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則 示範引領 匯聚力量 抗擊疫情——我市先進典型積極參與疫情防控

□鶴報融媒體首席記者 陳海寅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我市廣大黨員幹部紛紛請戰疫情防控第一線。在這支戰“疫”大軍中,還有一支群體,他們是我市評出或推薦評出的“中國好人”“河南好人”“鶴壁好人”以及“文明家庭”成員等。

曾經,他們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敬業奉獻、孝老愛親、和睦鄉里的凡人善舉溫暖社會、傳遞正能量;而今,在疫情來襲的關鍵時刻,他們無所畏懼、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築牢了一道道疫情防線,用榜樣的力量樹起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旗幟。近日,記者對參與疫情防控的部分人員進行了採訪。

徐光:疫情中逆行,從鄭州趕回參與戰“疫”

以身作则 示范引领 汇聚力量 抗击疫情——我市先进典型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徐光(中)到村民家中走訪。

徐光,淇縣靈山街道大石巖村黨支部書記,2018年被評為“河南好人”,2019年被評為“中國好人”。

“要戴好口罩,千萬不能大意。”“最近沒有外出吧?家裡有什麼困難就給我打電話。”這是近期徐光到村民家中走訪時說得最多的話。

臘月廿九,徐光才離開大石巖村到鄭州陪家人過年。自去年正月初二回到大石巖村,他已經一年沒有回過鄭州的家。然而剛到家他就得知了武漢封城的消息,也意識到這次疫情的嚴重性。

雖然人在鄭州,但他時刻關注著我市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情況。大年初三,他一個人開車回到了鶴壁。在京港澳高速公路鶴壁南下站時,他被工作人員攔下。工作人員中有人很快認出了他。得知他是專程回來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的,在場的工作人員都深為感動。

回村後,徐光迅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大石巖村與相鄰的趙莊村、涼水泉村在進山的入口處共同設立了一個卡點,徐光雖然已經年過花甲且做過心臟搭橋手術,但也堅持加入到卡點輪流執勤的隊伍,和其他基層幹部並肩戰“疫”。即使不用執勤的時候,他也不肯閒著,便到村裡隨機走訪,瞭解村民的身體情況、生活狀況等。

看到一些卡點缺少疫情防控物資,徐光奔走了好幾個超市,購買了水果、牛奶、餅乾等價值4000多元的食品。他堅信,只要大家眾志成城,疫情一定會過去。

侯海峰、呂志強:主動捐款支持疫情防控

以身作则 示范引领 汇聚力量 抗击疫情——我市先进典型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侯海峰(右)、呂志強(左)到山城區山城路街道捐款。

侯海峰,家住山城區楓嶺公園旁,被評為第六屆鶴壁市道德模範、2018年度“鶴壁好人”;呂志強,山城區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2014年被評為“中國好人”。

疫情發生後,侯海峰就從積蓄中拿出1萬元捐給了山城區山城路街道用於疫情防控工作。隨後,他又購買了方便麵、口罩等物資,贈送給山城區鹿樓鄉寺灣村等3個基層疫情防控卡點。

“我開了家裝修公司,平時接裝修工程,想在特殊時期為國家、為社會盡點力。”侯海峰說,他也希望能帶動更多人支持、參與疫情防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侯海峰幼年時家境貧寒,小學沒畢業就輟學了,早早外出打工掙錢。這些年,他一直資助貧困大學生、留守兒童,先後花費12萬餘元。

呂志強也在第一時間向山城區山城路街道捐贈了2020元用於疫情防控工作。這些天,他一直堅守在山城區春雷路北段老軍分區家屬院門前的疫情防控卡點,這是山城區行政服務中心和山城區科協共同負責的卡點。

“我在部隊時接受過疫情防控方面的教育。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一公佈,我就預感到事情的嚴重性,號召同事做好防護。從春節到現在,我和同事們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我們都堅信,這場戰爭一定能贏。”呂志強說。

付雪琴:用行動踐行“人民警察為人民”誓言

以身作则 示范引领 汇聚力量 抗击疫情——我市先进典型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付雪琴(右一)在淇濱區湘江四季苑小區指導物業公司人員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付雪琴,淇濱區公安分局湘江警務室民警,紮根警務一線23年,2011年被評為“中國好人”。

付雪琴對轄區人員聚集場所進行了全面認真細緻地清查,確保轄區內賓館、網吧、棋牌室、飯店等公共場所不發生人員聚集現象。她每天都主動和轄區各社區的幹部對接,共同查找疫情防控中的安全隱患,找到不配合防控工作的人員進行談話,並多次通過大數據第一時間快速核查返鄉人員等相關信息,以多年從事基層工作的經驗進行分析判斷,為排查工作提供了準確的信息支撐。

要得到廣大居民的支持,就要讓他們瞭解最新的疫情動態、相關政策等信息。付雪琴想方設法通過多種渠道第一時間宣傳疫情防控期間的相關政策、安全知識,特別是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車輛停放、限行、進出小區等政策信息。她還主動與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等部門結合,發動轄區內的黨員、退役軍人、志願者組成疫情防控小組,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配合社區網格力量共同開展疫情聯防聯控工作。

付雪琴80歲的母親因腦出血昏迷在床,而她卻因疫情防控工作險重不能在母親床前盡孝,更無法照顧因疫情不能上學獨自在家的女兒。她舍小家為大家,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警察為人民”的誓言。

黃紅敏:一碗泡麵一餐飯,每天吃住在門崗

以身作则 示范引领 汇聚力量 抗击疫情——我市先进典型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黃紅敏(左二)在鶴山區二礦小區門崗核查進出人員信息。

黃紅敏,鶴山區中山北路街道東巷社區黨支部書記,被評為2019年第三季度“鶴壁好人”。

臘月廿八,黃紅敏帶領社區工作人員開始排查外來返鄉人員的情況。經過周密排查,共排查出外來返鄉人員58人,其中武漢返鄉人員4人。

為安撫外來返鄉人員的情緒,黃紅敏建立了微信群,每天在群中發佈疫情防控知識,對大家進行心理疏導,重點對武漢返鄉的4名人員進行監測,叮囑他們與家人做好隔離,每天早、中、晚記錄測量體溫情況。為保障武漢返鄉人員的日常生活,她還為他們購買蔬菜、食鹽、掛麵等生活用品。

東巷社區是鶴山區中山北路街道最大的居民社區,轄區的二礦小區住的幾乎都是礦工及家屬。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黃紅敏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封堵了小區的其他出口,只留一個出口進行24小時看守,禁止外來人員及社區人員隨意出入小區。因特殊情況需要出入的人員,要查看工作證明、測量體溫並進行登記後才准許出入。她還在小區門口張貼了一副對聯:我願意今天聽到你的罵聲,不願意明天聽到你的哭聲。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黃紅敏吃住在二礦小區的門崗,常常一碗泡麵就是一餐飯,凌晨兩點前從沒睡過覺。她還讓兒子把私家車停在小區門口,免費接送有急事外出的居民。

張彥光:與妻子一起堅守疫情防控一線

以身作则 示范引领 汇聚力量 抗击疫情——我市先进典型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張彥光在轄區張貼疫情防控公告。

張彥光,山城區公安分局彥光警務室民警。2019年,他和妻子董嘉薈一起被評為“中國好人”。

“爸爸是一名人民警察,忙碌了一年,除夕下午才回到老家,準備與我們好好聚聚,再跟年邁的奶奶嘮嘮心裡話。誰料,新冠病毒疫情暴發,爸爸接到電話,扔下碗筷,立即向他的單位進發……”張彥光的兒子張育豪寫的這首《疫情中逆行的爸爸》,真切詮釋了張彥光這段時間的工作狀態。

大年三十下午,張彥光帶著妻子和兒女回到了浚縣小河鎮老家過年。大年初一中午,他接到返崗通知。吃過飯,他立即帶著妻子和兒女趕回了山城區。

這些天,張彥光始終都是忙碌的狀態。他是一名社區民警,要協助社區人員做好設卡檢查、入戶走訪、宣傳發動等工作,還要參與疫情防控卡點值班、警務值班。

張彥光每天都到山城區前進路銀河幼兒園門前的疫情防控卡點值班。遇到警情,他就和同事一起出警,處理各種突發事件。他的妻子董嘉薈在山城區前進路助劑一廠家屬院門口值班。夫妻倆都顧不上家裡的兩個孩子,年僅兩歲的女兒只能交給12歲的兒子照顧。

這些天,張彥光一直沒有回過家,晚上都是住在長風派出所或彥光警務室。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他抓獲逃犯2人,治安拘留5人,調解矛盾16起,接待求助80餘起。

邢二朋:積極參與村莊疫情防控

以身作则 示范引领 汇聚力量 抗击疫情——我市先进典型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邢二朋(左一)在村口的疫情防控卡點執勤。

邢二朋,浚縣浚州街道於林村人,2013年被評為“中國好人”。

疫情在武漢發生後,邢二朋就一直關注著疫情態勢。武漢封城後,他意識到這次情況會比預想中嚴重。

大年三十,邢二朋所在的於林村封村,村“兩委”幹部號召黨員、群眾一起加入抗擊疫情的行列。邢二朋毫不猶豫報名參加。

“越是關鍵時刻,越要彰顯黨員本色。”邢二朋說,因為7年前的黃河中救人事件,他獲得了很多榮譽,2013年還被評為“中國好人”。“好人”是一個群體,更是一股正能量、一個方向標。在這種情況下,他必須衝鋒在前。

村裡的疫情防控卡點缺少物資,他和母親先後捐款800元。這些天,他一直配合村、街道的幹部駐守在村,參與疫情防控卡點執勤、返鄉人員排查、村內消毒消殺等工作。

封村之初,個別村民不理解,覺得他們小題大做。每次遇到這種情況,邢二朋便向他們講解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性,引導他們做好隔離與防護。曾有位村民喝醉酒到卡點鬧事,邢二朋和其他值守的黨員幹部一直耐心勸解。這位村民酒醒後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專門捐出1000元用於疫情防控。

“這次疫情也帶給我很多反思。今後我會以身作則,不購買食用野生動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病毒與疾病。”邢二朋說。

夏培德:一家三代率先捐款支持防疫

以身作则 示范引领 汇聚力量 抗击疫情——我市先进典型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夏培德(左一)給返鄉人員的行李箱消毒。

夏培德,淇縣橋盟街道郭莊村黨支部書記,被評為2019年度“河南好人”。

“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這是淇縣橋盟街道郭莊村黨支部書記夏培德在疫情防控一線執勤時常說的一句話。

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傳來後,夏培德帶領村“兩委”幹部於臘月廿九就開始行動。郭莊村有3個自然村,有6個出入口,夏培德先帶人封了3個出入口。大年初一,他又帶人封了2個出入口,只留一個出入口。

郭莊村有530戶2560口人。為嚴防疫情發生,夏培德帶領村“兩委”幹部在村裡開展了全面排查,共排查出2名返鄉時從武漢轉車的人員、2名返鄉時從武漢經過的人員。夏培德叮囑這些人員及他們的家人做好隔離。

封村時,為避免村民不理解,夏培德組織村“兩委”幹部、黨員成立了防疫隊、巡邏隊,在村裡通過大喇叭不間斷播放疫情防控情況,懸掛橫幅營造宣傳氛圍。在疫情防控期間,該村沒有人員隨意外出,一些村民還自覺地加入疫情防控工作。

夏培德今年已經64歲,疫情防控工作開始後,他絲毫不顧年邁的身體,和年輕幹部一樣堅守在村裡的疫情防控卡點。

看到村裡的疫情防控卡點缺少物資,夏培德便帶領兒子、孫子率先捐款1100元。在他的帶動下,全村的黨員、群眾紛紛解囊,一天內就捐款近萬元。

李士留:捐出萬元工資用於疫情防控

以身作则 示范引领 汇聚力量 抗击疫情——我市先进典型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李士留(右)為村民測量體溫。

李士留,浚縣浚州街道甘草莊村黨支部書記,他的家庭被評為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2019年河南省“文明家庭”。

大年三十上午,李士留接到街道下發的通知,立即在微信群中通知了其他村“兩委”幹部及黨員。當天中午12時,甘草莊村封了2個進出的路口,只留一個應急出入口。

考慮到要日夜值守在疫情防控卡點,李士留馬上聯繫了出租臨時板房的商家,先墊付了6000元租金。不到兩個小時,供疫情防控卡點值守人員臨時休息的板房就搭建完畢。

李士留組織村“兩委”幹部、黨員成立了7個疫情防控小組,在村裡開展外出返鄉人員排查、消毒消殺、疫情防控卡點值班等工作。他還組織成立了2個便民服務隊,村民有生活上的需求可以和便民服務隊聯繫。他的兒子李林,也加入到了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初期,村裡的卡點缺少防護和保障物資。李士留便率先捐出1000元錢,用於購買方便麵、火腿腸、消毒液等物資。在他的帶領下,其他村“兩委”幹部、黨員、群眾紛紛捐款,形成了全村上下眾志成城、積極抗疫的良好局面,如今全村已捐款5萬多元。李士留還從工資中取出1萬元,捐給了浚州街道。“在這個關鍵時候我就得為抗擊疫情多出一份力。”李士留說。

(本版照片由鶴報融媒體首席記者陳海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