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五六十年代的男女结婚后,尽管家庭贫寒、生活艰辛,但基本上都能相亲相爱,走完一生?

踏雪无痕111688406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生活奋斗,而不是现在的年轻人,摆阔,享受,讲关系,讲势力。


l朝前的浪


相亲相爱?你们想多了!不要以为两口子干仗是现在特有的现象,难道5,60年代的人就不吵架?你随便去采访个老太太,她都能说出一堆婆婆怎么欺负她,丈夫怎么冷落她的故事。

第一 那时候的社会舆论,离婚是很丢人的事。

不要说旧时候,就是我小时候,村里谁离婚都是被瞧不起的事。哪个胆敢离婚,别人的指指点点都够他难受的。

正经人家没人把离婚娶年轻媳妇当做光彩的事到处炫耀,更没人把挣钱换老婆当做终极奋斗目标。

第二 5,60年代公职人员有作风问题会被辞退。

听说过一个已婚的小学老师,搞大了别的姑娘的肚子被学校开除。

5,60年代的婚外情不多,即使有家里老婆也隐忍着,一旦捅出来前途就完了。所以你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和谐,回到家里矛盾依然多。

第三 那时候小媳妇受婆婆气被老公打,是正常现象。

我姥姥生我妈的时候,因为生了个女孩,我姥爷气的3天吃不下饭。

后来我姥爷因为当过国民党,那个时期怕挨整,疯了几年就没了。我姥姥守寡她婆婆竟然说她和别人有染。因为这句话我姥姥一辈子没改嫁来证明自己。

我姥姥剪头发,她婆婆也要反对。那时候的已婚妇女都要盘籫,剪短发老人是不允许的。

小时候,村里被老公打,被婆婆打的女人特别多。如果是现代社会早就离了,那时候都不敢。

第四 那时候都穷,孩子多娘家兄弟多,一个女人离婚后能投靠谁?

我妈那一辈,家家户户都有7 8个孩子。

姑娘嫁出去了,儿子还得娶媳妇。好多穷人家都没足够的房。

女人自己生5,6个孩子,离婚总得带两三个吧?她一个女人家的,离了婚住哪?娘家吗?她妈她兄弟都不答应!

60年大家都听说过吧?那时候人都吃不饱,想方设法刨草根刮树皮,谁有功夫去想离婚的事?70年代就不说了,都忙着大炼钢铁和开批斗会,大家都很忙,没时间离婚。

第五 那时候没电视没网,男人没办法聊骚!

50,60年代的男人女人都相对单纯,没有那么多的诱惑。

他们没看过a片,也没听说过啥叫性感,他们不知道原来有种美叫林青霞,也不知道有种风情叫聂小倩。

那个时代的男人,娶个村花就会沾沾自喜,根本不会追着别人老婆问“吃了没?”也不会因为打游戏或者看直播就大半夜的不睡觉。

男人们回家就是帮儿子修自行车,帮老婆换缝纫机皮带。哪像现在的男人,没事就网上勾搭这个勾搭那个的?当然女人也有,但是大部分女人有了孩子,还是不愿意勾搭别人的。

现在的人离婚多,是因为满足了温饱,女人就会开始考虑婚姻质量。要不要在一个痛苦的婚姻里憋屈的活着?

男人们要现实,特定的历史环境会出现不同的价值观。在那个缺衣少穿的年代里,女人不一定好,只是她没时间考虑自己的幸福。

现代社会基本没文盲了,大家都有思想了。女人也开始思考,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老公,要什么样的婚姻。

当女人拒绝在婚姻里对公婆逆来顺受,当女人开始拒绝丧偶式育儿,当女人开始拒绝免费的家庭劳动,要自食其力,凭什么你们说她们退步呢?

  • 婚姻破裂,不再是女人单方面背锅,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 婚姻里的免费劳动,不再是女人单方面的付出,才叫做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就没有人不劳而获!这是进步!别再怀念5,60年代的婚姻,你扛不起那时候的饿,你也没那时候的男人那把力气,去割3亩地的麦子。

怀念,不如跟上时代,与时俱进!


米三袋


很多老年人在一起聊天都感慨,五六十年代生活清贫却能充满怀念,那么是什么吸引着这两代人呢?
老式结婚照


1)住院,过去住院也要借钱,也要花好久才能还掉借款,有病人医院先抢救,而现在呢?医患关系紧张,进趟医院全家经济回到水平线以下。
那时的婚礼


2)上学,那时候老师和家长的关系更融洽,老师还家访,学生家里困难老师还拿钱资助,现在呢?老师和家长的关系紧张,还有位专家称教育是拉动内需的一架马车,试问:良心何在?教出来的问题学生,不管专业对口不对口,也不管有工作和前途否,只要交钱。
那时的学校

3)工厂和工人,过去叫有主人翁精神,单位有什么都会互帮互助,那时候工人得到重视,有困难找组织,五一节时全厂开大会,挂大红花,集体会餐其乐融融,现在缺人就招人,想裁人一句话,根本不把员工放在眼里。


那时的街道

最后讲男女结婚,那时都简单,只要愿意在一起过日子,穷点苦点都不是问题,那时孩子大人穿补丁衣服很正常,大家都这样过的,现在讲这硬件条件那个精神世界的,所以感情容易合拍,容易相处,不离不弃,不挑不怨,共同度过未来的人生岁月!
业余生活也很丰富

总之是严进宽出,越干越有奔头,现在存钱攒钱根本赶不上经济发展!


黄蜂二师兄


五六十年代乃至解放前中国传统性婚姻一直保持稳定状况。主要受传统文化教育,婚姻风习按老一套,按着既然成夫妻不论穷富坚守一辈子,有先天配姻缘不可随便动摇的观念。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恩海深旧的爱情思想。夫妻有了小矛盾互相包容凉解,一般早晨拌嘴晚上合,二人矛盾不过夜。女人多数人能操守婚姻道德,讲忠贞。有的即使男人己故也很少改嫁。那时讲,好马不备双鞍子,烈女不嫁二夫郎,对于婚姻非常保守忠贞。若有偷情被人知道受到别人耻笑,背后让人说说点点当笑料,在周围没面子抬不起头来。尽管家庭贫寒,生活艰辛,感情不尽如意,也就互相牵就,互相凉解过一生。社会在发展,旧思想在逐步改变淘汰,迎来了新的改革浪潮,婚姻爱情也迎来了新的考验。


老福头A


我要说实话,如今的年轻人肯定会骂我:这老傢伙真会胡说八道,但我还是不得不说。那个年代的年轻是多么的单纯,18岁连谈恋爱都不知的多的是。学校管得严,社会道德时的刻刻在监督你,即便你有贼心也没贼胆。一当错踏一步,将为学校不容,社会不容,家庭不容,你一生都抬不起头。那象如今,同居就象握手,结婚就象拥抱,离婚就象开玩笑!良心和道德是社会的看门人,一当崩盘社会便乱象丛生,不可收拾!


老朽20


五六十年代的我们的父辈那时候家境贫寒生活困难,虽然日子过的平平淡淡的有些苦涩,但是也能坚持住相亲相爱,一生永不分离的完美爱情。其实我觉得那时候恋爱的人心里是非常单纯的,我的父亲曾经跟我们讲起跟妈妈恋爱时的故事。那时候爸爸有一个铁饭碗在国企里上班,妈妈是农村里一个高中毕业的女孩子,当时母亲就相中了爸爸捧着一个铁饭碗,所以就嫁给了条件一般的父亲。两个人在一起,父亲就像现在那种高富帅,自己有那种优越感的男人一样。总是瞧不起母亲,有的时候还动手打妈妈。所以说在那时候我总以为他们会离婚的。因为那种伤害我总感觉对母亲是不公平的,那种家庭的条件,好像包括奶奶姑姑她们都看不上我的母亲,所以说总感觉到有一种危机,那时候我甚至都害怕他们离婚,我成了人们说的那种小红帽,有个恶毒的 后妈可怎么办?


但是我们的想法都是多余的,因为那时候的母亲都是很传统的,因为离了婚可能就会让别人瞧不起离婚的女人,也怕被别人指指点点的。更重要的是,当母亲的也怕离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儿子毕竟是他的牵挂,所以说那时候五六十年代的人一般都愿委曲求全,一般都愿意在苦日子里坚持。所以说我的母亲一直坚持到我们成家立业。但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的父亲脾气也收敛了很多,跟妈妈也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的就大男子主义要打妈妈的样子。从我们结婚成家立业以后,父亲退了休待在家里,每天他的营生就是给母亲做饭或者是陪着母亲去遛弯儿或是走亲戚。反正我的母亲跟父亲两个人的感情反倒是如娇似妻,好像就像初恋一样,父亲总是离不开母亲。到现在为止,只要是母亲有一个头疼脑热的父亲就会担心的不得了,所以我说夫妻老来伴五六十年代的老人一般都很看重自己的老伴儿。相依相偎的走到最后,这才是让人敬佩的。


让人羡慕的就是这些五六十年代的恋人他们现在已经从初恋走到了黄昏,他们的感情彼此都是放不下的,他们的感情都是特别的真挚,让人羡慕,所以说他们会相扶携老道一声的。


伊春美食美客


我和老伴已过金婚,共度一生

首先,我俩有感情基础。从小一起长大,前后院住着,彼此认识,对老伴也了解。她善良,孝顺,勤劳,端庄秀丽。她三哥也是我最好的小学同学,把她介绍给我,我就很爱慕。她从小就羡慕解放军,当时我是军队干部,两颗心彼此相爱。

其次,协手艰苦共建爰巢。我俩69年7月5日在部队结婚,仅花16元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婚房是借的,窗帘是借的,连被褥都是借的。住了不到二个月,妻子回农村老家。直到71年10月妻子抱着儿子随军,没房住宿舍,冬季借取暖炉子做饭,夏季拾柴引火对付。72年10月转业,分配到企业。没房住,先是和三大姨子两家7口人睡一铺炕,姐俩怀有身孕,后又到二大姨家厨房宽不足三尺的小炕迁就。直到73年5月才分到一12平米土楼,总算有了自已安身之处,住了16年。艰苦的岁月,使两颗心贴的更近了。

再次,取长补短,牵手到永远。老伴性格温和温柔,我处事果断,有时急躁。性格上的差异,年轻时吵过架,也有1~2次轻微的动手。过后承认错误,取得了谅解。性格上有互补性,也增强了粘合剂。老伴常说,家和万事兴。经过50余年的风雨,彼此珍惜爱情。现在老了,也懂得关心照顾了,因此婚姻关系更加牢靠,毫不夸张地说,"一对鸳鸯棒打都不能散"。


用户6096一帆风顺


我是1953年出生的,上山下乡近十年,知青返城时与小芳订终身,俩人先后返城。1983年5月1日结婚,至今三十几年了,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经历了不少困难,我俩的心总是紧紧的贴在一起。

那个年代人,基本上是一根筋,认定的事,一直走到底。想法也简单,俩人处不來,离了以后也不一定好过原配。花费的人力,精力,财力也承受不起,再组家庭双方儿女矛盾重重,也难搞定,不如在原家庭里熬着,等待子女长大。2018年全国离婚率为38%,而双方是知青的家庭离婚率为3.5%,事实证明五六十代的人忍着,凑合着在维持家庭。


刘承泽3


有一句大实话,是那个时候的俗语。叫做“鸽煲”,就是说结婚实际上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合起来用一个锅做饭吃一起过日子。所以没有说什么爱情之类的。凑合着过吧。天天吵架家常便饭,打架哦也有。两个人的工资个人用各人的。某次我住院,遇见一个某厂的工友也在住院,他的老婆偶尔来看看他。他老婆悄悄的问我老伴,你老公的住院费用是不是他一个人出的?,老伴告诉我我大吃一惊,竟然还有这样的操作方式?

所以不要以为那个年代的人很老实,觉悟很高,个个都是先进分子。说一句那个年代半点不好的就是十恶不赦的阶级敌人。什么年代都有好运气的和不好运气的,你的性格,才能,修养决定了你就该过什么样的生活。不离婚只不过是考虑得太沉重而已。


篱中菊


看事不能看表象,以前我们村有一家,夫妻俩每天不是打架就是吵架,我小的时候在他家门口和他们儿子玩,他夫妻俩说两句话就打起来了……他们也一直都没有离婚!!他儿子跑到我妈那里哭,说自己都快疯了……你说这哪里是夫妻恩爱,以前的人可能觉得离婚是家丑吧,怕别人笑话

还有一家是我邻居,我小的时候印象中女方腿本来是好的,后来突然瘸了,我听我妈他们说是男方故意打针打坏的,男方是医生。他俩也老是打架……由于我后来去了外地,十几年后回来发现那个女的腿又好了!他俩根本不存在夫妻恩爱,都是凑合过日子

其实很多例子证明,并不是那个年代的人夫妻恩爱,而是受大环境影响,很多女人会为了孩子而妥协,当然也怕别人笑话,毕竟那时候人的思想不像现在放的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