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末年有三國鼎立,後來有沒有再次長時間的三國鼎立時期?

碧海仙島


如題:漢朝末年有三國鼎立,後來有沒有再次長時間的三國鼎立時期?

答案是有的,比較短而已。


我是地圖觀 關注我,我們一起聊地圖。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下面是南北朝到宋朝時期其實出現過的三國局面地圖

梁、東魏、西魏三國時期。

陳、北齊、北周三國時期。

唐朝下個朝代,宋 時期北方一直沒被統一,出現了幾個政權,主要的是這三個國家。

北宋、西夏、大遼


南宋、金國、西夏


以上是漢末三國以後出現的時期比較長的國家對峙時期,歷史地圖上面都有體現,還有一些比較短暫的地圖上就沒呈現了,大家可以總結一下,評論區裡面討論,謝謝。


我是地圖觀,喜歡地圖和地方的同學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看地理。


地圖觀


有,而且次數不少。

三國鼎立,指的是三個國家互相對峙,攻伐的情形。中國歷史上多次形成這種局面。

而且,更為奇怪的是,這三個國家,最終都被另一個更為強大的國家所統一。沒有例外。

我們來看看。除了漢末的三國外,還有哪一些三國。

1、梁、東魏、西魏三國時期。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公元502年,蕭衍率領軍隊進入建康,統治中國南方23年的南朝齊被推翻,南朝梁得以建立。

在這之後不久,統一中國北方100多年的北魏政權,統治者驕奢淫逸,境內民族矛盾尖銳,終於爆發了大規模的北魏六鎮大起義。之後,北魏內亂頻繁,先後發生河陰之變,誅殺爾朱榮等等事件,導致北魏的分裂。公元534年,北魏最終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歷史,進入東魏、西魏和南梁三國對峙時期。

東魏和西魏多次發生大規模戰爭。並且和南梁也磨檫不斷。在戰爭中,西魏逐漸由弱變強。但是,這三個國家誰也滅不了誰。最終,三個國家都改了國號。

2、北齊、北周和南朝陳三國時期。

公元550年,高歡之子高洋廢除靜帝,自立為帝,國號齊,號稱北齊。歷史進入北齊、西魏、南梁對峙時期。

公元556年,在宇文護的擁護下,宇文覺廢除西魏皇帝,改國號為周,史稱北周。歷史進入短暫的北齊、北周、南梁對峙時期。

在這之前的公元548年,侯景在南梁發動大規模叛亂。長達五年的叛亂被鎮壓下去之後,南梁徹底衰落下去了。北齊和西魏都乘機搶奪了不少領土不說,南梁的政權,也控制在大將陳霸先手中。

公元557年,陳霸先滅亡南梁,自稱為帝,建立陳朝。

於是,中國歷史,進入南陳、北齊、北周三國鼎立時期。

但是,跟漢末三國比較相似的是,這個國家都沒有笑到最後。

公元577年,北周出兵滅了北齊。重新統一了北方。

之後,北周武帝宇文泰南征北戰,大敗突厥和南陳。但是,正當他志得意滿的準備統一中國之時,卻突然去世。

581年,北周權臣楊堅稱帝,改國號為隋,楊堅就是隋文帝。

公元587年,經過多年準備後,隋文帝派大軍南下,滅了陳朝。統一了中國。

隨著北齊、北周、南陳的先後滅亡。中國歷史進入空前統一和繁榮的隋唐時期。

3、宋、西夏、契丹並立時期

經過三百多年的隋唐時期,中國再一次出現大分裂,大動盪。史稱“五代十國”時期。黑暗的“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民不聊生,戰亂頻繁的年代。

終於,經過五十多年的戰亂,960年,北宋建立。979年,北宋徹底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

但是,早於北宋的建立,公元907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在中國的北方,建立強大的契丹國。後來於公元936年,改國號為“遼”。

北宋局部統一之後,與遼多次發生戰爭。宋敗多勝少。

1044年,在北宋的西北部,李元昊率領党項人脫離北宋統治,建立國家“夏”,史稱“西夏”。

於是,歷史進入北宋、西夏、遼對峙的時期。

直到1110年,在東北,興起一個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金國,先後於1125年滅了遼朝,1127年滅了北宋。至此,宋、遼、西夏三國鼎立的局面不不復存在。

4、南宋,西夏,金國三國鼎立時期

金朝興起後,以摧古拉朽之勢,先後滅亡了遼朝和北宋。中國的歷史進入南宋,西夏和金國鼎立時期。

宋金之間戰爭頻繁,互為世仇,金朝和西夏之間也是齷齪不斷。反倒是宋夏之間因為沒有接壤。雙方關係不錯。

但是,和前面的那些“三國”一樣。這三國也沒能笑到最後。

1206年,在蒙古高原,興起一個強大的國家——蒙古。成吉思汗率領下的蒙古大軍,於公元1227年滅了西夏。歷史進入短暫的南宋、蒙古、金國並立的時期。

1234年,南宋和蒙古的聯軍,攻佔金國最後的都城——蔡州。金國滅亡。

1279年,已經改國號為“元”的蒙古大軍,在崖山大戰中滅亡了南宋。

至此,西夏、金國、南宋先後滅亡,元朝統一了中國。

4、明朝、蒙古、後金鼎立的局面。

1368年,明朝建立。並且追亡逐北,滅亡元朝。之後,蒙古的殘餘勢力和明朝進行長時間的戰爭。

明朝末年,在東北,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女真族逐漸強大起來,並得到統一。

1616年,努爾哈赤在東北建立“金國”,史稱“後金”。

這時的中國,呈現後金、大明、蒙古三個政權鼎立的局面。

1636年,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族”,改國號為“清”。並消滅了蒙古的林丹大汗。兼併蒙古大部。

1644年,李自成攻佔北京。明朝滅亡,在吳三桂的幫助下,清兵大規模入關,大敗李自成,張獻忠和南明,初步建立一個統一的政權。

康熙年間,三次親征噶爾丹,徹底消滅了蒙古政權,平定三藩之亂,消滅割據臺灣的明鄭政權,自此,清朝徹底統一了中國。後金、明朝、蒙古三個政權鼎立的局面徹底結束。

雖然,三國鼎立的局面給我們的歷史增加很多的“料”,但是國家分裂,戰爭的頻繁,生靈的塗炭,是每一箇中國人都不願發生的。

願三國鼎立的局面永遠成為歷史,願中華民族永遠統一,繁榮昌盛!


填哥講史


沒有。

此後的分裂局面只有唐滅亡之後的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並非指一個朝代,而是指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五代十國(907~960年),一般是指介於唐末宋初的這一段歷史時期。五代指的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政權。十國指五代之外相繼出現的十個割據政權: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北漢,統稱十國。關於五代十國的年限,一說為:北宋滅亡北漢時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國的歷史時期為公元907年到979年。另一說為,五代十國存在於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間。五代十國(公元907年-公元978年)是在唐朝後形成的一個紛亂割據的時期,北方是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更替,南方則是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等十國割據。總之,這是社會動盪,戰亂不斷,後被趙匡胤統一,建立宋朝.



君意圖南


真正三國出現的時刻是曹丕篡漢,公元220年,建立曹魏,至此三國連名義上的統治者都沒了,然後221年蜀漢建立,229年,東吳建國,三國才正式形成。

三國鼎立的局面要到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才徹底結束。

第二次三國鼎立知道的人就相對較少,那是發生在南北朝時期,雖然被稱為南北朝,但是並非說一直只是兩個政權,事實上,南方在大多數情況下確實只有一個政權,而北方在北魏滅亡後,很長時期都處於兩個政權統治下。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出,在南北朝早期,南方一直是隻有一個政權,只是政權更迭,齊取代了宋,梁又取代了齊,而北方早期則也只有北魏一個主要政權,(當然,北魏在統一北方的作戰中也出現過許多政權並立的局面,但是大多實力較小或者時間短暫。)但是到了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東魏西魏,然後北齊取代了東魏,北周取代了西魏,而此時南方則是梁朝一家,只是在公元557年,陳取代了梁。

也就是說,在北魏分裂後,中國大地上再度出現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只是和漢末那個三國不同,漢末的三國是北方統一,南方蜀漢和東吳兩個政權,而這次是南方統一,北方分裂成兩個政權,這個局面要到隋文帝滅陳才徹底結束。

有意思的是,這兩次三國鼎立的局面,最終都是由一個新建立的政權,而且是篡位者建立的政權統一了天下,漢末時期那個三國是由篡奪曹魏政權的西晉統一了天下,南北朝時期是由篡奪北周政權的隋朝統一了天下。而且兩者都是先滅亡了其中一個割據政權,再篡位建國的。

除此之外,事實上還有一個三國,但是很少被人注意,也很難被定義而已。

這就是宋朝時期,北宋雖然說名義上統一了中國,但是實際上一直處於宋遼對峙的情況下,到了公元1038年,西夏建國,實際上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兩個大國遼宋加一個小國西夏。

而之後金崛起,取代了遼,滅亡了北宋,但是南宋建立,再度形成金,南宋,西夏三國鼎立的情況。

之後蒙古崛起,先是公元1227年滅了西夏,再之後7年滅了金,和南宋南北對峙多年,最終1279年滅宋,結束了幾百年的三國鼎立局面。

當然,這次三國鼎立的局面比較複雜,不像之前漢末和南北朝的三國,三個國家實力均衡,互有攻守,西夏的實力和宋遼還有日後的金都不是一個檔次,雖然對遼宋都有勝績,但是本質上還是一個小國,在中原大地上還是以遼宋對峙,金宋對峙為主角,西夏的存在感較弱,尤其後期西夏的主要精力在西域,很少涉及中原,等到蒙古崛起取代西夏,蒙古的實力又遠遠高於西夏,蒙古,金,宋三國鼎立的局面根本就沒形成幾年金就滅亡了。

再之後,就沒什麼真正意義上的三國鼎立出現了。







H說扒道


明末清初,形成三股勢力,李自成大順軍,以皇太極為代表的滿州八旗與蒙古,朝鮮同盟軍,以吳三桂為代表的祖氏與吳氏聯合的遼西遼東多路總兵組成的有親戚關係的軍閥私兵集團。明朝此時己名存實亡。





破譯門人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記得這麼一句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縱觀中國歷史的演進過程,大體上也是貼合了這麼一個發展規律。東漢末年到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的這段時期是基於東漢中後期皇權衰弱,豪強並起,各地諸侯間相互攻伐吞併的結果。三國的歷史自公元220年漢末丞相魏王曹操的兒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建立國號魏開始,至公元280年晉朝攻滅東吳首都健康結束,僅僅維持了六十年的時間。但西晉的統一併沒有維持多長時間,西晉統一中國僅僅二十多年,皇室成員之間就爆發了著名的“八王之亂”,西晉王朝的實力即被大大削弱。公元311年匈奴人劉淵的軍隊攻破洛陽俘虜晉懷帝,公元316年攻入長安俘虜晉愍帝,西漢正式滅亡。晉朝皇室及中原豪門大族南渡江南,中國北方進入到了歷史上最黑暗的“五胡十六國”時期。晉朝皇室成員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南方建立東晉。南北對峙的南北朝時期初現雛形。

西晉末期少數民族分佈


自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建立後漢,後續各地歷經了鮮卑、羯、氐、羌多個少數民族政權,至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建立北魏共經歷了一百多年。此後又至公元581年楊堅建立隋朝,又經歷了一百多年。南方在此期間東晉滅亡,後續陸續經歷了宋、齊、梁、陳。直至楊堅派楊廣領兵攻滅陳朝,才結束了南北朝兩百多年的對峙局面。雖然不是三國對峙,但是這段歷史時期割據的政權更多,時間更長,相互之間制約和纏鬥也更加複雜。

魏晉南北朝地圖


隋唐是大分裂後的大一統王朝,但至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中國大地上又進入了“五代十國”的多個諸侯並存的大分裂時期。雖然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的北宋滅掉了大部分諸侯,結束了這段並不很長的分裂期,可北宋並不能算作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北方由的契丹人建立的遼國、西北由党項人建立的西夏、西南段氏建立的大理國、西藏的吐蕃國都長期與北宋共存,更不用說遙遠的西域諸國了。北宋滅亡、南宋建立以後,北方也是由金國取代了契丹的遼國,蒙古草原上逐漸興起的蒙古國依然與宋、金、西夏、大理、吐蕃等國並存。直至公元1279年元軍徹底滅掉南宋以後,中華大地才又一次歸於統一,雖然完成統一的是蒙古人。從此以後七百多年的元明清三朝,中國再沒有經歷長時間的分裂。

北宋與諸少數民族政權


南宋與諸少數民族政權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三國以後,中國歷史上又經歷了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以及宋遼、宋金對峙的三段比較明顯的多政權鼎力的時期。雖然不是隻有三個國家,但都是分裂的狀態。


子夜羌笛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各大雄主相互侵略吞併,最終形成蜀漢,曹魏,孫吳三國鼎立的局勢。這就是我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三國時期,那麼除了這個大家所熟知的三國之外還有沒有長時間的三國鼎立時期呢,答案是有的

雖然人們習慣於“分久必合”的古代史基調,但歷史上的“合久必分”也經常出現。多個政權並立的局面也並不少見。除了我們所熟知的魏蜀吳三國時代之外,歷史上還有三個時期都形成了典型的三國對峙局面,它們分別出現於南北朝時期、兩宋時期和明末清初時期。,歷史上較典型的三國對立格局有總計有9次。其中以南宋-西夏-金國的對立持續時間最長,達到100年之久。

1、東魏、西魏、梁朝對立(534-550年)

2、北齊、西魏、梁朝對立(550-557年)

3、北齊、北周、陳朝對立(557-577年)

4、北宋、西夏、遼國對立(1038-1125年)

5、北宋、西夏、金國對立(1125-1127年)

6、南宋、西夏、金國對立(1127-1227年)

7、南宋、金國、蒙古對立(1227-1234年)

8、大順、南明、清朝對立(1644-1645年)

9、大西、南明、清朝對立(1645-1649年)

只是因為大多數三國鼎立時期都沒有像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出現那麼多的英雄人物,再加上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加持下大家對其他時期的關注度都比較低。


豪戲說歷史


漢朝與隋朝之間的近四百年大分裂時期,有前三國,還有後三國。

前三國,便是我們常說的魏蜀吳時期。

而後三國則在南北朝後期,北魏分裂為西魏(北周)、東魏(北齊),天下又是三分之局。

後三國與前三國的不同之處在於,前三國是北一南二,而後三國是北二南一。

此外,後三國與前三國其實還有許多相似之處:

1、最終統一天下的,不是三國中的任何一國,而是第四方。

前三國統一天下的不是魏蜀吳,而是代魏的晉朝;後三國統一天下的不是北周、北齊、南陳,而是代北周的隋朝

2、統一天下的晉朝和隋朝,均由三國之中最強國的權臣禪讓取得政權,也就是篡位。

其中,司馬炎篡魏,建立晉朝;楊堅篡北周,建立隋朝。

3、統一天下的晉朝和隋朝篡位的時間,均在三國之中滅了一國之後。

其中,司馬炎篡魏,是在魏滅蜀之後;楊堅篡北周,是在北周滅北齊之後。

4、前三國和後三國統一天下的方式也相同:三國之中實力最強的一國先滅另一國,然後被本國權臣篡位,之後攻滅三國中的最後一國,一統天下。

我想,數千年中國歷史怕是再找不出如此相似的兩個階段了。


此外,唐朝滅亡之後,實際上也是一個三分天下之局:

  • 遼國居北

  • 宋朝基本統一中原

  • 西夏割據西北

金國崛起之後,滅遼國和北宋,入主中原,與南宋、西夏重新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結束這一三分天下的是蒙古人的元朝。


心向青山


從公元534年至公元577年,這段時間北方有北周和北齊並立,南方是梁朝和陳朝相續。是中國歷史上裡一個較穩定的三國鼎力。

北魏末年,鎮守邊關的“六鎮”叛亂,聲勢浩大,在鎮壓叛亂的過程中,一代梟雄爾朱榮強勢崛起。在爾朱榮的軍中隱藏著兩位絕世梟雄高歡和宇文泰,在爾朱榮的光芒之下,這二位牛人還沒有大放異彩的機會。爾朱榮鎮壓叛亂後,功高蓋世,借胡太后毒死皇帝,他帥兵進京,製造有名的“河陰之變”,後跋扈的爾朱榮被孝莊帝刺殺在宮內。

爾朱榮死後,爾朱家族再也沒有人可以孔控制高歡和宇文泰這兩位猛人。首先是高歡兄率先反叛爾朱氏,並在韓陵山大破爾朱氏軍,高歡一時風頭無二,遙控朝廷,魏孝武帝元修對高歡的指手畫腳大為光火。

534年,下召討伐高歡,高歡則調集大軍南下,另一位猛人宇文泰也趁機會反對高歡。孝武帝哪裡是猛人高歡的對手,幾仗下來,魏軍逃的逃、降的降。元修大敗,西奔關中,宇文泰趁機迎元修入長安。高歡則在洛陽迎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見為帝,史稱孝靜帝,東魏建立。535年宇文泰則擁立元寶炬為帝,史稱文帝,西魏建立。東魏和西魏在高歡和宇文泰兩位猛人的帶領下,相互攻伐,主要是高歡進攻宇文泰,幾番征戰,也奈何不了宇文泰。北方形成東魏和西魏並立的狀態,在南方則是梁朝,中國又一次進入三國鼎立的時代。

550年,東魏高歡之子高洋(歷史上著名的殘暴之君)廢掉東魏皇帝,建立北齊。557年,西魏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廢掉西魏皇帝,建立北周。宇文家的皇帝一個比一個精明強幹,而高家的出的皇帝卻一個比一個荒唐,吃喝玩樂,變著法的折騰,就是不會治國,高歡留下偌大的帝國,在他不肖子孫的折騰下,江河日下。

576年掌握大權的北周皇帝宇文邕決定出兵伐齊,這一戰旨在滅亡北齊。北周大舉進兵平陽,北齊皇帝高緯卻渾然不覺,正在和他的馮愛妃在天池圍獵,高下立判,齊軍焉能不敗,平陽這一戰,齊軍的主力損失殆盡。高緯淘到鄴城,周軍緊追不捨,577年正月,周軍包圍鄴城,戰爭實在沒有可以值得書寫的地方,齊軍人心渙散,二月城破,宣告北齊滅亡,北周統一北方。


陌上良石


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後,還有兩次長時間的三國鼎立。這裡著重講一下南北朝時期的三足鼎立。

在南北朝時期,前期東魏、西魏和南梁,後期北齊、北周與南陳鼎立。



在北魏末年,高歡起兵誅滅把持朝政的爾朱氏,並廢掉當時皇帝節閔帝,擁立孝武帝。由於此時高歡權傾朝野,很快便與孝武帝產生矛盾。為了擺脫高歡控制,孝武帝逃到關中宇文泰處。但宇文泰也非善類,是個野心勃勃的人物,同年冬天就殺死孝武帝,立了文帝。這時高歡為了表示自己的正統,也立了孝靜帝。於是,北魏一分為二,成為了東魏和西魏。高歡、宇文泰交戰十餘年,大戰五次,彼此不能相勝,成為東西對峙的局面,與南方的南梁三足鼎立。此時,南梁正是梁武帝蕭衍統治時期,在前期蕭衍還是比較有作為的,手下曹景宗、韋睿、陳慶之等大將才能非凡,在梁武帝治下,南朝一派昇平。



隨著高歡、宇文泰相繼去世,他們的後人相繼篡位。東魏高歡的兒子高洋篡位建立北齊,開啟了歷史上有名的“禽獸王朝”,高洋雖然性格淫暴,但是處事果斷明決,重用楊愔等名臣。歷史上稱“主昏於上,政清於下”。高洋在位十年去世,弟弟高演廢了太子,是為孝昭帝,這是高家幾個兒子中最正常的一個,可惜在位不足半年。之後,弟弟高湛繼位,極其荒淫,重用小人,搞得朝政大亂,民不聊生。之後,其子高緯繼位,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北齊柱石斛律光、高長恭都被他殺死,一手造就北齊必亡之勢。


西魏宇文泰死後,大權傳到侄子宇文護手中。宇文護逼迫西魏恭帝讓位給宇文泰三子宇文覺。第二年,宇文護弒帝,擁立宇文覺哥哥宇文毓,看到宇文毓有膽有識,聰慧異常,害怕以後不好控制,於是毒殺宇文毓,擁立宇文邕為帝。宇文護加上西魏恭帝,連殺三帝,成為歷史上殺皇帝最多的權臣。宇文邕隱忍十二年,成功誅殺宇文護。宇文邕勵精圖治,消滅北齊統一北方。但是,滅齊第二年宇文邕去世,兒子宣帝宇文贇繼位,沉湎酒色,僅兩年就去世了。之後兒子宇文衍繼位,因為年幼,由宇文贇皇后父親楊堅輔政。楊堅大殺宇文宗室,掌握朝政,建立了隋朝。


南方的局勢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南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在歷代君主中也算在位四十比較久的了。雖然前期南梁政治清明國內太平,但後期承平日久,邢政廢馳,兵力孱弱。高歡大將候景兵敗投降南梁 。見到南梁兵備廢馳,帶領八百士兵反梁,並攻入建康。八十多歲的梁武帝憂憤而死。後來,雖然成功平定了候景之亂,但南梁元氣大傷。最終,被討伐候景崛起的陳霸先篡位,建立了陳朝。陳朝是南朝最後一個政權,又過了二十多年,到了陳後主陳叔寶手裡,陳叔寶荒淫無度,不思進取,最終被隋文帝所滅。這樣,南北朝時代的三國最終以隋的統一而結束。



中國歷史上,還有一次三國鼎立,就是遼、宋與西夏的鼎立了,三國相持一百多年,最終以遼、北宋相繼被金所滅而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