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是万能的,但优势是自信的

在疫情发生后,全国一时间很紧张,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在全国各界的辛苦努力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冲上一线的斗争中,中西医联手对抗病魔,兄弟同心,越来越多的人战胜病魔,康复出院。

这中间,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中医药火了,这是好事,也是人民正确的选择,早用用对就会避免很多悲剧。有人讲,中医是不是万能的?不是,假如有一万个能,中医有一百个也就不错了,自然社会人体有无穷的奥秘,疾病五花八门,我们今天所能认识的也不超过万分之一。

中医不是万能的,但优势是自信的

所以,不能宣扬中医无所不知无所不治,它只是一门医学,有优势有不足。单就优势而言,是可以随手拈来的,比如有成语叫做引邪入里、开门揖盗,这两个词对于新冠肺炎病人预防治疗很有价值。
昨天看了一例病人资料,他有症状九天,这九天内并没有很好的治疗,相反自己服用了清热解毒的药物和抗生素,而对于他的症状是并不适合苦寒药物,回顾病历他有发热恶寒乏力的情况,这个时期应该辛温解表扶正,但他用的苦寒,很快就出现了腹泻。这在中医讲,就是疾病传变由表入里了,本来还不严重,但是治疗用药方向错了就导致病邪长驱直入,这就如本来单位门岗坚守岗位,但是因为管理不善,听信谗言把敬业的门岗撤掉了或者自己把门卫打了,门卫力量弱了,病邪就如盗贼窜进来了祸害。
这样的道理中医很多,体现着治病救人的原则,是证用是药,该用啥用啥,用错了麻烦。而回顾很多病人,在发病之初,都有肺卫表证,适宜辛凉或辛温解表,病邪就被赶出去了。但事实是在治疗上很多医生并不了解这些,普通一等的用了寒凉的药物如清热解毒的中药,或者大量输液体,或者服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也有物理降温用冰块,就容易导致寒性加重。这样疾病就加重了,实际上这就是误治,但是所谓现代医学不认为这个理论,觉得病人来了不输液不行,实际上液体是寒性的。


这样的理论不复杂,如果仔细品味自然界现象莫不如此,觉得冷了,穿厚实,或者太阳地里晒晒,或者烤火取暖;热了脱件衣服,穿裙子,大裤头,游泳,吃冰棒。很简单的自然道理。而如果很冷的天气,还非要吃起来冰镇西瓜冰镇啤酒人就容易病了,拉肚子就常见。这是客观道理,不信你试试,不讨论。
这就是自然而然的理论,所以中医有许多可以值得品味的地方。就如判断人,见过的人,或不需要见人,但从其说话急躁,或者留言中骂人偏激污蔑,或者打字错字连篇,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人品如何素质高低。这不是高深的学问,都是常识。
中医药就是生活,一点不神奇,它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确实能解决问题,而且很奇妙。我们懂生活,其实就是中医的很多理念,比如与人无争、平心静气,和气生财、家庭和睦等充分体现了致中和的思想;做人良善,不存恶意,不损人利己,救死扶伤、一心赴救,这体现了医学的道德。在治疗疾病上讲究精益求精,治病求本,这都是中医的体现,而这些体现已经在数千年的演化中成为所有医生的理想信条和职业规范。

每一个人不可能脱离自然与社会,而中医就是研究人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和谐、不和谐的状态,进而采取措施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一些人说,不信中医,实际上都在潜移默化,这就是一个哲学的高度,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这个范围。因此,关于世界观、人生观的思考,中医有很多借鉴的地方。

中医不是万能的,但优势是自信的

在治疗体系上,中医形成了全方位的模式,包括了今天所说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护理养生,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医学体系,这中间的很多思路与方法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只是人们在使用的时候并未感觉。这就如我们的大脑、身体,在正常的情况下,是不能感觉到明显存在的,这是一种健康的状态,但是某天身体不舒服,就会明显的感觉到。中医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敢肯定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但从饮食来讲,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就已经涵盖了所有我们见到的食物。比如五谷杂粮,任何人离不了。

中医就是生活,原原本本的生活,理解中医感悟中医必须心平气和,要自然而然的把自己融入到自然社会中去思考。因此,习以为常的中医生活,常常会改变自己的性格,变得平和,一般中医都有良好的心态,不擅长与人辩论,不与人作难,一般考虑别人的多,待人接物都有板有眼,仔细发现,这样的生活显得平和,这也是中医的性格。所以看到很多年老的中医,没有说话就能感觉到一种浩然正气,这是天然而成,后天蓄养。生活中单凡看到戾气、情绪激动,或者言语偏激,说话刻薄,这样的情况其实他本人也是很痛苦的,这都可以观察出来。

在平时的看病过程中,会很容易的感受到一些人的性格特征,而性格温和的一般病情比较轻,而那些暴力或者言语攻击,几句话就想掀桌子的人、殴打医生的人、批评人的,往往病情会重,或者很快加重。这是一种人的性情与健康的密切关系,而这方面是中医的特色优势。

世界万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中医是这样,西医也是这样,在人们选择的过程中,很多有偶然的因素,是理性也罢,非理性也罢,都是自己的一种选择,就像到超市买东西,你看到的觉得很讨厌,但是不能影响被别人喜欢。人有性情,有性格,有不同的情绪表达,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在一切正常的表达维护上,人需要有基本的礼节,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所以,近些时间充斥了不少关于中西医的辩论,辩论很好,有些道理不说不明,老百姓也喜欢观战,看看谁讲的有道理。楼下的邻居就是一个热心的人,他每天关注着中医西医的讨论,后来他感到中医真好,所以现在每天带着掌上电脑,经常的听中医的理论和知识,这样的人很多,他们会有自己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必须靠理性的思考和教导才能够达到,任何的谩骂都是无理的无用的,对于中医来讲流行几千年是骂不到的。同样在面对现代化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人都不能够脱离于现实,平心静气的接受,才是好的态度。

有人讲,中西医辩论可以休矣!我个人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讨论的还不够,还要继续的辩论讨论,学术的问题不怕争议,但是那些不理智的谩骂、攻击、甚至人身攻击,这些应该立马休矣,并不配于学者公民的风范!不与不文明的讨论,是君子之风,也是医生的风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