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疫情“大考”下的揚州行動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讓年味消散殆盡。疫情面前,人人都是受威脅者,人人也是抗擊疫情的行動者。在這場看不到硝煙的戰爭中,揚州人表現得怎麼樣?接下來的疫情防控工作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由市委宣傳部、揚州報業傳媒集團、揚州廣電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第114期《市民論談》,邀請市委黨校教授劉澄、心理學專家卜茹,以及連線在武漢前線支援的醫護人員,共同探討了這些話題。

支援湖北全民抗疫

揚州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湖北的疫情牽動著揚州人的心,我市派出了強大的醫療隊,白衣戰士們戰鬥在湖北一線。

蘇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葛輝正月初四跟隨醫療隊到湖北,目前在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工作。葛輝介紹,在一線,穿脫防護服是一個比較繁瑣的工作,不能有一點差錯,工作起來因為衣服比較厚重,可能會帶來一些技術上的難度。“我們來之前都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也希望我們能儘快戰勝病毒,早點還大家一個寧靜的生活。”

市民論談 | 聚焦疫情“大考”下的揚州行動

戰鬥在湖北一線的揚州醫護人員

除了湖北抗疫前線的戰鬥,揚州後方也在進行著一場與疫情搏鬥的人民戰爭。有這麼一些人,他們每天冒著與病毒近距離接觸的危險,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雖然不是醫生、護士,但也是抗擊疫情的英雄。

市民論談 | 聚焦疫情“大考”下的揚州行動

揚州企業加班加點生產疫情防護用品。孟德龍 攝

“我們是早上和晚上連軸轉,工作時間有19-20小時左右。”杉灣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肖文介紹,從春節到現在,大家一天都沒休息,隨著疫情大數據轉好,一些企業的復工有序開展,大家的心理狀態還是不錯的。

疫情就是一次大考

全社會動員是非常有效的

“這個疫情不僅僅是對政府的一個考驗,也是對老百姓的一個考驗。”市委黨校教授劉澄認為,像這樣大的疫情,是對整個社會治理的非常全面的考驗。從政府這方面來講,它要表現出至少是兩個方面,一個是要採取正確的應對和應急措施,第二個是要有效地進行社會動員。

“這次的社會動員,我覺得是非常有效的。”劉澄說,揚州不是主疫區,主要的工作是防控,防控能否到位,取決於每一個細節能否做得很好。把這種細節落實到位,依靠的是基層所有的一線工作者,包括社區工作者、警察、保安、公交司機、外賣小哥等。因為一方面要抗疫,另一方面還要保證社會正常運行,這些一線的工作者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們不僅在自己的崗位上要盡責,還承擔了很多以前沒有的工作。

劉澄說,因為這次疫情的防控有一個很大特點是全員動員,老百姓必須要待在家裡不出門,這就對老百姓本身,能否守紀律、講文明、講道德,真的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我覺得揚州這一次做得很好,使得這一張防控之網變得非常牢靠。”

守好自己的小家庭

也對疫情防控出了一份力

疫情給老百姓的心理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五臺山醫院心理科主任卜茹介紹,有兩個發展階段,一是在春節前後,老百姓那個時候還是處於一個僥倖、盲目、否認;到了第二階段,隨著對這種疾病的逐步的認識、專家科普,以及輿情的發佈,有很多人出現了一些心理的反應,如心慌、胸悶、感到壓抑等。

“疫情防控開始後,還會有極少數的人麻木大意,有一些人會有違反規定出現集聚行為。”市疾控中心疫情處置第二組組長潘興揚表示,聚集性疫情是目前防控的一個重點和難點,非常容易導致產生二代、三代甚至是四代病例。這次新冠病毒對所有的人群都普遍易感,在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感染者,疫情防控最重要的就是隔離傳染源。“我們調查了一些病例,都是在過年期間走親訪友、團圓聚餐,產生的一些二代病例。”

面對疫情,除了要政府加強管控之外,普通市民應該注意些什麼?劉澄介紹,這次的疫情防控主要是要改變所有人的行為習慣,改變大家原來的生活方式,春節走親訪友、團圓聚會少了,很多人都選擇宅在家裡,出門戴口罩,勤洗手。“普通市民應該是積極地配合,守住大後方,學會適應居家生活這種新的生活模式,每個人如果守好自己的小家庭,對疫情防控也是出一份力。”

記者 王詩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