一篇散文说(最好是一碗汤的距离)父母或儿女煲了一碗汤送到对方手里是还能是温热的就很好


清歌楚梦寒


看到一些网友的回答当中也涉及到孝顺的问题,我觉得题主所问的问题与孝顺可能没多大关系。有个假设,如果我们长期与父母居住生活,相处的很融洽我相信没有人愿意离开从小就生活的这个环境,有吃有喝,还有无处不在的来自父爱和母爱的关怀。但现实是很难有这种完美的家庭状态,不排除有但是大部分都不能免俗!

以我为例,在外工作接近11年了,工作的时间当中很少有机会能在家呆个10天半个月的,最多就是年假一周左右,刚回到家那真是舒服无论早上睡到几点钟父母不会干涉的,一觉自然醒,起床还有吃的,这并不是说到家就是一个故意懒散的状态,事实上这就是本人在外的生活习惯,但是最快3天最晚5天,这个时间过后慢慢矛盾就就来了,我妈经常会说一句话:回家就和住店一样。作为一个男孩子听到这句话是很排斥的,有种想逃离的感觉。

结婚后,在外定居回家次数就更少,回到家后父母是不会过多干预我的生活习惯,刚回去也是特别亲近,接着我妈就喜欢和我老婆拉家常,家常拉多了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我老婆就私下里开始提意见同时表现出各种不满,我作为中间人就只能和稀泥。我老婆虽然不满但是也算是那种能装得下的女孩子,多以微笑回应,可试想一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在一起的话这种不满就不是从拉家常里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生活当中各种小问题,各种婆媳之间的鸡毛蒜皮,作为男人很累的!所以适当的距离也是让亲情能持续的保鲜剂!

说到孝顺,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父母,他们也会很开心!所以有矛盾并不说明不孝顺。相反的,孝顺也不能说明没有一点矛盾!仅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害羞]




细腻汉子


说愿意长期和父母住在一起的那是假话,除非为父母的有工资和退休金,但这是为了有利可图,属无奈之举。因为两代人之间在生活习惯和传统观念上不一样,易发生矛盾冲突,特别婆媳之间就是一对难以调和的天生怨家,夹着尾巴伪装着的
日子好过吗……


齐天俊美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当今社会,能买一套房已经是很不错的了,鉴于近年来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普通老百姓想买一套住房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般都需要父母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才能住上新房。面对这么高昂的房价,年轻的一代就更别奢望买房了,一个月工资还不够自己开销,猴年马月才能买上房呢? 因而,基本现在的年轻人想要在城里买房,大都得靠父母支持。 面对这么珍贵的房子,一般的年轻人结婚以后,是否会和父母住在一起呢?和父母住在一起到底好不好呢? 其实和父母一起生活到底好不好,这完全看个人的心胸是宽广还是狭隘。

有人说,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不仅没有什么不便,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幸福的事,平时自己只需要上下班,家里的一切都不用操心,因为家务基本都是母亲做,下班回家有饭吃,地脏了有人拖。而且子女和父母住在一起对父母来说也会很欣慰,有子女陪着,父母心情自然开心很多,陪父母一起慢慢变老,也是一种尽孝道的方式。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嫌弃,那只能说这个人的人品大有问题,那他人生所能达到的高度也就可想而知。

有人说,婚后不宜和父母居住在一起,不仅仅因为自古婆媳关系难相处,还有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年轻人都有很大的不同,长期居住在一起会产生矛盾,还不如和父母分开居住,各过各的生活,偶尔回家看看父母。其实这种看法也并非不对,确实老人和子女是不同年代的人,会有思想上的代沟是正常的,分开居住也无可厚非,况且不和老人住在一起并非是不孝顺。但我们希望这种情况的人一定要记住常回家看看!

还有人说,如果有两套房,那就和父母分开居住,如果只有一套房子那就和父母一起居住,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而定。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不同,每个人对感情的重视程度也不同,这样选择也不能说别人不孝顺或者心胸狭隘,。但是如果愿意陪父母一生,愿意陪父母到老的人,相信会更受到大家的认同,不管大家承不承认。

因此,我认为婚后是否愿意和父母居住在一起,这完全得看年轻人的心胸,心胸宽广之人,又岂会让父母独自在一旁生活,他们会选择主动照顾父母,主动陪伴父母直到他们老去。而心胸狭窄之人,却容不下父母变老后的一点点坏习惯,甚至父母的关心也会被看成是唠叨。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和父母一起生活,一直陪伴父母直到他们慢慢老去,荣华富贵也好,功名利禄也好,一切都不重要,要是父母都不能照顾好,你得到这些又有何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