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卢氏,一小城

三门峡:卢氏,一小城

卢氏,一小城。

它是被遗忘的豫西小城

它是先秦时期古虢国莘地

它有很多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

卢敖曾在这里煮汤灭疫,惠及百姓

唐张士贵在这里汇集俊杰,攻城略地

千百年来

这里是河洛文化之源

有大禹手书真迹

也是革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诞生地

它虽没有洛阳和西安那么显著昭彰

却深藏着几万年的大历史

它就是低调有料的豫西小城——卢氏

卢氏,神话与传说的沃土。

传说当时战乱,秦博士卢敖独身一人逃出咸阳,窜入商洛山中。又经小道越过铁索关、青石关来到当时燕王墓下的葬身之地,不觉感慨万分。因卢敖是燕国人,看到家破国亡,逐一跪哀燕王墓前祭拜。发出内心腹语,不再上朝为官,直奔熊耳山深处而来。后在汉元鼎四年,逐以卢敖命名卢氏建县。

卢氏县北邻灵宝,东连洛宁、栾川,南接西峡,西南与陕西省的洛南、丹凤、商南三县接壤

卢氏,人龙相揖别。

卢氏是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基地,是古生物学家前来考察最为频繁、最为关注的地区。专家们认为,“卢氏跗猴”和卢氏恐龙曾生活在距今4000多万年前的同一地区、同一时代。恐龙灭绝后,“卢氏跗猴”演变成为人类。特别是1976年至1979年,卢氏两次发现的共4片10万年前智人头骨化石和2枚牙齿化石,更为“卢氏跗猴”向人类的演变提供了佐证。

1934年冬,红二十五军3000余人在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的率领下,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经独树镇激战后,他们进入伏牛山东麓,继续西进,直奔豫陕边界的商洛地区。12月3日,红二十五军抵达栾川镇。当时,红二十五军遭遇国民党部队围追堵截,腹背受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外出侦察的手枪团在横涧大干一带遇到对豫陕交界处的大路小道了如指掌的货郎陈廷贤。当陈廷贤了解到这支身陷险境的军队正在寻求“入陕”之路时,主动带领红二十五军绕过朱阳关、五里川,从一条羊肠小道进入陕南。

  经过精心部署,红二十五军于12月5日开拔,手枪团在卢氏朱阳关以东虚张声势迷惑敌人,主力部队则沿着一条“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五里脚不干”的深涧峡谷向西挺进。是夜,卢氏城外激战,枪炮火光映红夜空,军政委吴焕先及团政治处主任陈先瑞先后负伤,红二十五军主力在手枪团的掩护下成功赶到横涧河口。12月6日,部队主力翻越百盘岭和大小蚂蚁岭,向龙驹寨挺进;次日,兵分两路进入官坡,击溃官坡民团后直奔兰草,在兰草关帝庙内(今天的兰草红军小学)宿营。8日,红二十五军击溃豫陕交界的要隘铁索关守关民团,顺利入陕,成为长征中到达陕北的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陕西洛南县庾家河召开会议,研究在鄂豫陕边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问题,并决定改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红二十五军在卢氏县活动期间,500余名当地有志青年踊跃报名加入了红军队伍。

历史和文化以一种慈悲柔和的姿态,抚摸过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虽说卢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豫西县城,但那遍及伏牛深山千沟万壑的古迹,正是这座小城的最佳注脚,也是你我的最佳注脚。

城市不只有北上广深,也不只分一二三线。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小城,恰恰是我们的根系所在。相信,每个人的故乡都是一个卢氏,正是这些我们从未听过却大有来头,真实存在于中国版图上的名字,组成了今日的中国,塑造了你我或清楚或模糊的面目。转眼间,2019临近结束,我们在难舍中再次向前,新的一年,愿你心中有诗有梦有故乡,还有坦荡荡的远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