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统治的症结在哪里?

鹏友程


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权力与义务的不对等。

二,没有法制,人是不平等的。

三,机会与利益的不均等。


忘忧草50007


题主说封建统治的症结,应该是指这种统治制度的弊端吧,封建统治的弊端有很多,主要是以下几点:

  • 皇权专制

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的皇权专制制度,权 力主要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导致很容易形成暴政和腐败,阻碍历史的发展。我国古代的几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无一不是由于专制腐败造成的,秦朝的暴政致使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宋朝的腐朽引发浙江方腊起义,清末的专制与腐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 思想上的专制

封建统治下的思想统治更是严苛,表现为独尊一家,如秦朝时期焚书坑儒,独尊法家。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时期用文字狱、八股取士等禁锢人们的思想。这无疑都是为了集中皇权,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发展。

  •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封建社会末期产生新兴资本主义萌芽,专制的封建统治毫无疑问会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这使得经济发现缓慢,民族资产阶级压力巨大,社会向前迈进艰难。

封建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上几点,但归根结底是皇权专制的结果,由此,封建制度的症结可以由两个字概括――专制。


长河渐落


不请自来

个人认为,封建统治的症结主要在三个方面。

首先,封建土地私有制。我们经常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封建社会自秦朝以来,皆是建立在小农经济之上的。由一家一户的小农家庭,从而构成了中国最底层的社会单位,再由点到线最后构成面。在基层当中,还有族长或者有威望的老人负责征收徭役,解决邻里纠纷以及人口普查。

这个看似平稳的机构,有其最根本的问题。小农经济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便会出现大量的土地买卖。在土地买卖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土地兼并问题就会发生。伴随着土地兼并,社会上会出现“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当然,历朝历代也才去过很多抑制兼并的政策,但终归不能扭转这个趋势。每到王朝末年,便会出现大的农民起义。实则就是这个道理。新王朝建立,土地便会重新分配,再之后又买卖,兼并。这看似是一个难解的循环。

第二点,皇权专制。国家大事皆出于上。但是,一个人的精力到底有限,无法去面面俱到的解决国家所有问题。因此,秦朝设立三公九卿,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丞相,成为了国家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但是,权力的诱惑实在太大,既然做了二号人物,谁又不愿意去试着做一号人物呢?因此,贯穿秦朝到元朝的政治症结主线,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乱臣贼子,不可窥测神器”,历史发展的主线则是不断的削弱丞相的权力。从汉武帝的内外朝,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皇帝都在极力的将国变为家,成为自己的私产。以致于道明清时期废相,明朝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实际上,军机处和汉武帝的内外朝制度,殊途同归,都是用临时官和亲密的人来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这看似又是一个循环。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种模式在工业时代到来之前还可以勉强处理,但1840年以后,当工业革命后的欧美人踏入中原之后,皇帝明显招架不住了。茅海建教授《天朝的崩溃》里,曾记录过道光皇帝一天所处理的政务。其对英政策的判断与制定,可能也就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这是封建王朝的问题之二。

其三,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古代,交通与通讯极不畅通的情况下,地方官俨然就是地方的“父母”,尽管自秦汉以来,不断的加强中央集权,但是地方问题依旧是历朝历代所头疼的问题。尤以唐朝为重。封建王朝希望用差遣官的方式来弱化地方官对于地方的权力,但这种临时官往往在时间的蔓延中有成定制。同时,造成大量冗官冗费,也是国家开支的一大项。

当然,威胁王朝统治的还有游牧民族,女宠,阉寺以及外戚,但这些都没具有普遍性。以上三点,个人认为才是封建王朝的症结之所在。


月晓YB


不用多说,症结就是家天下,独揽权力,违背文明发展,所以,必然消亡。只有把国家权力给予人民,让人民选择,那么,国家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和好和好


关键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恩出自上,直白点就是皇帝有绝对的人事任免权,也就是所有大臣的前途甚至生命都掌握在皇帝手里。

既然有了绝对的人事任免权,就是说皇帝任免大臣不需要听取任何人的意见,必然导致他的官员选拔不是基于官员的能力,而是基于皇帝的需要或者说喜好。稍微清醒一点的皇帝除了大量提拔听话拍马屁的官员,还知道要提拔一些有能力的官员为他做点实事,不至于天下糜烂。而昏庸的皇帝则提拔官员完全是按心头所好。

这样就导致一个问题,大部分的官员,他们的首要任务不是作出优秀的业绩,因为业绩再好,皇帝不待见你,那也没用。运气好一点,原地踏步,运气不好,只有完蛋了。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得到皇帝的赏识,让皇帝满意,否则工作再好也是白搭。


百看红楼


封建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创新,这是不能否认的。从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极大地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然而任何一种制度都需要不断进步,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封建制度最终走向终结,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土地和人口的兼并

土地和人口是一个国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直接统治对象。在古代,每一个新建王朝初建时期都是将原有社会利益重新划分,政治相对清明,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老百姓还可以过上较好的生活。

然而,随着和平时期的到来,王公贵族、封疆大吏等统治阶级权力不受约束,社会各个阶层逐渐固化,土地等生产要素资料逐渐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农民失地日益严重,只能为地主阶级当佃农,再加上各个朝代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商业不发达,大部分老百姓获利渠道少,生活日渐贫困。

同时,大批王公贵族、僧侣不用交税,随着土地和人口兼并的日益严重,国家收税就成了问题,只好在向社会底层人民加税。由于政治制度本身的问题,皇权不受制约,统治阶级荒淫无度,贪图个人享受,贪污盛行,势必会造成社会进入官逼民反的死循环。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建制度日益老朽,丧失活力。

第二,封建制度严重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封建制度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到了18、19世纪,工业经济开始发展壮大,这让封建制度丧失了存在的基础。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流。

再加上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私有制被大家广泛的接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伦理基础不复存在。资产阶级队伍的日益庞大,开始推翻各国的封建王朝。

尽管有些王朝依然存在,但是只是发挥象征性作用,不具有实权。资本主义强调的人权、独立、私有制、契约精神等都是封建王朝所不具备的。这种对老百姓更加有利的政治制度代替封建王朝就成为必然。


地球诗词局


繁盛的古代社会


自夏朝开始,中国古代社会封建统治已经持续了4000多年,中国封建统治持续时间之久、朝代之多都是世界罕见的。

即使在有着盛世之称的古代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与老百姓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封建统治本身就是建立在压迫剥削劳苦大众的基础上。


封建统治在中华大地繁盛了几千年,终究因为统治者与劳苦大众的矛盾爆发而结束


人文地理情报员


中国的封建王朝历史非常悠久,就是因为那是一姓王朝,视天下为己家,视国财为私产,从根本上来说,皇帝才是最大的地主,因此历史上的任何改革都是补修局部,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体制,所以注定只能维持一时,从皇帝嘴里抢食是非常困难的,代价也很大,不能革了皇帝的命。


西米尔郎


一。封建统治的概念

我理解您的意思是咱们中国的封建统治,我们国家封建的概念与西方国家是不一样的。西方的封建统治的概念是类似我国周朝时期,国王把土地分给手下的大小领主,领主也可以再分给手下,领主负责治理自己的领地,国王是不管的。我们国家的封建概念是以阶级划分的,分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

二。封建统治的症结

我国封建社会时间长达2300多年,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1840年以后中国被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纵观中国2300年的封建社会,土地问题是最主要最大的问题!由于土地的私有制,土地又是主要的生产资料,掌握了土地就是掌握了一切的命脉,地主阶级会自主地兼并土地,土地就那些,不是在农民手里就是在地主手里,农民岂能自动自愿的放弃土地的所有权,地主获取土地的手段必然是血腥的。当土地大量的集中在少数大地主手中时,自由的农民只能变成大地主的雇佣农,甘受剥削。封建社会的大地主都是读书的做官世家,这些人通常都是被免税的,于是国家税收又越来越少。这样,每到一个朝代的中后期,土地兼并,民不聊生,税收较少,国家入不敷出,这样的问题一次次出现。农民和地主两个阶级的矛盾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于是下一个朝代诞生了,两个阶级矛盾暂时缓解,中后期后又出现兼并土地,又是战争。。。



米格


封建制的症结在于社会资源的集中,在古代生产形式单一的年代,封建制的资源基础是土地。你问这个问题,最好想想什么是奴隶、封建、资本,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

至于皇权制,其实仅仅是一种政权形式,跟封建社会有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封建社会的政权也可以采用西方的选举和议会制。同样,即便人类已经进入了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西方的议会制也不是唯一的,有些现代国家照样有国王,而且权利理论上还是无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