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倒背如流的古文,你現在還能背幾個?

周容志


想必每大多數人在讀書時都有過背文言文的經歷,高考那段時間真是背到想哭(┯_┯)

如今大多數都還給了課本,有些細細回味還在唇齒之間。


1.印象最深的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現在還能背個大概,可想而知之前應該背過千八百遍。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2.還有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裡邊有一句繞口令似的。至今回味無窮,理解起來背挺簡單的。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3.再則是諸葛亮的《出師表》中諸葛亮那一段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自白。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4.《木蘭詩》中的“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開頭那五個字大概一輩子都忘不了吧,實在是有點洗腦了。誰寫的倒是不知道了。


5.劉禹錫的《陋室銘》也能想起來,原來如今的佛系是有根源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周敦頤的《愛蓮說》中的“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學生時代總在作文中引用這話,活學活用。


7.韓愈的《馬說》也能想起經典的“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8.孟子的《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9.蘇軾的《赤壁賦》也能記得一些。

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不過好像就這一點,其餘沒什麼印象。


10.莊子的《逍遙遊》,這和孟子的風格倒挺像的,都像繞口令,不過理解起來背還是比較簡單的。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 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哇噻~好好想想還是能想起比較多的,還挺懷念學生時代的那段時光的。


復活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誰是最可愛的人,科學的春天等和許多古典文言文,出師表,隆中對,捕蛇者說岳陽樓記,花木蘭,三峽,黔之驢。等老師都要求背誦。許多課文如今想起還能背上幾句呢!我家後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間確鑿只有一此野草,但那時確是我的樂園。


勝華


當年很多課本上的名篇,如今大都只記得一些名句,全篇都背誦的話,我好像只有一篇《木蘭辭》。



這篇課文是我上初一時學的,不過很多年後的今天,我還能夠清晰記得。如今只會背誦這麼一篇了,不過也覺得挺受用。

《木蘭辭》成了我的哄娃“神器”

有時候寶寶哭鬧,我就開始背《木蘭辭》,聽著那抑揚頓挫的強調,寶寶也不哭了,就直瞪著我,好奇地聽著。直到我背誦完了,他好像也忘了哭鬧這回事。這種方法用過很多次,管用。

當然,我想如果我嘰裡咕嚕講一堆話,估計也能哄住寶寶,但是與其挖空心思說一堆廢話,不如背誦一下《木蘭辭》。


其他的名篇雖已忘得差不多,不過如果看看文章,字裡行間都是曾經熟悉的字詞,一下子也能讀得朗朗上口。

如今看來,很多課本上要求背誦的文章,都是經典的名篇佳作。

背誦古文的“童子功”意義

上中學時,我最討厭背誦課文了。什麼之乎者也,每次都讀到口乾舌燥。

後來開始偷偷摸摸學寫文章,總感覺文章乾巴巴的,沒有文采,想加點什麼古詩詞句,明明很熟悉,就是想不起來,還得抓耳撓腮或者查找一番。每當此時,我突然隱隱有些遺憾,後悔自己當年怎麼沒多背誦點古文呢?


看《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老師說那些優秀的選手們都是有童子功的,也就是他們年少時就通過背誦積累了豐富的詞句。那些詞句可能當時也沒什麼用,但是將來某一天突然就蹦現在腦海,印證你的某種思緒或者心境,這或許就是背誦的意義。

一切都還來得及!不管你現在還能背誦出幾篇當年的經典古文,如果擁有學習的心態,也能重新撿拾起曾經陪伴在我們年少青春裡的那些古文名篇。


Hi決明子


我高中畢業13年了,很多都背不全了,滕王閣序能背三段吧,我記得課本要求是背第23段,當時覺得寫的太好了就全文背誦了,不過現在後面不記得了,只能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飛翼軫,地接橫廬……背到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巴拉巴拉。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是我現在唯一能全文背誦的古文,因為很對仗,讀起來朗朗上口,最喜歡裡面的一句話,也經常用這句話勉勵困境中的自己,既自以心為刑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識迷途期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蘇軾的赤壁賦也不錯還能被誦一部分,剛才試了一下,能背到”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約:客亦知乎水與月乎?“吧啦吧啦後面不記得了。

出事表和陳情表都只能被第一段後面完全沒有因為了不過出師表好像是初中的不是高中的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還能被誦,當初寫一篇我背的非常熟現在還能脫口而出但有個別卡殼。李白的蜀道難和將進酒還能全文背誦,但是這兩篇應該算古體詩而不是古文。

杜甫的石壕吏和兵車行不算太長還能背誦大部分尤其是兵車行,石壕吏好像是初中的。

能想到的就這麼多了,還有一些可能能背一部分但是目前想不起名字了,最後以一篇很冷門的初中古文結尾吧,我很喜歡的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文章,清代袁枚寫的“黃生借書說”……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約: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則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約: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亦。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約:姑俟異日觀雲而。


null150301457


謝謝讓我作答!

說實話,我背得最熟的古文,當時也沒有倒背如流,更不要說現在,大都忘記不能原文背誦了。不過,其中的句子,別人說出來時,還是有印象的。

學習較早一點的古文,我最喜歡的就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印象較深的是劉禹錫的《陋室銘》,有趣的是林嗣環的《口技》,還有歐陽修的《賣油翁》,周敦頤的《愛蓮說》和唐史選文《李愬雪夜入蔡州》等等等等,沒想到現在還能一一浮現出來。課外自習的小短文,也不少。感謝我的老師們!

能背誦記住,當然很好,但是每個人的學習側重各有不同,讀書方法因人而異。雖然不能倒背如流,能觀其大略,得其精髓,也不錯。當你自己有了學習古文的能力,當你已掌握了鑄煉新語的秘訣,融會古今,貫通詩詞,自由驅遣筆下字,隨心表達此中意,一定會對背誦有更深的見解。

倒背如流不重要,重要的是悟得古文智慧,吸取語言精華,為我所用。

想想,那些精妙絕倫的古文,在記憶的長河裡沉沉浮浮,如隱若現。那些文言詞句,彷彿夜幕星斗,滿天璀璨。愛我傳統文化,勿忘經史子集。


共生N次元


《滕王閣序》、《岳陽樓記》是喜歡的古文。一些經典段落和名句至今不能忘掉。

比如《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虛;人傑地靈,徐儒下陳蕃之榻。都督閻公之雅望,棨輯遙臨;呂文新都之貽範,瞻帷暫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結尾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憑欄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安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岳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置,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囑予作文以記之。

然則北通巫峽,南及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非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以上可能有些字只記得讀音但寫錯了。抱歉!如果查閱,則有抄錄嫌疑。


媒花香自苦寒來


追劇中,被一個幾歲的小姑娘背《岳陽樓記》給驚了,這麼小就能背下來,想當年我們也是張口就來,只是隔了經年時光,忘得都差不多了。從《岳陽樓記》、《勸學》到《陋室銘》、《師說》、《滕王閣序》……那些年我們熟記於心的經典古文,你還能背出幾篇?讓我們回顧一下這些經典作品中的名句吧!

「岳陽樓記」

1.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3.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愛蓮說」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陋室銘」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馬說」

1.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魚我所欲也」

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2.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勸學」

1.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3.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白龍詩咖


曾經倒背如流的古文有不少,特別是在中學讀書時,因教材有要求,老師有吩咐有抽查,所以背得比較起勁,早讀時全班同學背誦古文的琅琅書聲和壯觀現象至今仍歷歷在目,似在耳邊迴響。記得當時背得比較順溜的有《桃花源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滕王閣序》《蘭亭序》《陋室銘》《與朱元思書》《出師表》《赤壁賦》《歸去來兮辭》等等。

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後,曾經倒背如流的古文,有的還能全文背誦,有的則只記住一些名句。但由於愛好書法的緣故,我還是有意識地背了一些古文名篇,像《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與朱元思書》《陋室銘》等。

現在我正在回答,可以將南北朝吳均所作的《與朱元思書 》默背下來: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這也是日常很喜歡書寫的古文名篇。

《岳陽樓記》亦是全文能背:“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總之,我喜歡背誦歷代名篇和名詩詞,對於提高文學修養和記憶力,非常有好處。更重要的是,由於有些篇章倒背如流,寫起書法來也更加自然流暢,在公眾面前也避免了一些尷尬。





中國文化財經在線


我在中學時就喜歡語文課,特別是課本中的古文,學習過古代文學篇章大都能倒背如流,信手拈來。

一些著名的古典文章如以下幾篇:

《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

《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

《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

《陋室銘》山不在髙有仙則名……

《小石譚記》,《出師表》,《愛蓮說》等等篇章,但隨著年月流逝,狼奔於生活途中,這些優秀的古典文章大都談忘,只有平時常用來書法練習的的幾篇如《陋室銘》等短篇倘能會全文背誦。

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是中國幾幹年來文化遺產和結晶,是中國文化的精髄和瑰寶,閱讀會給人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是和古人精神交流和修身養性的途徑,也能深深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時代雖斗轉星移,社會在發展變化,我們也不能只一味追求物質享受,而丟失前人給我們畄下優秀的精神遺產,這些才是中國文化的根源。也是中華文明區別於其他文明的根本。





柳家建軍


曾經也沒有倒背如流過,現在還能記得的就是《出師表》《岳陽樓記》《夢遊天姥吟留別》《愛蓮說》這些都是比較喜歡的,所以印象比較深刻一些。

《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用一大篇廢話抒發了“我好想做官,我還不想說出來”的裝逼心理。“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反映了李白自己數次求官卻達不到心理預期的失落,最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可謂點睛之筆,完全跟前面整篇的鋪墊沒半毛錢關係,這結尾來的太突兀,說了一大篇旅遊攻略,最後來了句“做官不開心”,“事權貴”真的讓我們的大詩仙不開心麼?不是的,是侍的權貴不夠貴才讓李白不開心,唐玄宗讓他給胖貴妃作詩,李白直接就:“會向瑤臺月下逢”這舔功也是一流,通過UFO-9001多項認證,其實李白這種行為就是現在我們常說的酸葡萄心理。同樣的句子還出現在將進酒:“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整天飲酒作樂也掩蓋不了李白那想入仕的心。

《出師表》從側面反映了諸葛亮一心只想打仗,根本對內政事務漠不關心,對阿斗交待這些會有什麼作用,他那麼聰明絕頂的人心裡會沒數嗎?但他還是那樣做了,說明蜀國百姓在他眼裡不過就是他用來打仗的一個代價。窮兵黷武的諸葛亮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岳陽樓記》一開頭就直接點題,這是一個只注重面子工程的官員:“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在古代生產力水平很低下的年代,只用一年就政通人和了,這可能嗎?還要重修岳陽樓,這種樓在古代有什麼實際用處,肯定是沒有的,最大的用處可能也就是幾個文官坐在一起喝茶閒聊之所。在大多數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情況下花費巨資建這種浪費巨大毫無用處的“湖景房”,滕子京肯定不是一個好官。就是這樣一個人竟然還受到作者的讚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真是“不知所言”。


《愛蓮說》作者用一篇短文以花草來比喻做人,用蓮花來比喻一個正人君子的品格。以”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來說明君子的清高、不食人間煙火,這是君子麼,這不會是寫的出家人吧?真正的君子應該是永遠站在普通群眾這一邊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這是睜眼說瞎話,荷葉又大又綠得亮眼,荷花比一般花更大更顯眼,哪來的”而不妖“?荷花枝葉在根部就分岔了,所謂的”不蔓不枝“只不過是做給外人看的,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已經分枝了,把水放掉,就露出真面目了。”亭亭淨植“估計是作者只吃過潔白的蓮藕,卻從來不知道他們怎麼從水塘到餐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