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位中原之主的結局是怎樣的?為什麼?

嫣然一笑992


大家好,這裡是南嶺說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大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從1644年入主中原開始共存在268年。

那麼第一位入主中原的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出家當和尚”的皇帝順治帝福臨。

順治帝其實非常的幸運,他繼位之時不過是個6歲孩童,他的父親在明朝滅亡前一年不幸去世了。

而他什麼都不用做,一切都是依靠他的叔叔多爾袞,得了個入住中原第一位清朝皇帝的好事,甚至最後還得了個世祖的廟號。

一般來說開國皇帝才叫祖,可能對於清朝而言入主中原形同開國。但其實清朝的內部統一,各項制度的真正確立是要到康熙年間。

言歸正傳,這位順治帝的最終結局是什麼呢?

按照以往的民間傳聞,順治帝是出家當和尚去了。

因順治帝生前好佛,野史中把順治帝因為愛妃董鄂妃去世後,萬念俱焚。於是去了五臺山做和尚。

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在《鹿鼎記》中就採用了這個說法,還給順治帝取了個法號叫“行痴”。

根據現在各專家研究的結果,順治帝真正的結局是死於天花。

順治帝在公元1662 年2月2日感染上了天花,加上因董鄂妃之死,悲痛欲絕,很快就因天花而死。


南嶺說史


中國歷史上,真正信奉宗教的皇帝不多。梁武帝算一位,順治帝也算一位。梁武帝的始末是清楚明瞭的,而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終結卻有著不同的說法。

有人說,愛新覺羅•福臨後來捨棄了皇位,遁身、涅槃於佛門,而不是病死於大內;有人則說,他是身染天花,病逝於宮廷。

那麼,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多種原因,造就“佛心天子”。

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成為一位篤信佛教的皇帝,主要在於生活環境的影響、個人秉性的使然。

起初,被自幼受到佛教薰陶的母親的影響著。後來,愛妃董鄂氏的去世,使他萬念俱灰,更是心向空門。


福臨與愛妃董鄂氏(劇照)

加之,順治是個既任性又多愁善感的人,排洩愁苦於佛門,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於是,多種原因的促成,使得大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傾心向佛,欲遁空門。

順治十四年(1657年),在太監的周密安排下,愛新覺羅•福臨與海會寺的和尚憨璞聰會面。之後,順治帝非常欣賞憨璞聰,時常向他請教佛法,並賜給他“明覺禪師”的封號。

隨後,順治帝還召見了玉林通琇、木陳忞、䒢溪森(行森禪師)等僧人。

福臨讓玉林通琇為他起法名為“行痴”、法號為“痴道人”。玉林通琇盛讚他是“佛心天子”,順治便在僧人面前折節稱“弟子”。


玉林通琇法師(像)

順治帝曾對和尚木陳忞說,我一來到佛寺,就覺得舒心,就不願意再回皇宮,因此,我的前生肯定是個僧人。

據有關統計,順治帝曾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先後三十八次到寺院談禪論佛。

後來,福臨還召命僧人行森禪師為他剃度,決計舍位向佛。由於孝莊太后的極力干涉,福臨也就是隻留了個和尚頭而已。

孝莊太后(劇照)

霧裡探花,試說福臨歸宿。

從現有的一些史料來看,福臨應該是身染天花之疾,病死於皇宮大內。

1、民間佐證。可能是出於炒豆時,豆熟了會爆開的忌諱,福臨患天花時,清政府明令禁止老百姓炒豆。

2、歷史記載。

其一,《清世祖實錄》記載:“丁巳(初七日)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也就是說,福臨在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半夜,去世了。

其二,福臨病危時,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為順治起草了《遺詔》。

《王熙自定年譜》中是這樣記載的:1661年正月初二這一天,愛新覺羅•福臨突然病倒,病情逐漸嚴重。


患病的福臨(劇照)

正月初三,王熙奉召到養心殿聽命。正月初六的半夜裡,福臨又召令王熙到養心殿,對他說:

“朕患痘,勢將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

隨後,王熙根據福臨的意思記錄書寫他的“臨終遺言”。王熙寫了一天一夜,向福臨呈報了三次。最後,福臨的“臨終遺言”在正月初七的傍晚撰寫、修改完畢。“遺言”交代完不久,福臨就去世了。

福臨臨死前強調:“祖制火浴,朕今留心禪理,須得秉炬法語……”。

愛新覺羅•福臨死後,沒有像他的子孫那樣處理遺體,而是被火化了。


大火在燃燒(圖景)

火化儀式,是由和尚主持進行的。這在行森禪師的門人為他編輯的《敕賜圓照䒢溪森禪師語錄》裡有記載。

該《語錄》說,1661年4月17日,行森禪師在景山壽王殿,用火把點燃了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的遺體。

行森禪師(像)

由以上種種,完全可以明證,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是因患天花而病逝了,而沒有遁入了空門。


老王頭談歷史


滿清來源於後金,發祥于山海關之外,李自成率起義軍攻陷北京、大明崇禎帝上吊後,清軍在吳三桂的配合下,由多爾袞率領入住中原,但出於平衡當時各方政治勢力的考慮,多爾袞只做了攝政王,清朝入住中原的第一位皇帝是愛新覺羅•福臨,即順治皇帝,他當時只有六歲。

福臨即位之初,多爾袞處心積慮地除掉了豪格和其他對自權力構成威肋的重臣,與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弟弟的兒子)一起輔政,後又找機會廢掉了濟爾哈朗輔政職位,獨攬大權。


儘管福臨也頗有膽識和魄力,但由於長期由叔父多爾袞掌控權力,這讓他深感壓抑。1650年,多爾袞在一次狩獵中墜馬身亡,年僅13歲的順治皇帝才有了親政的機會;他雖然年紀小,但他聯手朝臣,在母親的輔助下勵精圖治,採取了重用有能力的漢人、減少圈地、沿用明朝規章等等一系列措施,使滿漢矛盾得以緩和。按《清史稿》的記載,他是位勤政愛民、孜孜求治的皇帝。可以說,後來的康雍乾盛世就是他奠定的基礎!

但這位有些作為的皇帝,卻在24歲就英年早逝了;由於其死因缺乏足夠的資料記載,時至今日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最主要的說法有五種:


1.因病而亡說。

年幼的順治繼位是滿清各方政治勢力妥協與平衡的結果,由於其心智並沒成熟,也無政治經驗;所以繼續之初,朝政大權都在多爾袞手中,順治懂事後,對多爾袞的飛揚跋扈與一言九鼎十分不滿;又由於其母親孝莊教子嚴格,所以順治成人後的性格變得敏感、暴躁和猜疑。

尤其是,他對多爾袞和孝莊太后強加給他的刻薄皇后非常不滿,常感到憋屈。所以,順治親政後,除了對叔叔多爾袞掘墓“鞭撻”外,還把這位皇后即博爾濟吉特氏廢為了妃子;後來又迎娶了博爾濟吉特氏,但這位博爾濟吉特氏處世圓滑,又有太后在背後撐腰,與順治的日子過得也相當平淡。


自從鄂碩的女兒董鄂妃進宮後,順治即移情、鍾情、專情於董鄂妃,這位董鄂妃從小跟著父親南征,有在中國南方生活的經歷,受過漢文化的薰陶;董鄂妃不僅天生麗質、而且知書達理,性格溫順體貼,讓順治愛到了骨子裡。

曾經,順治想再次廢后,立董鄂妃為後。特別是順治冊封董鄂妃為貴妃時,還專門舉行過一次隆重的儀式以詔告天下。為一個妃子而破例的做法顯示了順治對董鄂妃的寵愛。

董鄂妃進宮不久生下了皇四子,順治自是心花怒放,但皇四子生下三個月就夭折了,董鄂妃黯然傷神,身體也每況愈下。順治十七年董鄂妃就去世了;順治接二連三失去了愛子與愛妃,很是傷心,對。在死後三天就封她為皇后,而且還追加了諡號。

董鄂妃死後順治鬱鬱寡歡,半年後,自己染上了天花,不久就去世了。這就史料所說的“病死說”。


2.死於炮斃說。

這是鄭成功的後人鄭萬齡的觀點,他偶然發現手抄本的《延平王起義實錄》,依這本書的記載:有人密報鄭成功,高崎之戰中,順治皇帝在廈門思明港被炮擊中身亡,清軍將領達素不敢對外公佈這個消息,達素因自己護駕不力而畏罪自殺。

3.假死出家說。

因為董鄂妃的死,順治心灰意冷,精神委糜,懶政怠政,看破了紅塵,厭倦了朝中的勾心鬥角、爾虞我、相互傾扎!他想進入佛門清靜之地解脫自我。

不過至高無上的皇帝出家在當時的環境中,是行不通的。於是,順治就“假裝病死”,以此掩人耳目。依《王文靖集》記載:順治十八年元旦,朝臣依例慶賀朝見天子,但朝廷卻下令朝臣免見。而順治卻在這天於養心殿破例召見了王文靖,二人進行了長時間的會談,此後,又一連三天都與單獨與他談話。此時,順治二十四歲,風華正茂並無疾病!

不久,順治又召見王,對他說:

“朕患痘,勢將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即就榻前書寫”。

王文靖撰寫的詔書內容“不敢在書中披露”為由。

不久,順朝廷就下令:大赦天下,釋放所有犯人,還規定民間不炒豆、不點燈、不潑水。人們才知道順治已‘’出天花而死"。其實,他到五臺山出家當和尚了,據說,後來康熙還四上五臺山去尋找過他老子!

4.死於毒殺。

當年順治皇帝打定心思要出家,在奉先殿中向列祖列宗磕頭請罪。孝莊太后也是去勸說,但是無論用江山、責任鼓勵他,還是放下太后之尊來懇求他,都無法挽回順治帝出家的決心了。無奈之下,孝莊與其讓順治出家,還不如一碗毒藥了結了他,哪怕是自己的親兒子。那麼孝莊為何要阻止順治出家呢? 第一,造成政治動盪。



5.外國人說順治死於縱慾過度!

德國人湯若望堪稱清朝外國專家,他是天主教的傳教士,深得孝莊太后和順治信賴,還身體力行,為清朝培養了一批天文人才。

湯若望這哥認為順治皇帝縱慾無度,死於生殖能力太強。據記載:順治皇帝14歲就完婚了,在清朝也屬正常現象,但順治皇帝有皇后嬪妃20人,育有14個孩子,以14歲開始算起,他平均每年要生1.5個孩子;據此推斷,湯若望的說法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參考資料:《清史》、《延平王起義實錄》、《王文靖集》。


希望星晨58298869


清朝發祥于山海關外,在明朝京師被李自成起義軍攻陷後,清軍在多爾袞的率領下入住中原,但多爾袞從來沒有做過清朝皇帝。他只是攝政王,真正的入住中原第一位皇帝是順治皇帝,姓愛新覺羅,名福臨,是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本來皇位和福臨沒有什麼關係,他在兄弟之間也是較小的一個,母親也不受寵愛。但其父親突然去世,並在生前沒有指定繼承人。再一個早起的清(後金)政權權力交接需要家族內部共同確定。當時具備爭奪皇位的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十四弟多爾袞,由於支持皇太極兒子即位的聲音在當時佔據比較主導的位置,多爾袞被迫以進為退,擁立皇太極第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即位。

在福臨即位之初,多爾袞除掉豪格和其他影響力的重臣,和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弟弟的兒子)一起輔政,並找機會廢掉濟爾哈朗輔政地位,獨攬大權。雖然作為一代雄主皇太極的兒子,福臨從小也頗有膽識和魄力,但長期被叔父掌控權力,讓一心治理天下的他深感壓抑。公元1650年作為滿清王朝的重要奠基者的多爾袞在一次狩獵過程中突然去世,年僅十三歲的順治皇帝得以親政。雖然年紀小,但他確實也為後來的康雍乾盛世奠定了基礎,通過重視漢臣,減少圈地等方式緩和矛盾,在許多方面沿用明朝的法律規章制度並得以執行。應該可以用年輕有為來形容這位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清史稿》也用勤政愛民,孜孜求治來稱讚他。

然而天不遂人願,他卻在二十四歲時因病去世。關於他的死因說法很多。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說法是他並沒有死,出家為僧無疾而終。福臨在位時也確實和僧人交往過密切,且曾經有過剃度出家的打算,後被制止。傳言在多爾袞死後雖然福臨親政但很多方面要受到其母親孝莊皇太后的制約,母子失和,他不想繼續做皇帝,就決定當皇帝。但這個有一點站不住腳,作為出身尚武民族的君主,對於權力有很強的慾望,且他已經採取強烈的措施消除多爾袞的影響,對於其母親的制約他可以採取一個好的措施解決這個方面。再一個在其兒子尚年幼的情況下,太后和朝臣也不會同意其出家,作為一個帝王也不會把祖宗的基業棄之不顧。

第二種說法是其寵愛的董鄂妃去世讓他心灰意冷,抑鬱而終。這一點有點像他的父親皇太極,為了自己寵愛的妃子去世悲傷至極。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這種說法有一個非常大的疑團,那就是如果是這樣的情況下,福臨就不太會關心朝政甚至自己對政治事務是牴觸,他在臨終前認真思考自己的那個兒子適合做皇帝,並確立了得了天花的玄燁為帝。因此筆者不太贊同為情所困抑鬱致死的說法。

第三種說法是染病而死,這種說法從福臨選擇玄燁為繼承人可以看出。他選擇了得了天花的玄燁即位並得到支持是因為玄燁不會再得天花,確保未來的皇帝不會因為天花導致皇權受損。而實際上,明清時期天花已經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死亡,在當時醫療條件不好的情況下,即使帝王業很難倖免。作為帝王的福臨很有可能是傳染天花而死,這樣在他選擇繼承人時,在外國傳教士的建議下,選擇年僅八歲的皇三子即位。而天花因古代醫學條件不發達,不能治療,而被附上神秘色彩,作為帝王得天花去世自然不敢正常公佈,故其死亡原因比較隱諱。

綜上,筆者判斷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福臨的結局是可能在壯年死於疾病(較大可能是天花)。以上純屬個人淺見,歡迎關注討論。


行走在馬班陳範間


大清第一位中原之主是順治皇帝他原名愛新覺羅·福臨,滿族人,出生在盛京,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第9子,生母是孝莊太后,14歲開始親政,在位18年。根據正史記載,順治24歲時病逝於紫禁城,但有人也認為他最後選擇了出家。

1616年努爾哈赤在建州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皇太極是個運氣不好的皇帝,眼看著清軍就要打進北京城了,忽然於1643年9月21日病死了,這樣一來,進北京的功業就輪到了他的兒子順治。


1643年10月8日,順治在多爾袞的擁立之下繼位,並於1644年入住北京紫禁城,成為清朝第一個入住中原的皇帝。


順治雖然是一位皇帝,但並沒皇帝的實權。由於即位時的年齡小,大權被攝政王多爾袞把持,按照清朝的祖制,14歲時,順治就可以親政,處理軍國大事。然後多爾袞並沒有按時地歸政,多爾袞不歸政的理由是順治還沒有處理朝政的經驗,這個理由很顯然站不住腳,不讓順治親政,人家哪裡來的經驗呢!之後,多爾袞還威脅起順治來,多爾袞給出的親政條件是順治皇帝必須親自下詔同意他和孝莊的婚事,這是多麼的無恥之舉,無疑給順治造成了傷害。


但多爾袞給順治帝造成的傷害遠不止這一個。多爾袞為了貪權,同時震懾幼小的順治,讓他親眼觀看凌遲處死罪犯的現場,那一刀一刀割肉的恐怖的場景,別說是小孩子害怕,就是大人也很難承受視覺與心理恐懼,順治自然也不例外。


順治對多爾袞的害怕與仇恨,不僅來源於多爾袞的權力壓迫,更是多爾袞與順治生母之間感情的傷害。

1649年,多爾袞逝世,順治開始清算他的罪行,“罷追封、撤廟享、停其恩赦”,接下來開始處理多爾袞的親信黨羽,同時起用一批被多爾袞打擊的忠臣,如此一來順治將大清的權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真正地做了皇帝。


然而,順治曾經說過:“朕極不幸,五歲時先太宗早已宴駕,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極嬌養,無人教訓,坐此失學。年至十四,九王(多爾袞)薨,方始親政。閱讀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發憤讀書。每晨牌至午理軍國大事外,即讀書至晚,然頑心尚在,多不能記。逮五更起讀,天宇空明始能背誦。計前後讀書讀了九年,曾經嘔血。”

這段自述真實地道出了順治處理朝政的繁忙,累壞了身體,消磨了心神。


政務的繁忙使得順治心煩意亂,雖然他親力親為地處理國家大事,但是付出的不能看到預期的成效,力不從心的他越發地厭惡朝政,這一切的不幸幸好還有董鄂妃。

<strong>

順治雖然24歲就英年早逝,但是也有過3位皇后,然而他最愛的還是孝獻皇后董鄂妃。

董鄂妃被順治誇讚為"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也是因為這樣,董鄂妃從入宮到被封為皇貴妃,僅僅只有2個月的時間,這在歷史上很是少見,可見她在順治心裡的地位,然而,順治對董鄂妃的寵愛不是因為她長得好看,也不是因為才華,而是他的品行與知心。


順治雖然是皇帝,但是他心裡苦悶,“高處不勝寒”,他貴為天子,但是卻沒有一個知冷知熱的知心人,心中的話無人傾聽,這是心理疾病,而董鄂妃剛好就是順治需要的女人。順治批閱奏章時,董鄂妃就在一旁伺候,有種“紅袖添香”的浪漫,董鄂妃還親自安排順治的飲食,他根據順治的喜好,親自動手送飯,無微不至的照顧使得順治十分的喜愛她,可能已經有了依賴感,離不開董鄂妃了。

1660年8月19日,董鄂氏在承乾宮病逝,年僅22歲,董鄂妃的離世讓順治皇帝心灰意冷,隨即有了出家的念想。一個皇帝為什麼會有出家的念頭呢?


首先,孝莊太后是蒙古族人,蒙古族人普遍信奉佛教,孝莊也是一樣,再加上朝政的壓力,和母親的影響,順治皇帝從1656年接觸佛教,成為佛教信徒,他尋求的是心靈上的解脫。


順治在太監的慫恿下見到了臨濟宗龍池派和尚憨璞聰,與他聊得很是投機,因對佛教興趣愈發濃厚,而憨璞聰也極力勸說順治出家,他以勸說一個皇帝出家為榮,藉此發揚本門本宗。


然而順治出家只是民間的傳聞,正史並未有記載,但是我想作為一個皇帝無論是出於皇家的顏面,還是江山社稷,滿清貴族也不會讓順治出家。然而對於順治最後的人生結局是因為因患天花而死!


順治作為清朝第一位入住中原的皇帝,身上具有許多的第一,然後他英年早逝,只有24歲,他與董鄂妃的愛情可能是在皇帝這一行中的第一名。最後一句話總結一下他:“順治富於進取的氣質,又存在著浮躁易怒、任性放縱的頑症”。


南山居史


大清第一位真正入主中原的皇帝是順治帝。

清順治帝的一生是短暫又富有傳奇色彩的,結局也是讓人不勝唏噓。

在中國歷史歷朝都有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皇帝,但是我個人認為最有傳奇色彩的皇帝莫屬清順治皇帝了,他那幸運而又短暫的一生不得不讓我們認為他是一個非常有傳奇色彩的皇帝了,下面我就給大家說說這個皇帝。

清世祖章皇帝愛新覺羅·福臨,6歲登極,是清代歷史上有名的少年天子。年號順治:順,意順利;治,意治理。就是順利治國,華夏一統的意思。

少年福臨的命運,真如同他的名字一樣:“福”從天上降“臨”。為什麼這樣說呢?

第一,大清皇位,從天而降,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夜亥刻,皇太極帶著“儲嗣未定”的遺憾猝死。皇太極在白天還處理政務,夜裡就離開人世。他死之前,沒有留下任何遺言,也沒有交代由誰繼位。由於事出突然,諸王貝勒也沒有一點準備。經過一段時間的忙亂和哀悼,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在皇宮崇政殿打響。那一天是八月十四日,也就是皇太極死後的第六天。

努爾哈赤有遺詔,規定皇位的繼承要滿洲貴族來討論。當時主要有七個人的意見舉足輕重:四個親王,就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還有三位郡王,就是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和穎郡王阿達禮。當時,最有希望奪得大位的是肅親王豪格和睿親王多爾袞。

豪格(1609~1648年)的有利條件主要是:第一,為皇太極長子,35歲(比多爾袞年長3歲),正值壯年;第二,人才出眾,史稱他“容貌不凡,有弓馬才”,“英毅,多智略”;第三,久經戰陣,屢獲軍功;第四,皇太極生前親掌的正黃、鑲黃和正藍三旗大臣擁護豪格繼位,尤其是兩黃旗貝勒大臣更是誓死效忠。

多爾袞(1612~1650年)的有利條件主要是:第一,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時年32歲;第二,受到父親的鐘愛。史載,努爾哈赤曾留下遺言:九王子(多爾袞)當立而年幼,由代善攝位。而代善鑑於當時情勢,轉而擁立皇太極;第三,多爾袞兄弟為正白旗和鑲白旗的旗主貝勒,這兩個旗支持多爾袞;第四,有二位胞兄弟阿濟格和多鐸的支持,在上述七王中,多爾袞兄弟佔了三個席位;第五,多爾袞多次統軍出征,“倡謀出奇,攻城必克,野戰必勝”,屢立大功。

八旗甲冑從實力對比看,豪格有正黃、鑲黃和正藍三旗的支持,多爾袞有正白、鑲白兩旗的支持。那麼,其餘三旗--代善父子掌管的正紅和鑲紅兩旗、濟爾哈朗掌管的鑲藍旗--的意見就至關重要。

十四日黎明,兩黃旗大臣在大清門盟誓,擁護豪格繼承皇位,並部署兩黃旗巴牙喇(即護軍營,為禁軍中護衛皇帝的部隊)張弓挾矢,環衛崇政殿。圖爾格、遏必隆又傳令其牛錄下的護軍,備好甲冑弓矢,護衛大清門。議商皇位繼承人的貴族會議在崇政殿的東廡殿舉行,由年紀最長(61歲)、地位最高的禮親王代善主持。黃旗索尼和鄂拜首先倡言“立皇子”,多爾袞以其資歷不夠,令他們退下。索尼和鄂拜雖然退出,但兩黃旗巴牙喇包圍了宮殿。兩黃旗暫時佔了上風。但兩白旗並不示弱,豫郡王多鐸、英郡王阿濟格弟兄發言,力勸多爾袞即帝位。多爾袞見形勢緊張,正在猶豫。多鐸聲言:“你如果不答應,應當立我。我的名字在太祖遺詔!”多爾袞不同意立多鐸,說:“肅親王(豪格)的名字也在遺詔裡,不獨王(多鐸)也!”多鐸又說:“不立我,論長當立禮親王(代善)!”禮親王代善表示自己老了,提出豪格為“帝之長子,當承大統”。豪格覺得有兩黃、正藍和兩紅旗的支持,大局可定。於是,表示謙辭,說:“福少德薄,非所堪當!”他本來是假意謙讓,想讓眾人“堅請不已”,然後順勢登上皇帝寶座,這樣不是顯得既謙恭又眾望所歸嗎?但是,兩白旗並不相讓。他內心憤懣,隨即暫退。在爭執激烈的氣氛下,兩黃旗大臣佩劍向前說:“我們這些人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先帝對我們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兒子,我們寧可以死追隨先帝於地下!”這時,禮親王代善見形勢不對,以年老不預朝政而離席,英郡王阿濟格隨後以不立多爾袞而退出,豫郡王多鐸沉默不發一言。這就出現“定議之策,未及歸一”的僵局。

在這劍拔弩張、互不相讓的緊要關頭,表面憨厚而內心機敏的鄭親王濟爾哈朗,提出一個折衷方案:讓既是皇子、又不是豪格的福臨繼位。多爾袞權衡利弊:如果自己強行繼位,勢必引起兩白旗與兩黃旗的火併,其後果可能是兩敗俱傷;讓豪格登極,自己既不甘心,還怕遭到豪格報復;而讓年幼的福臨繼位,則可收到一石三鳥之利--打擊豪格,自己攝政,避免內訌。所以,多爾袞說:“我贊成由皇子繼位,皇子當中豪格提出他不繼位,那就請福臨繼位。福臨年紀小,鄭親王濟爾哈朗和我輔政。”豪格也不好反對。

於是,6歲的福臨意外地坐上了大清國皇帝的寶座。這有點像天助神佑,但也並非找不出事理的根據來。正如一位哲人說過的,在權力爭奪的平行四邊形諸力中,兩條邊的兩個不同方向的分力,鬥爭的結果,既不是這條邊的力,也不是那條邊的力,而是對角線的力,就是兩個分力所產生的一個合力。福臨,幸運地成了這條權力鬥爭中的“對角線”。

第二,遷鼎燕京,從天而降。清順治元年即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帶領農民軍下太原、佔大同,陷宣府、破居庸,掠昌平、焚皇陵。三月十九日黎明,李自成軍攻陷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瘋狂殺死、殺傷自己的妻女之後,在煤山(今景山)自縊而死,276年的大明皇朝滅亡。

李自成攻佔北京城的軍報,傳到大清的都城盛京。多爾袞急召智囊范文程等決策。范文程分析了明崇禎帝死後軍事與政治的形勢,建議利用忠於明朝的官吏、縉紳、儒士、百姓對農民軍的不滿,興師入關,逐鹿中原。他起草宣諭官吏百姓的佈告說:我們的軍隊是為你們的皇帝報仇的,不是來殺你們的百姓的。現在我們要誅滅的,只有闖賊!官吏歸順我們,還是官復原職;百姓投奔我們,還讓你們重操舊業。我們的軍隊有嚴格的軍紀,肯定不會加害你們!

於是,攝政睿親王多爾袞於四月初九日領大將軍印,統率八旗滿洲、蒙古、漢軍等共約14萬大軍,奔向山海關。

這時,山海關聚結三大軍事集團:第一個是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所統領的明軍;第二個是李自成親自帶領討伐吳三桂的20萬大軍;第三個便是多爾袞所率領的清軍。他們代表三種政治勢力--大明、大順、大清。這三個軍事集團,反映了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從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展開山海關大戰。吳三桂降清,與清軍聯合。經過激戰,李自成大敗。

多爾袞取得山海關大捷後,以吳三桂軍為先導,率領八旗軍向北京進發。沿途官兵,獻城投降,奉表稱臣。李自成則於四月二十六日敗歸北京,四月三十日,匆匆稱帝,放火燒燬紫禁城一些宮殿,棄京西走。

五月初二日,多爾袞率領清軍,從朝陽門進北京城。多爾袞進紫禁城,臨武英殿御政。

多爾袞御政中的一件大事,就是定都的問題。睿親王多爾袞建議遷都北京,但英郡王阿濟格表示反對:“初得遼東,不行殺戮,故清人多為遼民所殺。今宜乘此兵威,大肆屠戮,留置諸王,以鎮燕都。而大兵則或還守瀋陽,或退保山海,可無後患。”多爾袞以太宗皇太極遺言回答了其胞兄:“先皇帝嘗言,若得北京,當即徙都,以圖進取。況今人心未定,不可棄而東還。”

年方7歲的順治帝,自然採納多爾袞遷都的意見。同年十月初一日,順治帝因皇極殿(今太和殿)被李自成焚燬,便在皇極門(今太和門)張設御幄,頒詔天下,“定鼎燕京”,祖、父28年奮爭未能實現遷鼎燕京,7歲的福臨卻實現了。他在多爾袞的輔佐下,“入關定鼎,奄有區夏”。所以,福臨身後得到的廟號是“世祖”,而他的父親皇太極的廟號僅是“太宗”,這一切都來得太突然,甚至於令人來不及思索;這一切又來得太輕易了,讓人不能不懷疑這是“天福降臨”,還有尤其是他和他的愛妃的傳奇故事更是千古流傳,其實順治真正視為國色天香、紅粉知己的是董鄂妃。順治帝對董鄂妃可謂是一見鍾情,至死不渝。可以說明少年天子對董鄂妃的恩愛逾常,但是枕上春夢剛三年,貴妃撒手絕人寰。董鄂妃本來就體弱多病,生了一個男孩兒又百日而殤,這種打擊使得她一病不起,22歲就告別了深愛著她的少年天子。順治得知噩耗,痛不欲生,“尋死覓活,不顧一切,人們不得不晝夜看守著他,使他不得自殺”。順治帝輟朝五日,追諡其為端敬皇后。並在戶部資金極為短缺的情況下,在景山建水陸道場,大辦喪事。將宮中太監與宮女30人賜死,讓他們在陰間侍候自己的愛妃。同時令全國服喪,官員一月,百姓三日。順治帝讓學士撰擬祭文,“再呈稿,再不允”。後由張宸具稿,“皇上閱之,亦為墮淚”。以順治帝名義親制的董鄂妃《行狀》數千言,極盡才情,極致哀悼,歷數董鄂氏的嘉言懿行,潔品慧德,貴妃辭世留給少年天子無盡的哀思。4個多月之後,福臨就溘然離世,追隨愛妃而去。

福臨戲劇性地登上了政治舞臺,並在這個舞臺上活動了18年。這18年,他做了8年傀儡,其間主要是攝政王多爾袞在發號施令;後10年才逐步實現乾綱獨斷,當上了主角。順治朝的18年,剃髮、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是其六大弊政;定鼎北京,保護皇宮;攻佔南京,統一中原;廢除三餉,興利除弊;親善蒙古,治理西藏;懲治貪官,整頓吏治;崇文興教,傾心漢化,則是其六大功績。歷史學家對這段歷史的評價可說是譭譽參半。

福臨在人生的舞臺上活動的時間十分短促,24歲時就匆匆謝幕。福臨的人生,短暫卻絕不平淡,他的親情,他的愛情,甚至他的死,都讓人褒貶不一,一言難盡。





H說扒道


題主好

滿清入駐中原的第一位皇帝就是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順治帝六歲即位,由於皇太極過早的去世,留下了多爾袞做攝政王。

幼年天子,在順治即位以前,皇太極去世後,各地的貝勒王爺開始對皇位展現出各種覬覦,與皇太極在與幾位王爺的爭奪中,為了平衡自己的利益,於是將年幼的順治帝立為皇帝,自己輔政,其實多爾袞選擇順治帝是為了控制小皇帝嗎、,已達到自己能夠把握朝政的實權,年幼的順治帝雖然被多爾袞控制,成為傀儡皇帝,但是從來沒有放棄為自己爭奪實權而努力,當面年為了限制自己的小叔子的權力,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

少年親政,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在狩獵時摔下馬,過幾天后去世,多爾袞的去世,讓順治帝提早的親政,親政後的順治帝勵精圖治,改善民生,強化滿清在中原的統治地位。期間他愛上董鄂妃,對於董鄂妃可謂是愛的無法自拔,封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帝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升遷速度之快實為少見,此後他不理朝政專心於董鄂妃在一起。

因愛早逝,順治十七年(1660年)董鄂妃去世,順治傷心欲絕,萌生出家念頭,因為只有佛法才能緩解的他內心的痛苦,董鄂妃的去世讓他的精神支柱倒塌,無法再有更多的精力去處理國家大事,公元1661年去世,年僅24歲,麻勒吉及侍衛賈卜嘉二人手捧遺詔去奏知皇太后,馬上向諸王貝勒貝子公大臣侍衛等人宣佈。遺詔立八歲的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為皇太子。


小歷史課堂


第一位入主中原的中原之主那當然就是大清實際上的掌權人多爾袞了。

第一位入主中原的皇帝是順治。

愛新覺羅.多爾袞

生於1612年11月17日 死於

1650年12月31日

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

成就

征戰漠南蒙古與李氏朝鮮,率軍入關、統一全國

重點事蹟與決策

一:

進入北京後的第三天,多爾袞以為明朝崇禎皇帝討賊復仇為旗號,命官兵、人民為崇禎皇帝服喪三日,還命禮部等部門準備以皇帝的禮儀厚葬崇禎皇帝。這些表面的工作無疑“收買”了很多人心,讓很多明朝官民放鬆了對清朝和多爾袞等的戒備心理,甚至以為清朝真的只是來為明朝復仇而已,並沒有佔據關內的想法。增加認同感,這是多爾袞的第一步棋,事實證明效果很好。

二:

繼續任用原明朝政府和大順政權的官員,而且官職只升不降。令在京內閣、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官員,俱以原官同滿官一體辦事”,這一舉措很好地保留了原來明朝的行政體系,能夠幫助滿族的官員迅速穩定社會秩序,對弈穩固清朝的統治大有幫助。

三:

頒佈剃髮令,所以清朝漢人都留牛尾辮就是他頒佈的法令。

結局

在皇太極崩逝,他和皇太極長子豪格爭奪皇位,因雙方僵持不下,轉而扶持年幼的福臨,多爾袞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福臨繼位,稱攝政王,後來順治帝還要稱其為皇父,多爾袞的各項規格用度,直逼順治,這也為日後順治清算多爾袞,留下了隱憂。多爾袞在順治七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剛開始還被厚葬,被追封為“清成宗”。兩個月後,於順治八年剝奪多爾袞的封號,並掘其墓。多爾袞身前榮耀,死後遭遇了極大的屈辱。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為其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丁大福


第一位入主中原的清朝皇帝是:清世祖順治皇帝,名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是清愛新覺羅皇太極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還未創造出一番偉業,順治帝的人生,就徹底被一個女子吸引住心神了。她就是董鄂妃,董鄂妃在順治十三年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升遷速度之快,中國歷史少見。順治帝還為董鄂妃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並頒詔大赦天下,在大清近300年的歷史上,因為冊立皇后妃嬪而大赦天下的,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後來,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順治欣喜若狂,頒詔天下“此乃朕第一子”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賀。舉行頒佈皇第一子誕生詔書的隆重慶典,之後更是大赦天下。

順治帝為董鄂妃,做盡了一切逾禮之事,然而,他卻不在乎,甚至,為了給董鄂妃更尊貴的地位,他還曾想著廢后,不過終究被他的母親,孝莊太后阻止了。或許是盛極必衰,剛出生的皇四子沒有多久就夭折了,深受打擊的董鄂妃,沒有多久也去世。這給了順治帝沉重打擊,他輟朝五日,以宮女多人殉葬,喪禮逾制。二十一日,追封董鄂氏為皇后。

此後,曾經有過雄心壯志的順治帝,一蹶不振,再也沒有了剛剛親政時的銳意進取,他變得消沉厭世,還想出家遁世,大覺禪師玉林琇勸阻順治帝削髮為僧,終於擱淺這個計劃。然而,他的身子卻日漸虛弱。自傲順治十八年,患痘,病危。召原任大學士麻勒吉、學士王熙起草遺詔。初七日,逝於養心殿。遺詔中對十八年的朝政進行檢討,



默默的舉報吧


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是順治皇帝,名福臨,廟號世祖。

順治帝於六歲登基,二十四歲時駕崩,死於天花。去世前,順治帝對政事心灰意冷,身心交瘁,加之董鄂妃病故,曾削髮出家,未果。死前下罪己詔,將平生所為全部否定,但罪己詔是否出於順治帝本意不得而知。

順治帝之所以不得意,與清初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有關。清初以武力征服中原,八旗貴族普遍輕視漢文化,而順治帝漢文化素養高,深諳以文治天下的道理。順治帝重視安撫漢人,團結漢族士大夫,帶頭尊孔,研讀儒家經典,廢除了“圈地”、“投充”等弊政。這些舉措既與滿族傳統矛盾,也傷及了滿蒙貴族的利益,故而引起貴族抵制。

順治帝雖天性聰穎,但對於貴族的聯合抵制仍是心力交瘁,尤其是其母孝莊太后亦對其不滿。董鄂妃曾給予順治帝在精神上的支持。董鄂妃雖是滿人,但自幼生長於江南,受江南漢族文化影響較深,與順治帝情投意合,但董鄂妃的病故對順治帝是極大的打擊。加之順治帝本就受佛教影響很深,是故他曾試圖出家。

在順治帝去世前,其母孝莊太后重新掌握權力。作為保守滿蒙貴族,她以順治帝的口吻罪己詔,藉以否定順治帝的政策。罪己詔共羅列了罪過共十四條,主要是未能遵守祖制漸染漢俗,重用漢官致使滿臣無心任事,幾乎完全否定了他自己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績。遺詔公佈前先奏知皇太后,遺詔的主要起草者王熙事後對此守口如瓶。因此,人們有理由說遺詔出自孝莊太后授意,是孝莊太后責備順治皇帝的話。

順治帝的漢化政策在其死後曾有所收斂,但孝莊太后也並非完全站在漢文化的對立面上,太后主張在拉攏、維護滿蒙貴族的前提下安撫漢人。順治帝駕崩後,孝莊太后培養年幼的康熙皇帝,使康熙帝繼承了其父未竟的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