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防疫隔离装置:集装箱改装的生化隔离空运舱

近日,美军在撤离侨民前发现有传染的患者,于是使用了大约6年前研制的隔离空运舱来运输这些病人,这一装置就是集装箱化生化防护系统单元(CBCS)。

集装箱化生化防护系统单元(CBCS)或许称为生化隔离空运舱更形象一点,外形类似空运集装箱,美国于2014年12月15日开始研制,历时191天,于2015年6月22日交付。

这种空运隔离舱的数据如下:

尺寸:8英尺高,8英尺宽,44英尺长(2.4米*2.4米*13.4米);

重量:22000磅(9979千克)。

常规容纳:4个病人和4个医护人员。

美军的防疫隔离装置:集装箱改装的生化隔离空运舱

美国官员参观隔离舱

隔离舱装有空气过滤系统和氧气瓶,和飞机上的其他人员隔离开来,防止污染,完全适合安装在美国军用运输机C-17、波音747-400货机,苏联安-124运输机和伊尔-76运输机上使用。

隔离舱内分为三个区:病患区、过渡区和医护区。


美军的防疫隔离装置:集装箱改装的生化隔离空运舱

结构图


病患区

标配4个座位,4个担架,病人直接送到这个区域,防止登机时传染;

区域采用负压设计,且是三个区域里气压最低的,防止病患区的空气泄漏到其它地方;

装有闭路电视和内部通讯系统,另外一端连接在医护区,以便医护人员在非必要的时候不用接触病人就可以查看病人状况;

内置厕所和医疗废物收纳装置;

内部涂层符合消毒处理需求。

所有座椅和担架都可拆卸,方便改装以增减座椅/担架或者安装医疗设施。

门符合航空密闭要求。

美军的防疫隔离装置:集装箱改装的生化隔离空运舱

病患区

相关研制公司甚至展示过病患区的内部照片,可见4个座位和4个担架的结构,上面全部都有安全带以便在空中运输途中进行固定。另外每个座位/担架附近都有一个圆形装置,应该是通讯系统的接口。


美军的防疫隔离装置:集装箱改装的生化隔离空运舱

病患区细节

过渡区

这个区域是医护人员穿脱防护设备的区域,配有洗消装置,还存储医药、医疗设备等物资;

同样是负压,气压比病患区高,比医护区低;

为了方便操作,供电在电池和飞机供电之间转换的开关也在整个区域;

内部涂层符合消毒处理需求;

门符合航空密闭要求;

还配有紧急照明以及夜光标识,以备不时之需。


美军的防疫隔离装置:集装箱改装的生化隔离空运舱

过渡区


医护区

这个区域供医护人员使用,在3个区域中气压最高,但依然相当于飞机负压。

医护人员不用穿戴防护设备,在这个区域才能使用通讯工具、饮水、进食、休息以及从事其它工作。

配有卫生间。


美军的防疫隔离装置:集装箱改装的生化隔离空运舱

医护区


从CBCS隔离舱本身的设计来看,既考虑到安装在美军的军用运输机上的需求,也考虑到国际上常用的各种民用货机的安装需求,并符合相关的航空规定。

隔离舱里三个区域,将病人、医护人员、相关医疗物资和设备一起容纳进来,并完全和飞机的其它部分隔离,那么就可以节省飞机的洗消程序,还可以使得飞机可以同时容纳健康人,运输物资。


美军的防疫隔离装置:集装箱改装的生化隔离空运舱

运输机运输伤员

隔离舱标配6瓶氧气,按照每分钟供氧40升计算,可以连续供应16个小时。

各个舱门上均有标识,最显眼的是开门的方向指示,提醒使用隔离舱的人员注意保持密封和医学隔离。


美军的防疫隔离装置:集装箱改装的生化隔离空运舱

舱门


隔离舱本身为负压,保证了空气不会污染飞机的其它区域,三个区域的压力又有所区别,保证病患区的空气不会污染隔离舱的其它区域。

这一点设计比美军为埃博拉病毒隔离而设计的运输隔离系统(TIS)要方便一些。

TIS是模块化的隔离舱,每个舱可容纳两个病人,但是没有过渡区和医护人员区。那么就意味着飞机上还要设置相应的区域,那么就要对飞机进行相应的改装,也许还要洗消。考虑到医疗卫生因素,恐怕也不能在飞机上运输健康人和其它物资了。


美军的防疫隔离装置:集装箱改装的生化隔离空运舱

运输隔离系统


正如很多技术和产品是从军用走向民用一样,CBCS隔离舱在此非常时期派上了用场,其快速部署的特点利于应付突发事件,当然美国方面的反应并不是特别快而已。

据了解,从运输隔离系统(TIS)到CBCS隔离舱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美军在数次军事演习中使用了运输隔离系统(TIS),进行了验证和反思,才开始研制后者,也许正是实践中得到的反馈,才促使设计师进行了这些改变。

而美军也使用CBCS隔离舱参加了数次军事演习,本次撤侨是第一次派上用场,不管效果如何,也许都能对其它国家带来一些启示。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