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城里看稀奇,离不了“皮影陈”的皮影戏,走嘞

提起皮影戏,很多人只是听说过,但知之甚少。
有一个故事,说2000多年前的一天,汉武帝刘彻的爱妃李夫人染上了疾病,经过反复医治无效最终不幸离世。汉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皇宫里有一名名叫李少翁的术士,见此情景心里也很难受。有一天,李少翁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布娃娃的影子映在地上,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回来之后就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夜幕降临后,李少翁围了一方帷帐、点燃灯烛,恭请汉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汉武帝一看李夫人的影像栩栩如生,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显得非常高兴……


这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后来被写进了《汉书》,不少人都认为这是皮影戏的最早源头。皮影艺术的创意汲取了戏剧脸谱、汉画等艺术特点,造型有人物、鸟兽、山水等,皮影本身就是一件艳丽、精美的艺术品。所以说皮影艺术几乎集中了所有的中国造型艺术和传统表演艺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2018年7月,魏都区潘窑社区整理村史资料,普查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许昌陈氏皮影第四代传人陈志国的家就在潘窑。
陈志国今年已经69岁了,做皮影、演皮影戏已经55个年头,熟识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皮影陈”。老陈高高的个子,花白的头发,满面沧桑,很是健谈,一说起皮影戏,他的话匣子不由自主就打开了。
老陈告诉我们,皮影戏应该开始于唐代中晚期或稍晚的五代时期,当时是为佛教宣示轮回报应的佛法服务的。宋代时,著名风俗画家张择端绘制了一幅《清明上河图》长卷画作,人们可以看到汴梁市井游乐的很多情景,其中就有傀儡影戏的画面。当时,在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有不少专业的皮影戏表演班子。皮影人物分为生、旦、净、末、丑5个类别,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等11个部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表演动作。

那时候,影戏业非常繁盛,镂刻影人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宋室南渡以后,影戏也跟随着迁移到了南方,在杭州等地流行开来。南宋时期的影戏班子,阵容相当庞大,而且在戏剧圈子里占据着“正统”地位,老百姓非常喜欢和欢迎。到了明、清两代,影戏仍然保留着南宋时期的余韵。进入20世纪初期,皮影戏在中国各地广为传播,形成了不同的地域风格。
陈志国的老家在河北唐山,出身皮影世家。陈志国的爷爷名叫陈品一,是当地有名的皮影艺人。还在孩提时代,陈志国就听爷爷绘声绘色地给他讲述,金兵灭宋之时,他们世代以“弄影戏”为生的祖先被金人掳去,连同演杂剧的、说书的、弹琵琶的等各类艺人几百家,押赴军前,随行进的队伍表演,供金兵娱乐。后来,先祖被带到了河北遵化落户下来,仍世世代代“弄影戏”。大概也就是从那时候起,陈志国的心里就埋下了皮影戏的种子,他对这些充满了无尽的好奇。
陈志国从小就随着大人在台子上耍皮影,长到13岁那年,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就开始跟着江湖班子走南闯北。他的父亲陈进也是知名的皮影艺人,他看志国这孩子心灵手巧,就把他送到了著名皮影艺人张军的门下,让孩子学习皮影雕刻制作技艺。一切都好像是缘分,陈志国天生就是弄皮影的料,别人学了三年还出不了师,他一年多就出师了。毕业以后陈志国开始走村串户,为各地的乡亲们演出,由于他人好,心眼好,老乡们很喜欢他,一见面,都亲热地称他为“皮影陈”。“皮影陈”所到之处,老百姓们像过年似的,十天八天不让走。

长期的学习,长期的磨炼,长期的感悟,使陈志国全身心地沉浸到了皮影戏艺术的世界里。像传统戏《穆桂英挂帅》、《呼延庆打擂》、《武松打虎》等,传唱广泛,老百姓喜闻乐见,陈志国表演得得心应手。“文革”时期,传统的皮影戏被列入了“四旧”,禁止演出。脑筋聪明的陈志国大胆革新,反复琢磨,对当时比较受人们欢迎的几部长篇小说进行改编,创作出了《野火春风斗古城》、《平原枪声》,豫剧《朝阳沟》等现代皮影戏剧目,他的这些剧目一经演出,令人耳目一新,好评如潮,人们翘着大拇指纷纷称赞,演出效果很好。
1970年,陈志国参军入伍,来到了位于中原腹地的曹魏古都许昌。四年后,他转业到地方。老陈在部队学会了开车,一直没有派上用场。他在村办工厂干过,当过搬运工,后来,在许昌一家面粉厂上班。几年前,厂里效益不好,每个职工都分了些挂面,卖掉顶工资。老陈买了一辆三轮摩托到处跑着卖。有一次开车低头换档时,一不小心车撞在了树上,陈志国脑内出血,在医院躺了几个月,命保住了,却上不成班了,一听见机器响头就痛。
不管生活怎么变化,陈志国始终放不下他钟爱的皮影戏艺术。有人出高价要购买他的皮影,被他婉言谢绝了。闲暇无事,他会打开自己保存多年的旧皮箱,翻看师父留给他的那一张张影人画稿,爱不释手。

改革开放之后,陈志国搁置多年的皮影绝活又派上了用场。每年的春节、元宵节期间,市有关部门为了给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要组织开展灯展活动,单位领导总是安排陈志国拿出“绝活”花灯车——皮影戏演出。小小的舞台前,观众人头攒动,水泄不通。那是老陈从事皮影戏以来最辉煌、最难忘的时代。
陈志国的家在潘窑社区五里岗,这是一个典型的都市村庄院落。三间平房,青砖铺地,简陋的屋子里,最显眼的就是三只旧箱子,里边珍藏着老陈半个多世纪的心血——他亲手雕刻制作的七八百件形态各异的影人。
陈志国说,耍皮影、做影人,没个三四年工夫弄不下来。影人的雕刻制作工序十分复杂,多达数十道。皮影人物高约33厘米,造型夸张,变形巧妙。除个别书童、丑旦以侧面双目形象出现外,皮影人物以侧面单目为主。
陈志国说,陈氏皮影以新剥的上等驴皮为最佳原料,经浸泡、刮毛、去脂、磨、刻、染、熨、缀等20余道工序精制而成。
先用清水浸泡数日,取出后将皮的两面反复刮制干净,再刮薄至透明;洗净后,于木框上绷紧阴干。
然后是描样,将制好的皮料切块,用硬木推扳打磨,再用钢针描绘图样。之后是雕镂,将描好图样的皮料垫在木板或蜡板上进行镂刻。雕镂完毕后,擦洗干净,压平着色。

“公忠者雕以正貌,奸佞者刻以丑形。”帝王的皇冠龙服、高官的乌纱蟒袍、后妃的凤冠霞帔、宫娥的彩袖垂裙、小家碧玉的弓鞋翠簪、纨绔子弟的绫罗彩缎……凡此种种,都通过小小的雕刀,用平面雕镂的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富有强烈的立体感。
接下来是着色。现今常用透明色料取代传统色料,既方便,透光效果又好。着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五种纯色,一般互不调配,但可分深浅色区、分层次,进行平涂、双面着色。
皮影着色后阴干,熨压平整。压平后还要上一层桐油或清漆,以增强透明度和耐用性。
最后一步是订缀。在皮影人物的两手、两下臂、两上臂、上身、下身和两腿十个部件的关节处,用线订缀起来,再用一皮条包围在上身的脖领处作为安装头的插口。之后在脖领前订上一根铁丝作为支撑皮影人物的主杆,在两手处用线各拴一根铁丝为耍杆。插上头后,一个完整的皮影人物即告完成。
许昌陈氏皮影的造型和汉代画像石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又吸收了唐宋时期寺庙壁画的风格,以元代杂剧中的人物分类雕镂。其人物有末、旦、净、外、杂当、驾、孤、细酸、邦老、孛老、卜儿、徕、刺、伴哥、拔禾、伴姑、禾旦、行首、乐人、乐探、魂子、魂探等各大类别。其“头楂”(人物脸谱)有600余种,“桩子”(颈以下肢体)多至108种样式。

“做影人儿这玩意儿,太费工夫了。”陈志国说,选驴皮要十分讲究,幼驴、老驴的皮都不行,得找中年的白驴的皮,然后刮、磨、洗,裁好,烘干,压平,放到画稿上雕刻,涂彩上色、抹桐油、连缀、安装操纵杆儿……整个一套程序下来,最少得一星期,工艺复杂的要花半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陈志国称自己是“粗人”,文化水平不高,没上过几年学,也没有专门去学过美术,但他绘制、雕刻、制作出来的皮影都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不管是鸟兽山水、宫殿楼宇、刀枪剑戟,或是公子小姐、英雄草寇、妖魔鬼怪等等,造型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雕镂了七八年的造型压在箱底,现在年纪大了,想着赶紧把它们制好,装订起来,留给后人。”
陈志国说着,打开一个箱子,从里面拿出已经雕镂好的一些皮影让我们看。皮影戏箱中有各式人物、刀枪剑戟、战马坐骑、山水厅堂、神妖鬼怪,包罗万象。
以前,乡下不管谁家有喜事,老人过生日,都会请陈志国去演出,人山人海,非常热闹。近年来,随着电视机、家用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娱乐的方式多了,看皮影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只有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陈志国才会带上皮影,走村串巷耍上一耍。

“皮影就是我的命。几天不摸摸刻刀,不耍上几套,就跟丢了魂儿一样。”从事皮影戏艺术几十年,陈志国心里感到很充实很快乐,但也很寂寞。
为了表演皮影戏,他曾到开封清明上河园,远赴嘉峪关等,尽管天南地北的跑,收入还是很微薄,每月只有两千元的收入。陈志国的左右邻居都已建起了漂亮的楼房,而他生活水平几乎还是停留在十年前。
2007 年11月,《许昌晨报》以《舞弄光影的皮影人》为题,对陈志国皮影艺术进行了报道。此后,人民网、《河南日报》、《许昌日报》等众多媒体都全方位地对陈志国的皮影艺术进行宣传。许昌学院的专家还对陈氏皮影进行专题研究,发表了《论许昌皮影的造型艺术特征》等学术论文。2008年4月,许昌陈氏皮影制作技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年底,位于许昌市南大街附近的曹魏古城举行了隆重的开街仪式,在许昌市和魏都区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陈氏皮影”入驻曹魏古城,拥有了自己的展示空间。酷爱艺术的市民薛晓玲愿意向陈志国拜师学艺,成了陈志国的大徒弟。每当古城里游客多的时候,陈志国会喊来徒弟,师徒配合,演一段皮影戏。演出时,屋子里人满为患不说,就连屋外,也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游客。

过年的时候,陈志国把家伙什儿摆在家门口,表演一两出最简单的皮影《鹤与龟》、《盗仙草》。像《呼延庆打擂》、《穆桂英下山》之类的大本子连场戏现在因为缺少人手弄不了。
为了皮影艺术,陈志国几乎搭上了自己所有的收入。这营生非但不能发家致富,甚至连养家糊口都有难度。陈志国马上就要迈过70岁的门槛了,他最大的愿望是怎么把自己做皮影耍皮影的艺术传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