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氣急敗壞了:中國不值得被當成大國對待

2月19日,被中國外交部吊銷三張記者證的《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被北京驅逐》的社論,認為中國此舉是嫁禍外國媒體、轉移國內矛盾。

甚至,該社論第一句話就定調:中國並不值得被當成大國對待。

《華爾街日報》氣急敗壞了:中國不值得被當成大國對待

《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被北京驅逐》的社論

從2月3日發表辱華標題和文章《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進而引發中國人民的集體討伐,三個星期過去了,《華爾街日報》仍然不肯“屈尊”致歉。

一時間,中美之間矛盾爭論的焦點從貿易轉向了媒體。

懲罰是為了嫁禍?《華爾街日報》未免太高看了自己。中國傳統和社交媒體每天數以百萬計(可能不止)的發稿信息量,有百萬級閱讀量的文章也是比比皆是,區區一個標題就想轉移國人對新冠病毒危害性的注意力,恐怕連中國政府也會覺得是天方夜譚。

一個標題,換三張記者證。不少外媒跟風直呼不可思議,因為幾十年來中國從未這樣做過。

那麼中國這次到底是不是反應過度?

我們來看一些基本的事實。一直以來,外媒攻擊、汙衊、謾罵、抹黑中國的言論充斥著互聯網,唱衰中國的言論經久不衰,甚至是“歷久彌新”。看到類似的文章,國人經常批評外交部“缺鈣”:為什麼不懟回去?中國政府向來保持克制,除了表達嚴正抗議,很少採取實質性的懲罰措施。要知道,

中國在短短几十年內迅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不是洗耳恭聽西方媒體對我們的指指點點。總書記經常告誡我們:聽著蝲蝲蛄叫,你還不插秧了?

然而,正所謂“我給你自由過了火”。

為什麼這次中國較真了?

疫情突發,病毒肆虐,武漢告急。中國為了控制新冠病毒的擴散,戰時準備,全力以赴,犧牲巨大,不僅僅是為了保護自己,更為了保護全人類免於病毒的侵害。“亞洲病夫”這一稱呼對處於舉國動員中的中國人來說,似萬箭穿心。如果《華爾街日報》還不得要領,那麼就應該要告訴它:這一做法,就好比在猶太人大屠殺博物館旁高舉納粹標誌;又或是在非裔美國人歷史博物館旁高舉種族主義的聯邦旗幟。

請不要把我們過去的剋制當作軟弱。

《華爾街日報》氣急敗壞了:中國不值得被當成大國對待

《華爾街日報》2月3日發表辱華標題和文章《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

《華爾街日報》在社論中辯解到,“病夫”是一個來自歐洲的典故,而且《環球時報》也曾用“病夫”來形容埃及;美國《外交事務》雜誌2011年也用“病夫”為標題講中國的健康狀況,你們怎麼就充耳不聞呢?我們想說,第一,埃及沒有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那樣百年屈辱的歷史;第二,2011年的時候,中國並沒有大規模的疫情爆發。此一時,彼一時,世異則事異。

《華爾街日報》還抱怨中國在2014年就關閉了其在華網站,聲稱我們“最棒”的記者有對中國最專業的報道,可惜中國讀者卻看不到。它應該慶幸中國讀者看不到,否則它可能連最後一張記者證也會被吊銷。

它還質疑中國罰錯了人,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的一席話更是解氣:“我們對《華爾街日報》的內部分工不感興趣。世界上只有一份《華爾街日報》,該報必須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華爾街日報》推測中國外交部的這一舉動,是為了報復美國把五家中國媒體駐美機構定性為“外國使團”。那麼定性為“外國使團”有什麼後果呢?這意味著這五家中國媒體必須隨時向美國政府報告自己在美國的人員和財產狀況。也就是說,中國媒體在美國的一舉一動都會在美國政府眼皮子底下。諷刺的是,美國政府向來指責中國政府“控制媒體”,這一次,它想盡一切辦法如願以償,也可以“控制”中國媒體了。

它還指責中國政府不給它的一位記者續簽簽證。相比美國政府,中國政府這麼做已經夠溫柔的了。近些年,中國駐美記者在續簽簽證的時候屢遭美國大使館阻撓:被要求提供一長串的、涉及個人和單位隱私的材料。美國大使館常以“簽證審核”為由,拖延中國記者入境長達一年半年之久,期間,它既不拒籤,也不通知進展,就這樣耗著中國記者的時間和精力。即便如此,有哪家中國媒體的記者在媒體上大聲疾呼、痛斥美國政府了?沒有。中國記者們保持了一如既往的剋制姿態。

《華爾街日報》說,只有“自由的媒體”才能讓中國早日擺脫新冠肺炎的影響。然而,如果這樣的“自由”意味著勾起他人痛苦的回憶;如果“自由”踐踏了別人的尊嚴;如果“自由”侵犯了那些處於悲痛之中的人們,那麼這種“自由”一旦實現,則必將承擔一定的後果。自由不是為所欲為,自由的代價是責任。

此時此刻,真相、良知、正直和尊重應當是所有媒體報道的第一考量。

我們《北京週報》的記者也是媒體人,也理解在新聞娛樂化、標題聳人聽聞化的今天,想要吸引讀者是多麼的不容易。但無論如何,我們提倡,要做負責任的媒體(responsible press),而非西方鼓吹的“自由的媒體”(free press)。我們更加珍視集體的利益,而非個人得失;我們強調自我審視,而非對別人指手畫腳;我們會剋制自己,遇到困難且尚未找到解決方案時,不為洩憤而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影響社會穩定。

我們致力於用平實的語言,向世界展示最真實的中國。

如果《華爾街日報》執意保留原標題,也沒什麼大不了,因為中國將用實際行動再次證明它又錯了,就像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的蓬勃發展讓“中國崩潰論”崩潰了一樣。

(《北京週報》記者 溫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