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有什么方法提高产量?

李小金


玉米高产的条件是必须肥水跟上,合理亩株量种植,一般精播4200一4300为宜。

肥料底肥首选控释肥为佳,做种肥同播,因东北单季玉米生长周期过长,建议使用不低于48%含量控释肥为佳,配比N26-P12K10,48%

N26-P13K13,52%后期追肥使用50斤氮肥追施。

麦茬夏玉米建议配比不低于40%一42%,N28P6K6.或N29P5K6含量控释肥做种肥同播,后期追肥使用50斤氮钾为佳。

玉米生长周期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水肥跟上,玉米产量会有保证。

金蔓农系列控释肥为农促产保收成!

生产绿色肥料!服务中国农业!











THj1234560




玉米如何提高种植产量?这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可以描述清楚的问题。因为,玉米总产量的增加依赖于单产的提高。而玉米单产不仅与玉米品种,种植模式,种植季节有关,而且还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群体结构相关。

在实际的玉米种植过程中,清江鹤认为除土肥水和病虫害管理外,还要注意调节玉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矛盾,减少秃顶秃顶,防止玉米倒伏,空秆出现才能夺得玉米高产。现详解如下:

一,促萌发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为培育壮秧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药剂和人工成本的增加,近几年来清江鹤发现种子市场上的许多种植都没包衣。对于这样的种子,清江鹤认为可以用羟烯腺嘌呤,萘乙酸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发芽生根保证幼苗苗齐苗壮。

二,培育壮秧解决玉米种植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大小苗不均现象。

大小苗在玉米种植过程不可避免。但尽量不出现大小现象。



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营养合理调节,促进根系生长,增加玉米植株的吸肥能力,培育出健壮抗性强的壮苗,为高产打下基础。

三,控制玉米徒长防止倒伏,提高玉米单产。

有的种植者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喜欢密植玉米,而且还喜欢那种紧凑型玉米品种。但是,玉米过于密植容易倒伏。

在这种情况下,清江鹤认为可以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改善玉米茎秆质量,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



比如在玉米营养生长期,对玉米植株喷施一定量的植调剂如芸苔乙烯利,胺鲜酯乙烯利,羟烯乙烯利等。

不过,还要有争对地调控玉米个体株型和群体结构,毕竟植调不能代替基肥,一个不能代替全部。只有最好的群体效应,才是获得丰收的基础。

四,增加玉米耐旱性,促进籽粒灌浆,调节玉米籽粒品质。



如在玉米肥水敏感期孕穗期出现"卡 勃 旱"就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与质量。

可在这些特殊时间段,选用相关植调剂克服花期不遇,解决玉植株抗旱等问题。这样,玉米的杂种优势才会突出,才能有效增加玉米产量。


清江鹤


第一,选用叶片上冲、紧凑型高产优质玉米品种。

第二,实行宽窄行栽培、南北行向种植,以利通风透光。合理密植,宽行7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25~28厘米,每亩种植玉米4000~5000株,提高亩穗数。

第三,科学留苗,间苗时注意选留南北向发叶的中庸壮苗,去除小苗和大苗,发生缺株时可在相邻株处留双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第四,科学配方施肥,适期追肥。底肥不宜多施,一般每亩施用硫酸钾复合控释肥30~40千克,或碳酸氢氨20~3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硫酸钾8~10千克、硫酸锌1千克。

大喇叭口期(10片叶前后)结合浇水或降雨,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底肥使用硫酸钾复合控释肥者每亩追施尿素30千克,或碳酸氢氨50千克;底肥使用碳酸氢氨等肥料者,每亩追施尿素40~50千克。

抽雄穗时每亩追施碳酸氢氨20千克或尿素8千克。

第五,认真抓好病虫害防治,结合防病治虫用药,适时喷施“天达2116”(方法同前),促进根系发达,提高玉米植株的抗旱、耐涝、抗冻、抗病等性能,增强叶片光合功能。

只要认真实行以上技术措施,一般情况下,每亩可生产玉米800~1000千克。





农民李磊


玉米播种,每个种植户都想一次播种能够保证全苗,这样可以免去补种的烦恼。要实现这个愿望,除了在种子这个环节注意购买芽率好的品种之外,还要注意这些细节问题:


一、精细整地,保证土壤墒情。

很多时候,我们播种后玉米出苗差,问题就出在土壤中,比如有的地方春旱严重,在玉米播种前地里面都是干土层,在这样的情况下播种,必然要播的深一点,太深,表土太干就很难保证玉米的出苗。所以要保证播种质量必须对土壤精耕细作,出现旱情一定要想办法造墒再播种。


二、调整播期、适时播种。

要提高播种质量还要注意播种时间的选择,不能提前播种,在温度低的时候播种对于玉米出苗影响也很大,一部分种子会由于土壤温度低出现沤种粉籽的现象。玉米种子的发芽它有一个适宜的温度,10厘米土壤温度必须要达到12度以上,在这个温度下播种出苗快。


三、防治地下害虫

玉米播种后会出现被地下害虫危害而无法出苗的现象,即使是已经经过拌种的种子也会有一些被危害的问题。所以在播种前结合整地,撒施辛硫磷颗粒剂提前进行预防,这样也可以提高播种质量。

四、播种深度。

玉米播种深度也是影响出苗的一个方面,到底以多深合适要根据土壤情况确定,但是最深不能超过10厘米。如果是黏土地、湿度大,就要适当浅播,在3厘米左右;如果是沙土地、保水性差、墒情不足,就要适当深播,可以在5厘米左右。


乡村新天地


任何一种植物必须要在它所适宜的环境才能生长的更好,这是前提。

后面的一切才根据这个前提来开展。

如:种子的品种和质量

肥料

间距

播种时间

周围环境

日常管理

等等……

当然,现在科学种地已经深入祖国大地,测土配方已经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工作,每个乡镇的农科所都能搞。

接下来就是日常管理最重要,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才是关键。

然后就是要成规模,规模越大,越好管理。如果你在周围都是水稻的田里种玉米,就非常难管理,还有在玉米地套种太多杂物,如,葵花、南瓜,这类就非常影响玉米的生长,它会抢走玉米的部分营养物质。但是黄豆、红豆这类就可以套种,它们不仅能互相提供营养,还能防治病重害,而且豆类都是比玉米提前成熟,在玉米灌浆期,就能收获,不影响后期的玉米生长。

还有很多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关注交流,小编是一个农村人,学的也是现代农业,对作物生长有一定的了解。





云雾晓暖阳


现在农民很少种棉花等经济作物,大都攺种玉米了。因为玉米种植比棉花等要简单,省工省时,田间管理要少许多事情。那要如何种植才能提高玉米的产量呢?

当然好的品种最重要。但农民根本没有办法去比较各类品种的优劣,也无法具体知道各个品种的亩产量,更不知道哪个品种适合本地种植。去买种时经销者口中他们经销的众多品种都是好品种。所以农民就只有在种植上来想办法:

一、做营养钵育苗。玉米成熟的时候,我们这里都是高温干旱,对玉米果粒丰满有很大的限制作用。所以,为了能提前收获,让玉米赶在春雨和梅雨季节长成,农民们就做营养钵育苗。

本来大田种植要到清明谷雨中间,这时的气温才有可能不烂种。而做营养钵盖上薄膜可以提前半个月,这就大大的提前了玉米的收获期,从而使玉米获得增产丰收。

先选择一段适中的地方,把土锹松,拌上专用苗肥,洒上适宜份量的水,过一晚,让水充分均湿在土中。第二天用下面的工具做钵了。


这是专门用来做营养钵的器具,将底下的圆柱管踩满泥土后,再踩出来放好,根据自己种玉米的多少,一般亩用4000个左右的营养钵安排钵的多少。太密了,林间不通风,缺少阳光的光合作用,并且日后不好施药施肥,反而减产;太稀,浪费土地。

先将钵做好,排放整齐,宽度要小于薄膜的宽50厘米左右,放上种子,用撒水壶撒点水,再撒点薄土掩盖住种子,插上弓子,盖上薄膜。这就行了。

二、移栽。移栽前几天将薄膜两头掀起通风,让玉米苗以适应大田的自然气候。在移栽前一天地里全部把草喷上除草剂。这样玉来移栽后,杂草就慢慢的枯死了。

这是专门用来打洞的工具,它的直径正好放下营养钵。先在地里用这个打洞器把地里洞打好,接着把洞里放上磷酸二氨等不烧幼苗的肥料,再将营养钵放进洞内,用点碎土把钵盖好,即使是大晴天,也无须浇水,玉米苗丝毫不受移栽的影响。

三、施肥,在玉米苗稍长一段时间后,施一次肥。有些人家投省工时,就这一次下足肥料;有些人家在玉米抽穗前段时间还追一次肥。

四、灭虫。玉米不象稻谷那么骄气,有多化螟、卷叶螟,这飞虱那飞虱什么的,要多次施药,玉米就个玉米螟,也叫玉米钻心虫,在玉米抽穗前施个一次两次就够了。

如果能采用营养钵薄膜育苗,提前玉来的生长期,避开高温干旱季节,合理施肥,适时施药,一定能提高玉米产量的。当然这种方法只适用面积较少的农户,大面积的玉米增产,则要另当别论了。


一生好人大司马


栽培玉米怎样才能提高产量呢?主要有如下五技巧:

一、去叶在玉米苗长到5片叶时,用刀片把第1片叶以上的植株全部割去,并把第1片叶也用手摘除。因这时玉米苗的生长点还在土表以下,所以去叶后第二天,植株就会长出新叶。摘叶后的玉米比不去叶的茎秆粗、稳长、秃尖减少,可增产30%。

二、折尖在玉米全田抽丝中后期,在没有结棒抽丝的植株上部第2片与第3片叶之间用手折成折角,但不能折断,在折后4—5天即结棒抽丝,被折的茎节一般2—4天可恢复原状。经实践,用这种方法可使玉米空秆率由原来15%—40%降到2%—5%,平均亩增产15—25公斤。

三、蹲苗在玉米定苗后到拔节前玉米雄穗分化前进行蹲苗。具体做法是:在玉米苗期底墒较好的情况下,采取控制灌水,多次中耕,扒根晒土措施,促进根系向丛深发展,并控制地上部徒长,使玉米幼苗基部墩实粗壮,有利于抗旱防倒伏。蹲苗指标应掌握玉米晴天中午叶片卷缩,叶色深绿,午后或傍晚叶片恢复伸展,第二天早晨叶尖有水珠,可不浇水;如果叶片下午至次日早晨仍不伸展,叶尖也无水珠,即应结束蹲苗,土壤水分应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50%以上。

经过蹲苗的玉米植株,茎秆粗壮,根多、入土深,拔节后生长迅速,基部节间粗短,气生根多,雌穗出现较早,果穗大而穗位低,秃尖少,籽粒多,产量高。

但玉米蹲苗要因地制宜,蹲苗时间短,起不到蹲苗作用;蹲苗时间过长,控水严重,幼苗老化,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应掌握蹲小不蹲老,蹲壮(地能力高)不蹲瘦(地瘠薄),蹲黑(苗色浓绿),不蹲黄(苗色黄弱),蹲湿(墒足)不蹲干(欠墒)等,才能收到好效果。

四、去雄在玉米雄穗刚抽出尚未散粉,用人工按一定比例去掉部分植株的雄穗,玉米去雄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去雄后减少植株养分消耗,把供雄穗开花的养分转移到雌穗,并可兼治玉米螟。方法是:玉米进入抽雄开始的每天早上,把刚抽出的雄穗拔掉。去雄的比例可采用隔行去雄,或隔2行去1行,也可采用同1行隔株去雄,不管用什么比例去雄,全田株数不超过30%—50%,近地边几行不宜去雄,以免影响授粉。

五、授粉玉米进行人工授粉,可以满足果穗顶部迟出花丝的受精,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减少秃尖,缺粒,实现粒大饱满。增产幅度在8%—10%。具体方法是:当玉米开花抽丝期时,在上午9—11时,用一长绳两人拉着进行授粉,或是做一丁字尺架,在田间走动触动雄穗,使之散粉,保证迟出花丝授粉。可以隔天进行1次,在开花后期可每天1次,进行3—4次,即可满足授粉的要求。在抽雄、开花后及时去掉田间空株,可增加光照强度,减少郁蔽和水分、养分的消耗,有利于增加粒重。








阿程游记


在指望不上玉米价格上涨,而有想增加玉米亩产收入的方式只有期盼着玉米产量的增加,在100天左右的生长周期内,能影响玉米产量的方式有很多种,所以说单一的指望在具体哪一个环节深耕细作,而不能保障均衡操作,都是没有办法提高总体产量的,有或者是即便你在玉米生长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尽善尽美,一场措不及防的雷雨大风,一样会让你白忙乎一场,所以来说针对玉米高产的方式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尽心做好每个玉米生长周期的管理,其余的就交给自然环境吧。

玉米如何提高产量?

种子的选择,把选择生长抗逆性和具有抗倒伏能力放在首选标准,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气候环境、土壤微量分布情况、过去往年各大品牌玉米种子的长势情况,来做一个具体的细分和筛选,如果是大规模面积的玉米种植,我建议去做一个土壤微量元素的检测,这样在后续选择种子和肥料的时候可以有一个更加明白直观的主动选择模式。

贪图便宜和小礼品赠送,选择购买没有产品保障,小商小贩走街串巷销售的玉米种子,所得到的收获只能是自讨苦吃。

能否保证玉米的及时充分灌溉,在选择大规模种植玉米前,首先要考量的就是本地区是否具备,充足充分的可浇水条件,河道是否能保持充分的水流量,浇地灌溉用的浇水机井是否能满足随时启用,如果没有水分充沛的河流,也不具有机井浇水的可行性,那么只是单纯的把玉米干旱情况,指望下雨,那么不要说提高产量了,遇见今年这样的干旱不绝产就是好事情了。

从玉米种植幼苗到拔节大喇叭口,以至于抽穗生长,在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对于水分的要求都是很巨大的,干旱会导致玉米出现各种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矮小、空包任何一种情况都能导致玉米减产,没有便利的浇水准备,一切都是空谈。

玉米大小苗的严加管控,增加玉米产量的关键细微处在于每个单株玉米都能结出大的颗粒饱满的玉米棒子,完好生长的玉米单产量,决定了整块玉米地的总体产量,从缺苗补苗、到病虫害的提前防止、再到玉米牙子的及时剔除,都是在根本上为了防止玉米大小苗的出现,以此来确保每一颗植株都处在一种良好的生长状态,每一滴水源、肥效、光合作用等生长资源都能避免造成无效浪费,管控玉米大小苗必不可少.

提前做好抗倒伏准备是重中之重,对玉米采取控旺措施喷洒矮壮素,控制玉米生长高度,阻止其盲目旺长,增加玉米植株变粗,根系扎根能力变强,可以切实有效的抵抗雷雨大风所带来的倒伏,控旺措施一般来讲对于北方种植玉米是一定必须要采取的,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玉米只要一天不收获,随便一场雷雨大风都会让你之前所有的努力毁于一旦。

购买玉米种植保险,做好两手准备防患于未然,相对于一亩地增加几元钱的玉米保险经费来说,对于整块玉米的支出成本,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多少钱都花了,千万不要省这几元钱,因为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玉米出现大面积的减产或者绝产损失的时候,保险公司是一定会给予赔付的,而且我们这里购买种植保险,是有村委结合和有关部门一同进行审批的,所以出现了问题是能找到负责人的,不用担心没有人赔付的问题。

人勤地不懒,不管在任何一个种植管理环节,我们都应该做到深耕精耕细作,千万不要抱有糊弄、侥幸的心理去种地,土地庄稼是最公平的,它回报与你的方式,取决与你对它的付出和管理,高产丰收一方面来防御农药种子,科学种田带来的技术飞跃,而另一方面依赖的就是农民孜孜不倦长期以来的田间管理。

我是农村小小李,如果你对我的回答有些许满意,希望你能给我一个点赞和关注,你的一个随手举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农村小小李


一、种子的选择和种子包衣的选择

因地制宜的选种,选择适合自己本地的种植时长的种子。现在的广泛适用性高、抗性高、种植的密度多少都影响了玉米的产量。2016年气候的变化影响了玉米的授粉生长,东北多地感染了病害,如 黑丝穗病俗称的(乌米病)。玉米包衣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进口的包衣(克百威、满适金这两个牌子一起使用最适合预防此类玉米菌柄)杀虫剂、保护剂、抗旱剂、微量元素,为有效的玉米提高产量的基础。

二、前期整地,保证发苗。

土壤精耕细作,达到土壤松软、细碎、平整,通透性好,提高保水保肥性能。整地后及时耙压保墒。

三、施肥最重要

1、基肥的施用。因条件制宜,一般在播种前撒施或穴施入有机肥1000公斤-2000公斤/亩。在实际中由于时间仓促,耕作不及时,往往不施肥。

2、种肥的施用。肥料以氮、磷、钾复合肥为宜,比如青岛中农欧利德化肥有限公司生产的欧利德双硫增效肥,每亩施种肥30公斤左右,能提高产量10%。种肥的作用是满足玉米生产初期对养分的需要,促进根系发育、幼苗生长健壮。

3、追肥的施用。玉米追肥是否恰当,是能否高产的关键。据大量实验证明,玉米的追肥以三次最为适宜,分别为苗期、穗期、粒期。①苗肥,在定苗后至拔节期追施。②穗肥,在雌穗小穗分化至花丝深长期,即所说的大喇叭口期。③粒肥,在抽雄至开花期追施。追肥所用的肥料可用氮、钾追施肥,但考虑下茬作物,最好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比如青岛中农欧利德化肥有限公司生产的欧利德氮钾追肥,但考虑下茬作物,最好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比如山东产的玉米专用配方追施肥,亩施入75公斤就完全能满足玉米的后期需要。

四、加强水分管理

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五、授粉期

在自然环境影响下可以进行简单的人工授粉。

六、适时收获

全田90%以上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变枯松散籽粒变硬,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即完熟期,应及时收获。

注意以下几点:

一:防早衰

由于玉米植株高大,生长期间必然要消耗大量养分和水分,而生育中水分过多,会造成土壤缺氧,这时根系活力减弱,吸水困难,但叶片蒸腾不减,尤其是晴天,叶

片消耗水分更多,易造成生理代谢失调,出现叶片卷曲,生长缓慢,若此时缺肥,就会出现植株矮瘦,甚至枯萎死亡。防治方法:若多雨地区,应做好排涝防渍工

作,若出现早衰趋势或叶片落黄,应在开花初期追施精肥或喷施磷肥,以延长绿色叶片,增加果穗,苗期多施草木灰或硫酸钾肥,也可以防早衰。

二:防空秆

矿物质供应不足,营养失调,不能满足果穗分化期对养分的要求,或密度过大,光合弱小,而氮肥多、磷素少、缺钾等都会造成空秆。防治方法:在种植时应注意密

度,要求大行玉米不封行,以保证株行通风透气,要适时适量供应养分和水分,以利果穗分化发育,同时应在施肥时注意氮、磷、钾三要素适当结合。土壤肥力差的

地应多施有机肥,土壤肥力高的地,苗期要多施磷肥,以便长根壮秆,果穗分化期要进行追肥,抽雄前后看苗适当补肥。如过密或株弱的要及时拔掉。

三:防缺粒与秃顶

土壤中缺少磷肥,植株在孕穗开花期如糖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裂受阻,穗顶会缢缩,花丝伸长也减慢,影响自然授粉,就会导致秃顶甚至空穗。土壤如缺

钾,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运输受阻,粒籽淀粉也必然少。或早期受虫害、风害致使株苗运送养分不足,或开花期遇雨、花粉受精受阻等都会造成秃顶、瘪粒或空

粒。防治方法:要防止植株早衰,关键要防止病虫为害,多施磷肥、钾肥,如在抽丝时遇天旱,要及时浇水和灌溉,开花期最好进行人工授粉。

四:防倒伏

留苗密度过大,在茎秆伸长时肥水管理不当,容易造成倒伏,影响产量。防治方法:种植时要加深耕作层,增施基肥,中耕时适当培土,使玉米扎稳根架。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结合,并注意植株密度,保证生长期叶片有足够的阳光,使植株粗壮,使植苗粗壮,以增加抗倒伏能力






江滨


导读:玉米是中国粮食种植的主要品种,产量始终保持在每年粮食产量的前列,在我国的任何地区基本都有它的身影,主要原因是因为其适应能力强,亩产量高、种植方便且容易收成。尤其是玉米的产量,经过多年来不断地改进节节攀升,品种也多样化起来。现在农民种植玉米,无非考虑的就是它的产量,因为它关乎着一年的收入,因此如何提升产量就成为玉米种植的首要问题。

我家有20亩的田地用作玉米的种植,种植玉米也有着十几年的经验,目前亩产大概750公斤左右,属于中上等的产量。通过这些年的种植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实提升玉米的产量只要从种植技术和日常管理这两方面重点入手,即可大大提升产量。


如何提高玉米的产量?

①品种选择

目前玉米的品种基本都以地域化来区分,由于各地气候不同,玉米所面临的病虫害和天气因素也不同,通过多年的筛选,目前各地区都形成了适合本地域的比较高产、稳定、抗性高的品种,亩产量也在600-1000公斤不等。因此在品种的选择上基本不用多的考虑,本地区都有固定种植的几个品种,相互之间的差异也不会太大,切记勿选择其他地区的品种,很容易因为气候和抗性的不同导致减产。

②翻耕到位

玉米种植之前至少需要两次翻耕。第一次是在收割之后,目前很多地方机械化收割之后秸秆直接粉碎,通过机械化翻耕将粉碎的秸秆和根系融入土壤,不仅能做基肥使用而且省时省力,通过这次翻耕,疏松土壤,经过一个冬天的低温环境土壤细菌得以有效消灭。第二次翻耕是种植之前,要求至少深度在50公分以上,且土地要求平坦,这样的深度玉米根系能有有效地生长空间,提升了生长能力。

③基肥施入

翻耕时需要在土壤中混入基肥,尤为重要,这样能为整个生长期提供基础营养。我们种植玉米一般选择鸡粪,因为鸡粪活性大,肥效强,而且便宜,没有鸡粪可以选择生物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过磷酸钙一起混入。每亩用量:鸡粪3方,有机肥3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

④适时种植

玉米因各地气候差异一般分春秋两季两种种植时间,春季在4-5月份,秋季在6-7月份,种植到采收大概5个月时间,整个生长期需在17-30度的气温中才能有好的长势.春季过早种植,温度过低会影响出苗率和幼苗生长,春秋两季晚种植会因为秋季低温影响果实灌浆,导致低产。因此计算好当地气温变化时间,决定种植时间特别重要,直接影响生长和果实结出量。

⑤充分授粉

由于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自然授粉借助风力较多,因此会经常出现授粉不均匀影响果实形成。导致授粉不均匀的原因多来自种植间距过小,叶片繁盛导致花粉无法接触雌花,其次是授粉期阴雨大风天气的影响。因此在授粉期要多去田间观察,多注意天气变化,必要时人工授粉。判断玉米授粉可观察玉米须颜色变化,颜色变深则授粉成功。对于大面积种植的农户来说,人工授粉可能人力成本较大,因此种植时要拉大间距,最好前后左右80公分以上,给予自然授粉充分的空间。

⑥及时追肥

玉米的生长期一般需要两次追肥,第一次在幼苗出现6片叶子时,对根部追加氮磷钾复合肥,每亩15-25公斤,促进根茎叶的生长。第二次在授粉吐穗前,对根部追加尿素,每亩15-20公斤,促进吐穗,增加授粉质量,提高果实产量。需要注意的是复合肥追肥最好在雨前,尿素最好在雨后,追肥土地湿润的时候,肥料可以很好的被土地吸收,且肥料入土深度最好在5公分以内。

⑦除草松地

玉米田间切勿杂草丛生,土壤硬结,要时常除草翻土。现在大部分玉米种植为了省去除草流程,在幼苗期就对田间喷洒除草剂,避免杂草抢夺营养,造成玉米生长不足。此外干旱的天气容易造成土壤硬结,长此以往根系生长受阻,玉米长势就会弱,影响产出。当然除草剂并不是万能的,也会有部分杂草生出,大约每一个月就需要除草一次,除草的同时也在翻地,一举两得。

⑧及时灌溉

玉米虽然比较耐旱,但在幼苗期和抽穗期和灌浆期是十分需要雨水的。在这三个阶段如果气候干燥,会十分影响植株生长、授粉和果实灌浆的,从而导致减产。如果雨水缺少,地面干旱太久就要及时灌溉,充足的水分会让玉米高产。

委科702玉米的产量如何?

准确的说是伟科702,这是一种适合在河南各地区夏季播种种植的玉米品种,亩产可达600公斤左右,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品种。

总结:通过从品种的选择、种植到日常管理,科学的实施每一步要点,保持玉米良好的长势,就能提升玉米的产量和产出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